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赌博。他当然希望自己押的宝是正确的。但是,没过多久,他
就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了。
杜布切克上任的第二天,克里姆林宫发来了电报。勃列日涅夫在电报中,对杜
布切克的当选表示了“热烈的祝贺”,苏共中央“坚信”,苏捷两国人民之间“兄
弟般的诚挚友谊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且月29日,杜布切克应邀访问莫斯科。
在那里,他会见了勃列日涅夫和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表面上,他去莫斯科
是为了与苏联人讨论一些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实际上,他去莫斯科是为了接
受莫斯科的“任职审查”。长期以来,东欧国家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更替都离不开莫
斯科的首肯。1956年波兰共产党决定为哥穆尔卡平反,并选举他为中央委员会
第一书记,就遭到了苏联的反对。当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亲自带领一个
代表团,不经邀请就要参加波兰共产党中央全会。杜布切克上任后首先出访莫斯科,
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在莫期科,杜布切克向苏联领导人保证,捷克斯洛伐克与华
沙条约组织及经互会的关系不会因本国领导人的更迭而发生变化。杜布切克的诚恳
赢得了莫斯科的信任。双方发表的公报称:这次访问是“热烈友好,诚挚的,对会
谈中涉及的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这表明杜布切克与莫斯科开始了蜜月时
期。可惜,这段蜜月为时太短了。随后,杜布切克与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波兰领
导人哥穆尔卡进行了会面,向他们介绍了捷国内的局势和捷共的改革方针。杜布切
克曾经想获得哥穆尔卡和卡达尔的友谊。在东欧国家中,除了铁托外,哥穆尔卡是
最早起来反抗莫斯科控制的代表人物。他的上台违背了莫斯科的意志,他还明确对
赫鲁晓夫说过,波兰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在国际工人团结、相互信
任和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每一个国家都应获得充分的独立和自主。他还说,波兰要
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他的观点,同杜布切克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并无太大的差
别,杜布切克将这样的人引为同道,也就不值得奇怪了。而卡达尔虽然是在195
6年匈牙利事件后由莫斯科扶植上台,但他历来就是一个稳健派,并不保守。杜布
切克也愿意与这样的人谈心。在东欧各国领导人中,捷共有意忽略了东德领导人乌
布利希。
但是,随着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不断深入,苏联人越来越以狐疑的眼光看着布
拉格之春。他们发现,捷共在“改革”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杜布切克的改革矛头竟
然首先指向内务部,而内务部是典型的苏联模式的产物。即使是胆大妄为的赫鲁晓
夫,也没能真正撼动秘密警察的根基。捷共中央进行改组,事先竟然不通过莫斯科,
这是史无前例的。新闻检查制度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五花八门的思想可以随
意在报纸上亮相,前任外贸部副部长,刚刚出狱的埃·洛布尔在一篇广播评论中竟
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捷克斯洛伐克要多长时间才能调整好它在经济领域中与苏联的
不平等关系?还有,杜布切克口口声声说要建立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难道以
前的社会主义就不人道吗?杜布切克这个口号,在捷克斯洛伐克也许可以鼓动人心,
但对其他的原有轨道上运行的兄弟国家,明显是一个威胁。要是各个国家都像捷克
斯洛伐克这么动起来,那将如何是好?布拉格发生的一切,与莫斯科是那样地格格
不入。还有,杜布切克的步幅如此之大,他究竟要走向何方?
种种迹象表明,布拉格之春的目标是对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曾经是捷克斯
洛伐克社会主义革命引路人的苏联,现在成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对象。也许,捷克
斯洛伐克通过这场革命将走向“人道的社会主义”,但莫斯科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将
一无所得,而其苦心营建的社会主义阵营,极有可能在布拉格的改革声中化为废墟。
不能再看下去了。莫斯科迅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月23日,杜布切克前往德国的德累斯顿,出席华沙条约国家领导人会议。
塔斯社发表的公告说,这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是听取布拉格汇报情况。会上,勃列日
汉夫、哥穆尔卡和乌布利希、日夫科夫、卡达尔等人对杜布切克进行了围攻。他们
逼问: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要把捷克斯洛伐克引向何方?杜布切克试图说服他们:
通过改革,捷克斯洛伐克将有可能变成西方世界眼中的“社会主义橱窗”,改革有
助于巩固社会主义。哥穆尔卡竟然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说:“杜布切克同志,您
究竟在说什么?我们对西方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感兴趣!欧洲的形势至少要‘冻
结’50年。我们感兴趣的只是保护我们已有的东西,即捍卫我们同资本主义世界
之间的边界。因此,我们没有权利进行任何试验。我们在波兰已经看到,这样做会
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哥穆尔卡的举动让杜布切克感到非常震惊。这就是那个被苏
联人撤职并在监狱里关了三年的哥穆尔卡吗?这就是那个顶着莫斯科的压力,说要
走波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吗?难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可以和谐地
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杜布切党真的感到难以置信。
