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05-11-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革命的序幕”(列宁语)。
战前,尽管列强各国都发表了“中立”声明,但为了使战争出现有利于己的结局,无不以各种方式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干预战争进程。俄国的盟友法国,在战争中向俄国提供了八亿法郎合三亿卢布的借款以示支持。而日军的接连胜利,极大地削弱了俄国对德国的战略牵制力量,危及着欧洲大陆的平衡态势。法国为此焦虑不安,并拒绝了俄国再次提出的贷款要求。奉天战役一结束,法国外长即正式向英国驻法大使表示:为了英法两国的利益,战争应当结束,俄国应保持欧洲大国的地位。3月底,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法国渴望俄国尽早以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与日本媾和,以便从远东战场脱身,加强法俄同盟在对抗德国方面的影响。4月,法国外长德尔卡赛向日本驻法公使表示愿居间调停。6月初,德尔卡赛再次探询日本的媾和条件,以便双方在法国的干预下开始谈判。为诱使日本媾和,法国金融界也表示愿对日开放金融市场。同时,法国向俄国施压,公开告诉俄国称,“只有取得和平,才能得到大宗贷款”。
日本的盟国英国,在战争中名为“严守中立”,实际上却倾力支持日本。英国联合美国,先后向日本提供四次总额达四点一亿美元的贷款(最后一次竟还有德国银行界参加),几占日本全部战争费用的百分之五十。可见,如果没有英、美贷款,日本是很难同俄国作战的。但为了防止俄德结盟,英国又不得不同时设法缓和同俄国在中亚的矛盾,并保持与沙皇政府的秘密外交。日本攻占旅顺后,英国感到,若战争继续下去,两败俱伤,既可能降低日本在远东的作用,也无助于俄国对德国的战略牵制。英国外交大臣遂即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出面居中调停。
曾竭力怂恿俄国开战的德国,此时已达到了削弱法俄同盟的目的。但威廉二世担心,战争的延续,有可能使俄国革命波及整个欧洲,从而动摇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因此,从1905年春开始,德国也希望俄国尽快与日本媾和,集中力量对付国内革命。这样,德国还可以此讨好日本,避免在远东的国际竞争中陷于孤立。因为德国同美国在远东无利害冲突,因此愿与美国合作插手和谈,以防英、法介入。
对马海战后,为防止“俄国被整个赶出东亚”,美国政府决定出面干预。在战争中曾积极支持日本的美国,担心日本的强大会威胁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因而希望日、俄两国在远东保持均衡。1905年1月下旬,一方面,美英两国对日俄和议的立场即已达成谅解,一致认为日本“有权要求占有旅顺和确保其在朝鲜的优越地位,不容俄国在朝鲜有任何特殊利益”;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主张战后沙俄仍留在东三省,与日本互相牵制,以免后者未来坐大为美国的亚洲劲敌。美国政府还主张,日本必须归还满洲,并在东三省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是要求与日本分享战争成果。同时,美国也希望日本被牵制在北方,使其无法实现对菲律宾的野心(此前,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得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权)。日本政府深知,日俄战争得以胜利进行,全仗英、美两国政府及其金融资本的支持,今后仍有赖于他们的支持,因此谈判中必须考虑两国的意图,将目标限定在英、美容许的范围之内。4月25日,日本外相小村作出了相应的保证。于是,还在日俄和谈前,美、日、英三国实际已就战后的安排达成了默契。
5月31日,趁海战大捷的有利形势,日外相小村电令高平公使,请罗斯福总统以“完全主动”的姿态促成和谈。罗斯福亦认为此时俄国弱未尽弱,日本则强未太强,正是美国插手和谈的大好时机。罗斯福的策略是,通过法、德推动沙俄,迫使沙皇政府在它必须让步的地方作出让步,同时通过英国影响日本,使日本内阁不致对俄国提出过分的要求。6月3日,德皇威廉二世鉴于俄国已不堪再战,并且有被革命吞没的危险,致函尼古拉二世劝和,同时给罗斯福写信,支持他出面调停。6月5日,美国特使迈耶奉罗斯福之命面见沙皇,指出“继续作战只会使俄国全部丧失东亚的领地”。由于德、美双管齐下,沙皇遂于6月6日主持军事会议,研究形势。尼古拉二世赞同尽快开始和谈,并指出,由于缺乏海军,海参崴、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可能被占领,“那时再进行和谈就困难得多了”。会议决定趁战火尚未延及俄国领土时议和,同时继续加强在满洲的俄军,以此为谈判时的砝码。次日,沙皇向迈耶表示接受美国的建议。6月8日,罗斯福正式提议双方举行直接谈判,日、俄随即表示赞同,迅速派遣全权代表前往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
为加强在谈判中的地位,日本在谈判前夕同意接受罗斯福的建议,于7月间出兵占领了库页岛。7月29日,内阁首相桂太郎与正在东京访问的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达成秘密谅解:美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日本保证对菲律宾无进攻的意图。经过从5月中旬以来的反复磋商,8月12日日本与英国签订了期限十年的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彼此确认对方“在东亚和印度”的“领土权利”和特殊利益,并规定缔约一方为防卫上述权利如与他国(一国或数国)交战,不论此项战斗发生于何地,缔约另一方应立即施以援助。与第一次英日同盟条约相比,此次英国承认日本有权对朝鲜“采取指导、监理及保护措施”;日本则同意将公约的适用范围由远东扩大到印度。这样,条约便成了在远东以俄国为主要对手的英、日两国划分亚洲势力范围的军事同盟条约。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在该约签订后不久曾向日本保证,“为了远东和平”,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日本和英国可以指望并相信,美国将与英、日协力,“犹如承担它接受的条约义务一样”。这样,美国就成了英日同盟“未签字的成员国”、“匿名的合伙人”。
