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事可干,于是,他只得一遍一遍地整理着有关英国军队的编制情况,直到把它全
部搞透为止。
1942年3月1日,利斯又站在地图前,向秘书口授着一份机密文件。这份
文件他将大部分寄给自己的同行——德国情报界的其他成员,但是,有三份将直接
提供给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他的直接上司、驻守在法国西部、负责防守法国海岸
的B集团军群统帅龙德施泰特。
利斯审视着地图,说:“1942年英美可能对欧洲和非洲展开的作战活动是
最主要的作战活动,而不是只起辅助作用。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在国会宣称,‘必
须而且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强有力的进攻行动’,这意味着同盟国将在欧洲、非
洲和中东采取什么行动。我认为,根据同盟国的战略,摧毁德国可能先于摧毁日本。
因此,海军应重点调查同盟国的运输问题。”利斯的话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当时
他并不知道,盟军已经作出了“欧洲第一,亚洲和太平洋第二”的战略部署,作出
这种判断,只能说明利斯确实具有先见之明,而且,他提出的建议也是恰到好处。
试想,运输是制约盟军登陆的一个真正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兵力需要从美洲运到欧
洲,如果没有船,那登陆从何谈起?反过来说,如果利斯要了解盟军登陆的意图、
登陆的时间乃至突破方向,只要看看盟军的运输问题解决了没有,就可以了解个大
概。
“总的说来,英美部队在1942年大概只是进行或多或少是全面的单独作战,
为1943年对欧洲发动重大攻势作准备。”利斯说这番话的时候,停顿了一下。
他不知道盟军将从何时开始进攻,也不知道哪里将是盟军的突破点,他不能把这些
不确定的因素写在他的情报估计上。不过,他认为,盟军不大可能从丹麦或德国海
岸登陆,从荷兰和比利时海岸登陆也是不大可能的。如果没有完全的制空权,盟军
向法国海岸发动攻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如果仅向比斯开湾发动冲击,那只会产
生“微小的作战效果”。
利斯的目光继续南移,终于绕过欧洲大陆的西南角,进入地中海地区。他说:
“只要法国继续保持它的北非帝国,英国在意大利登陆的可能性就很小。而盟军从
中东向巴尔干和高加索发动的进攻,即使发生,也只有在1942年的下半年才有。”
说到这里,利斯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得出结论:“日本参战,牵制了英美的海军力
量,使得它们不大可能在1942年对已有防备的欧洲海岸发起重大进攻。”
利斯的报告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这并不是说他对利斯的先见之明表示嘉许,
实在是因为他本人也有这种想法。利斯的分析认一个角度证明了他的先入之见,从
而显出元首确实要高人一筹。因此,对1942年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前景,
希特勒想都没有想过。美国佬现在陷在太平洋,英国人被迫困守英伦三岛,要不是
他作出了东进苏联的决策,说不定现在英伦三岛上空已经飘扬着德意志的旗帜。没
有实力,盟军拿什么在欧洲登陆?
不过,希特勒也知道盟军在西线登陆的严重性。即使盟军在北非或是其他什么
地方登陆成功,那也不过是“癣疥之疾”,对于德意志的生存来说无关紧要。可是,
如果盟军真的在西线登陆,那么,德意志帝国的大限也就到了。他想把利斯的报告
让他的统帅部和外交部看看,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可是,也许是因为他太
忙了,以至于把这个问题给忘记了。直到三个星期后,他才偶然想起了这份报告,
于是匆匆发出了元首的第40号指令,说:“欧洲海岸在最大程度上面临着敌人在
不久的将来进行登陆的危险”,希特勒一开头就危言耸听,以期引起下属的重视。
接着,他就加强西线的防御问题发出了一些指示。但是,有关防御的准备工作并没
有展开,只是到1942年6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会谈后,美国正式宣布,
任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为欧洲战区司令,希特勒才真正重视起第二战场的问题。
他立即把自己的党卫军帝国师拨给西线,让他们在西线效力。而德国的情报机构立
即开动起来,德军谍报局报告说,在英国集结的小型船只已经达到了2802艘,
希特勒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战场问题了。他与当时任西线总司令参谋长的蔡茨勒将军
讨论了在西线修筑壁垒的问题。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也向德国各驻外使馆发出
通知,说德国驻世界各国代表的主要职责是,迅速可靠地提供有关登陆问题的各种
情报:英国和美国是否试图入侵,何时入侵,从什么地方人侵。于是,各种各样的
报告纷至沓来,但是,希特勒却凭借他那灵敏的第六感觉,认定不会马上出现真正
的第二战场。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似的,8月19日,一支几百人的部队真的在
迪埃普登陆了,但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登陆作战的经验,顺便搜集一些情报。在德
军的强有力打击之下,这支小部队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撤走了。希特勒欣喜若狂,事
实证明了他的预测。1942年乃至1943年他都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盟军不
可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起一支进攻欧洲大陆的军队。
不过,到1943年底,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的前景又使希特勒烦恼不堪。1
943年11月 3日, 希特勒正式在第51号指令中提出这个问题。他说:“东
线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更大的危险却在西线,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的登陆卜……在东
线,由于领土广阔,我们可以失去部分土地乃至大片土地而不至于对德国神经系统
形成致命打击。在西线却不同!如果敌人成功地突破这里的广阔的前线B御,其直
接后果是无法预料的。各种迹象表明,敌人至迟明年司天,也许更早一些时候对欧
洲西线发起进攻。”
12月20日,在东普鲁士的森林中,希特勒又召开了一次形委会议。会议一
开始, 他并没有提到第二战场问题, 但在会议即将自束之时,希特勒再次提出:
“敌人将在春天从西线向我们发起进攻这已经无可怀疑了。”元首的话引起了一阵
沉寂。大家都知道盟军在西线登陆对德意志帝国意味着什么。这两年,德军在东线
已经损兵折将,如果英国和美国再掺杂进来,那么,德意志帝国可真是发发可危了!
