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53部分

佛教知识-第53部分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㈠、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
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
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
恼。

    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②、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
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③、疑结: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
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
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
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一点儿也不怀疑,那他就是断了疑结,
意经典说他已经证悟到初果了。

    学佛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佛、法、僧,以及戒律还会有怀疑,既是说
他还没证悟到初果;如果他对佛、法、僧以及戒律绝对没怀疑时,那肯定可以证
得初果了。证初果者又称为见道,既是见到解脱之道。他很清楚的确认八正道、
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脱之道,而且真正体验到此修行方法,才是真正解脱
生死之道。我们没证悟初果的学佛者是凭着听闻佛法,分析、了解、推理、相信
这些道理,但对于初果圣者来说,是真正的领悟和感觉到。比如有人从听讲中学
习到一些游泳的技术,当他有机会跳进水中,就可体验到游泳只不过是如此罢了。
虽是如此,然而他的游泳技术未必熟练。同样的,初果圣者虽然是见道,但他还
有很多业习,故他需要继续修行。初果圣人由于断三结,绝对不会轮回到恶道去,
并且最多天上人间来回七次生死,最后一生必证阿罗汉果。既是说,有些初果圣
人的因缘好,烦恼薄,今生就可证悟阿罗汉果,未必一定要修行七世后才证得阿
罗汉果。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证果后必
出家自然的比丘形相。

㈡、二果: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后,必须继续修行,到另一阶段,
贪瞋痴减薄,便证得斯陀含果,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
除,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在这往返生死中,他必定能继续修行而
证阿罗汉果,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那是因为
各人因缘不一样,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果位越高,烦恼就越轻。故证果并非得
到什么,而是把烦恼放下。

㈢、三果: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
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证
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
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故今生舍报
之后,就生在色界。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既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界的贪以及
瞋心。我们可试探证果的圣者,如果还有瞋心,那肯定他不是三果圣人。依经上
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证果后自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
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故称为有学圣人。

、四果:

    梵文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
生。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
的圣者。由于已断烦恼和证得涅盘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
圣人。此圣者断除的烦恼有:

    ⑴、色界取:色界的贪。

    ⑵、无色界取:无色界的贪。

    我们凡夫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称为三有的贪。三果圣者断除欲界的
贪,初果与二果的圣者都还没断除它;阿罗汉却完全断除了这三界的贪。

    ⑶、我慢:阿罗汉断除了我慢,既是我们凡夫在心、境对立时,会认为外面
所知的是境,能够知道的是我,这跟身心无关,这是一种知觉上面的执著,这个
“我”称为我慢。

    ⑷、掉悔:阿罗汉断除了不安--掉悔。学佛者在修行过程当中,每当他进
入某个境界时,要把那个境界舍掉,才可以进入另外更高的境界。比如修禅定,
进入初禅者,要舍掉初禅的境界后,继续修行,才可进入二禅。如果不放弃,他
就会执著初禅的境界。在修行的过程中,当他放弃初禅,要进入二禅时,心退回
初禅去的心理,称为“掉”;另一方面,因为他放弃初禅想要进入二禅,当他还
没进入二禅时,他很后悔放弃初禅,称为“悔”,这两种心理合称为掉悔。同样
的,我们世间人作了一件事情,过后一直怀念那件事情,也是掉悔的心理。

    ⑸、痴:阿罗汉断除了痴的烦恼,所谓痴是无知的意思,既是不能明辨是非
以及不明白事理。既是不知道因果,不能明辨是非称为痴。

    阿罗汉断除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我慢、掉悔以及痴五种烦恼,它们称为
五上分结。阿罗汉是在佛住世,有佛法的时候,听闻佛法而悟道的,有些甚至之
听闻一句佛法就觉悟,故称为声闻。阿罗汉种类很多,普通可分为两大种类:

    ⑴、慧解脱阿罗汉:依智慧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阿罗汉,然而未能证得灭尽
定乃至二禅,由于不能解脱定障,所以有些阿罗汉没有五通,只有漏尽通。

    ⑵、俱解脱阿罗汉:能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于定、慧都究竟解脱,故能得
“三明六通”。

    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神通,在经典上记载:有一个阿罗汉比丘尼,她在睡
觉时,有一个恶人进入她的房里,把她奸污了,同时把她囚困起来,她没有神通,
逃不出去。莲华色比丘尼以神通去搭救她,并且教导她修神通,结果那个阿罗汉
比丘尼修成神通后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她并没有破戒,因为她当时并没有淫欲
心。解脱是依智慧,并非依神通,也非依禅定。但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智慧才会
生起,所以一般上阿罗汉都能够进入初禅,有些阿罗汉没办法进入灭尽定,他们
被称为慧解脱罗汉。阿罗汉断除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已办,故称为无
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既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


