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持秩序,对示威者,国王显得犹豫不决,缺乏信心。他虽然成立了军政府,但是
政府并没有得到肆意杀人的权力,相反,他从监狱中放出了一批政治犯,并开始探
讨成立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到12月中旬,伊朗的局势已经不可收拾。12月间日,
数十万人在德黑兰市中心游行,示威群众打出了“处死国王”。“霍梅尼是我们的
领袖”的标语。第二天,石油工人进行罢工。罢工破坏了经济,打击了现政权,骚
乱每天给国家造成6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一向不知桔据为何物的伊朗政府觉
得手头紧了。在这种情况下,国王退却了。他宣布,军政府将结束自己的使命,伊
朗将组成由巴赫蒂亚尔为首的联合政府。然而,巴赫蒂亚尔上台的第一个前提就是,
国王离开伊朗。1979年1月6日,巴赫蒂亚尔组阁完成,没有一个宗教界人士
愿意参加他的政府。1月13日,由忠于国王的人组成了一个摄政委员会。五月1
6日,国王终于离开了伊朗。在机场上,形容枯槁的国王对巴赫蒂亚尔说:“你的
政府得到我的完全信任。我希望政府成员的爱国主义,会使你们每一个成功地完成
困难的任务。”国王相信此次出国只是暂时的,巴赫蒂亚尔会助他渡过难关,他还
是伊朗的国王。
国王出走的消息立即传遍伊朗。德黑兰大街小巷万众欢腾,几乎所有的居民都
拥上街头,高呼“国王滚蛋了!”“国王倒了,下一个该轮到巴赫蒂亚尔了!”
国王离开了德黑兰,但伊朗的局势并没有平静下来,美国政府寄予厚望的巴赫
蒂亚尔不能维持秩序,巴赫蒂亚尔的政令不能达到首相府以外。宗教人土不承认这
个新政权,示威者要求他辞职,要什叶派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回国。霍梅尼组织了
一个小组,正在研究未来伊朗伊斯兰政权的组成。28日,巴赫蒂亚尔提出,他可
以去巴黎会见霍梅尼,与他一起讨论这个国家的前途,而霍梅尼坚持巴赫蒂亚尔必
须先辞职。最后,巴赫蒂亚尔山穷水尽,不得不开放机场,让霍梅尼回国。2月1
日,霍梅尼搭乘法国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回到了伊朗。数百万人夹道
欢迎,霍梅尼登上演讲台,缓慢地说道:“议会和政府都是非法的……我们要封住
他们的口,任命一个依靠人民支持的政府……如果巴赫蒂亚尔不辞职就要被逮捕…
…”霍梅尼一句话,决定了新首相的命运。2月5日,霍梅尼任命迈赫迪·巴扎尔
甘组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了。至此,伊朗国土上存在二千五百余年的帝制寿
终正寝。
伊朗国王的跨台对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意外,而霍梅尼神权革命的成功对美
国人来说更是一个意外。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强有力的。拥有50万精兵的国王怎
么会在一夜之间失去自己的权位;更无法想象,像伊朗这么一个重要国家,怎么会
轻而易举地成为美国的敌人。要知道,美国的大部分石油来自伊朗的出口,美国的
武器装备又有相当部分是卖给伊朗的。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伊朗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环。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不多,但伊朗就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是以色列。难怪有
人说,伊朗是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两大支柱之一。现在,一根支柱倒了,另一根支柱
以色列明显是独木难支。以后,苏联人在中东又要大显身手了。还有,国王统治下
的伊朗是反共反苏的一个坚固堡垒。国王倒了,这个堡垒也就不存在了,苏联也许
会乘虚南下。当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一年之后,伊朗人会置起码的国际法准则
于不顾,冲进美国大使馆,扣留大批的美国人质,让美国人饱尝牢狱之苦。卡特总
统命令中央情报局设法强制救人,结果,人没救出,又赔上几条性命。伊朗事件结
束了卡特如日中天的威望,也结束了他的政治前途。两年后,当他灰头土脸地离开
白宫时,伊朗人才放出了美国人质,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伊朗国王的倒台对美国
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白色革命。巴列维发誓要把伊朗建成世界第
五大强国,他的目标部分地实现了。但是,国王的
人权记录却极糟糕,国王统治的伊朗成了美国人权
外交攻击的对象。
读不懂伊朗危机的当然不只是卡特政府。对这股革命风潮最不理解的莫过于国
王自身了。他不了解,为什么伊朗国民不听从他的旨意,反而要奉一个毛拉为神明?
难道他对伊朗的贡献还不如一个78岁的糟老头吗?这个老头子,除了会假借安拉
的名义与他作对、犯上作乱之外,还能干些什么?他能给伊朗人什么?是土地,还
是面包,还是财富?都不会。可是,老百姓竟然都跟在他后面起哄,要国王下台。
难道他们不知道,今天他们的一切,都是英明的国王给他们带来的?没有国王,他
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国王,他们还生活在“极权主义”控制之下。可是,
他们为什么要反对他呢?
