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
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
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于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
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
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
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
作密切相关,表演内容有:耙田插秧、屏水耘田、收割打场、畜米尝新等。
艺术形象的生活化、劳动化特点极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壮家土壤,必将生
命长青。
板鞋竞技
壮族的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射击、踩风车、打棍、打陀螺、
跳桌、板鞋竞技等,它们或比勇敢、赛智慧、赛力量,或培养团结协作的精
神。板鞋竞技就属于后者。
板鞋竞技始创于明嘉靖年间,为瓦氏夫人所提倡的练兵方法。瓦氏夫人
是广西最早的女总兵,是明代广西田州土司岑猛的妻子。她聪慧好学,练就
一身好武艺,具有爱国思想和军事才干。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我江浙沿海,
兵部尚书张经想到瓦氏夫人有胆略、有威望,便授予她“女官参将总兵”衔,
命她率兵抗倭,她不负众望,带领6000 俍兵前往江浙,历时半载,战胜了倭
寇,被诏封为“二品”夫人。
板鞋竞技是瓦氏夫人当年为了培养士兵的集体观念,以求步调一致,而
命人根据壮人的木屐样子做成的长木鞋。她让士兵3 人一组或6 人一组地共
穿一双长木鞋,练习赛跑,要想跑得快,必须团结一心,默契配合,若有一
人分心,精神不集中,便会影响全体。正是这种饶有趣味的练兵方法,使壮
兵团结一致,无畏勇敢。瓦氏夫人指挥的阵法有:“一字毒蛇拦路阵”、“两
路相辅相成阵”、“三才求成阵”、“四象循对阵”、”五行相克阵”??
每一个壮兵都严守阵法,把平日在板鞋竞技中练就的本领用于阵法训练,终
于练就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过硬本领,被誉为“粤右俍兵鸷悍,天下称最。
(《峤南锁记》)壮兵作战之勇敢,明人邝露在《赤雅》中记载如下:临敌
比偶而前,执枪者乍前乍却以卫弩。执弩者口衔刀而手援矢,矢尽,投弩挟
刀,与枪具奋。”短短数语,便把壮兵的英勇强悍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壮人喜穿木屐,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中记载:“男子着木屐,
木片为底,端绊皮二条,交于巨趾间??”后来这一生活习俗用于健体强身,
无论在节日还是在平时,都深受壮家儿女的喜爱。再加上板鞋竞技在乎倭历
史上有过光辉的一页,更加得到发扬光大。它不仅是集竞技、娱乐、健身于
一体的民间体育运动,而且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龙脊壮姑的夏装
“龙脊十三寨”是龙胜有名的壮乡,这里有层层叠叠磅礴宏大的梯田,
有寨前竖立的粗扩石雕,更有那穿着美丽服饰的壮乡姑娘。
在一个壮乡大寨前,一块麻石条雕刻赫然屹立。石刻的形象非人非兽,
一个狰狞可怖的头像,头上两只犄角直直竖起,耳朵如在凝神倾听,眼睛大
如铜铃,暴突的眼珠十分恐怖,鼻子宽大扁平,嘴巴张开,舌头伸出。这是
一个惊鬼神、驱灾疫的形象,凶猛而威严,透着神秘的威力和古朴。就在这
狰狞恐怖的保护神忠实守护的壮乡村寨里,窈窕妹女的服饰却如同一件件精
美的艺术品。
将服饰与石刻相对照,龙脊寨壮姑的服饰给人留下善良、淳朴的印象。
上衣款式的平领、对襟、中袖,很适于夏季穿着。袖中的五彩花边点缀
在素色的衣料上,衣服的腰身平展,宽松合身,美观大方。宜于在山间劳作;
裤子的颜色有士林蓝和黑色两种,裤腿上也嵌有构思巧妙的五彩花边。
方圆百里的人们都说,龙脊山寨出美女。然而,红花还需绿叶扶,龙脊
姑娘的美丽,也在于她们淡雅的衣着和妆饰。她们头戴彩中,耳悬环坠,颈
闪银圈,腕响银镯,一身轻装素裹。姑娘们穿行于山野小路,青石绿波之间,
态似流水行云,型若玉塑天雕。
相传选择这素雅的布料做上衣是为了纪念一对矢志不渝的有情人。从前
有一位壮家姑娘长得很漂亮,歌又唱得甜美。她和一个壮族娃子情投意合,
订下百年之好。谁知她的才貌给一个恶霸看中了,那个恶霸硬要抢她作小老
婆。她宁死不从,结果被抓住打得半死后扔到了山里。等壮族娃子闻讯赶去,
找到她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壮族娃子用白布包好她的伤口,但仍血流
不止,终因流血过多离开了人世。娃子一气之下,操起砍刀冲进恶霸家里,
将恶霸砍死,然后逃了出来。恶霸的家丁紧追不舍,眼看寡不敌众,难逃魔
掌,他毅然来到姑娘葬身的地方,悲壮地跳下山崖。后人为纪念他们,龙脊
姑娘在夏天都穿素洁的衣裳。
就是这么一身清秀淡雅的夏装,却蕴含着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精
神,难怪它倍受壮家姑娘的青睐。这种普通而又富于美感的服装,象一朵朵
鲜花开放在龙脊山寨,虽不及时装那般华贵,但确实也是一束令人赏心悦目、
回味深长的山花。
三、名城桂林
山水传说与桂林风景线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众多的文物古迹,使人
发怀古之幽情;动人的传说故事,令人遐思无限,淳厚的民俗风情,令人迷
醉神怡??
