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情的艺术--人类交际的终生艺术[德]布里吉特·布森克普夫-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
当我来到厕所间,想清醒一下时,我碰见了萨比瑞娜。她倚在墙上,看上去
特别疲劳,悲伤,精疲力竭。好几秒钟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察觉到她的自我认定
感。她一看到我,行动立即自如起来。她说:“这么多男士在那儿,真是太热了。”
然后在镜子前摆了摆她那蓬乱的头发,急步地走了出去。
像萨比瑞娜这样的人还很多。他们庞大的自我展示就是对赞扬、接受和爱情
的迷惘追求。
为什么许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呢?
心理发展的背景
为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强烈地要求自己显得很有能耐?让我们来关注一下4 岁
至6 岁的小孩,这些过了幼童时代的孩子会逐渐熟悉成年人的游戏规则。这个阶
段的小孩需要榜样,他们可以以这些榜样为导向来习惯他们的性别角色。他们批
判地观察自己的父母,在他们那儿寻求榜样和典范,从而找到一个自我的身份。
现在请您假设一下这位小孩的生活背景。有的时候由于母亲情绪很好,孩子的行
为得到了表扬,但到了明天,她的行为得不到关注,后天同样的行为却遭到了惩
罚。因为父母此时很烦躁,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一般都找不到所应遵循的方向以
及支柱。
或者小孩上午由奶奶照顾,下午则由母亲来照看,周末父亲则成了他主要的
关联人物。这三个人有着不同的教育风格,对孩子允许做什么事情持有不同观点
和态度。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生存”,小孩就要适应他周围世界的不同愿望
和要求,这样才能受到表扬,被人接受。
她(他)成了一个变色龙,在奶奶那里扮演着一种角色,在母亲那儿又是一
种角色,而在父亲那里又是一种新角色。随着时间的消逝,她(他)到了这个年
纪就成为自我描述的大师。她(他)根据自己的希望创造自己,从而得到大多数
人的赞扬,得到与她(他)相关人物的爱。
那些明显不是性别角色榜样的父母亲也有一定的责任。通常情况下,孩子希
望生活在父母关系较好的环境中。
但如果他们不断经历父母间的争论和吵架,那留给孩子的只有两种可能性:
或者孩子还是与父母亲完全一样,沿袭他们的价值观,等他们长大之后,很有可
能也会经历一些问题百出的关系,或者他们并不把父母看得太严重,继而感到孤
独和离群。有时祖父母或其他相关成员成了这些孩子的替代榜样。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了解到,不是单一角色,而是不同的角色才会通向成功。
作为成年人,他们寻求自己在童年时代很少体味到的周围世界对他们的爱和肯定。
因此,他们根本找不到真正的自身,他们是永远的追求者,内心从来没有安宁。
由于他们对于各自的观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已经弄不明白,他们真正想要
的是什么,他们在个性上究竟是谁?
职业的优势和劣势
艾里希·佐伯尔是一家出版社的领导,也是一位思维敏捷、想法多样的上司。
他的工作风格让他的员工感到非常紧张,因为他自己老想在他出版的杂志里展示
自己诸多奇怪的方案,所以这位把黑夜变成白天的杂技丑角会不断迸出骇人听闻
的新想法。
他经常彻夜未眠。如果他突然哪一夜想出了新的方案,第二天就立即召集责
任主编,来确定这个项目的具体成本,并设计出可行的版面编排。一周之后主编
就拿出了新样板,还对版面编排提出了一些建议,列出了编辑组的功能性题材单,
包括对题目的一些建议,而此时上司却对他的工作感到惊讶万分。“啊,您是说
这个项目,我早就把它给忘记了,本来您可以少费点劲,但我的新想法是更加刺
激的,这本畅销书,我们必须给它想出个恰当的题目。”
如果某位上司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幻想多样,但一切都难以实现,谁必须和
这样的上司合作,就一定深有体会,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多么困难啊。
惟一的机会就是不要相信他的口头允诺,因为他不会遵守这些承诺,或者压根就
想不起来。这种情况下,主编惟一的办法就是:每当同上司谈话时,他都做一些
会谈记录,随后让他签上名。这样可以就证实,这位上司总是不间断地做出一些
几个星期之后他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安排。
像艾里希·佐伯尔这样的人还很多。他们首当其冲受不了的是:别人的批评。
由于他们一直在周围环境里寻找他们童年没有得到的赞扬和承认,因此,他
们不会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他们经常希望自己只做一次,而不要受到他人的批
评。一旦受到批评,他们总觉得这是在批评他们个人,这使得他们具有攻击性。
而且他们的攻击性常常是毫无顾忌的,他们不会对他们的攻击行为加以充分考虑。
由于他们从来不想承担责任,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同事和伙伴大加指责和批评,而
且往往牵扯到别的事情上。如果把握不住事态,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从这件
事上脱身。
在这个方面不太明显的人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主动积极,乐于冒险,
从来不会感到百无聊赖。他们懂得灵活地处理各种事情,因为他们勇于向传统提
出质疑,对其注入新的血液。
轻而易举地征服
1 。 您想出一种独特的开端。这种开端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调情
高手更为好奇:“我正在寻求我的理想丈夫/妻子。您是我的首选!”“不跟您
说话简直就是对您的一种侮辱。”“您的面容耐人寻味,您的美容外科医生叫什
么?”
