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康生秘闻 >

第31部分

康生秘闻-第31部分

小说: 康生秘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勾结,重新凑在一起,兴风作浪。没写过文章,也没有发言支持过“合二而一”的韩树英,一向谨慎行事,这次也被列
为退回辽宁。最滑稽的是哲学教研室的王哲民、启先,还有早已调走的朱明,以及中央党校的管理处长郝沛霖、校辩主
任王介山这些与“合二而一”素不相干的行政干部,也统统成了“合二而一”集团的分子。
    只要康生和曹轶欧看不顺眼的,或者哪位校领导厌恶的,不属于他那个“山头”的,平时没有机会下手,这次便成
为“合二而一”分子,趁此良机,扫地出门。

第十五章乱世奸雄
    一九五九年四月,春天的上海,树木开始吐百花竟相开放,微风轻轻拂面,使人感到无限舒坦。南京路,淮海路上,
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这一片喧闹的景象中,人们谁也没想到,这里发生的一桩看似普通的事件会在日后上起惊天动
地的后果。
    当时,中共中央正在上海举行工作会议。白天开会,晚上备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天傍晚,毛泽东乘车来到剧场,他是兴致勃勃地前来观看湘剧《生死牌》的。这出戏,情节曲折动人,扣人主弦,
催人泪下。戏的半尾,南包公海瑞出场了。为了搭救无辜者,他不顾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对海瑞
这种无私无畏的形象,人人都肃然起敬。毛泽东也深深地受到感动。
    第二天,他让人把《明史》找来,专心阅然了《海瑞传》。随后,毛泽东在一次会上的讲话中,特地谈到了海瑞。
他深有感角地说:“海瑞这个人,对皇帝骂得很厉害,说‘嘉靖’,‘家家皆净’也。这句话他还写讲了上疏里。后来
他被关进监狱。有一天,牢头给他端来了酒、菜,刚吃下去,知道嘉靖死了,他便嚎啕大哭起来,把刚吃下去的东西都
吐了。可见,海瑞虽然批评嘉靖很厉害,但他对嘉靖还是忠心耿耿的。”
    毛泽东在讲话中,针对当时党内存在报喜不报忧的严重问题,号召大家学习海瑞的这种精神。他提出:“要刚直不
阿,直言敢谏,不怕丢官,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劳改,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要做到五不怕”。毛泽东这时已经发觉,
这几年来,党内假话,大话,空话成风,就是不敢讲实话,因而造成了触目惊心的后果。他向大家推荐《海瑞传》的用
意,就是要扭转这股不正之风。
    具有崇高威信的毛泽东,一言既出,全国自然就闻风而动。他提倡学海瑞,各地就马上停蹄地去贯彻了。会议一散,
回到北京,胡乔木立即向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传达了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并约这位学者为《人民日报》写一篇
介绍海瑞的文章。吴晗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敬,欣然从命,接连写了《海瑞骂皇帝》、《谈海瑞》、《海瑞故事》等文,
颇受读者好评。他还表示要写一部以海瑞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剧。
    文艺部门一听说毛泽东号召学习海瑞精神,也都争先恐后地要演海瑞戏。于是,各地立刻掀起了一股“海瑞热”。
在南方,京剧大师周信芳上演了《海瑞上疏》、《海瑞背纤》,不甘落后的北方戏剧界,一看南方抢了先,也急得像火
烧火燎似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亲自来找吴晗,请他谈谈海瑞这个历史人物。(马连良早年曾经演过《大戏袍
》,这是一出有关海瑞的戏。)谈完之后,又请吴晗忙动手写剧本。吴晗答应了。但他是历史学家,不是戏剧家,写起
剧本来感到有些吃力,不过既已答应,只好“破门而出”,硬着头皮写了第一稿。剧团看后,不大满意,提出一些意见,
请吴晗修改。就这样,其稿,最后终于写了出来。吴晗的老朋友,云南桂研究所所长蔡希陶看过后,建议将剧本名称改
一下,以别于其他海瑞戏。吴晗接受了这个建议。第四稿时,便改名为《海瑞罢官》。一九六一年剧本发表了。
    后来北京京剧界就把这个剧本搬上舞台,马连良扮演了海瑞这个角色。这出戏的上演,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轰动,
观众也一致好评,剧场里满是叫好声。
    一天傍晚,毛泽东在住处召见马连良,马连良一进客厅,毛泽东就热情地起身同他握手。马连良见日理万机的毛泽
东舞出时间接见自己,心情激动不已。谈了一会儿,服务员便进来如呼说:“主席,请用饭。”毛泽东领着马连良走进
餐厅,一边饭酒,一边谈论《海瑞罢官》演出的盛况。
    “海瑞是个好人,太难得了!”毛泽东兴致勃勃,“听说你这次演海瑞很叫座。剧本写得很好。我们应该大力提倡
学习海瑞这样的人。”“这都是主席的功劳”,马连良谦虚地答道:“如果没有主席的批示翔,我怎能演海瑞,吴晗也
不会写海瑞的剧本。”第二天,马连良特意去吴晗的家里。“告诉你一个喜讯,”他一进门,便急不可待地说:“主席
称赞你的《海瑞罢官》写得好。”他把毛泽东召见他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吴晗。
    从《生死牌》引出了《海瑞罢官》,按说,这一出悲剧也该到此结束了。可是,谁又能料到,这出戏的登台,竟孕
育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可怕灭难,又在人间给千百万家庭造成了永远不能忘怀的悲剧。
    一天晚上,几辆高级小轿车,人长安街奔驰而过,驶入一间剧场大院,戴着大口罩的江青——她一向自称是毛泽东
的“哨兵”,“在思想战线巡逻、放哨,发现了什么情况,向毛主席报告人声,”在随从人员陪同下,颇有派头地走进
剧场。
    她全神贯注地看着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海瑞罢官》,像一位严历的审判官一样,脸始终绷得很紧。几个敏感的人,