秀甲天下的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10“17′,北纬25°16′,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故得古人“五岭皆炎热,宜
人独桂林”之赞誉,其交通极为便利,湘桂铁路贯穿南北,公路纵横交错,
民航四通八达,通往北京、上海、西安、香港等地,共十数条航线,每天发
航7~15 架次,年运载量达60 余万人次。桂林,我国有疆的一颗宝石。它的
风景线上流动着美的旋律。
·神仙洞府——七星岩·
桂林石美、洞奇,其风格瑰丽多姿、洞道曲折,或晶莹剔透、幽幻奇特,
或雄伟壮观、深遂莫测。
在桂林周围400 多处的奇岩怪洞中,七星岩以其游览历史的久远、神奇
绚丽的景致和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而闻名,清代诗人袁枚写诗赞道:“桂林
诸洞皆■岈,就中奇绝你栖霞。”七星岩的景点有40 多处,人在洞里行,犹
如在仙境徜徉,整个游程就在“神仙洞府”中延伸。
相传,七星岩曾是仙人洞府。日华、月华两位仙人就在洞内居往。一天
有个叫郑冠卿的县令来七星岩游览,在洞口遇见了两位道上,他们邀郑冠卿
到洞中的“棋盘山”饮酒下棋,道士请郑冠卿吹笛于,他接过笛子却吹不出
声音,道土奏乐他也听不见。郑冠卿想喝·酒,酒壶仅存点滴,他感到很纳
闷,便告辞道士走出岩洞。在洞口他又遇见了两个樵夫,樵夫告诉他,刚才
邀他下棋的就是日华、月华两位神仙。他刚想详问,樵夫已渺无踪影。谁知
他在洞中只呆了那么一会儿,回到家里,夫人却说他一去就是三年没有音信。
这个县令在七星岩遇仙的故事广为流传,七星岩这“神仙洞府”的名声也就
远扬四方了。
七星岩的游程有814 米。从岩口沿石级下到“第一洞天”,就如置身在
当年地下河的冲刷处,抬头看,顶上石乳高悬,如一尾鲤鱼正飞动鳍尾全力
向洞口游去。洞的左侧,石崖横出足有20 米高,土面平坦,依稀可辨上层河
道的遗迹,七星岩百万年前是一条地下河的河床,后因地壳运动,地下河上
升,露出地面而成为现在的岩洞。
沿着游览线,经过岩内最高的地方,来到一个低矮的洞门前,洞门上有
一只”小免子”,好象被游人惊醒了一场好梦,在用尽力气往门上爬,其动
态逼真可爱。进了矮门就是一条岩顶洁白平坦的长廊,古人说这里是“玉为
墙壁雪为城”(宋刘克庄),“以云作地石作天”(清袁枚)。导游小姐说
这里叫“空谷传声”,因为只要用脚轻轻往地上一跺,就会发出咚咚的响声。
这番话会引起游人的极大兴趣。一时间跺脚声不断,欢笑声连连。七星岩岩
洞分上、中、下三层,“空谷传声”是中层,跺地的咚咚声,说明中层与下
层的结合处很薄,游人可要脚下留情哦。
在前方,地下河水时隐时现,光斑闪烁,又是一个奇特的溶岩世界:“米
粮山”、“瓜果山”、“巨石镇蛇”、“九龙戏水”等,组成一幅幅丰收在
望,栩栩如生的画面,右边·‘小桥流水人家”,桥下水流瀑潺,桥上人行
匆匆;左边“山川林本丛生”,崖绝壁峭石奇,草盛林深木怪,造型惟妙惟
肖。
说是“巧夺天工”对吗?不对,这是“天工巧夺”,因为这一切美不胜
收的景色,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洞露出地面,雨水一如既庄地沿洞顶缝隙渗
入洞内,溶解石灰岩,与自身携带的晶体凝结,年代久远,便形成了眼前这
于姿百态,蔚为大观的石乳、石筍、石柱、石慢、石花的岩溶景观。这些景
观在人们充满智慧的想象中,变得更加瑰丽多姿。
上了坡,进入另一个洞天世界。它是洞里最宽阔的地方,数十米宽的洞
厅四周景致更显苍茫。前面云天浩瀚、雾海茫茫,后面根根石乳、石柱、石
苟,或如剑戟,或如天柱。就在这片美丽的峰林间,一条小路透迤通向远方。
置身这一曾你“南天门”的景点里,”仙气”缭绕,似可闻天籁之音。
再往前行,仍然是周游“仙境”。“银河鹊桥”虽充满了人生的悲剧意
味”而此景却是极其真实、生动。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才能
鹊桥相会,再过去不远,是女蜗殿。似乎能真实地看见女神女娲在艰难地手
举石头飞升补天,那人首蛇身的影子倏忽消失,只遗下一块补天用的石头,
让人幻想那洪荒时代的神秘。
前行,走过“熊猫戏球”、“奇象异洞”、“万里长城”、“无底深潭”
等景点,又是一处“米粮山”。这原是一面石灰岩崖壁,年深月久,又是“自
然”这个能工巧匠把它雕成了五谷丰登的景象。
“蟠桃送客”,这七星岩游程的最后一景,就在洞厅中央。一块很象大
蟠桃的乳石,圆而光滑,静静地立在一个晶莹洁白的乳石玉盘中。传说这是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吃剩下的,而它更象一个大寿桃,寓意吉佯,祝大家走出
“神仙洞府”,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七星岩作为游览胜地,已有1500 余年的历史。它又称栖霞洞、仙李岩、
仙迹洞、碧虚岩。骚人墨客在洞内外留下了数十件石刻,有些石刻随时代的
变迁而消失了,留下来的仍以其书法造诣启迪后人。宋范成大的《碧虚铭》,
柯梦得的《方公祠堂迎送神曲》,梁安世的《七星岩·西江月》,和明人张
文熙的“第一洞天”石刻,都能使游人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