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

第26部分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第26部分

小说: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亿美元的工程。1982年,“现代土建”又开拓了马来西亚、阿联酋、阿曼、肯尼
亚等国的市场,使这一年成为自1966年走向海外以来在国外承包工程最多的一年。
他的“埃菲尔铁塔式”国际市场多样边化的经营方针,使“现代土建”一下跻身
于国际经济圈,终于成为了韩国的第一“铁塔”、全世界名列前30位的经济实体。

    六、韩国三星财团元勋李秉哲曾雄居韩国十大企业财团首位的三星财团元勋
李秉哲,闻名遐迩,在韩国经济界素有“经营奇才”、“韩国财界的脸面”之称。

    李秉哲自幼性格执拗,喜好出人头地,后来他辗转求学,虽没获得一张毕业
证书,却获得了经济学博士的荣誉称号。在50年的企业经营生涯中,李秉哲历尽
艰难险阻,把“三星”从一个小本经营的贸易商行发展成为拥有24个大企业的世
界性大财团。他信奉“第一”精神,创办了“第一制糖”、“第一毛织”;他高
瞻远瞩,开韩国化肥和电子工业之先河……

    为韩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开辟出了一个个崭新的局面。

    李秉哲的经营思想极为丰富。他的反向求异的经营谋略,将利益还给消费者
的“让利获利”经营方针,“吃米就得种水稻”的合理经营思想,勇越雷池、开
创新事业的工作风格,以及利润多多生产,利润少少生产的经营之道,都充分地
体现出他的经营智慧。

    “三星”的历史就是一部李秉哲顺应时代和社会潮流,大胆向新的事业挑战,
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历史。

    □逆向经营为全业创造新的转机1936年4 月,已有三个孩子的李秉哲与人合
资,在马山市建起了“协同精米所”,迈出了他50年经营生涯的第一步。

    马山市水陆交通方便,是庆尚南道一带的农产品集散地,享有“粮仓”

    的美称。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在那里加工,然后销往日本等地。许多粮商
云集在这里从事粮食加工业,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加工的需要。货场上的粮袋堆
积如山。李秉哲创业心切,抓住马山市粮食加工能力不足的机会,大量地买进粮
食,不分昼夜地进行加工生产。可是,年底一结算,还是亏损了资本的三分之二,
精米所面临倒闭的危险。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却是亏本,李秉哲诧异不己,感慨
万千。开业的挫折,使他和合伙人之间也产生了分歧。合伙人朴正源提出解散精
米所,李秉哲和郑玄庸则主张总结经验教训再干一年。最后,三人达成协议:再
干一年,如若再度亏损,返还朴正源一万元资本;如若赢利,除还回朴正源的本
钱外,还另加一万元资本的利息。马山市粮食交易的价格都是由仁川粮食批发站
决定的。该站行情变化无常,经常暴涨暴跌。粮商们趋顺大势,都在涨价时进货,
跌价时出手,因而常常要蒙受巨大损失。这种蜂拥而上、如潮而退的买进卖出,
势必导致粮价的暴涨暴跌。也许生财之道就在这一涨一跌之中!李秉哲经过苦苦
思索之后,忽然茅塞顿开。李秉哲想,过去我涨进跌出,现在我何不来他个反弹
琵琶,反向求异,抓住跌进涨出的价格差异,赚一笔钱呢!重新开业后,李秉哲
果断地改变了经营方法。粮价下跌,别人唯恐亏损而大批出手时,他便低价大量
进货;粮价上涨,别人大量抢购时,他便大批售出。

    这方法果然奏效。这一年,不仅赚回了原来投资的3 万元本钱,还赢利2 万
元,兑现了同朴正源商定的合同。协同精米所的赢利,使李秉哲尝到了成功的喜
悦,也增添了他创业的信心。他迈开大步,走向新的目标。

    □还利给消费者的经营艺术1938年,在经营生涯中几经起落的李秉哲,已是
“三星商会”的总裁,经营着出口贸易和面粉加工业。“三星商会”在李秉哲的
精心经营下,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李秉哲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又
在开始

    寻找新的投资对象。

    听说日本人经营的“朝鲜酿造会社”因内部分裂,急着要出卖,十分高兴,
立即按要价拿出10万元买下这个每年可酿造7000石粮食酒的大会社。经过他一年
的苦心经营后,一直徘徊在小厂圈子里的“朝鲜酿造”,产量从开始的8000石迅
速增加到1 万石,销售额超过大邱市其他七家酒会而跃居第一位,成了大邱市最
大的纳税户。然而,他并不满足,他要继续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实力。为此,
他经常下车间,上柜台,摸索着提高利润的路子。

    李秉哲听到买酒的农民抱怨酒的度数太低,喝起来不过瘾。农民的抱怨启发
了李秉哲。他想,农民喜爱烈性酒,如果提高酒的度数,仍按原价出售,让农民
得到一点好处,酒的销路一定会更好。这样将一部分利益让给消费者,创利会不
会减少呢?李秉哲的结论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他敢想
敢于,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提高酒的度数,并按原价出售。果然,高
度数的酒一上市,就誉满大邱市,成了当时市面上的抢手货。李秉哲不断增加生
产量,但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销售量直线上升,李秉哲从中获得了比原来高
得多的利润。

    李秉哲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是相互并存的关系。只
有得到社会的信誉,坚持公平经营、共存共荣的原则,企业才能繁荣。

