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落魄嫡女升职记 >

第38部分

落魄嫡女升职记-第38部分

小说: 落魄嫡女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还有不少院子要送的,我正好到枫红院伺候我们二奶奶用饭,就顺道帮你拿去。”韩施惠主动接下玉衣手里的事。

玉衣本觉得不妥的,可的确东西不少,再看这韩姨娘虽说名声不好,可性子却是个绵软的,被二奶奶治得服服帖帖的,就觉得韩施惠不敢存什么心思的。玉衣迟疑了一小会儿,便将东西给了韩施惠,福身道:“那就劳烦韩姨娘了。”

见东西到手了,韩施惠的心便无由来狂跳,止都止不住,可那绝对不是害怕,而是兴奋。

细细将东西都看了遍,都是些头面居多,像是什么紫金飞凤玉翅宝冠、海水玉赤金冠、并蒂牡丹的步摇、珍珠玲珑八宝簪一类的,旁的还有阿胶、人参之类的滋补品。

这些东西王姮是不少的,往日里韩施惠看着就是羡慕,如今近在眼前,韩施惠就赶紧打发了慧喜到枫红院知会一声,说自己端着东西走得慢些。

慧喜说要帮她拿都被韩施惠给骂走了。

等四下里无人了,韩施惠偷偷地拿了两样小的藏衣袖里,大件她是不敢拿的,以为这样便神不知鬼不觉,这才去了枫红院。

韩姨妈没教过韩施惠当,所以她是不知道的,大户人家的各房各院得东西都有一份清单的,以便核对用。

此时枫红院的上房里,饭早便摆好了,王姮本就没什么胃口,见到韩施惠她愈发没胃口了,可她还就是每日都要韩施惠来立规矩。

真不知道到底是在折腾谁。

用了半碗甲鱼汤后,让韩施惠把东西端过来,扫了两眼没见到有喜欢的便让秋风收了起来。

自春雨冬雪成了霍榷的通房后,这两人原先管王姮首饰和衣裙的差事就交给了秋风和夏日。

秋风是个心细的,接过东西就找了压在头面下面的清单一对,发现少了东西,自然是不敢瞒的,到王姮耳边说了几句。

王姮的脸立马变了色,一拍炕几,指着韩施惠,“好你个贱人,吃了豹子胆了,我的东西都敢昧下了。巩嬷嬷你给我搜。”

这韩施惠自然是躲不过的,这晚霍榷这房里又是鸡飞狗走,鬼哭狼嚎的。

霍夫人霍冯氏听到了动静,便找山嬷嬷来问个明白。

山嬷嬷便一五一十地说。

“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那里是官宦人家出来的小姐,市井流氓也不过如此。”霍冯氏的脸黑得跟锅底似的,抬头对自己奶娘王嬷嬷道:“你去跟二奶奶说,倘若她治理不了一个姨娘,就让人带我这来,别闹得鸡犬不宁的。再去问问,看二爷什么时候回,回来让他到我这一趟。”

年末本事就多,人情往来更是不少,霍榷在外头吃了酒又吹了风,酒劲上头了有点犯困,恨不得立马躺床上去,却被王嬷嬷给在半道上截了。

到了霍冯氏跟前被兜头就是一通骂,“……她以前的事我便不说了,只盼她能学好,没想她倒好,如今还学会偷鸡摸狗这一套了。我们是什么人家,倘若被人知道了丢了脸面就罢了,被那些言官知道了少不得要参你个治家不严。还有你那二奶奶也是个不省心的,这种事悄悄地治了就成了,非要吵个人尽皆知。她觉得有脸了还是怎么地?”

霍榷本就晕乎乎的,听了这事就觉得烦,最后也不管了将王姮和韩施惠都禁足一月,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

