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诗海拾贝 作者:王美春 >

第26部分

诗海拾贝 作者:王美春-第26部分

小说: 诗海拾贝 作者:王美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累赠宝谟阁直学士,谥号“文”。理
宗朝赠太师,追封徽国公,从祀孔庙。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对经学、史学、文学都有贡献。他受
业于李侗,得“二程”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之学说,是集北
宋以来理学之大成者。其诗有不少是诗味浓、耐人咀嚼的,不似有的
理学家的诗作索然无味、令人难以卒读。他可以说是开“永嘉四灵”
风气之先的诗人。

  朱诗的代表作是《斋居感兴二十首》。这组诗是诗人“读陈子昂
《感遇》诗,受其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故“欲效
其体,作数十篇”,“顾以思致平凡,笔力萎弱,竟不能就”,后“
斋居无事,偶书所见”而得。①这组诗,大多数是谈性说理之作。胡
应麟说朱熹的诗学陈子昂,这未免有溢美之嫌。不过,有一点是可以
肯定的,那就是朱熹《斋居感兴》中有些诗句是针对时事、批评朝政
抒写情怀的:“云胡自芜秽,反受众形役”,“王章久已丧,何复嗟
叹为”,“尘编将寥落,叹息将安归”。

  朱诗中也有不少景物诗。这些诗写景物大都语言形象生动,清新
自然。“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千红总是春。”这首《春日》诗写春游者所见之景与春游者愉悦之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读之,令人仿佛感觉到和煦的春见扑面而来
,明媚的春光映入眼帘,清新的春之气息沁人心脾。《水口行舟》(
其一)描写作者夏季行舟江上的所见、所感:“昨夜偏舟雨一蓑,满
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以“昨夜”与
“今朝”相对举,以“依旧”二字将雨中行船与雨后赏景两幅画面连
接起来,写得颇有韵致。《淳熙甲辰仲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
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这组武夷棹歌,共10首,首篇总咏: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
三声”;继而,逐篇分别吟咏九曲之胜。如所咏一曲之胜为慢亭峰:
“一曲溪边上钓船,慢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
翠烟”;二曲之胜是玉女峰:“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复荒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这种作法为朱熹所创。其后,
历代赓和者多达20余家。可见,这组诗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朱熹诗中还有一些貌似绘景,实为谈理的哲理小诗。这方面的佳
作有《观书有感》(二首)等。请看其中的第一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诗寓理于景,理景交融。前两句看似描写“半亩方塘”的景色
,其实是以“方塘”比喻作者打开的所读之书,以“天光云影”比喻
书中的内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半亩方
塘”面积虽小,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将天色云彩一并收入。由此
可见,作者所读之书篇幅尽管不大,却包孕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后两
句转为议论说理,但不是抽象的议论、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的议论
、生动的说理,是为前两句所引发的。它通过揭示“半亩方塘”清澈
见底的原因,是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注入,来形象地阐述只有不断吸取
写作源泉才能写出鞭辟入里的书。这一道理,扩而言之,就是人们要
使自己的学问高深纯正,就得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获取新的知识,
不断地充实自己。

  黄东发《黄民日抄》对朱熹的评语“游戏翰墨,则行云流水之自
然”,颇为客观。

  注释: 

  ①参见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序》。

  ②《诗薮·外篇》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5页。

  (原载《南通日报》) 

状物绘景衬乡思 

  ——谈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他曾出任宣城太
守,世称“谢宣城”,又因与谢灵运同以擅长描绘山水著称,被人称
之为“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善草隶,长五言诗,合
同沈约等人开创了以注重声律、讲究词采、对偶为特征的“永明体”
。其诗工于发端,以描绘山水的成就为高。诗风清丽俊美。钟嵘称其
“奇章秀句,往往警遒”①。有《谢宣城集》五卷。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
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 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
。诗这样开端: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这里,诗人借用王粲“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七哀诗三
首》其一)和潘岳“引领望京室”(《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之诗
意,以他们的望京比况诗人自己的望京,虽连用前人诗意,却仿佛信
手拈来,自然妥帖,无矫揉造作之态。如此开端,巧妙点破题旨,为
全诗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明丽之中见深沉,与诗人另一首诗《暂
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 流日夜,客心悲
未央”有异曲同工之妙,颇有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所称誉的“发
端结响,每获骊珠”之感。

