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 >

第16部分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第16部分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代写出这样的诗句,从根本上否认神创造世界、主宰世界的功能,这种 

怀疑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由此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海亚姆遭到残酷的宗 

教迫害,被迫停止写作和发表言论,以致要靠给人算命来挣钱糊口了。 

     第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当诗人把目光从茫茫宇宙转向现实人生时, 

他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与不公道充满了愤怒与痛苦,对那些只得赊大 

饼充饥的芸芸众生寄予深厚的同情,对高踞大众头上的统治者有了更为清醒 

的认识;诗人由一个“念天地之悠悠”的哲人而成愤世嫉俗的志士: 

          这世道最好少交朋友, 

          与达宫显贵要谨慎交往应酬, 

          睁开慧眼看供你衣食的人, 

          正是他,才是你的冤家对头。 

          这世道有谁未犯过罪过? 

          清白无罪他怎么能够生活? 

     ……诗人胸中积郁着愤愤不平,太多的社会不公和统治者的横行霸道, 

使海亚姆痛苦不堪,他说“哪一夜我的心不被世事震撼,哪一夜泪水不湿透 

我的衣衫”,都是因为脑袋中装不完的愁思与忧虑。诗人在这个社会中毕竟 

无回天之术,只能以他的歌喉诉说着无法平息的心境: 

          上苍降到世上全是发愁, 

          让一个人出生,把另一个掠走。 

          未出世的若知道我们的痛苦, 

          他决然不会再来世上苦熬忍受。 

     多么沉重的痛苦,又是何等善良的用心,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的痛苦与 

无奈。当海亚姆无论如何无法平息内心时,他只好自我安慰:“世上忧愁是 

毒,解毒药是酒”,他有不少写酒的四行诗,人们或许认为这是他在消极遁 

世,我则认为,在他那些情调感伤而诗句优美的咏酒诗中,跳动的仍然是一 

颗不甘随波逐流的心,而且在这些诗中显示出了对神的大不敬。 

     第三,对宗教教义的批判。这部分是海亚姆四行诗中的精华所在。诗人 

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一针见血地告诉人们:“对地 

狱天堂的恐惧和渴望”“全是撒谎”。他说从未看到过一个人死后从天堂或 


… Page 51…

地狱回来,他还借托自己的灵魂去冥府转了一圈回来后说:“我本身便是天 

堂和地狱”。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要托付给从未见过的什么神灵, 

真正的天堂就在人间:“人世比幻境胜过千般”。对于那些教职人员的虚伪 

残酷,作者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 

          教长指责一个妓女轻狂乱淫, 

          日日都送走旧好,迎来新欢。 

          她答道:“教长,你说的千真万确, 

          可你自己就真的这么道貌岸然?” 

          啊,教长,我的活计比你的沉重, 

          我们即使烂醉如泥,也还比你清醒。 

          我们喝葡萄的血,你喝的是人的血, 

          凭良心,究竟哪个更残酷无情? 

     教长连妓女的那点坦率都没有,多方作恶却打扮成正人君子模样,其人 

格更为低下。作者渴望改天换地,使教会人员惊恐万分,骂他是“吞噬教义 

的色彩斑烂的毒蛇”。他直言: 

          如若能像真主一样主宰命运, 

          我就把世界一举摧毁, 

          我要重造天地,再铸乾坤, 

          让正直人都生活得如意称心。 

     海亚姆还有一些坦露自我内在品质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人的尊 

严感和崇高心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孤高自许,决不同流合污:“我宁愿 

吞噬自己愁焦了的心肝,也从不以自家的面包蘸他人的盐”,不向人乞讨, 

不向人献媚,作一个堂堂正正的独立不羁的人。这也是一曲人的价值与人的 

尊严的颂歌。 

     海亚姆的诗形式短小精悍,含意深刻,感情真挚,熔抒情与哲理于一炉, 

且明白晓畅,充满着轻松与幽默;为了表达他的思想,他往往采用一些具体 

可感的形象来比况形容,使知觉感觉化,便于人们的理解;他的诗形式活泼, 

或提出疑问,或一问一答,生动形象,给人以一种亲切感;他有时直抒胸臆, 

一语破的;有时设置问题,发人深思;有时旁敲侧击,迂回曲折;或推理, 

或诘问,显示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海亚姆的诗句凝炼,警句和格言运用普遍,耐人寻味,如浓酒,似醇茶, 

