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大国崛起-英国 >

第13部分

大国崛起-英国-第13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英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在这次革命中诞生了。
  历史就是在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前进的,无数的恶行和循环往复,最终成就了一个美德,其结果将要为全人类所共同享用。
  光荣革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议会采取的这种方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计划。
  议会无法确定英国的军队是否会在危机到来时忠于国王,也无法确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否会在途中拦截威廉的舰队,因为荷兰当时正在
  与法国为敌。而一旦计划失败,所有人将性命不保。
  议会曾经是国王难以对付的敌人,但是在手握重兵、大权独揽的克伦威尔先生面前去无计可施,只好遵命解散。
  克伦威尔很快就比查理一世走得更远。
  1653年12月16日,一场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职仪式在伦敦市政厅举行,市政厅里挤 
  满了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克伦威尔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显得踌躇满志,神态庄严。
  伦敦市长宣布:奥列弗·克伦威尔将军就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然后,礼宾官送上国玺,伦敦市长献上了国剑,克伦威尔
  起身一一接受。接着,一位将军宣读了新的英国宪法《政府约法》,宣布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施政方针,都要通过护国主才能生效。
  在士兵的欢呼声中,克伦威尔成了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位无冕之王维持统治的唯一支柱是军队,作为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曾经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

  都没有发挥作用。
  不过,克伦威尔先生始终坚持拒绝加冕称王,因为他的军队反对他称王,而议会则希望他成为新的国王,好从英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中找到
  办法去约束这位新国王。克伦威尔先生还想以此举来表明他并不想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只不过是想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有的历史学家认为
  ,克伦威尔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及外交等大权。这5年是他人生最后最风光的日子,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国务委员会的
  四十一名委员全部是他的亲信,为保持稳定,克伦威尔干脆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各由一位少将担任行政长官。
  在消灭了国王的英吉利共和国里,憎恨国王专制暴政英国人民突然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专制独裁的清教徒掌权的国家里。
  一位英国历史研究者指出:“自从国王查理被处死之后,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了英格兰。他自封为‘护国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从前
  大不一样了,许多事情都变了。克伦威尔希望每一个人都像清教徒一样生活。以下是他曾经做过的一些事。
  “克伦威尔关闭了所有的酒吧和剧院。他禁止所有的体育运动。但或许他干的最坏的事情是禁止人们欢庆圣诞节,他甚至派兵去老百姓家
  里搜走所有的圣诞礼物和圣诞食品。
  “清教徒的英格兰的生活变得非常单调乏味。”
  不过,凭心而论,在克伦威尔统治的五年里,英格兰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严厉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克伦威尔还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在英格兰定居,并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
  但是,克伦威尔最没有争议的功绩还是在海洋方面。
  随着克伦威尔以铁腕平息了国内的种种乱象,他的目光重新投向了大海,他颁布了《航海条例》,挑起了与荷兰的海上战争,这就是第一
  次英荷战争。这次战争使英国重返大洋,英国从此迈上了成为海上霸权的道路。
  这场为时两年的海战虽以平局结束,但后果却对英国有利,以海上抢劫发家的英国海军在这场海战中虏获了1700多条荷兰商船,使英国的
  远洋船队得以扩充。战争结束之后,英国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地驶往整个世界。全球航运贸易由此掌握在英国人手里,荷兰人作为“海上马车
  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克伦威尔时代开始,英国海军成了一支组织得力、强有力的海上力量,从而为英国海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51——1660年间,英国
  海军增加了200艘军舰,海上巡逻范围甚至扩大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
  1658年,独裁者克伦威尔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对于他的评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历史学家通常认为,虽然克伦威尔是一名独裁者,但是他统治英国的结果却为英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
  路。虽然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了君主制,但是英格兰再也不是过去的英格兰了。
  克伦威尔刚一咽气,他创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就出现了乱象。
  克伦威尔于临死前指定他的儿子理查德为“护国公”二世,但是他的儿子实在不是一个治国之才,桀骜不驯的军中将领没人买他的账,不
  久就被迫退位,国家政权落到了你争我斗的高级军官手中。于是,失去了强人统治的英吉利共和国很快陷入混乱之中。
  一位目击者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描述了克伦威尔的葬礼:“目睹了护国公隆重的出殡葬礼……但是,它是我曾见到过的最欢乐的出殡队伍,
  因为除了狗叫之外,没有一个人哭泣;兵士们发出野蛮的怪叫声离去,他们一边在街上走一边还喝酒抽烟”。
  军队和议会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想起了流亡在法国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而这位查理也抓住全国久乱思治的大好时机,他发布了《布列达宣

