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英国-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必须想办法发明,在工业中你们大有可为,……”
这条信息告诉我们,棉织品的市场需求及其巨大,因此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这种市场需求并不是来自海外的,恰恰相反,它来自于英国国内。
与开拓、培养海外市场的初衷相反,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反而为棉花的产地印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因为英国公众越来越喜爱从印度
进口的棉织品,英国国内对棉织品的使用逐渐变得非常广泛。
而英国本地的纺织业以毛纺织业为主,根本无法与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竞争。
在二十一世纪高唱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英国人当时的表现丝毫没有体现出半点自由贸易的精神。在强大的毛纺行业的压力下,1700年
,以重商主义为基本国策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禁上进口棉布或棉织品的法律。作为殖民地的印度,对英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举动没有任何反应
。
如果放在今天,印度人肯定会与英国打一场世界级的贸易战,以便新帐老账一起算。
赶走了印度棉布,英国纺织业的机会来了。面对巨大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英国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快纺纱和织布的速度。要
知道,当时纺织业采用的工具与罗马时期使用的工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市场上犹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就这样产生了,这个行业的产品开始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一首当时的诗描写了在市场的刺激下,英国
手工工场的繁荣情况。
在一个长长的大房间里,
竖放着二百台非常坚固的织机:
确实,有二百个男子,
在操作这些排成一长行的织机。
每台织机旁,坐着一个机灵的男孩,
正高高兴兴地把线绕在筒管上。
近旁的另一地方,
有一百个快乐的妇女,
坐在那里放声歌唱,
同时心情愉快地努力梳理棉花。
另外紧挨的一个房间里,
呆着二百个少女,
身穿鲜红的粗毛布裙子,
头扎乳白色的头巾。……
那些漂亮的少女从不停歇,
整天在那里纺纱。……
接着,人们又走进一个房间,
那里有一些衣着破旧的孩子:
全都坐着拣羊毛,
从粗羊毛中挑选最纤细的。……
在另一地方,
杰克正暗中监视着整整五十个规矩的男子,
这些人个个都是剪羊毛者。…
他们近旁,还有着
整整八十个正在努力干活的划手。
那边,杰克己拥有一个染房,
在那里,他雇用了整整四十个男子;
同样,他还为自己的漂洗机
雇用了整整二十个人。
这样,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工厂体系已经初见雏型。
为了能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样,从纺织业开始,英国一步步接近了工业革命的起跑线,而七年战争的隆隆炮声,则扣响了这场革命的发令枪。
接下来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个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过程。
1733年,一个名叫约翰·凯伊的织布工人发明了飞梭,飞梭可以使一个工人独自完成织机上的所有工作,而不再需要帮手。1765年,木匠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他以女儿“珍妮”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成果。
珍妮纺纱机仍然使用的是人工动力,1771年,阿克赖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建立了第一个工厂。到1779年,这个工厂已经拥有了几千个
纱锭和300名工人。阿克赖特以这样的组织形式创建的工厂,成为近代大工厂的典范。
1779年,童工出身的纺纱工人塞缪尔?克隆普顿经过5年努力,发明了走锭精纺机。这种机器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骡机”,因为它综合了
多轴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骡机”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而又结实,已经完全具备由家庭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的技术条件,很快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到1800年,英国已经拥有600家骡机纺纱厂。
这样,棉纺织业最先实现了机械化。在生产中大规模地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生产效率,并最终导致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但是这些工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原因很简单,到18世纪初,唯一能使机器运转的动力源,还是人类已经
使用了将近2000年的水力。
这种动力源严重制约了生产,因此,哪个国家能最先造出适应工业化需求的动力机器,它就在这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它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钥匙。
格拉斯哥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它也是“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先生的故乡。1736年,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为了纪
念这位蒸汽机的发明者,如今,在他当年
诞生的地方,格拉斯哥市建立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酒店——詹姆斯·瓦特酒店。
