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 >

第4部分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第4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一些实用技术的成就;而对于希腊的科学,特别是希腊的数学,他 

们却很少接受。罗马帝国在一些巨大的工程项目上表现了很高的水平, 

至今还留着他们建造的高架引水渠道、宽阔的道路、桥梁和宏伟建筑的 

遗跡,但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却微乎其微。甚至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也在罗马人攻占亚历山大城的大火中被焚烧,两个半世纪搜集起来的50 


… Page 12…

万卷书籍和手稿付之一炬。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和得势,又使希腊 

文明受到严重的摧残,公元392年,罗马教皇下令取缔异教,存于亚历 

山大城神庙里的藏书30万卷又被焚烧。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 

时,亚历山大城的藏书又一次遭到焚烧,于是这个古代最大的科学文化 

中心便被毁灭了。在古希腊那里很有活力的科学传统,到了罗马人手里 

就算完结了。 



                      4。中国春秋战国的文化繁荣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黄 

河流域进入新石器时代可能在七八千年之前,长江流域约在六七千年之 

前。但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几个古文明地区都较晚, 

大约是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和记载表明,中 

国古人与其他古文明地区不同,在洪水面前不是坐船逃难,而是有领导、 

有组织地和洪水作斗争,不仅制服了洪水,而且还发展了农业。传说夏 

代已有了铜器;从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技术来看这是可能的。夏朝末期 

的几个国王以天干为名,如胤甲、孔甲、履癸(即桀),表明那时可能 

已经采用了干支纪日的方法。 

     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而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大帝国。商代已普遍使用 

甲骨文,手工业也相当发达,特别是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独步世界的高 

水平,制品有兵器、礼器和工具。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为生 

铁冶铸技术的出现做了准备。商代彩釉陶和白陶的出现,又为后来瓷器 

的生产准备了条件。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周朝建立后注意吸收商的文化遗产,推动了 

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初,中国 

的奴隶社会只延续了1600年左右,与西亚、北非、南欧地区存在4000 

多年的奴隶制相比,是大大缩短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封建社会 

的国家。本书着重叙述的这个历史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前221)就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和主要靠工商业与贸易为生存命脉的古希腊不同,中国的奴隶制是 

在大陆上发展起来的。黄河中下游的大片平原以及渭河、汾河谷地和长 

江、淮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几乎连成一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 

的自然条件。在石器加工和制陶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青铜冶铸技 

术,把农业生产技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熟练地掌握炼钢技术和进一 

步改进鼓风技术,获得生铁熔铸的高温 (1146℃)是不难达到的。所以 

不迟于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出现了生铁冶铸。铁器的应用,特别是铸 

铁农具的普遍推广,引起了全社会整个技术基础的巨大变化。V型铁铧犁 

和牛耕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农业的产量;凿井技术的提高和大规模水利 

工程的兴建,便于人们向远离河湖的地区移居,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私田数量的增加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使小农阶层 (自耕农和佃 

农)和以私有土地为资本暴富起来的封建剥削阶层的出现,使封建生产 

关系得到迅速发展。这种新出现的封建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了当时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得到 

前所未有的巨大提高,也促成了奴隶社会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的大发 


… Page 13…

展。 

     中国的奴隶社会没有产生足以和希腊的科学文化相媲美的精神文 

明;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不仅在进入封建社会 

的初期就创造了可以和古希腊相媲美的科学文化,而且以自己的辉煌成 

就在世界上领先达1000多年之久。 

     春秋战国时期奖励耕战、重视农桑的政策,不仅促进了农业科学技 

术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开始采 

用19年7闰的制历方法;战国时期又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思想。中国还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记录和星表。 

     这一时期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冶铁业、丝 

织业、车辆制造、玻璃漆器业等许多独立的生产部门。农业和手工业的 

发展,又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水陆交通的发达和城市的发展。各个 

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征伐、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扩大了各个地区的联系 

沟通与科学技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地理视野,出现了《禹贡》、《五 

藏山经》等地理著作。 

     各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兼并以及各种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都需 

要笼络收买社会上的智能之士为他们服务,使社会上私学兴起。特别是 

从孔丘(公元前551—前470)开始的私人讲学活动,使原来被统治阶级 

垄断的文化知识普及到“国人”之中,社会上由此产生了一批受过礼、 

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的“士”。他们各持已见、著书立说、 

奔走游说、互相争辩,使代表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学说纷起,造成了思 

想上解放、学术上自由的“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儒家、墨家、道家、 

名家等诸子百家为了发展自己的学派,论证自己的观点,实现自己的主 

张,都不同程度地关心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当时科学技术 

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气氛和条件,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的繁荣。中 

