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17部分

佛教知识-第17部分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印度后期的佛教也搬进了印度教的东西。这样一来,就需要有人来加以分析、研究了。
做学术研究的工作,即谓之佛学。
    (四)佛与学佛:
    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佛,佛陀降世并成道以后才有佛可学,学什
么?学佛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法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中,
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程度的人说法,而不同程度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意
义,这是他说法的目的,因此,在佛教的立场来说,其宗旨或本意是在学佛而不在佛学。
    佛,可以学。这是一切宗教里唯一谈到的,教主本身不以为他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超过一切的人。佛教不讲神话,有些人学佛学得不得当,而造成傲慢的心理,认为只有他是
至高无上的,这也不应该。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他觉得人人都应该走他那一条路,人人都
可以走上他那一条路,人人都可能和他一样,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要人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学
佛不是学释迦牟尼佛那个人,而是学他之所以能成佛的修行方法,和他那样的人格标准,故
称「人成即佛成」。
    (五)历史上的佛和宇宙间的佛:
    人类的历史非常的短暂,文字记载中,曾经有佛的记载的,只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佛以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佛,释迦牟尼佛以后到现在还没有佛,在这个地球尚未毁灭以前,
还会有佛出世吗?不知道。
    但是,从这点我们要讨论到佛经里所谈到的几个问题:凡是过去看过几本佛书的人,大
概都看过这些话:「三世诸佛」、「过去七佛」、「贤劫千佛」。
    讲「宇宙」两个字,宇是上下四方,宙是古往今来,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其实,
以时间来说,过去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也没有;从空间上来说,乃无际无限,也不是
有相的存在。可是印度哲学里有「常论」及「断论」,常是永恒的有,断是无因无果,佛法
不讲常、断,而是讲中道,非常非断,非空非有。
    我们自学佛修行到证悟以后,一切时间、空间诸佛都不存在,但没有证悟之前,我们还
是需要把前后因果的时间,因缘生存的空间标出来。
    佛经里说到,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个佛,他以前有六尊佛,第一尊佛是出世
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本劫之前的庄严劫中有三佛出世,现在的贤劫中,共有千佛出世,已
出世的释尊是第四尊,弥勒将是第五尊,到释迦世尊为止,通称为过去七佛,他们的共同教
诫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劫:分小劫、中劫、大劫的三等,此处是指的大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
一大劫。大致上说,我们的娑婆世界的一次生灭,称为一个大劫,这是指我们所处的大千世
界。地球,只是这个娑婆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微尘。
    所以贤劫虽有千佛,以人类众生极短的生命,要想遇佛出世,实在太难,因此应当庆幸
我们得生于现在贤劫中,虽未亲见佛面,但已遇到了佛法。
    有人说我们生在「末法时期」,所以修道的少,而成道的没有,我认为这是勉励性的说
法,目的在于劝人修道和成道,但对自信心不够的人,也会产生反作用。这并不是佛所说的
话有问题,而是我们这时代,应该相信,对于不信佛法不修行佛道的人虽是末法时代,只要
有信佛学佛而修持「正法」,对他就不是末法时期,所谓的正法是:只要有人根据佛的戒律
和八正道等方法来修行,就叫做正法律住世时期,而事实上,我们这时代尚有比丘、比丘
尼,也有持五戒、菩萨戒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庆幸生在贤劫里,有千佛可以亲近。释迦牟尼
佛以后会有弥勒佛出世,时间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以后,也许那个时候,这个世界己经
不存在,但是诸位不要失望,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球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星球,当我们的色身
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愿力仍可使我们到达我们愿去的任何与佛有缘的地方。
    所谓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化身,即是指化身于千百亿个国土说法,请不要仅把这地球世
界当成众生活动的舞台中心。
    佛经里说有很多他方世界,这很容易一想就想到西方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东
方药师佛愿力成就的琉璃世界,其他还有很多世界,因此我们讲历史上的佛只有释迦牟尼
佛,过去七佛并不一定就在这个世界出现的,弥勒佛出世时,这个世界也不一定还存在,
但,要想以后跟弥勒佛在一起不是不可能,只要发这个愿,我们做共同的事可得共同的结
果,由于共同的愿望,而使我们到共同的地方去。
    (六)众生都是佛和众生皆成佛: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心量与佛并无差别,为何众生不是
佛?乃因众生有烦恼,烦恼去了,众生就是佛。也许有人问:「本来都是佛,那么我们现在
为什么都是众生呢?」「人人都是佛」,这是从佛的眼光来看的,常言,以小人之心看人,
大家都是小人,君子用真诚心待人,宁可受欺不愿冤枉任何一个人,所以他看到的都是君
子,圣人把所有的人当圣人,你现在不是圣人,终有一天,你可能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所有
的人都成为圣人,佛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每一个众生与他并无差别,在本质上都
是一样的,佛是站在众生的立足点看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而不是站在高成就上俯视芸芸的
众生,这是众生都是「佛」的意义。
    众生皆成佛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不可能呢?
    天台宗智者大师把佛分为六个等级:
    (1) 理即佛: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不管你有没有听到过佛这个名字,你本身具
    有佛的本性,我们称为佛性──成佛的可能性,不要说是放下屠刀,就是没
    有放下时也是佛,所以不但是人,连蚂蚁、苍蝇等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也都
    是佛。
    (2) 名字即佛:听到过「佛」这个名字,知道有「佛」这个名称,也听到有人说
    过「人皆可以成佛」,这种人是名字佛。
    (3) 观行即佛:参加过佛教修持活动的人,不管得效深浅,只知道有这么一种修
    行的方法而尝试著去做的,这种即称为观行佛。
    (4) 相似即佛:己经修行到信心坚定不移的人。切实的信心,一定要从实际修行
    的体验中得来,若能知道自己必将成佛和一定成佛,此为相似佛。
    (5) 分证即佛:到此已是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地前能伏住无明而不能断除无明,
    地上则无明分分断灭,而佛性分分显露。
    (6) 究竟即佛:断一分无明,证一分佛性,到无明断尽了,就是究竟佛。
    (七)现实生活中的佛:
    以上所说的佛很不容易见到,释迦牟尼佛以后,离弥勒佛出世还很久,但现实生活中有
佛。满街都是圣人,当然满街都是佛,大家都是佛,没有一人不是佛,没有一物不是佛。一
个人,不管他信佛不信佛,我们也把他当成一个佛,只要他说的话合乎佛法,他的话就是佛
说的话。日常生活中,合乎「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三个标准的人,便是现在的佛,活著的
佛。
    人们如能一日修行一日是佛,一时修行一时是佛,一念修行一念是佛,若能念念不断地
与戒定慧相应,他便念念是佛了。戒定慧代表著佛的清净的一切身心行为。
    我们常说:佛有千百亿化身,但我们不知道站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人,乃至我们自己,有
时就是佛的化身。不过也有人问:「我不信佛,我也是佛的化身吗?」
    是的,佛以种种身分,种种行为来感化人或是逼迫人走上修行成佛的道路。人们进入佛
门正式成为佛教徒的因缘,可有很多,正常的路途是受人鼓励劝说而接触到佛法。有的人环
境太好,不愁吃、不愁穿,而且生来便有很聪明的头脑和强健的身体,他们没有想到这个社
会上还有许多痛苦的问题,一旦当他受到了人或事物的打击,让他知道了社会上还有苦难、
烦恼,并且感到自己的身心,很不自在之时,便能促使他走上了学佛之路。所以佛的出现在
面前,不一定示现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的佛相。

