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都门,郡城城门。)另一首《望海潮》,赞美杭州:
东南形势,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烟柳画桥,风帘翠(巾莫),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嶂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三吴,指苏州(江苏苏州)、越州(浙江绍兴)、湖州(浙江湖州),即最富庶的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地区。羌管,笛。菱歌,江南妇女每逢采菱,在舟中边采边唱。高牙,古时军营前大旗称牙旗。)在柳永的创作中,这并不是一首好词。可是百年之后,到了下世纪(十二)六十年代,金帝国皇帝完颜亮读它,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对南中国的富丽,怦然心动,引起他大举南征的杀机。
辛弃疾,下世纪(十二)宋政府南迁后的伟大词人,他原籍历城(山东济南),生下来时,山东已沦陷给金帝国。在女真民族统治之下,他和一批爱国青年,起兵反抗,推举耿京为主。耿京派他到来政府当时首都临安(浙江杭州)联络,可是等他从临安回来,叛徒张安国已把耿京杀掉降敌。辛弃疾和他的同志向戒备森严的金军大营突击,把张安国擒出砍头,然后率众南下。从这一段英雄行径,可了解他的英雄性格。但他强烈的爱国心,却限于客观的苟且偷安的环境,眼看一半国土永远丧失,而无可奈何。于是他的词像钱塘江的大潮,气吞山岳,但带着呜咽苍凉。我们举他《永遇乐》一词,这首词写他在京口(江苏镇江)北固亭怀古的心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仲谋,孙权的别号,三世纪东吴帝国开国皇帝。寄奴,刘裕的乳名,五世纪南宋帝国开国皇帝。元嘉,南宋帝国第三任皇帝刘义隆的年号(四二四一四五三)。
狼居胥,即肯特山,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到狼居胥山,不见敌踪。封,堆土祭神。仓皇北顾,刘义隆未作准备即行北伐,凡三次均大败,刘义隆隔着长江,北望北魏军营,面无人色。四十三年,辛弃疾作此词时,距南下投奔祖国已四十三年。佛狸,北魏帝国第三任皇帝拓拔焘的乳名,刘义隆北伐的对手。廉颇,纪元前三世纪赵王国名将。)——辛弃疾作词,最喜欢使用典故,被人认为“掉书袋”,但典故在手中并不阻碍感情奔放。
辛弃疾的词不仅豪放,而且悲壮沉郁。苏轼的词如日出时万马奔腾,长啸道游。
辛弃疾的词则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嘶喊,也出自肺腑。
史达祖,身跨十二、十三两个世纪的伟大词人。宋词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到他而作出总结。十三世纪初,宰相韩侘胄北伐时,史达祖是幕僚之一。韩侘胄开罪了儒家学派的主流道学家,等到韩侘胄失败,道学人士用毒恶的手段,大肆报复,史达祖被处黥刑——在脸上刺字后,贬窜,死在蛮荒。他虽然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者,但他并没有政治欲望。黥刑和道学对他的伤害,只更增高他的声誉。他描写春天燕子的《双双燕》:
过春社了,度审幕中闲,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翩然快拂花梢,翠见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瞑。应是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春社,立春后农村祈求丰收的祭神礼。)如果把史达祖的词跟前面各家的词,作一个比较,可看出时间的元素,使它们大不相同。词到史达祖,已完全成熟。他集结厂前人的精华。一字一句,一音一调,都有仔细的斟酌,跟中国画坛上的工笔画一样的无懈可击。但也像工笔画一样,不为后人留下余地,就再也发展不下去了。
六 定难战区建立西夏帝国本世纪(十一)以来,宋帝国外与辽帝国和解,内部社会也相当安定,士大夫歌舞升平,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位于西北边陲,河套以南的定难战区(陕西靖边北),却于三十年代,脱离宋帝国政府,建立西夏帝国。
这是一个党项民族的国度,属于羌民族的一支。四百年前七世纪时,一位姓拓拔的酋长把他们带领着离开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投靠中国。当时李世民大帝特准他们定居在河套以南。九世纪时,因为帮助唐政府讨伐黄巢有功,唐政府就委派当时的酋长拓拔思恭担任定难战区(陕西靖边北)司令官(节度使),并特许他改姓皇家的李姓。以后跟其他藩镇一样,世代承袭。本世纪(十一)初,表面上虽然顺服来政府,实际上仍维持着藩镇割据的局面,不时地劫掠战区界外的其他州县。
三十年代一○三二年,定难战区节度使李德明逝世,雄心勃勃的儿子李元昊继位,即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在以年号为纪年的时代,改变年号即是改变政治立场。