国的春秋战国和古希腊一起,在当时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同时形成了两 

个科学文化高峰。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自然知识方面,除前面已述及的天文学、 

地理学之外,数学、农学、生物学、医学和物理学等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商代已使用了十进位制,春秋时期已可利用算筹进行四则运算。精耕细 

作的农业技术传统已经形成。生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已大大丰富。中 

国独特的医学体系,也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在医药、 

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战国后期成书的《黄帝内经》, 

对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作了系统的总结。在 《考工记》和后期墨家撰写 

的《墨经》等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人在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等方面 

获得的物理知识。特别是墨家在光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早于古希腊欧 

几里得《光学》的杰出成果。二、土木工程和手工业技术 



                    1。制陶、玻璃和金属冶炼的发展 



     (1)制陶、釉料和玻璃技术 

     原始的制陶技术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 

代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远古的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观察到泥土被火 

烧烤后会变干变硬,于是便在木制或用枝条编制的器皿外抹上一层湿粘 


… Page 14…

土,放到火中烧烤以得到耐火和致密无缝的容器;进而发现成型的粘土 

不需木质内衬也可烧制成器皿。于是便将粘土捣碎调水后捏塑成各种器 

形,晒干后放在篝火上烧烤,于是便得到了原始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是 

人类第一次改变一种物质的性质为自己的需要服务,是原始人取得的伟 

大技术成就之一。 

     陶制烹饪器和饮食器解决了原始人煮食这一大难题;液态食物的存 

放还会使人们注意到发酵之类的缓慢化学变化,为酿造、染色、制革等 

实用化学工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陶制的纺轮、弹子和陶刀之类的工具, 

也逐渐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所以制陶业很快就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手 

工业,出现了专职的陶工。制陶工艺也由手工垒筑改用制陶轮盘;加热 

方法由露天篝火式过渡到炉灶式,最后形成陶窑。这不仅提高了烘烤温 

度,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气氛,使陶器带上不同色彩。 

     中国的陶器制造,也有一万年的历史。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 

时期,已制出了红陶、灰陶和黑陶,其中以细泥彩陶最为出名。泥土经 

过人工淘洗和澄滤,陶坯已开始用慢轮制作;陶坯在极细腻的泥浆中挂 

上均匀的陶衣后,再用各种天然矿物涂料绘出美丽的图案。当时用的三 

种彩料,红色是赭石(赤铁矿),黑色是含铁锰较高的红土,白色是配 

有溶剂的瓷土。陶窑有竖穴窑和横穴窑,窑室温度可达950℃。这样,当 

时的彩陶已具有独特的造型、红色磨光的表面和美丽的图案,表现出较 

高的制陶工艺水平。 

     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制陶方法已广泛使用轮制,陶 

器的质地和器形更为丰富,还出现了用高岭土 (含硅酸铝成分较高的一 

种瓷土,因盛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作原料的白陶,这为以后 

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出现的漆黑发亮、壁薄如蛋壳的薄胎 

黑陶极为出名。陶坯将要烧成时,用泥封闭窑顶窑门,徐徐加水渗入火 

膛,产生的乌黑浓烟把陶器熏黑,就制出了黑陶。当时制出的还有灰陶 

和灰黑陶。 

     到了商代,原来在华南地区出现的外施有兰纹、方格纹和细绳纹等 

几何印纹的硬陶开始大量生产。由于烧成温度高达1180℃,所以烧成的 

硬陶烧结程度高,吸水率极低,硬度增强,性能比一般灰陶大大提高。 

这时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外形洁白美观,质地坚硬耐用。釉陶 

的产生,是商代制陶工艺的一个大进步。在印纹硬陶的制作实践中,人 

们发现在用于挂陶衣的粘土稠浆中加入一些石灰或草木灰,烧出的硬陶 

表面会出现一层光滑明亮的釉层。釉陶不仅器面光滑美观,而且便于使 

用和洗涤,特别是用于储存酒类等液态饮料时不会渗漏,所以很受欢迎。 

到商代后期,人们已有意识地配制釉料了。釉的发明是发展出瓷器、琉 

璃和玻璃的重要一步。到了商周时期,中国已出现了原始瓷器。汉代以 

后,成熟的青瓷开始批量生产,隋唐时期又生产出白瓷,进而才出现了 

彩瓷。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和希腊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也已经 

有了相当发达的制陶工艺了。埃及人最早生产的也是红陶和黑陶,质地 

疏松,吸水率很高,烧成温度不高。后来他们用石墨等物质涂磨陶器表 

面,使之发出黑亮的光泽。到了新王国时期 (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