  言》,宣布除了“弑君犯”之外,其他乱党一概不予追究,声明:“赦免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
  ”。并允诺恢复议会的传统权力,给英国带来秩序和稳定。
  于是,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在举国一致的拥护下,查理于
  1660年重登大宝,这就是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可怜的理查德只得流亡法国,将他父亲的尸体留给保王党人去肆意糟蹋。
  活了11年的英吉利共和国就这样走进了历史。
  王室复辟
  王室复辟后,接下来的英格兰历史有拍恐怖片的感觉。
  克伦威尔先生和前议长布雷德肖先生被宣布为“弑君犯”,他们已经腐烂了的尸体被从坟墓里挖出来吊上绞架示众,然后再被砍头,尸体
  就地草草掩埋,伟大的护国公从此和前国王查理一世一样身首分离。
  王党分子饶有兴趣地对这两具发臭的腐尸进行了这样一番折腾,最后把克伦威尔的脑袋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结束了
  这场荒诞恐怖的表演。
  革命的高潮过去之后,可能是进出议会的高贵的议员们觉得堂堂议会大厦,挂着这样一个骷髅头实在有点晦气和恶心,就决定将它取下来
  ,反正没人再对它感兴趣了。
  于是克伦威尔先生的头颅就流落民间,成了私人的收藏,被满脑子生意经的英国人拿去当古董辗转贩卖。直到三百年后的1960年,克伦威
  尔的头颅才被他的母校剑桥大学苏塞克斯学院安葬在该院教堂旁边。
  不过,不管保王党人怎么折腾,也不能把克伦威尔先生怎么样,反正他已经死了。
  但是,对那些还活着的、在判决书上签字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幸运了,他们其中的9个人被砍了头,15个人见势不妙,流亡到了国外。这种报复并
  不能掩盖君主专制在英格兰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也充分认识地到了这一点,他并不想同议会抗衡。
  反攻倒算一结束,查理二世就急于报恩,由于他在流亡期间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因此他不顾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班
  牙人手中夺过来的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惟一立足点,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
  不过,查理二世与议会的和解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他的宣言没有规定谁拥有最高权力,究竟是国王还是议会?于是,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之争在查理二世的短暂执政后又一次开始了。这一次的主角是查理二世的继承人,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
  1685年,一生充满不幸的查理二世离开了人世,他早年丧父,中年颠沛流离,晚年没有合法子女,临死前在中风的痛苦中挣扎数日才获得
  了最后的解脱。
  唯一可能会使他高兴的是,经过他的努力,他的弟弟终于登上了王位。不过,詹姆士二世在王位上没坐几年,就被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
  兰治亲王威廉赶下了台,而当初正是这位威廉帮助詹姆士二世登上了王位。
  尽管国王一家人为了王位勾心斗角,议会倒是乐得袖手旁观的。不过,詹姆士二世登基后,建立了一支王室从未有过的常备军,准备强化
  专制王权的企图越来越明显,这让议会越来越不放心。
  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试图通过恢复天主教势力来加强王权。他大量任用天主教军官,并在1685年让对此心怀不满的国会
  休会。1687年,他走得更远,发布了《信仰自由宣言》,宣布停止执行反对天主教的法律。这些做法不仅遭到了新教徒的一致反抗,而且也让
  人们想起了因为掌握了兵权而形成独裁的克伦威尔。
  很快,詹姆士二世遭到了英国教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反对,连军队都不肯听从他的指挥。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的行动引起了绝大多数民

  众的恐慌,他的统治基础已经崩溃,人们都热切地盼望着这个顽固的天主教老头赶快咽气,好让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继承王位。
  尽管英国人不喜欢这个国王,但是他们却不想通过武力来推翻国王,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希望在合法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不过,詹姆士二世却强行推进,他将一支16000人的军队部署在伦敦。情势急转直下,1688年,英国的局面再一次回到与1642年英国内战开
  始前极为相似的转折点上。
  英国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历史在这紧要关头又一次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使詹姆士二世倒台,从而使英国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个新生的婴儿,这个婴儿是詹姆士二世刚刚出生的儿子。
  人们原本指望国王死后将王位传给他的信奉新教的公主,但是现在因为王子的降生,这个希望破灭了。人们认为,在天主教环境下长大的
  王子,成年后一定是一名天主教徒。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与权利,他们必须有所行动。
  老来得子的詹姆士没高兴几天,就发现一场灾难扑面而来,而灾难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个儿子的诞生。
  就在自由权利再次受到威胁的时候,一位在国外避难的英国哲学家正在撰写一部伟大的著作《政府论二篇》,阐述他对于自由的思考,这
  位哲学家就是约翰·洛克。
  在荷兰,洛克用一个很简短的句子,表达了一个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