王姮觉着自己没错,委屈,想找霍榷分辩分辩,却得知霍榷歇下了,只能按下性子等明日。

可次日霍榷一早有事又出门了,这一忙就近了除夕才得了闲,知道前些时日庄子上得了几件好皮子都送来了,本想让韩施惠给袁瑶送去一件,才记起那两人被禁足的事。

转身交待郑爽备马去南山寺,又想起如今袁瑶已不在南山寺,蓦然发现不知何时有了这习惯,一旦得了闲便往南山寺去,哪怕只是去吃杯茶。

说到茶,霍榷端起手边的茶碗,呷了口,只觉味微苦水发涩,再看茶汤,些许发黄,便知烹茶的人用火急把水催老了,老水过热又烫伤了茶叶,水也不是好水才出的这味。

想到如今是连口称心的茶水都吃不上,霍榷觉浑身不自在。

而此时袁瑶送走了前来送年礼的县令夫人和县丞夫人,院里也开始忙活了起来。

别看田嬷嬷粗壮豪爽,却剪得一手好窗花,像喜上眉梢,年年有余,招财进宝的,就她剪子在纸上遛个弯的事。

把这些个往窗户上一贴,那个年味就出来了。

苏嬷嬷有一手好厨艺,就见她将干净利落地将鸡给杀了洗剥干净,再取肉上削下的皮,全放锅里熬,然后调了味儿,便将汤放冰天雪地里冻了起来,说是饺子馅。

苏嬷嬷原是南方人,按她们老家的习惯过年是要蒸红年糕的,吃了年糕才能年年高。袁瑶便让苏嬷嬷蒸了一屉。

年糕出笼时,那是一个色泽金红,苏嬷嬷再在年糕上撒上炒香了的芝麻和捣碎的花生,还有红枣,便算成了。

袁瑶趁热乎吃了一小块,软滑香甜,可口无比。

苏嬷嬷说等年糕凉透了,切成片放锅里煎得两面金黄的更好吃了。

青素则在赶制缝新衣,一人一身穿身上过年也喜庆。

见大伙都忙开了,袁瑶想着过年岂能没春联,想罢挽起衣袖泼墨挥春。

大年三十天还未见亮,一院子的人都起身了忙活起来了。

春联、门神、桃符一应全新。

然后开了小门楼,接着是垂花门,最后是上房门。

此时袁瑶上房正间里摆了祭器贡品,请神主,又供上了袁父袁母的牌位。

一色齐全后,袁瑶领着青素和田苏两位嬷嬷,拈香而拜。

到了晚上,年夜饭在上房炕上给袁瑶置了一桌,青素和田苏两位嬷嬷在炕下围了一桌,也不拘于什么食不言的,主仆四人欢声笑语。

到了守岁,田嬷嬷在上房东此间摆了一桌,苏嬷嬷将发好的面和已经冻成胶状的饺子馅料,一应备到了桌上。

一时揉面的揉面,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

袁瑶从未做过,瞧着便新鲜,虽说不会做的,但饺子倒是吃过不少的,唯独没见着过苏嬷嬷做的这种馅料的。

苏嬷嬷却卖关子,说等到吃就知道滋味不同了。

饺子包好,只等子时到来。

只听隐隐传来寺中的钟声,便知新春至。

青素和田苏两位嬷嬷跪地上,喜庆地给袁瑶拜年了。

袁瑶早有准备,给她们三人一个大红的荷包。

青素的倒没什么意外,田苏两位嬷嬷得的却是自己的卖身契,莫不感激涕零的。

正文 45第九回 不速之客(四)