当时的格拉斯哥市是欧洲的烟草中心,这里的烟草商垄断了英国半数以上的烟草进口,瓦特的祖父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烟草商赚钱的方式很简单。瓦特的祖父将满载着英国纺织品和其他制成品的大船,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线,开往北美洲英国的殖民地弗吉
尼亚,卖掉之后,他又将从那里收购的烟草运回格拉斯哥,然后再转运到欧洲各地。由于船只往返都装满了货物,因此这种贸易方式赚钱很快
,吸引了许多人参加。
瓦特父亲的生意比前辈更进一步,他成立了一个造船作坊,这个作坊同遍布英国的手工工场一样,没有什么机器,基本上靠工匠的手工技
艺,它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吸引了几个因为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凭借着与殖民地或直接或间接的贸易,瓦特的祖父和父亲都积累了不少财富,他们成了当地有名的财主,两人都当选过市参议员,瓦特的
父亲甚至还当选过市长。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他们抛却了过去安贫乐道的价值观念,开始想办法发家致富。这
些新教徒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格拉斯哥与北美弗吉尼亚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据统计,1686年时,有44%的
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就这样,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他们把殖民地的原料不断运回英国,然后再把英国的工业品卖给殖民地。循环往复中,英国社会逐渐富裕
了起来。
当整个英国,甚至整个欧洲,都在伸直了脖子眼巴巴地盼望着那台可以产生无穷动力的机器的时候,最终制造出“万能蒸汽发动机”的詹
姆斯·瓦特先生,却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773年3月,瓦特先生的合伙人破产了,这不仅使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不得不变卖家产来还债。他向朋友抱怨说:“我还有妻子儿女
,眼看自己变得雪染双鬓,却没有任何固定的职业来供养他们。”
不久,新的打击又降临到了不幸的瓦特头上。和他共同生活了10年,为他养育了4个儿女的妻子去世了。生活在瓦特先生面前崩溃了。
1773年秋天,经历了破产和丧妻的双重打击之后,37岁的瓦特决定接受一位朋友的邀请前往俄国。他对自己的友人说:“眼下还有那么多
的事情要做,可我又是这样的贫困。我对这片故土感到十分沮丧。”
但是此时的英国,这片让瓦特先生沮丧的故土,也许会让一个不成功的商人离开,但是绝不会让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就这样走出自己的视野
,因为它早已建立起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这个机制的基石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垄断法规》。
早在1624年,英国就已经开始实施《垄断法规》,其中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专利权的对象是新创工业领域中的最早的发明
,专利年限在14年以内。
据统计,到1851年为止,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英国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有力地促进和保护了私人的发明积极性。
为了鼓励创新和发明,英国还授予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爵士头衔;奖给骡机发明者五千英镑;奖给水力织布机的发明者一万英镑。
对财富和荣誉的渴求,使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一本英国刊物称,“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
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在改变社会方面,它的贡献大于我们法律所作的贡献……”。
在这种全民性的技术崇拜中,一个新兴阶层表现得最为虔诚,因为技术和发明与他们有着最为密切的利益关系。这个阶层当时被叫做“工
厂主”,今天则被称为“企业家”。
1773年,正是他们中的一员挽留住了即将离去的瓦特,他的名字叫马修·博尔顿。
博尔顿出生在英国伯明翰,1760年,他建造了一家当时最现代化的大工厂。工厂中装配了几十台机器,由1000名工人操作。在这家工厂里
,生产着从发卡到望远镜大小几十种当时被视为十分时髦的工业产品。
博尔顿家族几乎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踏上了追逐财富的路途,起步时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勤奋。英国最初的一批工厂主大多和博尔顿家
族有着类似的创业经历,当他们成功时,英国人干脆用industry这个词来称呼他们创造的生产部门。
直到今天,在英语中工业和勤奋还是同一个词。
在博尔顿的身上除了勤奋的品质之外,还具备两种大多数商人所缺乏的品质:首创精神和卓越的商业判断力。几乎可以说,他是第一个意
识到瓦特制造的机器将改变世界的人,而当时甚至连瓦特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后来当他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的工厂,当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
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当国王大惑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正是由于这种远见卓识,博尔顿极力挽留瓦特,他在写给瓦特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
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
为了吸引瓦特留下来专心从事他的发明,博尔顿早已为瓦特准备好了所能指望的一切,他为瓦特建造了制造蒸汽机所必须的试验车间和厂
房,他向瓦特保证制造蒸汽机所带来的一半收入将归瓦特所有。他甚至让出了自己的旧居给瓦特一家居住。
最终,犹豫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