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140部分

佛教知识-第140部分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信佛,他对佛法的见解,我们无法□同,但他是近代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山鼻
祖之一,他却以为佛教的经典富有语体文学的崇高价值,那么试问:佛经是否真的
难以读懂呢?除非你老早存有成见,否则你当不致于点头说「是」。

    然而,如果读到大小乘诸家的论典,那就真的要使你大伤脑筋了,特别是大小
有宗的论著,那些陌生名词,那些精密结构,那些深邃思想,若非有了相当高的佛
学素养,看了便是彷佛是看的「天书」,□然是学佛数十年的老佛教徒,如果不曾
有过哲学思考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也只能望书兴叹而已;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
」的读者,突然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那么试
问:这样情形的佛典,应该要它呢还是不要呢?除非你仅是一个下层文化中的成员
,否则你当不致说一个「不」字。

    许多人以为耶教的书容易读,其实,如果跑进他们的神学──经院哲学中去看
一下,你也会觉得不知所以的,中古时代的耶教教士们,为了所谓「谋天启与人智
的调和」,而将神话套上哲学的外衣;为将一切的问题,全部纳之于天主的权威之
下,所以要称哲学是神学的奴婢,以致弄得迂曲不经,支离琐碎,烦杂之极,并且
也因此有了烦琐哲学的赐号。

    今日的佛教文章难懂的问题,我想那是出于少数人的作风而来,比如有些食古
不化的「佛学家」,硬是生吞活咽,患著思想的胃肠机能障碍,他们看书不经过大
脑,便将书中的文字,断章取义,东抄西摘,凑成他们自以为是的文章,这样的文
章,连他们本人也没有弄得明白,到了读者眼下,当然要「不知所云」了。不过,
据我的考察,类似的文章,目前已经逐渐地少了,因为那些「博古」而不通今的「
佛学家」,已到了自知「退休」的时期。

    至于思想性的佛学论著,那是供给研究用的而不是通俗用的,自然不能要求他
们写得像西游记和水浒传一样,虽然近代的日本佛教界,已在试用西洋的哲学名词
表达佛教思想,但也不能全部西洋化,否则便不成其为佛教而失去了佛教的面貌。

    总之,若从传播的方式上说,佛教是绝对赞成文艺化或通俗化的;若从研究其
思想的理论上说,佛教是不能不深邃化和精密化的。所以,我们固然要提倡通俗,
却不该咒诅难懂。

§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

    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的信仰是合乎理性
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
教,也是办不到的。所以,异教的任何宣传,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而言,是足够
接受考验而无法动摇他的信心的,又因佛教不是独断信仰的宗教,所以不否定异教
的应有价值。佛教将化世的法门分为五乘,人天乘便是五乘的基础,是一切法门的
共通法门,也是一切宗教与哲学的共通善法。因此,佛教对一切异教的经典书籍,
除了那些武断、迷信、不合情理的部分之外,都会给予它们应有价值的肯定。

    同时,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应当也是一个佛法的传布者,对于弘扬佛法的技术
来说,为了使得异教徒们改信佛教,或者为了摄化那些正在徘徊于佛教及异教信仰
之间的人们来归依佛教,对于宗教比较学的知识,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说出
佛教的信仰优胜于其他宗教的信仰,岂能使人心悦诚服地信仰佛教?所以,一个理
想的佛教徒,应该要具备若干程度的异教知识。(注十三)

    当然,对于一个初信佛教的人来说,研究异教的义理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佛教
主张学佛有余,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看外书,否则,自顾不暇,那有闲工夫去
研读异教的书籍呢?

注十三:十诵律卷三八佛言:「从今为破外道故,诵读外道书。」根本杂事卷六佛
      说:「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习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催外道
      者,方可学习。」「当占三时,每于二时佛经,一时习外典。」「于日初
      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

§佛教以为异教徒是罪人吗?

    不。佛教虽将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一律称为「外道」(是指不向内求明心见性
而朝外求神鬼的赐予),但是,佛教并不否定各该宗教的应有价值,佛教将宗教的
层次分为五乘,已如上文约略介绍过了,这五乘都是善的,下级的人乘与天乘,虽
未解脱生死,然已行了五戒十善。依照佛教的尺度衡量,除了佛教之外的一切宗教
,都属人天的范围;能为人天的善业而努力,当然不能看做是罪人了。

    因此,正信的佛教,虽然自信佛教的宗教价值超胜过其他的宗教,却不歧视其
他宗教的宗教价值;能够共同来为人天的善业而建设,岂不是比破坏人间的康乐者
,更够资格作为佛教的朋友?