莫斯科已经对杜布切克失去信心,但是,它并不想过早地让外界了解到他们之
间的分歧。会后发表的新闻公报刻意掩饰与会者之间存在的裂痕。公报称,会议是
在“真诚的友谊、平等、互相信任、互相支援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基础上加强了社
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塔斯社说,“与会者表示相信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阶级和
全体劳动人民将……保证该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杜布切克承认,在德
累斯顿,确实有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事业可能遇到危险表示担心,但是他
已经向他们作了解释。
捷共中央4月全会召开后,莫斯科整整一个星期对布拉格发生的事情保持沉默,
4月9日~10日,苏共中央开会。会议听取了勃列日汉夫所作的关于意识形态问
题的报告。据报道,勃列日汉夫特别谈到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官方发表的会议公
报特别强调了“德累斯顿会议的重大意义”,并表示“我们党将为社会主义大家庭
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国防上的不断加强而作出一切必要的努力”。这意味着,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事情,也是苏联的事情。如果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出了问题,苏
联也有义务帮助解决。这实际上是后来被称之为“勃列日汉夫主义”的思想的最早
表述。
4月12日,《真理报》终于开始报道一周前的捷共中央全会了。保守派的言
论成了填理报》报道的重点。同一天,《真理报》又用两个版的篇幅发表了一篇长
文,论述保卫思想的纯洁性,警惕“修正主义”的危险。修正主义指的是谁?明眼
人一看就知。《真理报》还说:“捷克斯洛伐克的反社会主义分子企图搞多党派自
由主义。”
30日,《真理报》再次发表长篇评论,对捷“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活动表示不
安”,指责破坏分子在进行自由化改革期间“反共的歇斯底里”大发作。
5月4日,杜布切克访问莫斯科。会谈中,勃列日涅夫尖锐批评了捷克斯洛伐
克国内局势的发展,但杜布切克拒绝了苏方的指责。双方不欢而散。
5月8日,苏联、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和波兰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会
议,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内局势。杜布切克没有受到邀请。会谈中,苏联提出,
要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经济制裁,必要时也要进行军事干涉。5月13日,《真理
报》就华沙条约签订13周年发表社论,说“社会主义的敌人正在从内部颠覆社会
主义社会”,苏联和东欧四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是“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继续
和发展”,矛头已经直指捷克斯洛伐克。
6月4日一14日,捷国民议会主席斯姆尔科夫斯基访问莫斯科。会谈结束时,
勤列日涅夫单独与斯姆尔科夫斯基谈话。据说,勃列日涅夫眼含热泪对斯姆尔科夫
斯基说,苏联从来没有想过要阻止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但实际上,勃列日涅夫
对斯姆尔科夫斯基表示,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局势十分担心,对捷共1月全
会将杜布切克选举为第一书记表示不满,暗示杜布切克不宜担任这个最高职务。勃
列日涅夫话锋一转,开始赞扬斯姆尔科夫斯基40余年的革命经历,说苏共中央过
去对他的经历不太了解,
在德累斯顿会议上对他进行攻击是错误的,请他原谅。但其真实的含义却是,
斯姆尔科夫斯基可以站出来勇担大任,取代杜布切克。但斯姆尔科夫斯基太不“识
相”,他当即拒绝了勃列日涅夫的“好意”,说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局势是发展得
很快,但是,杜布切克能够控制局势,他是一个真正的领袖。这样,勃列日汉夫只
好放弃了。
莫斯科已经下决心搞掉杜布切克,可是杜布切克却心存幻想。只要捷克斯洛伐
克不偏离苏联的轨道,不站到华沙条约组织的对立面,莫斯科该不会对布拉格下毒
手吧?毕竟,现在已经是1968年,而不是1956年了,而他杜布切克也不是
伊姆雷·纳吉,纳吉公开要求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可捷克斯洛伐克从来没有这种想
法。尽管改革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确立一种新的对外关系,包括捷苏关系,但是,捷
苏同盟毕竟是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他相信,只要他对捷克斯洛伐克走
得过远的舆论约束一下,不让1956年匈牙利的动乱局面重演,想来莫斯科不会
对捷克斯洛伐克大动干戈。因此,当《文学报》发表了由七十余名知识分子签名的
《2000字宣言》,并提到,如果外部势力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干涉,他们就支
持政府,而且是“手拿武器支持它”,杜布切克立即与斯姆尔科夫斯基、切尔尼克
和民族阵线主席克里格尔商议,必须平息克里姆林宫的怒火,不给它干预捷克斯洛
伐克的借口。捷共中央主席团必须尽快发表声明,对《20字宣言》进行公开谴责。
在随后发表的捷共中央主席团“1000字声明”中,主席团声明,尽管〈20字
宣言》的签名者没有破坏的企图,不是反革命,但它试图唤起人们的狂热,这是对
整个民主化进程的明显威胁。第二天,杜布切克再次谴责了《2000字宣言》。
但是,莫斯科的怒火并没有平息下去。
接二连三的军事演习,让局外人感到十分迷
惑:莫斯科怎么啦?难道他们真的患上了演习症?
实际上,这是莫斯科掩人耳目的一种手法。
莫斯科已经公开对“犯规者”发出了警告,但是,在它看来,警告的力度太小,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它决定来一点硬的。这就是施加军事压力,必要的时候进行
军事干涉。这一步,勃列日涅夫早已想到了。
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意识到存在军事干涉的危险。从法国《世界报》传出的消息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