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
〔美〕W。考夫曼 编著陈鼓应 孟祥森 刘崎 译
2
存在主义1
译 序
一、本书为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教授考夫曼(Walter
Kauf-man)编著。
考夫曼在本书前面写了一篇长文介绍存在主义各家,体裁接近随笔式,读者读后,恐怕对存在主义基本观点和各家的重要思想仍然得不到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而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选辑各家的原作,读者们可从原作中自己去品尝,这是我们译本书的最大理由。
二、这本书是三人合译的,每人译几个部分;孟祥森译陀斯妥也夫斯基、齐克果以及雅斯培部分的齐克果与尼采、沙特部分的“自我蒙骗”
、“反犹太者的画像”
;刘崎译海德格和雅斯培大部分;其余的部分是我译的。此外,沙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
一文,郑恒雄先生译过,译得很好,这里只是根据郑先生的译文,参照原文略加重订。
三、挚友孟祥森(原籍河北定兴,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教于台大哲学系,现隐居台湾东部乡间,著有《耶稣之茧》、《幻日手记》等思想性散文。翻译齐克果作品《忧惧之概念》、《死病》、《作为一个作者我的作品之观点》、《齐克果日记》等书。老友刘崎(原籍湖南,台湾大学法学院毕
3
2存在主义
业)早年留英,曾任教于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现旅居美国,翻译尼采作品《悲剧的诞生》、《反基督》、《瞧,这个人》等书。我们合译的这本书,是根据美国世界出版公司一九五六年版译出的。
译本曾于一九七二年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印行,为便于和大陆读者见面,现由北京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特此向北京商务印书馆高崧、武维琴、周子平等几位先生表示感谢。书中某些专名、术语的译法与大陆不尽相同,这次重排一仍其旧。
陈鼓应一九八七年二月 北京
4
存在主义1
目 录
一、考夫曼: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1)
二、陀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记》…………………(…56)
三、齐克果:关于他自己………………………………(…95)
(一)关于他的使命……………………………………………(…96)
(二)关于他的作品………………………………………………(…98)
(三)关于他的“存在的情态”…………………………………(…99)
(四)
“那个个人”………………………………………………(…106)
四、尼采:“生活在险境中”…………………………(…117)
(一)
“对每一个伟大哲学的挑战”…………………………(…118)
(二)
《愉快的智慧》……………………………………………(…12)
(三)论自由的死………………………………………………(…126)
(四)
《冲创意志》的开始………………………………………(…129)
(五)从《瞧!这个人》中摘出的两段………………………(…131)
五、里尔克:《马尔特札记》…………………………(…134)
六、卡夫卡:三个寓言…………………………………(…14)
(一)一道圣旨…………………………………………………(…146)
(二)在法庭之前………………………………………………(…148)
(三)急差………………………………………………………(…15)
七、雅斯培:存在哲学…………………………………(…157)
5
2存在主义
(一)关于我的哲学……………………………………………(…157)
(二)齐克果与尼采……………………………………………(…192)
(三)The
Encompasing……………………………………(…225)
八、海德格:回到形上学基础之路……………………(…253)
九、沙特:存在主义……………………………………(…273)
(一)
《墙》……………………………………………………(…274)
(二)
“自我蒙骗”………………………………………………(…297)
(三)
“反犹太者的画像”………………………………………(…335)
(四)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356)
十、卡缪:《薛西弗斯的神话》………………………(…385)
附录存在主义导论 考卜莱斯顿………………………(…390)
无神论存在主义 考卜莱斯顿……………………(…404)
6
存在主义1
一、考夫曼: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
存在主义不是一种哲学,只是一个标签,它标志着反抗传统哲学的种种逆流,而这些逆流本身又殊为分歧。现在还活着的“存在主义者”大部分都抛弃了这个标签,因之被弄迷糊的局外者很可以这样下结论,说他们之间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对于彼此的反感。在这混淆上又加上了一点,那就是许多过去的作家往往被称为这个运动的成员,然而他们是否欣赏这一个被归属的团体,实在很有疑问。这样看来,我们也许可以说“存在主义”这个标签,应该完全地废弃。
