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秘密-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散热化气。
【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61 仆参
【别名】 安邪,安耶,安邦。
【穴义】 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
【名解】1)仆参。仆参者奴仆参拜也。仆参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所在为傍胱经,穴内物质为寒湿水气,水为主,火为仆,穴外传来的火热之气仅能使较少部分的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火热之气相对于本穴的寒湿水气来说就如奴仆一般,故名仆参。
2)安邪。安,安定也。邪,邪气也。安邪名意指穴内的火热之为弱小之势。本穴物质为寒湿水气,穴外传入穴内的火热之气是为邪气,但穴外传入的火热之气不足以改变穴内气血的寒湿之性,故名安邪。安耶、安邦名意与安邪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吸热后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散热化气。
【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62 申脉 足太阳阳跷脉之会。
【别名】 鬼路,阳跷。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名解】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申脉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申脉。
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
3)阳跷。阳,阳气也。跷,跷脉也。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跷脉。
4)足太阳阳跷脉之会。同阳跷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治法】 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
63 金门 郄穴。
【别名】 关梁,梁关。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
【名解】1)金门。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金门。
2)关梁。关,关卡也。梁,屋顶之横梁也。关梁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之气由此上行。本穴向上传输的为膀胱经下部经脉吸热蒸升的阳热之气,膀胱经滞重和寒湿水气则被关卡于下,故名关梁。梁关名意与关梁同。
3)膀胱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只有少部分水湿气态物吸热上传并成为膀胱经经脉中的气血,此上传之气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膀胱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64 京骨 原穴。
【穴义】 膀胱经的湿冷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1)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园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京骨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京骨。
2)膀胱经原穴。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凉水气,气血场范围大,最能体现膀胱经的气血之性,为膀胱经寒湿水气的输出之源,故为膀胱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生发气血。
【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点或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65 束骨 俞穴,属木。
【穴义】 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
【名解】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束骨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束骨。
2)膀胱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为横向的向外传输,有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由穴内横向传于穴外。
【功能作用】 输布水湿。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66 足通谷 荥穴,属水。
【穴义】 膀胱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名解】1)足通谷。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足通谷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二为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阴穴,故名足通谷。
2)膀胱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冷降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膀胱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冷降归地后回流至阴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
67 至阴 井穴,属金。
【穴义】 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1)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2)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缩并交于足通谷穴。
【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
【治法】 寒则深刺闭孔出针,莫留针,热则浅刺出气。
八、足少阴肾经 少血多气
足少阴肾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向气态的吸热蒸升变化。
1 涌泉 井穴,属木。
【别名】 地冲。
【穴义】 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名解】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涌泉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 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
2 然谷 荥穴,属火。
【别名】 龙渊,龙泉。
【穴义】 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
【名解】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然谷。
2)龙渊。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小、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
3)肾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所散之热直冲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散热冷降,小部分吸热蒸升。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3 太溪 俞穴,原穴,属土。
【别名】 大溪,吕细。
【穴义】 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名解】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与太溪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清热生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4 大钟 络穴。
【别名】 太钟。
【穴义】 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
【名解】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大钟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