    所以,佛教虽然鼓励异教的信徒改宗佛教,佛教却从来不用排他的手段去摧残
异教,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来的世界史上,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

    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
,劝人为善,总是一样的。从这劝人为善的基础上,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想到,佛
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当然也是一样的了。

    因为,佛教讲三界的生死是苦海,众生的感受,无非是苦,所以修持的目的,
是在脱苦;基督教讲人类都是罪人,是由人类的第一对祖先──亚当和夏娃,不听
上帝的警告,而偷吃了伊甸园的生命和智慧的禁果,所以人类有了生命和智慧,但
也得罪了上帝,上帝要罚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都要受苦,这就称为人类由第一
代祖先遗传下来的「原罪」,基督徒信仰上帝,原因是上帝派他的独生子耶稣上了
十字架,代替「信他的人」赎了罪。

    事实上,佛教所讲的苦,与基督教所讲的罪,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佛教所讲的苦,是由众生自己的业感报应而来,众生的业感,是由无始的无明覆障
而来,纯粹是个人负责的事,与上帝没有关系,与祖先也没有瓜葛。众生由于无明
之惑的烦恼,而造生死之业,由于生死之业,而感生死之苦,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
生死之间,又因生死而造无明之惑;就这样,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惑
业苦三者,连成一个生死之流的环状,头尾衔接周而复始,永无了期。因为惑是苦
的种子,业是苦的阳光空气水,苦才是惑与业的结果,也唯有结果才是真正的感受
。所以佛教要把生死之流,称为「苦趣」或「苦海」,所以要求超越这个生死之流
而不受生死的束缚,自由生死、自主生死、不生不死,便是解脱的境界。

    不过,佛教求解脱,并不是仅靠佛菩萨的救济,佛菩萨只能教导我们如何解脱
,却不能代替我们解脱,这与耶稣代「信他的人」赎罪,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因为
佛教不承认众生是由上帝的惩罚而得罪,尤其不承认人类祖先的罪会遗传到子孙身
上,正像「罪不及妻孥」一样地简单明了,上帝不能代人赎罪,也正像「我吃饭不
能使你饱」一样地简单明了。佛教脱苦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戒
是不应作的不得作,应作的不得不作;定是心的收摄,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慧
是清明的□智,认清了方向,努力精进。所以,佛教的脱苦,决不等于基督教的乞
怜上帝代为赎罪。

    在此顺便一提,许多的人,认为佛教太重视苦,乃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
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乐,并且可用人为的方法来改进生活的环境,
所以认定佛教的看法是错误的。关于这一点,如果站在现实人间当下一生的立场上
,佛教并不非要教人承认「有受皆苦」的这一观念不可,佛教讲苦,是从佛陀的悲
智观照而得的结论,一般凡夫并不是佛陀,当然不易体察出来,正像人见野狗吃屎
,该是多么的恶心,吃屎的野狗,却是吃得津津有味而乐在其中,如果人们一定要
告诉野狗知道吃屎是多么的不卫生,野狗可能还会掉过头来吠你两声!由于境界的
高下不同,实在勉强不来。因为,佛是站在生死之流的岸上,来看生死流中的众生
乃是唯苦无乐,纵然有乐,也像搔著疥疮杀养,搔时养得快活,搔后痛苦即至。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

    上帝这个名词的定义,非常广泛,有宗教的上帝,有哲学的上帝,宗教的上帝
有好多,哲学的上帝,也有好多。总之,站在什么立场看上帝,上帝就会变成什么
立场所要求的那个样子。

    耶教说中国儒家的天或上帝,就是耶教的上帝,其实,中国儒家的上帝,是泛
神哲学的上帝,是只受人爱而不能要求它来爱人的上帝,也是所谓「不可知论」者
的上帝;耶教的上帝,却是人格的神,是外于宇宙的创造主,是万能的主宰神。

    关于宇宙的起源说,先期的宗教也好,哲学也好,往往是相信神化的。希腊以
宙斯为众神之主,罗马以裘比特为众神之主;印度古代的神,很复杂,而且时常变
更他们的地位,印度原始神是特尤斯,它与希腊的宙斯及罗马的裘比特是同一语,
但在吠陀神界最有力的却是婆楼那(司法神),空界的大神是因陀罗(雷神),地
界的大神是阿耆尼(火神),地狱神为耶摩王(但它是在天上),所以,印度古代
,是近乎多神崇拜的,后来的印度教,对于上帝──创造主,有说是大梵天,有说
是大自在天,有说那罗延天,终于结为三位一体的观念,而以大梵天为创造者,那
罗延天为保护者,大自在天为破坏者,其实是一神的三种面貌而已。现在的印度教
,崇信阿摩、湿婆,乃至佛陀也成了他们的上帝的同义,「胪列上帝之名几达一百
左右,此外尚有更多的名称」(周祥光译的「真理之光」二十二页)。(注一四)

    中国道教的上帝是玉皇,这与儒家的上帝不同,与耶教的上帝不同,与印度教
的上帝也不同,若以佛教的天帝观来衡量,道教及回教的上帝同于佛教的忉利天主
,耶教的上帝(从摩西、耶稣、保罗到奥古斯丁,已升了几级),同于佛教的梵天
主,印度教的上帝,同于佛教的大自在天主,忉利天是欲界的第二天,离人间最近
,梵天是色界的初禅天,大自在天是色界的最上一天。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比照,因
本文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分析介绍,如有兴趣,不妨将各教的上帝观拿来跟佛教的
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相互对照一下,就可一目了然了,那也是很有趣味的工作。

    因为各天的天主,都有若干□慢的习气,对他们的属下臣民,总喜欢说,只有
他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造物主或主宰神,正像人间的君主,往往喜称自己是「寡人
」,除他以外,天下再没有比他更大的君王了,甚至秦始皇自以为「德过三皇,功
盖五帝」,他要「四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