    活菩萨

    菩萨不是偶像,偶像只是佛教徒修行过程中使用的法物而已,它虽代表著佛与菩萨的庄
严相,它的本身并不就是佛与菩萨。但是佛菩萨的偶像能让我们供养礼拜,集中心念,表达
虔诚恳切的信仰力。菩萨不是鬼神,只能短时间内和小范围内显灵异的是鬼,能在较长时期
内及较大区域内显现灵异的是多福大力的鬼,或者称之为神。一般人不能分辨神佛的不同,
也不知道鬼神与佛菩萨的差别。佛菩萨不会希求人们对他的祭祀和回报,只有无条件的为众
生解救苦难,鬼神则对人们贪求报酬,祭祀血食等,以显示他们的威力和荣耀。
    菩萨救济众生,可现种种身相,通常的显示则和人一样。所以菩萨和天仙也不同,求生
天上的仙人,求长生不老,求肉身不坏,所谓羽化登仙。但是天上的仙人,也有他们一定的
寿限,所以佛经中说,天人当有五种衰相现前时,即是天福享尽而要下堕之始。菩萨也和罗
汉不同,罗汉是自求解脱生死烦恼,而达到不再受人间生死之苦的目的者,但菩萨是因自己
有烦恼痛苦进而想到了一切众生也会有烦恼痛苦,结果,菩萨一心帮助众生,脱离苦难,忘
了他自己的苦难,并以为救众生而受一切苦难为理所当然。
    菩萨现在家相的多,且十分庄严。不过,并不可说现在家相的人就是菩萨。
    真正发了菩萨心的人,需要有出离心与菩提心相应,即是厌离现实而不逃避,入世化众
而不贪恋世间五欲。他们虽是在家人,有其事业,家眷,但其赚钱是为了弘法,有眷属是为
了度众生。很多人以为受了菩萨戒以后的人就是菩萨,其实,菩萨戒只是一个形式,只表示
从此以后要遵循菩萨道,如不能依照菩萨戒的精神,具有菩萨的心地,便只是虚有菩萨之
名,而无菩萨之实。
    人皆可成佛,成佛之前先当成为菩萨,要成菩萨,须修菩萨道,谁行菩萨道而具菩萨心
地的话,谁就是菩萨。菩萨不一定供在寺院里,寺院里供奉的乃是菩萨的圣像,菩萨精神与
菩萨行的活动是在社会的众生中,如果你存菩萨心、做菩萨事,你就是菩萨的化现。佛教讲
慈悲,慈悲即是净化的爱心,是无限广大的同情心,是不含有任何条件的爱心,便是菩萨心
地。
    菩萨行的推行,可依因缘的亲疏厚薄而有先后与缓急之分,所以请诸位不要忘记你自己
应存菩萨心、行菩萨道,首先对国家、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子女,而后乃至于对社会大
众及一切众生都以菩萨的行为对待。
    另有应该明白的一点,菩萨有「逆行」的法门。凡是打击你、压迫你、刺激你、欺负侮
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来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