2 。 展示给他看,让人知道他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需要得到别人对他
自我价值感的赞赏。
3 ,千万不要忽视您的自我展示。如果您是一位富有经历的人,对他来说就
是门当户对的伙伴。
4 。 如果您想摆脱某一位调情老手,您只需要提及一下,您要寻找一位固定
的伙伴,并和他结婚,他很快就会自动溜掉。
5 。 和调情老手一起来享受这场毫无责任的瞬间游戏。他保证相互交谈的内
容丰富,变化新颖。保证您能度过一个非常尽兴的夜晚。但是,您不要期待一直
是调情老手的惟一伙伴。他们往往需要不断地更换调情的对象。
如果一位男性上司想通过
调情策略来提高女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领导力量的他必须掌握
一些特定的规则,
这样才能给他的男职员树立一个积极的典范。
CHAPTER 5 工作岗位上的调情情景
一、办公室桃色事件
“我并不忌讳人们在工作岗位上调情。恰恰相反,它可能会成为现代企业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情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合作,从而繁荣了整个
企业。” ——倪基· 劳达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是忌讳在办公室里调情。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生
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由于空间上的靠近,员工之间或者是员
工和老板之间自然会产生特定的关系,但并不是每一次调情都会使双方发生什么
关系。许多公司内部通常都有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旨在抑制人际间的吸引,从
而使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不会产生任何暖昧关系。许多组织内部的“忌讳一定程
度的乱伦”在下面这句话中得到鲜明的写照:“我们的企业就如同一个家庭一样,
只在空闲时间里才可以调情。”
企业雇佣任何一位员工都是为了“工作”这一客体,因此,员工们在工作岗
位上应保持客观的自我。然而,员工们不可能也无法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一点,
我们在这一章中都将看到。
而事实是完全不同的。尽管许多企业主和经理都不愿意看到这一事实,大多
数企业内部的同事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暖昧关系:风流韵事,桃色事件,性
骚扰,带电式的谈话及调情等等。一些关系是人们可以忍受的,大多数关系人们
则加以隐瞒,而有些关系则因为有了结果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领导阶层的人员对工作岗位上的暖昧关系总是有点畏惧三分,一部分是可以
理解的,但大部分还是毫无根据。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人们总会使用下列论据:
1 。 对于恋爱中的一对男女,工作已不再是重点,爱情才是他们的焦点所在。
2 。 虽然大部分人都尽量隐瞒他们的关系,但一旦其他员工注意到这一点,
他们就会“背后谈论”他们的关系,从而耽搁工作。
3 。 由于这种关系只限于双方之间,因此不仅会出现流言蜚语,而且还会引
起被这种关系拒之门外的同事的忌妒和对抗。
4 。 工作岗位中的亲密关系往往占用了双方的时间,消费了双方的精力,从
而不能按时完成他们的工作。
5 。 如果因不能阻止这种暖昧关系而导致企业氛围受到影响,主管上司就会
做出决定,辞退其中一名员工,但很有可能就此失去一个工作出色的劳动力。
6 。 如果上司本人和他的一位女员工有暖昧关系,这位女士有可能是想通过
与上司之问的亲密关系来获得工作上的优势,或者希望上司做出对她有利的决定。
如果其他员工获悉这一点,企业的氛围就会受到毒害。他们会愤怒,灰心丧气,
甚至会形成忌妒心理。
7 ,这位女士可能希望通过与上司的这层关系获得一些好处。如果她的期望
得不到满足,极端情况下,她会公开上司与她的暖昧关系,并以此来胁迫他。
然而,人们又不可能完全排除企业组织内部诸如男女之间性欲吸引的重大事
情。
▲ 31 %的职工已经在工作岗位中有过一件桃色事件。
▲涉及办公室桃色事件的情侣中有94%是在同一幢楼里上班。
▲64%的在同一个办公室,成者其中一位是在隔壁办公室。
人不会仅仅因为工作而变得没有性别之分。不少人和办公室里的同事共度的
时光,有时比和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共度的时光还要长。同事们共同经历着成功或
失败,从而产生较强的“我们——情感”,所以,在许多情况下,空间上的接近
创造了彼此间的好感。共同的经历越极端,相互的关系就越深入。
最佳的例子就是医院。在那里,人们共同为他人的存活而斗争,成就感是非
常大的,共同的乐趣激发了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将医生和护士紧紧连在一起,
担心第三者是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因素,而自己家里的伴侣,则很难弥补感情上的
亏空。
当然,工作岗位中也存在一些与此相反的关系。这些关系具有负面压力的特
征,并不是每一个人对其他任何人有好感。然而,尽管受不了他们,但我们还是
不能将这些人驱逐出去。新来的员工或同事并不是由我们来筛选,我们又不得不
与他们一起合作,工作气氛就会紧张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业绩。我们必
须克制住自己的负面情感,否则就会觉得这种情景是一个负担。
我举办一些“消除紧张”的培训班,总会碰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