大家围着桌子上铺就的巨幅地图,一言不发。只有参谋总长蔡茨勒过后才学着元首
的话说:“会向我们进攻的,这没有疑问。”
“如果我们从开始就能知道哪里是佯攻,哪里是真正的主攻,那就好了。”希
特勒自言自语,叹息着转向法国地图,望着那遥远的海岸。手下的唆罗们还是一声
不吭。是的,要是知道哪里是真正的主攻,那么,只要把所有德军都压过去,还愁
不能打败盟军的攻势?这样的话难不会讲?不过,谁也不敢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没有任何结果,一场有关西线的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但是,从今天开始,希特
勒对西线的防御再也不能置之度外。除了那该死的俄国人外,现在元首心中又多了
一个心腹之患。
进入1944年以后,希特勒更是凭他的直觉感到盟军即将在西线发起进攻。
在3月20目的一次会议上,他对格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西奥德·克朗克海
军上将等人说:“很明显,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必将在西线登陆。但是,没有一个人
知道何时登陆和怎样登陆。”他认为,关于挫败盟军登陆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
不过分:“粉碎敌人的登陆企图绝非西线的区域性的决定。它是有关战争全局、因
而也是有关战争结局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他强调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必须在几小时,最多不超过几天内把敌人的登陆行动打垮”,“一旦把登陆挫败,
敌人就再也不可能组织新的入侵”,因此,“战争的结局、帝国的命运落在西线的
每个土兵身上”。
为了挫败盟军的登陆,希特勒在西线集结了一支有150万人的庞大队伍,由
久经沙场的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他出身于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家族,这个家族
曾造就了好几代军阀,先祖的血液还在龙德施泰特的血管中流动。他神态做岸,风
度优雅,戴一只单片眼镜,活脱脱一个普鲁士士兵的化身。他在德国军官团中享有
崇高的威望,被称为“条顿人的最后一名骑士”。龙德施泰特的一生似乎都充满了
矛盾。他被称为德军在装甲兵方面的专家,可是谁能想到,龙德施泰特一生中从未
上过坦克,他受不了坦克中那份肮脏、油腻和噪音。他看不起纳粹党,更看不起希
特勒这位“波希米亚下土”,可是,当他为第三帝国效力时,他却是全身心投入,
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1939年,龙德施泰特已经年过花甲,但在希特勒发动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还是毅然穿起征袍,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效力。在进军波兰、闪
击法国的战斗中,他都是德国集团军群的指挥,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
他是负责列宁格勒方向的北方集团军群主帅,后来由于身体不佳,他向希特勒告病
休养。1942年3月,他又应希特勒所请,出任防御整个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
集团军群主帅。他手下有两个集团军群,其中,G集团军群部署在法国南部,B集
团军群守卫在法国北部。在希特勒和龙德施泰特的脑海里,法国北部是最易受到盟
军进攻的,1943年12月对日,希特勒又派去了足智多谋的“沙漠之狐”隆美
尔,由他出任B集团军群的主帅,负责加来地区的防御。在希特勒看来,龙德施泰
特虽然宝刀未老,但是所受的却是普鲁土刻板的军官团训练,这种训练使得他们容
易循规蹈矩,不易于出奇制胜。过去的战争经验已经证明,这一帮人虽然有良好的
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宏论往往是错误的。而隆美尔则不同,他既非出身于普
鲁士军官团,也不是德意志某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境极为平凡,父亲古个小学教
师,他至多算个中产阶级的后代。他是战争中成长起司的新一代德国军人,他与龙
德施泰特正好相反,而与希特勒却颇X相仿,希特勒对隆美尔是恩爱有加。好在隆
美尔也争气,在北非刊以区区10万德意军队,战胜了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
来虽致失败,但那是气数使然,与隆美尔无关。没听说吧,评论家评论说蒙哥马利
胜得毫不精彩,而隆美尔却是虽败犹荣。希特勒让隆美尔到西线给龙德施泰特当副
手,同时授予他绕开龙德施泰特直接奏事之权。隆美尔也不负重望,上任后又是察
看地形,又是修筑工事,整天开着他那辆重型梅塞德斯牌汽车在外边奔跑。他不惜
计价,沿法国海岸修筑了一堵“大西洋墙”。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察看了隆美尔
修筑的工事后,公开宣称:“我们已经把欧洲沿岸全部要塞化了——自挪威北端的
诺尔辰角起,一直到地中海沿岸止。”这堵大西洋壁垒,即使不是固若金汤,也不
是人们所说的银样蜡枪头。可惜的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