给人以清新而浓厚的韵味。 

     海亚姆的哲理诗是中世纪波斯文学的顶峰。 


… Page 52…

                                 4。萨迪 



     萨迪(1208—1292年)是公元13世纪波斯著名的作家,出生于波斯南 

部文化名城设拉子。他的父亲是一个下层传教士,但爱好艺术,给过幼年的 

萨迪以很好的教育,但父亲在他9岁时去世,他成了孤儿,后来得到一个名 

叫萨迪的人的照顾,使他能接受高等教育,为了纪念这位保护人,他就以萨 

迪为名。大约在20岁时,他写了一首长诗,受到一位文学教授的赏识,被一 

所著名大学录取,享受公费待遇。他系统地学习了《古兰经》、哲学、历史 

和诗歌理论,并深受苏菲教派的影响。在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薰陶下,萨迪 

热衷于诗歌创作。当时的波斯不断受到外族入侵,萨迪不堪忍受屈辱,于1226 

年远离家乡,作为伊斯兰教的游方僧到处漫游和讲学。他的足迹遍及亚非广 

大地区,埃及、摩洛哥、叙利亚、印度和中国的喀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 

的大半生是在漂泊流浪的艰苦生活中度过的。长期的漫游,使萨迪广泛地接 

触了社会和人生,对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有了了解,从中汲取了 

创作素材和养份。他发现,假如语言贫乏而无感召力,人们对他的传经布道 

就无兴趣,于是他决定在他的书中“写各地奇闻、圣人训喻、故事诗歌、帝 

王言行”,使人们对他的作品提起兴致。大约在1257年,萨迪结束了漫游生 

活,带着故事诗集《果园》回到了故乡,第二年又创传了传世名著《蔷薇园》, 

得到国王的赏识,被奉为“诗圣”。 

     萨迪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抒情诗、叙事诗、颂诗、哀歌、 

道德格言等。他的抒情诗写得非常优美,在波斯文学史上被视为划时代的抒 

情诗作品,至今仍被伊朗的人们传颂着。当然,最能体现萨迪创作成就的是 

他晚年创作的教诲性故事诗集《果园》和《蔷薇园》。 

      《果园》又名《萨迪书》,有160多个小故事,分为十卷,各有一个中 

心议题,分别论述了正义、善行、爱情、谦逊、欢乐、教育、知足、感恩、 

旅行、虔诚等,通过这些篇幅短小、耐人寻味的具有道德训诫性质的故事, 

达到宣扬宗教哲学的目的, 

      《蔷薇园》是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在关于这部作品创作的缘起时, 

萨迪说:友人从花园中带走的蔷薇,将会凋谢,而他要写一本冬天也不会枯 

萎的《蔷薇园》,以献给人们。七百多年过去了,正如诗人所期望的,这部 

著作经过了自然寒暑的流逝和社会风云的变幻,它的花朵不但没有凋零,而 

且日益绽放出迷人的香味。《蔷薇园》是以散文体为主的故事集,共八卷, 

170多个短小故事,诗人利用这些故事阐明道理,褒贬善恶,扬抑是非,臧 

否人物。每段都先以故事开头,最后是作者的议论和见解。 

      《果园》与《蔷薇园》中出现的人物有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学人贤哲、 

市井无赖、巡官妓女、强盗小偷……每个故事都是一幅简洁生动的风俗画, 

而一组组故事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真实形象的东方中世纪的社会图景, 

既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波斯及东方社会的极好材料,也给人们以愉悦的艺 

术享受。 

     萨迪的作品饱含着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在批判谴责与歌颂赞扬之间映 

照了诗人鲜明的人格魅力。他的作品是他一生思想、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一 

方面深刻地表达自己的宗教、哲学、社会和人生观点,另一方面相当广泛地 

描写了波斯和东方穆斯林国家的社会生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表 

达了对人民群众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其思想内容有意义之处大体有以下几 


… Page 53…

点: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其揭露性与批判性。萨迪对封建统治阶级、剥 

削者和上层僧侣全方位地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怒斥那些喜怒无常、鱼肉百 

姓、视臣民生命为儿戏的暴君,他称他们为“天下最大的恶人”,是豺狼野 

兽,“暴君决不可以为王,豺狼决不可以牧羊”,暴君问一个圣徒怎样修行 

才最有价值,圣徒回答:“你最好每天睡午觉,这样你就不会为害人类了”, 

萨迪认为暴君“醒不如睡,生不如死”,表达了对暴君的极度痛恨。在一个 

故事中,诗人写一位波斯国王横征暴敛,人民不堪忍受他的暴政而纷纷逃亡, 

宰相善意劝谏也被捆绑入狱,由于国王一意孤行,他的几个堂兄弟利用老百 

姓的力量把他推翻了,作者以这个故事给统治者敲响警钟: 

          假如帝王欺压人民, 

          在危难中就会众叛亲离。 

     萨迪对那些贪官污吏、恶霸地痞也深恶痛绝,他们剥削和欺压善良的百 

姓,必将遭到严厉的惩罚: 

          你应该注意那受害者的叹息, 

          否则那后果你会知道得太晚; 

          你不要使任何的心灵哭泣, 

          因为那声音能使地覆天翻。 

     萨迪比喻那些剥削者为残暴的狮子,是为害人群的败类。对商人的贪婪 

作者也作了辛辣的讽刺,他在一个故事中讲到一个极吝啬的富翁,当独子患 

病时不愿以家畜求神只肯念一段古兰经,他说:“我念古兰经吧,我的古兰 

经在手边,我的羊群都放到远地去了”,作者评论道:“他选择古兰经,只 

是因为经句可以从他舌尖上毫不费力地溜出来,钱财却是挖取他的心。”作 

者还对僧侣的伪善进行了揭露,他说有的僧侣表面上无比高尚、纯洁,骨子 

里却十分丑恶与卑鄙,他特别蔑视那些“劝人弃世绝俗,自己却在追求财富” 

的两面派。萨迪以漫画的手法塑造这样一位圣徒,他在国王的宴席上故作姿 

态,几乎不动饭菜,吃得特别少,祷告的时间特别长,以显示自己的虔诚, 

可是一踏进家门马上吩咐开饭,把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形象刻画得维妙维 

肖。 

     有所抨击必有所赞扬。萨迪作品进步意义还表现在对明君、善民的褒扬, 

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歌颂,显示出民贵君轻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写了古代明君 

努汗旺王的故事。一次国王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