等田嬷嬷烧了鞭炮;回头大伙就一起吃饺子了。

袁瑶这院子在胡同的尽头;这胡同又是个死胡同,有时会有些无家可归者借她们家门前避避风。

田嬷嬷拿着炮仗开门正要点上,就被倒在门前的一团窸窸窣窣的黑影给吓了一跳。

借挂小门楼前的大红灯笼的光一看;原来是个乞丐,还是个女的。

大过年的谁都不想触霉头,于是田嬷嬷就想舍几文钱;赶紧打发走才是。

可不想叫几声;那人没动。

“难道冻死了?”田嬷嬷觉得很不吉利,虽说人不是她们弄死的;可好死不死地在她们家门口,可不是好兆头;就赶紧去回了袁瑶。

袁瑶秉持着救人一命的心;让两位嬷嬷赶紧把人搬到前头倒座的客房去。

青素搬来了被褥,田嬷嬷烧了炕,苏嬷嬷去煮热乎乎的汤水。

一碗姜汤下肚,那乞丐这才觉得暖和了不少,悠悠睁眼想道谢却传来饥肠辘辘的声响。

袁瑶让苏嬷嬷给她一碗刚下的饺子。

乞丐虽饿得紧,却无论如何都要下炕来谢了恩才吃,吃相也不差,规矩得很,可见是在大家里头调*教过的。

见乞丐缓过劲儿来了,袁瑶也回上房吃饺子了。

苏嬷嬷的饺子果然是不同的,一口咬去,涌出浓郁汤汁,鲜美无比。

袁瑶连着吃了好些个。

吃包了,乞丐总算是缓过劲儿来了,随田嬷嬷到上房给袁瑶磕头谢恩,并徐徐道出自己的来历。

不说不知道,原来和她们还带点“故”,这人竟然是霍榷的小厮郑爽的胞姐,名叫郑翠。

郑翠和郑爽的娘在生郑爽时便去了,郑老爹后来娶了李氏。

常言这有了后娘,便有了后爹,还真是有的。

李氏嫁入郑家一连得了两子一女,便看郑翠姐弟不顺眼了。

郑老爹也觉得一家子人多也养活不起,便信了李氏的话,把郑翠姐弟卖到富人家去,不但省了口粮,每月还有月钱。

郑翠就被卖到了京郊一户已致仕的老尚书府里,郑爽就被卖到侯府,给人做伴当。

姐弟虽各一方为奴为仆的,可衣食不缺过上了好些年的舒坦日子。

眼看郑翠十八了,老尚书府是世代书香门第,通情达理得很,便让她老子娘来领出去配人了,临走还给了些嫁妆,也算是主仆一场的情分了。

这李氏倒是不敢昧下老尚书夫人给郑翠的东西,但转手她把郑翠配了自己侄子,这样郑翠的嫁妆被他们姑侄二一添作五就分了。

郑翠自嫁到李家四年,李家对她非打即骂。

原本有过身子的,可被打掉伤了身子,大夫说从此怕是不能够再有了。

李家就以恶疾一条,把郑翠给休了。

而郑家这头又说郑翠是下堂妇,少不得要败坏郑家的名声,把她赶了出门。

郑翠想找自家兄弟,可又不知兄弟被卖到了哪家,只得流落街头。

说完,郑翠给袁瑶磕头,道;“姑娘的一饭之恩,奴婢无以为报。知姑娘是不缺人伺候的,奴婢也不敢说自己伺候得比这位姐姐和两位嬷嬷好,但奴婢学了点女红,还能拿得出手,奴婢不求别的,只求姑娘给口饭吃,奴婢愿为姑娘做牛做马。”

袁瑶让田嬷嬷挽了郑翠起来,却没答应郑翠的话,“你家兄弟,我倒是可以帮你找来的,等你见了你家兄弟,再说吧。”

并非是袁瑶姑娘拿乔为难郑翠,而是和她们家比起来,镇远府自然是更好的去处,到时郑翠知道自家兄弟是侯府的人,能不跟去?

这一来袁瑶的确是不缺人伺候的,二来如今的袁瑶可不会天真的以为一碗饭食,就能将人心收买透了的,这才没当场心软应下。

郑翠身形高挑,青素的衣裳不合她身,唯有田嬷嬷的合适,便凑活了一套给她。

次日,田苏两位嬷嬷穿了新衣,戴了新护额,出了屋子便见二门前的院子积雪已被清扫。

二门未开,但门前已经备下打好的井水。

再开大门,郑翠已经在外头清扫,见两位嬷嬷,她殷勤地道了吉利话。

等到青素开了二门,苏嬷嬷手脚麻利地拎水进了内院当厨房用的西厢房耳房。

田嬷嬷则开始清扫内院中的积雪。

等水烧好,青素端了往上房里送。

郑翠是个知规矩的,如今她是外人,哪怕今后她能伺候袁瑶了,要是没主子的吩咐,这内院她也是不能够轻易进的,于是她规规矩矩地站在二门外等着。

袁瑶起身洗漱梳妆,早饭是一小碗甜粥配煎年糕。

这煎年糕又别有一番风味,外焦香,内甜滑。

袁瑶好奇便问苏嬷嬷怎么做的。

苏嬷嬷笑着说,不过是拿了切片的年糕在蛋清里滚一滚,再放到锅里两面煎个金黄就成了。

袁瑶又嘱咐苏嬷嬷做些小菜,再放些干果一类的放到攒盒里做成春盘,送街坊邻居去。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有些事还是得多靠邻居的。

年前大伙就知道这新搬来的邻居是有来头,见送来春盘自然是欢喜地收下了,还礼时有送鸡蛋、饺子、汤面、点心、咸菜什么的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