国王出身贫寒,并不像他后来宣称的那样,家学渊源,是什么贵族的后代。实
际上,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后代。其先父礼萨·汗在波斯的哥萨克旅中服役,
凭着聪明才智和勤恳苦干,终于在军中崭露头角。国王的母亲谈起了自己的丈夫,
说:“他的双亲是道地的农民,而他也没有受过教育。由于他意志强悍,参军后从
一个目不识丁的大头兵,在军阶上一步步地向上爬。”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921年,已经是中校的利萨·开当上了卡兹文的卫戍司令,进驻德黑兰。他把
当时的首相一脚踢开,没过多久他已登上了王位,开创了巴列维王朝。
与先父相比,国王显然缺少了一些强悍和果敢。据说,最初他是一个腼腆的小
伙子。尽管英国人占领了伊朗南方,苏联人又雄踞伊朗北方,国王却束手无策。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和苏联发生冷战,他才利用美苏矛盾,在联合国控诉
苏联,迫使苏联从北方撤兵。但是,伊朗还是没有赢得真正的独立。伊朗盛产石油,
但收入流入了英国人的腰包,作为国王的他,所得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民族
主义分子摩萨台上台执政。他提出石油国有化法令。国王的收入大增,但其王位却
摇摇欲坠,不得已,他只好出国避祸。多亏了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也多亏了那
个克米特·金·罗斯福,他只身来到德黑兰,联合一部分军官,发动了政变,赶走
了摩萨台。这样,巴列维得以重登孔雀王座。在这场“革命”中,国王的形象是软
弱无力的。他立志要改变这种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军队,抓住秘密
警察。这是他的政权的基础,离开这两个基础,君主制说不定就会撼动。几十年来,
他一直坚持控制这两个部门。
摩萨台下台了,但他的石油国有化计划对伊朗却是有利的。英伊石油公司独霸
伊朗石油资源的局面给打破了,伊朗、英国和美国、荷兰等国的石油公司联合组建
了一个公司。伊朗在这个公司的份额大为增加。滚滚石油带来的是巨额财富。伊朗
富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贫穷的伊朗了。
可是国王心中还有一份隐忧。现在,凭幕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朗的国民收入是
大为增加了,可是,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将来怎么办?想到这个问题,国王就觉
得有必要再搞一场革命,这是一场使伊朗摆脱贫穷的革命。1963年,这场革命
终于拉开了序幕,这就是白色革命。在国王的辞典里,白色革命就是不流血的革命,
领导者是他自己,追随者则是伊朗人民,因此又是“国王与人民的革命”。国王为
这场革命规定了目标、步骤。他说,到公元2000年伊朗要成为世界第五大工业
强国,伊朗要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实现
工业化。工人要拥有工厂的股份,耕者应该有其田,儿童应该接受教育,妇女应该
取下面纱,走出厨房,人人应该得到卫生保障。而在参政问题上,国王提出应该实
行普选,包括妇女在内的伊朗国民都应该有普选权。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是伊朗复兴的计划。国王把它说成是自居鲁士大帝以来,
伊朗最伟大的复兴计划。在他自己的书中,国王用梦幻般的语言,描绘了伊朗的美
好未来:“15年前开始的我国革命,是伊朗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通过革命,
所有阻碍积极行动的屏障都已拆除,这样,各种才能和潜力都能自由地发挥,伊朗
人民可以平等地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
工厂建立起来了,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整个伊朗像一个大工地,在哈尔格、
阿巴丹、设拉子,石油化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铝矿、铜矿。铁矿……
都在开采,伊朗的钢产量竟然达到了100万吨,而石油产量竟然位居世界第四。
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年时间里,伊朗修建了2.1万英里的公路,
国内17个城市,现在都有了飞机场,电话线遍及伊朗的大部分地区。伊朗的国民
经济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伊朗成了世界上第9个最富裕的国家,离国
王规定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国力强大了,军队也发展起来了。国王用他庞大的支付能力在美国采购军火,
使困境中的美国军火工业绝境逢生。国王出手很大,美军已经装备的军事装备,他
要装备;美军未来得及装备的,或者无力装备的,他也要装备。伊朗空军成了世界
第三大空军,而海军装备的高精尖武器,即使是美国海军本身,也会羡慕不已。
这就是白色革命。这场革命奠定了国王本身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果说国王自认
为可以与居鲁士一比高低是他自己发昏的话,但是,对国王取得的成就,只要是一
个公正的观察家,那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但是,国王统治下的伊朗远不是太平盛世。只要想一想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一
个专制君主,你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秘了。国王要为人民谋福祉,给人民选举权,
给人民公平的审判权,给人民公平的发展权,但是,他不明白,专制制度本身就是
伊朗发展的最大障碍。在20世纪中期,他竟然还能重拾中世纪时法王路易十四的
遗梦,讲出“朕即国家”的梦话,这就注定他的革命只能以悲剧收场。他的传记作
者热拉德·德·维利埃正确地预言:“巴列维国王即使有发展祖国的宏愿,不过,
就像所有专制者一样,这只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他越是改进教育状况,他越是要
使他的国家摆脱贫困状态,他越是鼓励人民增强政治责任感——那么他自己的政权
所面临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他老是不相信知识分子,可是他少不得知识分子来协
助开发这个国家。要是一位大学教授发表了一种独立不羁的思想见解,马上就会被
开除,或者甚至被捕了——显而易见,在伊朗国内,毫无言论自由可言。随着本国
人民最终达到了智力成熟的境界,巴列维国王的这种矛盾心理,势必要给自己招来
麻烦。随着伊朗日益摆脱思想上的桂核,他——作为伊朗国王和伊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