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 >

第42部分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第42部分

小说: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光绪寝宫,一名太监掌灯,一名太监帮助光绪匆匆穿戴衣服。 
   光绪问垂手侍立在门口的李莲英:“太后这么晚召见朕,有什么急事吗?” 
   李莲英低眉回答:“禀皇上,太后只让奴才宣诏,其他事奴才一概不知。” 
   颐和园内,李莲英在前,一顶杏黄小轿载着只穿着便服满脸憔悴的光绪随后,往乐寿堂匆匆而来。 
   乐寿堂,榻几上的一盏朱纱台灯映着慈禧的脸,半明半暗,不甚真切。她对伫立在面前的光绪说:“你先坐下……其实叫你来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这几天闲得慌,看了一本书,有些心得,想和你聊聊。” 
   她语气平和悠闲,是聊天的调子。 
   光绪心里明白,半夜三更,心急火燎地将我叫到你面前,决不会只是为了“聊聊”,当下便赔着笑说:“亲爸爸看的那些闲书,儿臣大多未看过,恐怕难遂慈意。” 
   慈禧听他这样说也笑了,“我看的可不是闲书,若是闲书,怎么会将皇帝叫来聊聊呢?祖宗这点儿规矩我还是懂的。不过,就是那些闲书儿,三国呀、水浒呀、哪怕是通俗的唱本儿,看看也有好处,未见得如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上不得台面,皇帝你说呢?” 
   光绪心里不以为然,嘴上却说:“亲爸爸说得是。” 
   慈禧好像看穿了他的内心,叹口气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不要你总附和我。唉,平日里我总想着咱们母子同心,可你呢,总和我隔着一层……你不要辩解,我心里明镜儿一样。不说了,还是说这看书的事儿吧。皇帝记不记得,前些年看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也曾找你谈过心得?” 
   光绪马上兴奋了,“儿臣当然记得!亲爸爸当时谈的一些体会,让儿臣获益匪浅,这才有了以后的愈发放手让李鸿章他们办洋务!” 
   慈禧微笑着:“今儿个呀,我可是又看了一本书……小李子。” 
   李莲英:“奴才在。” 
   慈禧:“拿那本书给皇上瞧瞧。” 
   李莲英:“嗻!” 
   他从旁边榻几上将一本书双手捧至光绪面前。 
   光绪接过书一看,眼睛亮了,“《天演论》?” 
   慈禧:“皇帝看过吗?” 
   光绪:“儿臣刚刚看过。” 
   慈禧:“看过就好。他讲的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我琢磨了许久。甲午这一仗,咱们被小日本打败了,又割地又赔款,丢尽了祖宗的颜面。你甭看我白天人前,听戏赏花,没事人儿一样,那是强撑出来的。可到了晚上,想起这事,这里就疼……”她用手指戳着自己的右腹侧,“疼得一宵一宵睡不着觉,就像被人生生扯了一片肝去!” 
   说着,她眼中已泛起一层泪花。 
   光绪深为震撼,嗵地跪倒在慈禧膝前,哽咽道:“是儿臣无能,让亲爸爸受累了……” 
   慈禧也伤感异常,但她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反而抚慰着光绪说:“怎么能全怪你呢?我知道,许多事,你要顾着我,不能放开手脚去做,你看你都憔悴成什么样了……唉,过去的,就不去说它了!今后呢,你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做好就怎么做。我呢,能帮衬你就帮衬一把,帮衬不了就给你在一旁鼓劲儿,总不能碍着你就是了……” 

   第十四章 挺经(二) 
   光绪做梦也没想到慈禧会说出这番贴心贴肺的话来,感动得泪水一个劲往外流。 
   慈禧:“甲午这一仗,咱们是败了,但到底怎么败的?怎么会败在小日本手里?这其中的原因我也没琢磨透,但是从根底上咱们要说清了,那就是怎么着都得想法子,不能让中国败在咱娘儿俩手里!” 