的确,存在主义不是思想上的一个学派,也不可以归属于任何一种主义。在每一种“存在主义者”的名单上都被列名的三位作者——雅斯培(Jaspers)
,海德格(Heideger)和沙特(Sartre)——他们在根本的问题上,意见都不相同。象巴斯噶(Pascal)
,齐克果(Kierkegard)这些被公认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人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因而和这三人有别;巴斯噶可算是天主教徒,齐克果则是反抗新教徒的新教徒。如果象通常一般的看法,把尼采(Nietzsche)和陀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
也包括到这群人中去,我们就必须为一个激烈的反基督徒和一个更为狂热的希腊正教徒、俄罗斯帝国主义者留一席之地,当我们再把里尔克(Rilke)
,卡夫卡
7
2存在主义
(Kafka)和卡缪(Camus)加进去,很明显地,这些人物所共有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他们那热烈的个人主义。
拒绝归属于思想上任何一个派系,否认任何信仰团体(特别是各种体系)的充足性,将传统哲学视为表面的、经院的和远离生活的东西,而对它显然不满——这就是存在主义的核心。
存在主义是一种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感受,在历史上我们随处都可以辨认出来,但只在现代它才凝结而为一种坚定的抗议和主张。
在试图作更进一步的归纳之前,最好还是先从存在主义的故事开始。要想无情地抑制自己的个性,纯以实证主义者那种对于细节的爱好来述说这个故事,那就显示出这个说故事的人与存在主义完全不能投合。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故事的人可以任意武断。一种个人的看法,可能会提出一条整理散漫资料的门径,而这条门径如果能够引领他人思索考虑,即使结论无法同意,也算有了结果。
(一) 陀斯妥也夫斯基
在某些早期的哲学家中,诸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和赫拉克里多斯(Heraclitus)以及恩培多克拉斯(Empedocles)
,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活和思想上的合一;在辩士派的时代之后,苏格拉底又重把哲学带回地面上来。在苏格拉底学派以及稍后的斯多噶学派,哲学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整个哲学史中,我们可
8
存在主义3
以回想起其他或多或少相似的例子,最著名的是斯宾诺莎(Spinoza)。
对于这些人物优美的稳静,我们惯做过高的估价。
同时我们习于赞美赫拉克里多斯尖酸刻薄的倒钩语,苏格拉底那种无法仿效的讽刺,以及斯宾诺莎的热情,这些都是令我们赞美不已的。然而在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Notes
FromUnderground)中我们所听到的,则完全是一种新奇的声音。
这个音调全然是新的,它是强力的抗议,是自我表现。
要说书中缺乏稳静那是可笑的。
均衡甚至不再被当作一个标准,甚至不再被当作一个对比的要素了。
它不需要浮面的装饰,心灵的活动已完全自给自足,然而这个心灵却能自觉它的每一个弱点,并决定去揭发它。我们所听到的是个性之歌中未被听到的一首:不是古典的,不是圣经式的,也绝不是浪漫的。
不!这个个性没有经过修饰,没有经过理想化,也没有神圣化。它是可悲的和叛逆的,但无论它给人何等不幸,却仍然是最高的善。
反对科学的偏见,使我们想起浪漫主义,但是《地下室手记》却是非常不浪漫的。从最初对古典主义的攻击者到诺瓦利斯(No-valis)
、济慈(Keats)和渥滋华斯(Wordsworth)
,所有这些浪漫主义者都充满了柔情蜜意的特色,而《地下室手记》却完全不同。浪漫主义从现时中逃逸,不管是逃往过去,逃向将来,或是逃到另一个世界、梦境,或者最常见的逃往一团浓雾里去。
这种浪漫主义是自我蒙骗。
浪漫主义想从“此时”
、“此地”的十字架上被解救下来:它愿意面对任何事情,只是不敢面对现实。
9
4存在主义
陀斯妥也夫斯基的《手记》,并不是一种温柔的声音和朦胧的光线。它的声音无可再尖锐,它的光线无可更耀眼。无论有多大的报偿,都不能作为一点点自欺或丝毫掩饰丑恶现实的理由。但这并不是文学上迷困于物质环境的自然主义:《地下室手记》是一个人的内在生活,是他的情态、焦虑、和决心——这些都被带进了核心,一直到所有的景象被揭露无遗为止。这本在一八六四年出版的书,是世界文学中最富革命性和原创性的著作之一。
假使我们想在历史悠久的欧洲文学中找一些稍微类似的东西,我们在哲学里面是找不到的,只能在奥古斯汀和巴斯噶这一类基督教作家中找到。当然,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仍然是比相同之处来得显著;然而只有在基督教相信原罪的背景之下,我们才第一次找到这种浸淫于人的罪恶及重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