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科技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点、划符号拍发出去,接收之后还要再转译成原来的文字,所以使用起来
不很方便。在研究用电传送声音方面,最早的涉足者要算是德国物理学家赖
斯 (1834—1874)。他用木头仿造人耳制造了一个发话器,上面固定有肠衣
薄膜,薄膜上附有一块金属薄片,薄膜随声音振动时金属片就不断地和另一
个金属片接触,通过电路接触电阻的变化引起电流大小的改变。受话器是一
个绕上绝缘线的勾针,勾针用两个小支架固定在共鸣箱里,当断续的电流通
过线圈时就会发出声音来。试验成功后,赖斯在1861年的法兰克福物理学会
… Page 23…
上做过公开演示。由于这种装置通讯距离十分有限,声音效果又不甚理想,
所以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但它确是能直接传送声音的第一个装置,赖斯将这
种声电转换装置称之为“电话”。
继赖斯之后,在实用电话研究中首先获得成功的是美国发明家葛拉汉·贝
尔(1847—1922)。贝尔生于英国的爱丁堡,1870年移居加拿大,后又移居
美国。贝尔一家三代都是研究语言学的。他的祖父安德鲁·贝尔具有演说才
能,曾为电影配音解说。他的父亲梅尔维尔·贝尔从事对聋哑人的语言教育。
贝尔本人也曾从事聋哑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当贝尔得知赫尔姆霍茨关于电磁
铁能够引起音叉振动的实验以后,便开始考虑通过电线传递声音的可能性。
1873年他移居美国后,曾在波士顿大学担任生理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在年
轻助手华特逊 (1854—1934)的协助下,进行了利用电流传递声音的一系列
实验。为了证明通过簧片在磁铁附近的振动可以引起电流强弱的改变,反之
电流强弱的改变又会使磁铁附近的簧片发出声音,贝尔便在试验中把音叉放
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面,音叉振动时,会在线圈中产生强度随声音变化的持续
电流,如果把此电流输送到电线另一端的同样线圈内,就会使该线圈前面的
音叉发出和前一个音叉同样的声音。于是贝尔在实验成功之后,便于 1876
年2月14日向美国政府申请了发明电话的专利。
此后,贝尔在华特逊的协助下继续对他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尤其是将
送话器端的线圈与受话器端同一装置的线圈相联,随着感生电流和磁场的变
化,受话器的簧片就能发出与送话器端频率相同的声音。在1876年3月10
日的一次实验中,华特逊通过上述装置清楚地听到了贝尔从另一房间发出的
声音。这一天贝尔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1876年3月10日,这一天对我
而言,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终于解决了实验上的难题。在不久的将来,
电话线将和自来水管、瓦斯管一样,普遍地被安装在每个家庭里,朋友们可
以在自己的家中彼此通话。”贝尔发明的电话机于1876年在纪念美国独立一
百周年的费城博览会上展出,并且进行了相距150米的通话表演,在参观者
中引起了极大轰动。说来也巧,在1876年2月14日,和贝尔同一天向美国
专利局提出发明电话专利申请的还有一人。他就是美国的格雷 (1835—
1910)。格雷发明了一种类似赖斯电话的装置,与赖斯电话不同的是利用溶
液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强度。由于其性能和声音传送效果远不如贝尔电
话机,故其发明未能取胜于贝尔。
贝尔电话的话筒和听筒合为一体,既是发话器又是受话器,作为听简使
用效果很好,作为话筒使用效果却不理想。1877年爱迪生发明碳精话筒,送
话声音显著清晰。根据爱迪生的建议,在话筒和线路之间再装上一个普通变
压器,使贝尔电话进一步趋于完美。1878年,休兹(1831—1900)又发明了
“麦克风”,送话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贝尔在电话的研究过程中,就已清楚地看到这一发明的社会需要和发展
前景。在电话机问世之后,贝尔为其推广应用广为宣传。他到美国各地发表
演说和进行表演,使更多的人了解了电话机的原理和功用。1877年,波士顿
的《世界报》收到了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这标志着电话已为公
众所采用。1878年1月,美国建立了第一个电话交换台——中央电话局。同
年,贝尔受英国政府之邀,赴英国协助架设电话线路。1879年巴黎电话交换
台建成。此后欧洲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电话交换台和电话局。1884年,美国
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架设了第一条实用电话线路,1886年,在纽约和费城之
… Page 24…
间也架起了电话线。随着电话的推广和应用,电话机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通讯线路和电话交换装置也日趋先进。1891年美国的斯特罗齐尔 (1847—
1905)又发明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到1910年,世界上已有1000万个电话用
户,电话这一新的通讯工具很快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
贝尔不仅是个发明家,而且颇具宣传鼓动才能,同时亦是个杰出的实业
家。在发明电话后不久,于1880年成立了贝尔电话公司。1895年该公司已
有职工15000人,垄断了美国的电话事业,到1905年职工超过90000人。贝
尔为电话的发明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无线电的诞生
电报与电话的发明及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便和利益。但电报与电话
这种通讯形式,最初都是靠电流的有线传导来传递信息的,因此必然要受到
通讯线路的限制。无线电通讯的成功则打破了线路的局限,实现了通讯技术