三、辟支佛:

    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修行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
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悟入缘起
的寂灭(涅盘),既是观十二因缘而证得圣果。因其观因缘而觉悟,故称为缘觉。

    辟支佛之所以称为独觉,是因为在没有佛法的时候,众生的根器很差,在当
时能觉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证果后的辟支佛必定自发过头陀生活,由于没有同
等根器的众生,所以辟支佛没有师长、没有同学、也没有弟子,故称为独觉。此
类的圣者不需要佛陀的教导,就可以觉悟,故他的智慧比声闻果位的圣者更高一
筹。辟支佛过去世有修学的因缘,他们多数是佛陀住世时的初果或二果圣人,这
些圣者投升天上,再回来人间时,多数佛法已经灭了。因为他们过去证果的善根,
最后一生在人间,虽然没有佛法,然而会自动自发去修道,自发的觉悟,所以被
称为缘觉。


四、三藐三佛陀:

    既是佛,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既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前面所讲的四果圣者,断除烦恼证果,只是自己觉悟;而佛陀不但自己觉悟,而
且也能令他人觉悟,不但如此,他的觉行最圆满。

    ㈠、自觉:佛陀自己觉悟,他觉悟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觉悟万法皆
空,故成为正觉。佛陀不只是智慧上觉悟而已,而且德行也圆满。

    ㈡、觉他:佛陀不但能自己觉悟,而且能令他人觉悟。比如证阿罗汉果的圣
人,证果之后,知道觉悟是怎么一回事,但很多时候却不懂得教导人,使他人觉
悟;而佛陀是具有智慧的觉者,能运用各种善巧方便,度化众生,令他人也觉悟,
所以佛陀是自觉觉他的圣者。

    ㈢、觉行圆满:“觉”是智慧;“行”是德行。佛陀的觉行圆满,既是断除
烦恼,智慧圆满,佛陀的众德具备,所以称为德行圆满。佛陀觉行圆满的果报是
拥有一个佛土;有他所救度的众生;以及佛身相好庄严,佛陀能够令见到他的众
生生欢喜心与尊敬心,这是因为佛陀具有世间人最圆满的三十二种好相,八十种
随形好。佛陀的德行可分为智德、断德与恩德三种:

    ⑴、智德:佛陀觉悟到一切法的法性与道理,并且能够毫无差错的随着众生
的根器而说法。

    ⑵、断德:佛陀断除一切烦恼,自由自在。

    此两种德行阿罗汉也具有,但是不如佛。

    ⑶、恩德:佛陀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誓愿度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皆有恩
德,而阿罗汉却没有,故说佛陀的觉行圆满。

    佛陀有一切智智,既是世间一切无所不知。但是我们不要误会把佛陀当成上
帝,佛陀是觉悟者,他无所不知,但佛陀不是无所不能。佛陀有三不能:一者、
众生度不尽;二者、无缘不能度;三者、定业不能转。既是说佛陀不能违背世间
的因果,佛陀成佛也是顺着世间的因果,所以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并非是主宰者。
佛陀不是万能,不能使我们成佛,他只能慈悲的把觉悟的道理开示出来,教导依
据佛法去实行,精进不懈,那我们就能与佛一样证悟涅盘,解脱生死--成佛。

    ㈤、证悟者的能力:

    六通、三明与十八不共法。

    ㈠、六通:既是六种神通。

    ①、神境通:能变多为一,一为多;大为小,小为大;入水入地不为山河石
壁所障碍,且能凌空飞行自在,来去无碍。

    ②、天耳通:能于近处、远处听闻与明白六道众生所说的言语。

    ③、他心通:知道其他众生心之所想、所念。

    ④、天眼通:能见远处、近处一切事物不被隔障,粗细表里皆能见,有能见
众生的业,知道来世生在何处。

    ⑤、宿命通:“宿”既是过去的意思。知道自己与众生过去世的业报,从何
处来。

    ⑥、漏尽通:“漏”既是还有烦恼的意思;“漏尽”既是断除所有的烦恼。
漏尽通是知道自己与他人内心解脱生死烦恼的情形。

    前五通外道也能修获,漏尽通是佛陀与一切阿罗汉必有;六神通有深浅不同,
唯有佛陀才能究竟圆满。

    ㈡、三明:

    宿命、天眼与漏尽三通在断除烦恼的阿罗汉才可称为三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