  既是登山望京邑,则必有望之所见,于是,诗在点题后便颇为自
然地转入对所见景象的描绘: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白日”两句,写眺望中的错落有致的建筑,诗人没有精雕细琢
,绘出建筑的全貌,而是大笔点染,勾勒出建筑的顶点--“甍”,
突出了居高临下观望的特点。而描写甍,又置 它于 明丽的阳光之
中,这就使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尤其是著一“飞”字,
顿使本来是静止的无生命的“甍”活了,动了。

  “余霞”两句是历来公认的写景警句。观其特色,至少有三点:
一是巧比妙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画家无须煞费苦心地去
捕捉艺术形象,只要依据这两句诗,就可画出一幅优美别致的春江晚
晴图。因为,诗人在这里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
江”,新颖贴切,使原是具体事物的“余霞”、“澄江”更具形象性
、可感性。二是色彩鲜艳明 丽。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
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三是如同谢朓自
己对沈约所说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圆润流畅,一气呵成,对
仗工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往
往能千古传颂,并使全篇生辉。谢朓的这两句诗就大为后世诗人所赞
道、引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
长忆谢玄晖”的赞许与忆念,而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词中的“千里澄江似练”一句则是从“澄江静如练”稍加改动而来。

  “喧鸟”两句,写群鸟、众芳,也写得妙趣横生,颇具特色。这
两句主要着眼于人们的听觉形象和嗅觉形象,鸟喧是前者,花香是后
者。“覆”、“满”二字极言鸟之多、花之盛,“春”字则直接点明
诗人登“三山”时的季节。

  诗人登山眺望,京城的美景饱收眼底。美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他是那么从内心深深地怀念家乡: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
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
欢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佳期”两句紧承上文,思乡之情又深了一层:诗人开始是回首
往事,接着是盼望回乡,继而是对回乡无望感到惆怅惘然,以至眼泪
像珍珠一样掉下来。“泪下如流霰”这一比喻,言简意赅,省却了千
言万语,却“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情”两句是全诗的结句。这一反诘句语意肯定,不容置疑。
如此煞尾,一是说明诗人 登山望京所引起的思乡之情乃出于自然。
因为“多情自古伤离别”,怀念家乡是每个客居异 乡的游子共有的
情感,这从《诗经》中的《王风·扬之水》、《小雅·黄鸟》等诗中
可窥见一斑。二是说明诗人思乡惆怅之情的深度。思乡惆怅之情能使
人黑发变白,足见此情之深,亦可见其力量之大了,李白不就有“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的诗句吗?

  总而言之,此诗以登山眺望为线索,写望之所见、望之所感。诗
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 春日京城晚晴图,发抒了诗人由望京城而
引发的思乡之深情。读之,令人如嚼橄榄,更觉余 韵悠然,借用清
代沈德潜的话说,“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
②。

  

  注释:

  ①《诗品》卷中,向长清注:《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版
,第67页。

  ②《古诗源》卷十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72页。

  (原载《三角洲》文学双月刊) 

状一类物 着两种墨 

  ——臧克家《老马》、《老黄牛》比较谈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老黄牛》

  不同诗人的同类诗作,主题思想不一,笔墨重点相异,艺术风格
有别,这在中外诗歌史上屡见不鲜。即便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所吟
就的诗作,在上述方面也不尽相同,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老
马》、《老黄牛》就证实了这一点。

  《老马》作于1932年,全诗共8句;《老黄牛》作于1975年,篇
幅仅占《老马》的二分之一。这两首作于不同时期的诗有相同成分,
如:皆为咏物之作,咏物也皆形神兼备,且都借咏物来抒怀,纸短情
长,但二者更多的是同中有异,其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主题思想不一

  “诗是时代的产儿。”不同时代的诗作,往往会打上不同时代的
烙印。《老马》诞生于暗无天日的时代,人民当牛作马的时代,其主
题也重在表现身处这一时代的劳动人民像老马一样遭压迫、受凌辱的
悲惨命运,抒发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旧时代的愤懑。《老黄牛
》的问世要晚于《老马》40余年:此时的中国早已“一唱雄鸡天下白
”,人民翻身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