关于条约的媾和条件,日本曾进行过长期酝酿。早在1904年7月日军攻占辽阳之前,小村外相即已向内阁提出了草案。1905年4月21日,日本内阁审议了对俄和议的原则,同年6月30日由内阁通过,并经7月5日天皇批准的给本国全权代表的训令为基础。训令把和议条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容磋商的“绝对必要条件”,第二类是由代表团尽可能努力实现的“相对必要条件”,第三类是附加条款,可由代表团自行决定是否向俄方提出。训令的基本点是,通过谈判,使俄国最终承认日本用武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造成的既定政治局面,并尽可能谋求更多的侵略利益。俄国方面,沙皇曾把“不割让一寸土地,不赔偿一个戈比”作为对日交涉的原则。在1905年7月11日给俄国全权代表的训令中,俄国政府又具体规定,割地、赔款等项有损俄国“荣誉与尊严”的条款,“绝对不能接受”。但训令又给予了谈判代表一些灵活处置的外交空间。显然,日俄双方的议和原则,在承认以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已经获得的既得利益为谈判基础方面,立场接近。这就为和谈成功创造了基本条件。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在中国的领土内,中国是主要受害者,日俄和会中国理当参与。为此,清政府于7月6日分别向日、俄两国要求参加和谈,并严正声明:“议和条款内倘有牵涉中国事件,凡此次未经与中国商定者,一概不能承认。”但是,日本驻华公使却复照说:“此次议和自当专在日俄两国直接商定,当不容有第三国从中干预,有所置喙也。”沙皇政府则声称:“战属俄日两国,则和议条款必由俄日全权商议。”日俄两国此唱彼和,悍然将中国排拒于和会之外。就这样,在列强的筹划下,战败的俄国与日本,大模大样地就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争来讨去,划分各自对所谓南满与北满的势力范围,并继续着自甲午战争以来有关朝鲜殖民宗主权的争夺。但是,并未参与日俄战争的中立国中国,却因此承担了战争的严重后果:《朴次茅斯和约》中包括了大量侵犯中国主权的条款。
8月10日,日俄和谈正式开始。除割地、赔款、限制俄在太平洋海军力量和处理扣于中立港的军舰四项之外,谈判基本上是在日本提案的基础上逐条展开的。至8月16日,关于朝鲜问题、中国东北权益问题、东三省铁路等项,均达成协议。在余下的割地、赔款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由于库页岛已被日军占领,一时无法夺回,加之罗斯福出面干预,8月23日沙皇决定同意将该岛南半部割让给日本。至于赔款问题,日本要求俄国交付十二亿日元作为收回库页岛北半部的代价,但俄方坚持:宁愿把“数以百万计的金钱用于继续战争,也不愿赔偿给日本人”;日方对此也已心中有数,“不认为俄国有赔款的可能”;同时,罗斯福担心日本会利用赔款来加强其庞大的舰队,危及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于8月22日敦促日本不要再坚持赔款要求。日本内阁遂于28日召开内阁及御前会议,就这个问题作出决定。于是,双方在8月29日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就割地、赔款问题最终达成协议。9月1日,双方签署了停战议定书。9月5日,俄国全权代表维特和日本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分别代表本国在《朴次茅斯和约》上签字。
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计正约十五款,附约两款,其中涉及中国主权的内容有:俄国将包括旅顺口、大连湾在内的辽东半岛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公共财物,让与日本(第五款);俄国将由宽城子(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一切支线、铁路区域内所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在内,都转归日本(第六款);两国在东三省各自经营的铁路,只限工商业用,不得用于军事目的,但辽东半岛租借地内的铁路不在此限(第七款);以十八个月为限,日、俄两国军队同时全部撤出满洲(辽东半岛租借地除外);为“保卫”各自的铁路,可留驻“守备兵”,每公里不超过十五名(第三款,附约第一款)。表面上,《朴次茅斯和约》第五、六款规定,俄国以掠自中国的辽东半岛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等“转让”日本,“须商请中国政府允诺”,其实,那纯属是用以装潢门面的伪善之为。一个主权国家(沙俄)擅自以另一个主权国家(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私相授受,作为向第三国(日本)战败乞和的筹码,简直是世界近代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荒唐之事!更有甚者,“和约”签订后,日本即着手“实际”的“转让”手续,于10月27日正式向中国提出在东三省开埠、筑路、伐木、捕鱼、内河航行、无条件承认日俄和约第五、六款“允让日本的一切”等项要求。接着,小村率代表团于11月16日来华谈判,于12月22日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计正约三款,附约十二款。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意日俄条约中俄国让与日本的一切权利,并允诺:东三省开放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宽城子(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满洲里、海拉尔、瑷珲等十六处为商埠;日本得继续经营战时擅自铺设的安东(今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