   光绪倏忽站起,攥紧拳头,激动地说:“亲爸爸,您放心,做儿子的一定想法子,重振国势,绝不会再让您老人家伤心了!” 
   慈禧看着他,满脸欣慰。 
   一顶杏黄小轿出了颐和园。 
   坐在轿内的光绪,激动不已,他耳畔还回响着慈禧的话,“怎么着也得想法子,不能让中国败在咱娘儿俩手里!” 
   他喃喃重复,“怎么着也得想法子,怎么着也得想法子……想法子……” 
   突然,正阳门前举子们的喊声山呼海啸般激荡而来,“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光绪眼里放出光来。 
   …… 
   乐寿堂内,慈禧对着那盏朱纱台灯兀自出神。 
   李莲英屏声静气侍立一旁。 
   忽然,慈禧扭过头问道:“小李子,现在李鸿章做什么呢?” 
   李莲英:“奴才听说他在贤良寺内读书、种菜。” 
   “进退有据,光凭这一点,找个接替李鸿章的人就难啊。”慈禧叹道,不经意地对李莲英,“你说呢?” 
   李莲英恭敬答道:“回老佛爷,这是朝廷用人的大事,奴才不敢多嘴。” 
   “嗯。”慈禧赞赏地看他一眼,“我不过是随意问一句,也并没有要你回答的。唉,要有一个人,既有李鸿章的才能,又有你这般谨饬,那就好了……” 
   刚说到这里,她突然眼一亮,站起来,高声喊: 
   “小李子!” 
   “奴才在。” 
   “传我旨意,着即宣……”慈禧突然住口。 
   李莲英等她半晌,不见下文,忍不住问道:“老佛爷,您还没说宣谁哩!” 
   慈禧凝重地说:“这是用人的大事,还是等皇上来定吧!” 
   二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文廷式和张謇刚来到大堂,就听得里边激烈的争吵声。 
   两人停住脚步,往里望去,只见一个俄国公使,一个英国公使,把个翁同龢夹在中间,吵得一塌糊涂! 
   听不清他们吵些什么,但翁同龢态度凛然,反复就一句话,“向谁借款是我朝廷主权,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英国公使全然没有了绅士派头,攘臂挥拳,咆哮不已。 
   俄国公使则几乎逼到翁同龢脸上,威胁着他。 
   见这情形,文廷式气得就要往里闯。 
   张謇一把拉住他,“你要干什么?” 
   文廷式:“我不能看着他们如此逼迫老师!” 
   张謇:“这是外交,你插进去有什么用?再说老师并不怕他们,你看!” 
   大堂上,翁同龢已把茶碗一端,厉声道:“送客!” 
   两个公使愣了一下,愤恨而又无奈地退了出来,从张謇他们面前经过时,嘴里还在嚷嚷。 
   翁同龢气得一脸通红,手扶额头,躺在椅子上,连声说:“这些个洋人,太无耻了!太无耻了……” 
   张謇知道是为借款的事,但又不好细问,便说:“和洋人打交道本是庆王的事,他人呢?” 
   提起庆王,翁同龢更气,“他看到洋人发了脾气,吓得装病躲起来了……” 
   文廷式不禁感叹:“唉,这个时候能够出来支撑局面的,也只有我们老师了!” 
   翁同龢听他话中有话,便拿询问的目光望着他。 
   文廷式看看四周,压低声音,用神秘中带着几分抑制不住兴奋的神色说:“太后深夜找皇上谈心的传闻属实,珍妃娘娘说,太后还向皇上保证了,让皇上放手办事,绝不碍着他!” 
   翁同龢从椅子上坐起:“噢?” 
   张謇:“局势已经糟成这个样子,她老人家还不放权,那真正是没救了!” 
   文廷式:“太后放权,李鸿章失势,今后的朝政……”他看一眼翁同龢,“也该轮到我们做主了吧?” 