望着她的这种表情,不由地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有一种:“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感觉。
    不错,他们看对了江青的心思。江青看完《海瑞罢官》一言没发就扬长而去。事后,她一口咬定:这出戏的内容很
不好,它不是香花,而是一株窥测方向,等待时机,以求一道的毒草。她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有
一群面目狰狞的敌人,从四面作方扑了过来。这还了得!再不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红色江山便会丧失于旦夕。自己岂
能袖手旁观!应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她自我感觉真理在握,只有自己才有这样的“慧眼”,一下看穿问题的本质。她将自己的想法报告了毛泽东:“《
海瑞罢官》有问题。这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地对着我们来的,是一株大毒草,是非常大的大毒草。”她有板有眼,绘
声绘色地说:“现在社会上正埋怨粮食不够吃,没有 。不早不晚,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把海瑞搬到舞台上,臭骂一
通皇帝,还捧得那么高。这是偶然的吗?要进行批判!不批判不得了!”
    毛泽东知道这位“哨兵”的脾气,一阵风一阵雨的,没有听她的意见,“你有空,还是多看点书吧!”他冷冷地对
江青说。
    她讨了个没趣,但并不在乎这个。夫妻之间,谁说谁两句,这是常事,不必计较,颇有心计的江青知道,这样的大
事,哪能一说就成呢!需要多说几次,迟早会说通的。俗话说:“耳边的风,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不久,她专程去向康生求教。在江青眼里,康生既是肝胆相照的密友,又是足智多谋的军师。“我看《海瑞罢官》
这出戏有问题。”她对康生诉说了与毛泽东谈话的经过。
    康生注视了江青一阵,并没有立即搭腔。江青的看法,正中他的下怀,他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也想利用《海瑞罢官
》这出戏,做点文章。但他又深感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步棋的成败同样在于能否了得上方宝剑,他是既想吃,又怕烫嘴,
所以迟迟没敢行动。现在好了,有江青这位宫廷内线的配合,就有指望了。但他又一想,现在还不是时候。“眼下时机
不成熟,”康生谨慎地说:“全国都在饿肚子,瓜菜代粮,人心思安,谁还有那份闲心思来关心什么罢官不罢官的问题。
现在关心的是吃饮肚子的问题。”他劝慰江青说:“不必慌,再等等,经济形势好了以后,政治问题自然要提到议事日
程上来。现在就要用心搜集材料,到时候,咱们一起上,准保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对!”江青哈哈一笑,“到那时候,各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里外配合,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康生和江青忍耐了三年,到了一九六四年底,能吃上几顿饱饭了,有一点劲头了,该开始折腾了。批判“合二而一”,
康生已尝到了甜头,这次他要亲自出马了。一天傍晚,康生来到中南海,走进毛泽东的书房。“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上
讲过:现在风行写小说,利用小说反党,是他们一大发明。由此,我想到当时演的一出戏,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
“那出戏?”毛泽东问。“就是《海瑞罢官》,我考虑了两三年了,我看这出戏跟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有关系。这不是
巧合,而是有意的配合。这出戏贯穿着一个思想,是为彭德怀鸣冤叫屈,为彭德怀翻案吧!美化彭德怀,把彭德怀说成
了海青天,为民请愿。海瑞在戏中逼着土豪退田,当时彭德怀不是叫嚷着要我们准许农民单干么?!我们批彭德怀,他
们美化彭德怀,这不是唱对台戏吗?”
    毛泽东初时并没有把问题看得那么重,后来听康生讲得活灵活现,神色开始变得严肃了,但仍没有说什么。康生见
毛泽东未明确表态,忽然想起三年前,江青在反映这个问题时曾碰过钉子,不免有些紧张起来。沉默片刻,仍然没有回
音,他失望了,立刻来个急流勇退,自我解嘲地说:“这是我的一点想法,不一定成熟,只是提出来供主席参考。”
    告辞了毛泽东,坐在轿车里,他想,这步棋是不是走得太冒失了。“唉!”他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不老练,应该
让江青打这个头阵,用“火力”侦察一下虚实,火色老了,再上阵也不晚。现在一下子把自己摆在第一线上了,他心里
有点七上八下。
    康生走后,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烟雾在他眼前轻轻飘动。他在聚精会神地思索,考虑着重大的决策。
    黄昏,华灯初上。上下班的高峰已过,北京的繁华街道上,行人已逐渐减少。一辆黑色高级轿车,直奔旧鼓楼大街
小石桥胡同。康生热情地把第一夫人江青迎进客厅。“情况怎样?”江青还没坐下,便迫不急待地问。
    “该说的都说了,”康生回答道:“可是主席一言不发,表情很严肃,究竟是什么态度,我还摸不透!”
    “康老呵!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江青笑了两声,她心里已经有底了:一言不发,就是默许,默许便是
同意。“我要找笔杆子写文章了,”她满有把握地说:“准备开战!”“在北京恐怕找不到可靠的人,”康生说:“这
必须在绝对秘密的情况下进行。”
    江青干什么都是一阵风,她立刻来了上海。这位负有特殊使命的第一夫人,以挟天子令诸候的身份,找到上海市委
第一书记柯庆施。柯庆施巴不得能给这位通天的第一夫人效劳。以便为自己在宫廷内部找一个靠山。他百依百顺地按照
江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