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书馆之外,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型图书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一
地就有公共图书馆30多座。从布哈拉(今乌兹别克)到木鹿城(今土库曼),
直至通往中国陆路所经过的中亚心脏地带,以及从巴士拉、大马士革、阿尔
及利亚,直到摩洛哥和科尔多瓦,都设立了公共图书馆。木鹿城至少有 10
余座图书馆,且每座图书馆每次可允许借出200册以上的书。科尔多瓦城一
地的图书馆多达70多座,其中皇家图书馆的藏书达40多万册。
在大小清真寺内都设有图书馆或图书馆,藏书量一般也很可观。在的黎
波里(在黎巴嫩西北部)的清真寺里有很大的图书馆,公元11世纪末它收藏
的书籍中仅《古兰经》一项就有5万册之多。
一些王公大臣、贵族和有钱的文人、学者也纷纷建立私人图书馆,且藏
书量十分丰富。例如,巴格达一位学者搬家时要用400头骆驼搬运其私人藏
书,历史学家瓦基迪的藏书需用120头骆驼驮运。公元10世纪时,巴格达的
一位居民在遗嘱中将600箱书籍留给了儿子。1258年,巴格达一位高级官员
伊本拥有一所藏书万余册的私人图书馆。有人曾作过估计,1200年前后在穆
斯林手中的私人藏书远远超过当时整个西欧的总藏书量。
引人注目的是图书馆藏书的多样化,除了《古兰经》的各种抄本、注释
本、教义学、教法学等书籍外,各图书馆还收藏有世界各地的各种图书,从
希腊的科学、哲学典籍、波斯的历史、印度的天文学、文学,到拜占庭的法
典等,几乎无所不收。从学科范围上看,举凡宗教、政治、经济、地理、历
史、哲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炼金术、修辞学、语法学等,几乎无所不
包,甚至有关簿记之类的书及各国货币兑换率的资料都可以找到。
与图书馆兴起的同时,阿拔斯王朝时期还出现了遍布帝国各地的书商和
书店,专门从事图书的抄写、校对、装订和销售工作。据统计,公元9世纪
时,巴格达一地的书店就多达百余家。众多书商和书店的出现,为书籍的大
规模流通和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 Page 91…
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图书馆的建立和书店的产生,对于保存古代文
献、增加图书流通、加快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起了重要
的作用。没有这些图书馆和书店,公元10至公元12世纪末期间穆罕默德·阿
尔——纳丁多卷本的《科学索引》、历史学家穆罕默德·阿尔——塔巴里的
150卷本的世界史、埃及学者海桑的百科以上的科学著作以及阿维森纳医生
影响深远的医学教科书等都是很难完成的。
不幸的是,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这些图书馆大多在公元11世纪后陆续遭
到了灭顶之灾。开罗图书馆的图书一部分被政府卖掉去充军饷,接着,几个
月之后,土耳其军队打败了哈里发的军队,并攻入了皇宫。珍贵的书皮被土
耳其士兵拿去做靴料,使剩余的图书被破坏。公元11到公元13世纪的“十
字军远征”疯狂地破坏了“异教徒”穆斯林的图书馆。公元13世纪蒙古人侵
入阿拉伯地区,所到之处更无情地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学校和图书馆,更给了
阿拉伯世界的图书事业以致命打击,使之一落千丈,从此不振。
4。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体育卫生
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增强为中世纪前期阿拉伯世界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活
力,使之有了较大发展,但从阿拔斯王朝开始,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也开始侵
蚀着体育活动。一方面,哈里发和王公大臣们仍沿习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自
古盛行的狩猎风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狩猎活动,猎取的对象一般为鹰隼、
糜鹿、野犬等鸟兽。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都绞尽脑汁寻求娱乐。穆斯林上
层有权有势,得天独厚。他们打破了过去穆斯林不得饮酒的禁例,经常举行
酒会,乘着酒兴唱歌跳舞。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喜欢击球、赛马、赛鸽、斗
鸡、玩狗,致使鸽子等的价钱越抬越高。而普通穆斯林迫于生计,无力问津
上层社会的体育娱乐活动,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乐趣,玩弄猴子和羊羔以及掷
骰子赌博等都是民间十分盛行的活动。
这一时期,穆斯林从印度学会的象棋,经过改造后,成为阿拉伯世界中
最盛行的体育活动之一。哈里发哈伦·拉希德曾送给查理大帝一副象棋。有
的人精于棋道,以下象棋出了名,连名字都加上了“象棋”字样,如苏里·射
突兰吉、艾布·哈夫苏·谢突兰吉等人的姓名中都带有“象棋”一词的阿拉
伯语译音“谢突兰吉”。作为象棋活动盛行的一种直接反映,出现了专门的
“象棋文学”和一批著名的“象棋文学家”,如伊本·鲁米曾写诗描述棋大
师艾布·卡赛姆·泰瓦齐,诗的大意是:
设棋坛力克众将,
挫群雄无人抵挡。
他人求和乐不尽,
君非全胜不收兵。
谈笑间巧布迷阵,
轻落子突出奇兵,
杀得对手难招架,
杀得棋盘战意浓。
君非下棋,
实乃嬉戏,
胸有成竹,
… Page 92…
招招更奇。
视若无睹,
心明如镜。
观者如云,
叹为神奕。
(原诗参见朱凯等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
版,第二册,引用时有所改动)。从这首诗中,不仅象棋大师的风采和高超