   翁同龢又躺下去,淡淡地:“做不做得了主,要看你在什么位置上?” 
   文廷式激动地说:“李鸿章留下的空白,除了老师,谁能有资格填补?” 
   张謇也说:“我想,皇上也一定会请老师担主朝纲的。我只担心老师到时候忧谗畏讥,不敢毅然承担……” 
   翁同龢捋着胡须,慢慢道:“忧谗畏讥倒不至于,只是李鸿章留下的这个烂摊子,的确难得收拾。但话又说回来,倘若皇上真让老夫担起这副重担,为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计,老夫是不会推辞的!” 
   …… 
   养心殿东暖阁,光绪端坐榻几,奕劻、翁同龢、徐桐神情肃然,站立一旁。 
   自签订《马关条约》以来,日渐憔悴的光绪,今日气色似乎好了许多,连说话都显得简洁有力了,“今天找你们几个来,要商量两件事,一是赔款,二是练兵。这是关系到挽救颓败国势的大计,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光绪说得简洁,这几个人听着心里可就复杂活动开了。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原来都是李鸿章的活儿!但谁能在这上面有见地,出得两个好主意,那可是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有能力接替李鸿章! 

   第十四章 挺经(三) 
   这几个人,奕劻是表面昏庸心里比谁都明白,他知道,尽管慈禧相信他,但他从一个穷贝勒爷升为亲王才是多久的事呀?要让他像李鸿章一样担主朝纲,暂时还轮不到他。大学士徐桐本来也无此奢望的,他年事已高,平常朝廷有什么事根本不叫他,但今天叫了,他也就存了指望,是不是朝廷要借助老夫的威望来收拾残局呢?他是心学大师,儒家内圣外王那一套也不含糊,他觉得他行。翁同龢本来心里很笃定,接替李鸿章,环顾朝内,舍我者其谁?但像今天这种情形,他想皇上只应单独召他应对的,却又找来了这两位主,他的心里就不那么笃定了。转念一想,皇上是不是为避嫌,才把他俩叫来做陪衬的呢?他心里又笃定了。 
   见三个人都低着头不说话,光绪便点名道:“翁师傅,《马关条约》赔款究竟落实得怎么样了?” 
   翁同龢心里一热,皇上这不挑明了这个时候只有他翁同龢说得上话么?他清一清嗓子,正要开口,却见慈禧搭着李莲英的手臂,由外面走进来。 
   光绪连忙站起,就欲跪礼,“儿臣叩见亲爸爸……” 
   慈禧没待他跪下,就亲手将他扶住,说:“皇帝坐,我只是过来看看。”又转对已跪在地上的翁同龢等人说,“你们也起来吧!” 
   她说着,竟自在榻几旁的锦凳上坐了下来。 
   翁同龢他们简直傻眼了,这可是把平日的顺序颠了过个啊! 
   光绪更是慌得话都说不转了,“亲爸爸请坐上,上面……让儿臣陪坐这,这里……” 
   慈禧笑着说:“没事,我坐这儿挺好的。你们谈事吧,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光绪哪里肯坐,说道:“儿臣坐上面,让亲爸爸陪坐一旁,总不合适……” 
   慈禧:“你这孩子!有什么不合适?你是皇帝呀……不要再说了,再说,你就是不让我待在这儿了!” 
   她这样一说,光绪不敢再让,只得在榻几上坐下来。 
   母子间一番谦让,只看得这三个大臣心里热乎乎的,翁同龢与徐桐眼眶都湿润了。 
   光绪这时便对翁同龢道:“翁师傅,《马关条约》赔款究竟怎样落实?你继续说!” 
   翁同龢稍稍想一下,说:“二万万两白银赔款,分三期偿付。最初臣等商量本想提高关税而自筹,但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不同意,臣等别无他法,只得举借外债。” 
   光绪:“举借外债,以什么作抵押?” 
   翁同龢:“以海关税作抵押。” 
   慈禧:“够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