    □按时代和国民的需要进行生产光阴荏苒,李秉哲在经营战场上奋斗拼杀了
十余年,度过了一段业绩不凡的岁月。“三星商会”也历尽艰辛,发展成“三星
物产株式会社”,在韩国的进出口贸易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时政府每年仍要拿出巨额外汇进口国民日用品,宝贵的外汇大把大把地流
入了他人的腰包。能否让这些外汇变成三星的利润呢?李秉哲开始思考着这个问
题。他感触甚深:韩国人爱吃米,农民几千年来一直种植水稻,设法增产稻谷,
而不是小麦。这说明做事要合情合理,要依照社会的需要去做。企业经营尤其如
此。李秉哲看到,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国民日用品的需要是韩国亟待解
决的问题。而发展制造业是韩国生存的唯一出路,也是三星发展壮大的最好途径。
他想,替代进口产业尚无人问津。三星插足,便可占领整个国民日用品市场,垄
断消费产业,外流的巨额外汇就会变成三星的利润。然而,他的设想却遭到了三
星物产领导成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贸易业正处于十分景气
的时候,正好可以抓紧时机积聚财富,万万不可坐失良机!一些朋友也劝他说:
时局动荡不定,通货膨胀一时难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向资金妊娠期很长的生产
厂大量投资是不明智的。他却不顾众人的反对,行使了最高经营者的权力,强行
作出了对制糖业进行投资的决策。1953年6 月,李秉哲等人以2000万元为资金,
准备成立“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

    消息传开后,在财界引起了轰动,有人认为这是不现实的空谈,还有人甚至
讽刺挖苦,说他产出的不会是糖,只能是沙子。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冷嘲热讽,李
秉哲丝毫没有动摇。他率领会社的全体成员仅用了5 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第
一制糠工业株式会社”,并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白糖。李秉哲在试运投产的当
天,就把生产出来的6300公斤白糖拿到釜山市去出售。从此,韩国的市场上有了
国产的白糖。半年之后,“第一制糖”

    的日产量就达到25吨的设计能力,销售额已达7。22亿元,获纯利1。62亿元。
到了1956年,白糖进口的依赖度已降到7 %。“第一制糖”的产品占据了国内几
乎所有的市场。李秉哲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当初计划的进口替代目标,他
的合理经营,使三星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企业家要具备“吃螃蟹”的勇气“第一制糖”的成功,使李秉哲饱尝了创
业的喜悦,开扩了眼界。他瞄准替代进口产业,继续挖掘潜力。他的下一个目标
是纤维工业。

    当时,韩国的纤维工业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但生产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政
府不得不大量进口纤维制品,特别是毛织品和毛纱,其中毛纱的进口依赖程度高
达79。9%。79。9%!多么具有魅力的数字!这不正是三星追求利润、创造利润、
寻求发展壮大的最好目标吗?李秉哲的目光盯住了这个不可低估的数字。他分析
:毛纺织业是国内的空白,也是国民消费产业中最可开发的领域之一。若占据了
这 79。9 %就等于占领了韩国的整个毛织市场。然而,建造多大规模的工厂才合
适呢?办小厂需要的资金少,风险小、见效快、受益早,但不利的因素是竞争能
力小。大厂却恰恰相反。

    两者谁的优势长久些呢?他在慎重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企业讲究的是竞争力,
失去竞争力就如同灭亡。一个立足长远的企业不能只图三天两日的利益。实际上,
要建造一座设备和质量都达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纺织厂,他并非心无余悸。只是他
又想,多大规模的工厂都有失败的危险。既然如此,不如越一次雷池。他最终战
胜了自己。

    他的计划一出台,又遭到原先就反对涉足纤维产业的理事会其他成员的强烈
反对。为了说服他们,李秉哲举出了一个日本人在中国长春建立动物园的例子。
三十年代中期,一个日本人负责在中国长春建设动物园。一开始他就把全部建设
预算都购置了场地,因此招致了其他日本人的反对。

    多数人主张先制订饲养动物计划,然后再按饲养动物的计划确定动物园的规
模。但那位负责人却说:“动物随时都可能增加,预算也可以追加,如果动物园
的规模小了,以后动物挤不下怎么办?”

    结果证明那位负责人的设想是对的。动物园建立不久,宽阔的园地就被各种
动物占满了。李秉哲对理事会的成员说:“毛织厂的情况也是一样,从建厂开始
就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他终
于说服了他们。

    经过艰苦努力,1956年5 月2 日,第一毛织工业株式会社正式开工投产。韩
国入终于穿上了国产的绅士服。“第一毛织”的发展十分迅速,到1960年,资本
已从创立时的1 亿元猛增到30亿元,短短6 年时间增加了数十倍,成了韩国最大
的毛纺企业。

    □审时度势的决策方法1983年3 月15日,年近古稀的李秉哲宣布:“摆脱个
人企业范畴,向最尖端的半导体事业进军”,并把这一天作为韩国半导体事业的
“元日”。

    李秉哲开始搜集技术和市场情报,在日本和美国设立了两个情报中心。同时,
他还经常邀请有经验的外国高级技术人员和经营者到韩国访问,全面听取他们关
于半导体领域、工厂建设和选址、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意见。他为了熟悉半导体方
面的知识,还从美国和日本购买了大量书籍,日夜攻读,随时请教。对他发展半
导体事业的设想,社内多数人表示怀疑,

    社外的一些朋友善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