的棋艺跃然纸上,就连围观者的神态也刻划得入木三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象棋盛行的景象。
穆斯林爱好清洁,讲究卫生。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穆斯林每日举行宗
教仪式前,必须先洗手、洗脚、净面,称为“小净”,而夫妻合房和男子遗
精后必须沐浴,称为“大净”,为此,各清真寺必须设有供“小净”和“大
净”之用的洁身室,后期有的地方还在清真寺之外建起外观酷似清真寺、内
部装修豪华的大澡堂,内设热水喷头,并可向洗澡者提供茶水及其它各种饮
料。据赫推布《巴格达志》记载,公元10世纪时,巴格达居民不过150万,
而澡堂却有6万座,平均25人就拥有一间澡堂。其它大城市情况大致相同,
也是澡堂林立。穆斯林信徒在这些为数众多的澡堂中既可洁净心身,又可享
受到生活的温馨,同时还可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对其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都
有所裨益。
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上有王公大臣极力倡导,下有平民百姓的重视,使
阿拉伯医学在较短的时期内得以摆脱蒙昧,并在充分吸收古希腊、波斯和印
度医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阿拉伯世界中最普及的学问。
这一时期,医院和注册医师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据记载,阿拔斯王朝曾在各地广建医院,至公元10世纪中叶,帝国境内
就已建起了34座医院。各医院分科很细,除内科、外科、骨科、眼科外,还
设有神经科和妇科,一些大医院还设有急救中心。各医院均附设药房。阿拉
伯医院重视综合保健和心理治疗,因此,医院一般建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之处,院内除医疗设施外,一般还设有娱乐室、浴室、图书室等。病人的饮
食十分注意营养。医学教育一般都在医院中进行,学生们一边学习医学理论,
一边在病房里临床实习,医院院长每天带领学生巡查病房,边治病,边给学
生讲解。
在各地广建医院的同时,阿拉伯帝国从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买蒙起
实行医师、药剂师考试办法,凡想开业行医者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资格考试,
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得营业。公元931年,在巴格达考核医师,有860多人
通过考试,获得行医执照,庸医均被淘汰。
与此相应,阿拉伯临床医疗到公元10世纪时已达到很高水平。看病的方
法主要有问、验、切。问是问病史、病状、病因及遗传或传染因素,并记录
在病历上;验主要是验尿,观察其颜色、浓淡、清浊及气味;切是切脉。经
过这三个步骤之后再根据情况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治疗方面,阿拉伯医师
首创了消毒技术,他们用酒精对伤口消毒,使过去经年累月不愈的伤口几天
即可愈合。阿拉伯医师们还在手术中使用麻醉方法,他们将海绵放入鸦片和
颠茄液中浸泡后放在阳光下晒干,手术前将海绵用水打湿,让病人去闻,待
病人沉睡后再动手术,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给医师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
麻烦。对伤寒、霍乱、瘟疫等传染病,阿拉伯人已有较好的方法进行治疗并
… Page 93…
制止其蔓延。对关节炎、脊椎结核等,阿拉伯医师已能作出准确诊断。产科
方面,阿拉伯医师在借鉴印度产科器械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些新器械和新方
法。外科手术已达较高水平,能够割痔、拔牙、切开气管,用猫肠线缝合伤
口,并采用绑扎大动脉的方法进行止血。作大手术时,一般由数名医师合作,
一人麻醉,一人观察脉搏,一人消毒并用器械夹住伤口,一人主刀。眼科疾
病治疗方面,阿拉伯人有相当成就,侯奈因·本·易司哈格所著《眼科十论》
是当时的代表性作品,对阿拉伯眼科病治疗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后传入欧洲,
成为18世纪以后欧洲眼科医生的必读书。
医学的发展使一批著名的医生脱颖而出。他们当中,最著名的是拉齐(公
元865—925年)。他曾担任巴格达大医院的院长,医道精湛,医德高尚,是
阿拉伯医师中成就最大、著作最多的人物之一。其著作有100多种,最著名
的是《天花和麻疹》,及《医学集成》,曾被译成多种欧洲语言文学,成为
欧洲医学家在长达四五百年时间内必不可缺的参考书。其次是伊本·西那(公
元980—1037年),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均有深入研究,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
建树颇丰,是脑膜炎的发现者,也是脊柱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最早描
述者。其著作颇多,其中尤以长达百万字的《医典》影响最大,一出版就取
代了其它医学著作,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在公元 12世纪以后的600
年中被用作西方医学指南,一版再版,长盛不衰。此外,艾布·卡西姆·宰
赫拉维 (公元936—1013年)及其《医学宝鉴》、阿里·麦久西(公元994
年卒)及其《医学全书》、伊本·贝塔尔及其《药物学集成》和《医方汇编》
等也都是当时阿拉伯世界中成就突出、影响巨大的医学家和医学著作。
5。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教育
阿拉伯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