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课件-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研究心理上最健康的人。他认为早年学过的整体论和动力论及对文化因素的强调这三者之间有本质的联系,可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格理论,而机体论是连给整体论和动力论的桥梁。
马斯洛的主要理论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
主要著作:
《人类动机论》
《动机和人格》
《科学心理学》
《存在心理学探索》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一、人格动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是动机理论,也就是需要层次论。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形成的。他把人类的动机称为需求,认为人类动机包括先天的需求。需求满足的发展方向是走向自我实现。
人类价值体系中共有两类需要:
一是沿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
二是随生物进化过程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排列。金字塔的最底部是生理需要,上面是安全需要,社会交往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最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完善的动机理论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想是:
(1)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
(2)充分理解人类的动机,必须注重研究结果,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在此基础上马斯洛提出了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自我实现与生命价值
什么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没有时间和质量限制。它意味着充分地、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的、和谐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即内在核心,真实自我,最深刻和最隐秘的自我)使多个自我统一。从事充分实现自己潜能的实践活动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超越性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曾选择出48位杰出人士做进一步研究,概括出以下15条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充分地知觉现实;
(2)对自己、他人及大自然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承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4)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倾向;
(5)对工作、事业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较高的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周期性的神秘和高峰体验;
(9)喜欢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但仅和为数不多的人产生深厚的个人友谊;
(10)具有民主性;
(11)具有强烈的审美感;
(12)有十分完善的毫无恶意的幽默感;
(13)具有创造性;
(14)抵制适应社会现存文化,因为他们受内心世界指导;在一些社会习惯上他们反对常规。
三、心理健康与治疗
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能自我实现的人。从病态到健康,从精神病患者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程度逐渐增强的连续统一体。他认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其终极目的是自我实现。一般的病理心理学现象就是人类的这种基本性质遭到否定、挫折或歪曲的结果。因此,成功的治疗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应“帮助他们使他们更完善,使他们处在潜势的东西成为事实上更充分、更现实的东西”。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实现,无论是安全感、归属关系、爱、价值感以及自尊等,都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因此,治疗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马斯洛认为社会越健康,个体的心理治疗越是没有必要,社会越健康,患者就越可能通过良好的生活经验得以治愈。良好的社会促进人类的潜能和人性的充分发展。
第三节 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凯利(G。A.Kelly;1905…1967),美国心理学家。 1905年4月28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玻斯附近的一个农场。13岁时被送到威基塔,在那里先后进入4所中学学习。高中毕业后入威基塔的教友大学。3年后转入派克学院,于1926年在该院获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当时他对社会问题深感兴趣,便考入堪萨斯大学主修教育社会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以访问学者的资格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工作一年,与G.汤姆逊合作研究教育并萌发了对心理学的兴趣。1930年返美,入衣阿华州立大学心理系学习,并于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1943年在堪萨斯福特赫斯州立学院任教,兴趣又转向临床心理学,组建了为全州公立学校系统服务的巡回医疗队,二战服役期间在军队中对临床心理学的效用和质量作了很大改进。1946…1965年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任该校心理学教授和临床心理学系主任,与罗特尔一起创设临床心理学课程,并对自己的人格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检验。1965年接受白兰迪斯大学授予的教授而离开俄亥俄州。
主要著作:
《个人构念心理学》(1959)
一、 人是科学家
凯利的基本假设是“人是科学家”,象科学家一样通过创立能使自己准确地预期未来的理论。力求减少不确定性,使生活明朗化。他提出“个人构念”法,即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由此推导出十一条推论:
(1) 构建定理——个人构念是在重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2) 固定定理——个别差异是由于人们按照自己的构念来看待周围世界之故。
(3) 组织定理——个人构念是一个有组织、分层次的系统。
(4) 二分法定理——个人所有构念都具有两极性。
(5) 选择性定理——人是通过构念选择的限定或扩展来运用构念的。
(6) 范围定理——说明一种构念仅实用于一定范围的事件;
(7) 经验定理——说明对实际经验的建构是个人的构念系统得以验证和修正;
(8) 调整定理——说明某些构念比另一系些构念更具有渗透性;
(9) 片段定理——说明在尝试建立新构念时可能会出现反常行为,但从整体上看人的行为是一致的;
(10) 共同性定理——说明人们的相似性不是因为他们的经验相同,而是由于他们建构经验的方式相同;
(11) 社会性定理——说明为了扮演角色,个人必须了解他人的构念系统,然后照此行动才付诸行动。
二、 人格动力
剀利不同意大多数传统的动机理论。他认为,传统的动机理论把人看成生来无活力,因此需要某种东西来驱动。他称为推理论(草耙理论)和拉理论(胡萝卜理论)。推理论的代表弗洛依德、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拉理论的代表如荣格、阿德勒。因为我们的理论较注重动物自身的本性,所以我们的理论最好叫公驴理论。
凯利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的情景时,其产生的行为具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详察(Consider)——预断(Preemption)——控制(Control)。
详察阶段:个人努力尝试许多命题建构,尽可能对情境做各种解释。涉及到“假如…然而”的思考,或认知上的试误。
预断阶段:在前一阶段思考的全部建构中选择那些似乎同这种情况特别相关的建构,即,一个人不能无止境地对这一情境仔细思考,他必须选择策略来对付他遇到的情况。
控制阶段:个人实际上已作出了抉择,制定了行动过程。我们选择自认为能最好地限定或扩展我们建构系统的那些建构。我们选择了我们觉得能最有效地预期所遇到新情景的结果的那些建构。如果我们选择了正确的建构,我们的“理论”就能得到进一步证实和加强;如果我们选择了不正确的建构,或不正确的建构级,我们的理论就得不到证实而需要修正。
另外,他还阐述了焦虑、敌意、攻击、内疚、威胁等概念。
三、 人格适应
适应良好者的特征是:愿意评价个人构念,并验证对他人知觉的确实性;构念无效时放弃并改变;愿意扩展自己的个人构念;有很好发展的角色构念库。
凯利认为精神病患者是蹩脚的科学家,治疗的方法是帮助他们
(1)考察、检查个人构念系统;
(2)重新调整构念系统。他不主张传统的对患者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治疗方法,认为这种方法是静止的,焦点集中于过去和现在。
治疗者不仅应发现受辅者心理的实际情况,还应指出他可能达到的目标,帮助他重新成为一名好的科学家。治疗方法可采用固定角色治疗。
固定角色治疗 凯利认为引起患者探究讲解事物的不同方法之一是使他们假装成不同的人。在固定角色治疗中,治疗家给予病人一种性格素描,要求他们把它表演出来,正象是一个演员在剧中扮演角色一样。为了促使新建构的形成,要求这位患者去扮演同他本人人格有显著差异的另一个人的人格。凯利要求这位患者象试穿一件新衣服一样试用一种新人格。在这些情境中,治疗者充当配角演员。凯利说,治疗者必“扮演一个演员的得力配角,帮助演员(患者)继续笨拙地寻思台词,拼凑他的角色”;这个患者在他扮演角色的大约两个星期中,他“就象”是他所扮演的角色那样生活。在这期间,治疗者把患者当作“就象”是角色中的那个人来加以反应,尽量鼓励,为正在验证新建构的患者提供实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