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

第32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32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耗严重,大伤元气,从自身内部加速了战争的失败。 

       斯巴达内部虽然也存在各种矛盾,但与雅典相比,政局则稳定得多,这 

  让斯巴达可以放心腾出精力专门对付雅典。而且为了打败雅典,斯巴达不惜 

  与波斯相勾结,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统治为交换条件,取得 

  对方的金钱资助,用以建造舰队。本来斯巴达陆军力量又强大,这可谓给斯 

  巴达虎上添翼。斯巴达没有发生像雅典财政严重危机的状况,军心稳定,斗 

  志昂扬,军饷充足,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让叙拉古在西西里拖住雅典主力 

  部队,自己则围困雅典,长期占据和蹂躏阿提卡,让雅典远近为难,最终只 

  好投降。 

       雅典采取的战略计划也是不够高明的。伯里克利在战争爆发前夕,就动 

  员人民放弃土地和房屋,保卫海上的城市,让人们避开同伯罗奔尼撒同盟国 

  家作陆战,而号召人们走向海洋、打海战。这是一个涉及全民的总体战略。 

  但战争开始后,雅典并没有从全民备战出发,而是把农村拱手让给斯巴达, 

  任其蹂躏。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既无粮食,又遭瘟疫横行,给雅典人民带来 

  灾难。而亚西比德在此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不主张去攻打直接的,最近的、 

  最主要的敌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首脑斯巴达,却去攻打与雅典关系不大 

  而且远隔重洋的叙拉古,舍近求远,正如尼西亚所言,把主要敌人留在了后 

  方。结果斯巴达攻入阿提卡,雅典疲于西西里和阿提卡两地作战,终于两地 

  的军队几乎都全部覆灭,强大的雅典在日益窘困中死亡。 

       ②希腊文明走向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 

  空前的,正如修昔底德所言:“过去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坏, 

  有些是外族军队做的,有些是希腊国家自己做的;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流亡者; 

  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生命的丧失——有些在实际的战斗中,有些是在国内革命 

        ① 

  中。”如果说希波战争给希腊带来古典文明的繁荣,那么这次战争却给希腊 

  带来衰落和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各城邦间混战更是愈演愈烈,斯巴达的任意 

  干涉各城邦的内政和推行其贵族寡头政治,日益激起各城邦的反抗。斯巴达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取得了霸权,实际在战后又立刻丧失了霸权。日后,斯 

  巴达、雅典、底比斯都为了本城邦的扩张,竭力争夺霸权,加剧了各城邦的 

  混战。这样不仅加速了其它城邦的衰落,也加速了自身的日益衰落。到公元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8页。 


… Page 97…

前4世纪中叶,希腊各城邦的生命力已近枯竭,城邦本身的危机为马其顿的 

征服准备了条件。从城邦内部而言,城邦混战使大奴隶主大发横财,日渐豪 

富;而手工业者和小农疲于作战,荒废了自己的土地,土地被大奴隶主强夺, 

土地日趋集中,于是作为城邦制度基础的小农小土地私有制遭到破坏。作为 

公民兵制度基础的小农因纷纷破产沦为奴隶,公民兵制度也失去了基础。于 

是由于希腊本身各城邦混战不休,以及希腊世界存在着很牢固的城邦体制传 

统,以后历史的发展使命只好由别的民族来领导了。不久,北方的马其顿兴 

起,并侵入希腊,成了希腊世界的主人,希腊被包容进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版图之中。但是已经结出累累硕果的希腊文明反过来又征服了征服者本身,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实际上是在希腊文明的光环中发展前进的。 


… Page 98…

                       八、早期与共和时代的罗马 



                   1。罗马国家的形成与塞维军事改革 



     (1)伊达拉里亚文化——罗马文明的源头 

     古代罗马国家的中心地区是意大利,它的地理范围包括意大利半岛及其 

南端的西西里岛,罗马城则位于半岛中部。 

     意大利最古的居民是利古里亚人。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印欧语族陆续 

分批进入意大利,此后的青铜文化和铁器文化便以他们为主发展起来。他们 

从公元前 1800年开始进入青铜文化时期,主要以特拉马拉文化 (约公元前 

1700—前1100年)为代表。特拉马拉文化发明了影响日后罗马城市和兵营设 

计的村落方阵布局,就是在一块四方形的土地上,用壕沟围绕,挖沟的土筑 

成围墙,围墙内房屋是枝条和粘土结构,建在木桩和堆起的平台上,房屋成 

排成行,直角交叉,进村要通过一座桥跨过壕沟。这种村落的建造显然经过 

了苦心组织。从前10世纪开始,意大利进入以维兰诺微文化(公元前1000 

—前500年)为代表的铁器文化时代。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中部意大利的 

一些维兰诺微型的村落已开始发展为伊达拉里亚的城市和国家。 

     公元前6—前5世纪是伊达拉里亚文化的鼎盛阶段,各地皆建立城邦, 

相传有12个城邦之说。他们采用希腊字母书写本族语言。在此期间,罗马城 

一再而再地受到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据罗马古代的传说。王政时代的7个 

国王中最后3位都属伊达拉里亚血统。现在考古发掘亦证明在公元前550— 

前470年间罗马是个道地的伊达拉里亚城市,罗马修建了许多伊达拉里亚式 

建筑,伊达拉里亚的商业也在罗马占据垄断地位。即使到罗马共和初年,伊 

达拉里亚的统治也曾在罗马反复建立。这一切表明了伊达拉里亚文化对罗马 

国家的巨大影响。 



     (2)罗马城的建立与王政时代 

     罗马人的祖先是属于印欧语系的拉丁人。当罗马人进入文明时代时,已 

开始了铁器时代。所以罗马军队一开始就是用铁制武器装备起来的。由于意 

大利半岛缺少良港,罗马人又不重视航海业,军队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陆军。 

海军是在罗马征服意大利向外扩张时才建立起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罗马人建立了罗马城。很快,罗马进入了传说中 