李元吴制定西夏文字,大量翻译华文书籍,提高党项人的文化水准。一面向西扩张,把陷落在回纥部落手中一百余年的河西走廊,包括凉州(甘肃武威)瓜州(甘肃安西)、沙洲(甘肃敦煌)、兰州(甘肃兰州),全部征服定都兴庆(宁夏银川)。
一○三八年,李元吴宣称他是西夏帝国皇帝,向宋政府上奏章,请求册封。中国版图上,遂出现了第三个国家。
宋帝国当然不能容忍叛徒猖撅,皇帝赵受益下令悬赏,凡擒杀李元吴的人,就命他当定难战区节度使。李元吴的反应是发动一连串不停止的攻击。一○四○年,西夏兵团进攻延州(陕西延安),宋军大败,主将被擒,延州州长(知延州)范雍被贬。中央政府任命两位知名的文职大臣韩琦、范仲淹到西境主持军事,并命范仲淹担任延州州长。范仲淹对军事是门外汉,但他有宋王朝士大夫特有的对内宣传技巧。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西夏帝国已警告他们国人:“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范雍)可欺。”明年(一○四一),西夏兵团进攻渭州(甘肃平凉),正在镇戎(宁夏固原)巡视的韩琦派大军迎战,在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接触,一万零三百人,全军覆没。韩琦狼狈逃回,阵亡将士的家属数千人,拦住马头,哀号招魂,大哭说:“你们随着司令官出征,平安而去。今天司令官回来,你们何在?愿你们孤魂,也随着司令官返家!”哭声震动天地,韩琦又惧又惭。但不几个月,就又有人宣称,边区人民到处歌唱:“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当然是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问题是,对内宣传只是一种肉麻当有趣的小动作,并不能解决实际困难。
又明年(一○四二),镇戎再度会战,宋军再度大败,九千四百余人,全部战死或被俘。
在每战必败的情势下,宋帝国只好谋求和解。一○四四年,正式承认西夏帝国独立,并每年向西夏帝国缴纳绸缎十三万匹,银币五万两,茶叶二万斤。每年节日(如元旦,中国皇帝生日),再增加绸缎二点三万匹,银币二万两,茶叶十万斤,银器二千两。
宋帝国为了面子,坚称这项缴纳是一种“赏赐”,而且只承认李元吴是西夏国王,不承认他是西夏皇帝。
宋夏之间保持了三十六年的不稳定的和平。七十年代,宋政府宰相王安石选拔出宋帝国开国以来第一位统帅人才王韶,担任洮河战区(甘肃临潭)司令官(安抚使)。于一○七三、一○七四两年之间,收回陷于吐蕃王国二百余年,面积达二十万平方公里,有五个台湾岛大的中国故有领土,包括熙州(甘肃临洮)、河州(甘肃临夏)和全部河湟地区(青海省东北部),目的在切断西夏帝国的右臂,作为向西夏帝国总攻的准备。可是,两年之后(一○七年),王安石辞职,王韶也被新任宰相司马光指责“开边生事”,免职贬谪,以致前功尽弃。
但宋帝国仍念念不忘西夏的小而且贫,一○八一年,第六任皇帝赵顼停止缴纳财帛。倾全国之力,分五路出兵,向西夏帝国进攻,预定在灵州(宁夏灵武)会师,可是,他却任命宦官李宪担任总司令。结果四路兵团如期到达,只有总司令在克复兰州(甘肃兰州)后,屯兵不进,没有赶到。抵达的四路兵团,在灵州城下,群龙无首,又没有攻城工具,无法攻城。西夏乘机反扑,决开黄河堤防灌敌,宋军全部崩溃,死二十余万人。明年(一○八二),西夏再攻陷永乐城(陕西米脂西北),宋守军和居民二十余万人再全部覆没。
——把兵将不相习,乌合之众的军队,在文职官员(甚至是宦官)白痴般地指挥之下,投入战场,跟把可怜的羔羊驱入狼群一样,不过是残忍的屠杀。而宋帝国建国三百年中,却一直如此,使人为千万无辜牺牲的将士落泪。
于是宋夏再度和解,本世纪(十一)最后一年,一○九九年,宋帝国对西夏帝国继续“赏赐”。
下世纪(十二),两国边界上仍然不断发生冲突,一直到金帝国大举入侵前夕,冲突才停止。宋帝国被这么一个蕞尔小国缠住,国力竞告枯竭。
七 王安石宋帝国能通过瓶颈,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第二任皇帝是长君,赵光义即位时已三十八岁,足可应付复杂的政治形势。如果由赵匡胤年幼的儿子继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早被颠覆。不过赵姓皇帝虽然到了平安坦境,仍不断做着随时被推翻的恶梦。这恶梦使未政府除了努力防止叛变外,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对辽和对西夏的屈辱战争,证明他们只会剥削人民财产奉献外国,而无力保卫人民。广大农村在沉重捐税和士大夫地主强烈兼并下,产生大批农奴和士大夫的家奴。政府官员数目,每年都在膨胀,士大夫越多。脱离生产的人也就越多。他们以全民百分之三或百分之四的人数,占有全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财富,而仍掠夺不止。这个士大夫所高兴的乐园,实质上是一个热度日高的大火药库。
于是产生变法运动,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的王安石效法纪元前四世纪另一伟大的政治家公孙鞅,用革命性的全盘改革,来挽救宋帝国和士大夫自身的恶运,同时也解救倒悬在水火中的平民,他的见解被皇帝赵顼所采纳。赵顼是一个生长在深宫之中的皇帝,属于少数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一○六九年,赵顼任命王安石当宰相,变法立即开始。
变法是全面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