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无线电通讯的发明是科学向技术转化的又一成果,也是
19世纪末最主要的技术成就之一。
无线电通讯的理论先驱是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
麦克斯韦在理论研究中,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他把全部电磁现象归结为两组
偏微分方程,即电磁场基本方程式 (亦称麦克斯韦方程)。他的理论证实了
电磁过程是在空间的一定速度(相当于光速)传播的,从而预见了电磁波的
存在。1873年麦克斯韦在他所著的《电磁学》一书中曾经预言:由于电磁波
的存在,特别是电磁波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不久的将来,在相距遥
远的两地之间,建立起瞬时可达的通讯联络,已经不再是一种梦想。1888年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1857—1894)发现了电磁波,从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预
言。赫兹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电磁波具有和光相类似的特性。如电磁波和
光波一样,也具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性质,特别是从它的频
率和波长直接确定了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为了纪念赫兹在电磁波研究中的
贡献,电磁波又被命名为“赫兹波”。电磁波的发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的发现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特别是为有线电报向无线电报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电磁波的发现展示了极为诱人的前景,此后不少科学家、发明家把眼光
投向了电磁波,把研究的方向转向了无线电。赫兹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说
明,使用快速振荡的电火花产生极高频率的电磁波,可以使在远处的导线回
路产生相同的电振荡。这一原理显示,无线电通讯的成功近在咫尺了。法国
物理学家布朗利(1844—1940),1890年改进了赫兹的电波接收装置,可在
140米外接收到赫兹电波。英国物理学家洛奇(1851—1940)对接收器又做
了进一步改进,在800米外成功地接收到莫尔斯电码发送来的信号。在无线
电接收器的改进过程中,检波器曾一度成了科学家们着力攻克的关键部件。
然而攻克这一难关,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真正使无线电进入实用阶段的重要
人物——意大利人马可尼 (1874—1937)——当时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20
岁的年轻人。1894年马可尼在意大利的电气杂志上读到赫兹的实验和洛奇的
报告以后,便立志献身于无线电技术的开拓事业。他把自己家里的阁楼作为
实验室,带着不顾一切的执着投入了忘我的实验工作。父亲不理解马可尼的
行动,更没有领悟到儿子“工作”的意义,他认为马可尼是在做一种毫无意
义的游戏,盛怒之下,粗暴地毁坏了马可尼的实验设备。幸运的是,马可尼
的哥哥亚比索给了弟弟极大的支持,才使马可尼的研究得以继续。马可尼在
… Page 25…
实验中发现如果将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到天线上,就能有
效地改进电波的发送和接收。1895年9月,马可尼在哥哥亚比索的协助下,
终于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传播实验。马可尼将一块铁皮用作发射机的
天线,在密封的玻璃管中装入镍粉和少量银粉,并排除其中的空气,制成了
较为理想的检波器。1896年,马可尼用功率较大的发送器成功地将电波信号
传送到2—5英里的地方,当年便获得了发明专利权。马可尼无线电实验的成
功,使他的父亲深受感动。父亲亲自陪伴他拜访意大利邮政部长,希望获得
对这项发明的承认和支持,但他们得到的却是鄙视与冷落。因此马可尼又和
母亲一起来到英国,在英国他得到了邮政部的热心支持,马可尼在索尔贝林
平原上成功地进行了相距15公里的无线电通讯。1897年7月,马可尼获得
了伦敦专利局批准的专利。同年又在伦敦建立了马可尼无线电信公司。由于
马可尼在英国的成功和影响,意大利政府向他发出了回国工作的邀清。马可
尼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为“意大利无线电公司”。
对无线电通讯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59—1906)。
他于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物理化学协会物理学部年会上,用他制成的世
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讯的公开实验。波波夫曾任
俄国水雷学校教官。在对无线电通讯系统的改进中,他也设置了天线。1896
年波波夫又实现了海上船舶间的无线电联系。1897年俄国海军在克朗施塔得
建立了无线电报局,波波夫所创造的无线电报设备在俄国军舰上获得了应
用。1898年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讯。1901年12
月12日,马可尼又将无线电讯号发射到大西洋彼岸,即从英国的康瓦尔传播
到加拿大的纽芬兰,其间相距2700公里,终于实现了越过大西洋的无线电联
系。从此,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使世界通讯事业出现了新的面貌。此
后马可尼又研制出一套高效能的接收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无线电通
讯。由于他对无线电通讯的杰出贡献,在 1909年和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共同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