的王政时代,也就是罗马的军事民主制和国家形成时期。这时的国王拥有军 

政、司法、宗教等大权。国王在隆重的场合必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 

头权杖,坐于象牙宝座上。王的身边有12个侍从,手捧一束棍棒,上插斧头, 

此即著名的称为“法西斯”的权标,它象征着军事统帅的绝对权力,因而日 

后成为专制独裁的代名词。这种权标及整套仪仗皆源自伊达拉里亚。与此有 

关的另一影响深远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举行。当国王率军征战班师回城,必 

举行盛大的凯旋式:国王立于四马战车之上,亲率凯旋部队通过城市街道, 

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蔚为壮观,这种凯旋式在以后的共 

和国和帝国时期都照样举行,而且愈演愈烈,成为罗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 

一个传统内容。 



     (3)塞维·图里乌斯改革与罗马国家形成 


… Page 99…

     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通过发生于约公元前6世纪的塞维·图里乌斯 

改革实现的。 

     据罗马历史学家李维所述,塞维·图里乌斯是拉丁城市科尔尼库鲁姆的 

一个被俘的贵妇之子,因受老塔克文夫妇的喜爱,从小被收养在宫中,长大 

后还被招为附马。老塔克文被刺死后,塞维便在岳母的帮助下登上王位。后 

来他注意争取民心,得到人民拥戴,王位渐趋巩固。 

     塞维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加强罗马实力的需要,首先废除原来按亲 

属关系组成的三个氏族部落,而代以四个城区部落,同时将罗马的乡村分为 

15个(或16个)乡村部落。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 

同时承担服兵役和赋税等义务。 

     此外,塞维在建立新的地域部落囊括所有自由民为公民的同时,又对全 

体公民进行财产普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公民财产多寡和提供武器的能力划分 

了五个等级。据说,第一等级公民的财产资格为10万阿斯,第二、三、四等 

级的财产资格分别为7。5、5和2。5万阿斯,第五等级的财产资格为1。1(或 

1。25)万阿斯。低于五等级的最贫穷公民则为等外之人,被称为“普罗列塔 

里” (Proletarii),意即无产者。 

     随着五个等级的划分,也就相应地规定了每级负担兵力之数,当时军队 

以百人队(每100名战士组成的连队,拉丁文称之为“森都利亚”)为单位, 

每个等级出百人队之数不是按各级人口比例,而是按财力负担武器装备的比 

例,因而第一等级组成的百人队最多,包括80步兵百人队和18骑兵百人队, 

总数共达98个;其余二、三、四等级各出20百人队,第五等级则出30百人 

队。各等级百人队的半数由17至45岁的年轻者组成,另一半由46至60岁 

的年长者组成。另有5个非战斗性的百人队,其中工匠百人队2个,乐师号 

手百人队2个,最后一个分给无产者,让他们组建1个百人队。这样总共有 

193个百人队。 

     在百人队中,战士的地位是取决于财产状况的。第一等级中最有钱的公 

民在骑兵中服务而被称为“骑士”。这一等级中的其他成员应当有步兵的全 

套重武装 (头盔、铠甲、护腿、盾牌、矛和剑),并且位于百人队的前列。 

其它各级的公民则依照自己的地位而拥有较轻的武装,在军队中占后面的地 

位。第四等级为轻装步兵,第五等级大概只有投石器等。 

     很明显,百人队组织制度起初是适应当时罗马对外扩张和战争需要而创 

建的。划分公民等级,首先是把服兵役者 (五等)和不服兵役者(等外)加 

以区分。各等级的百人队配备不同的武器装备,都明显带有军事目的。工匠 

和乐师、号手单独组成百人队,他们在战争期间可能是分派到军队中担负专 

门性的工作任务。另外,当时罗马公民数量大大超过军队数量。也就是说, 

每个百人队实际上包括的公民人数要比作为军事单位的百人队包括的战士数 

目多得多。百人队不仅是军事训练和作战单位,而且还是征召公民军的基础。 

由于把平民纳入罗马公民队伍,公民人数的增加,兵源也随之扩大,这就为 

扩充和改组公民军,增强罗马的军事力量,创造了条件。 

     百人队组织制度的核心是百人队大会。这是以服兵役的五个等级的公民 

组成的大会。等外的无产者在总数近200票的大会中只有1票之权。开会以 

军号召集,会址设在城界以外的战神操场——马尔斯田野,因为按通例罗马 

城内不准召集军队。投票时也是列仗以呼喊表示同意或反对,每一百人队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