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经穴秘密 >

第3部分

经穴秘密-第3部分

小说: 经穴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之皮囊内的满之状即得以消除。
二,手阳明大肠经
今天将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解释粘贴于下,有兴趣者可看看。有关中医方面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争论的东西不是无理,而是有理,因为各人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观察的角度不几时出的结果也不同罢了。中医界就是这样,不能妄自称大,我犯了这方面的严重错误,亦会损德,太不值得了。我来提议一下,以后我在网上公布我的学习心得,大家有什么疑问尽量提出来,我尽自己所能回答。我们用争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求中医理论及中医各个论述、各个概念的正解上,这样是不是对学术会更有用些?比如下面的这些解释,如果你了觉得它符合中医本意,这样我们再进入下一个主题,如果你觉得此解不当,我们再来讨论,大家说,好吗?我说过,以后我会将中医经典论著的内容逐章逐章的谈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1 商阳  井穴,属金。  
【别名】 绝阳,而明。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名解】1)商阳。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商阳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穴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商阳之名正是对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商阳。
2)绝阳。绝,断绝也。阳,阳气也。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如商阳之解,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穴内无阴性之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
3)而明。而,语气助词,作转折用。明,与暗相对,指可见。而明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可见之物。在中医学中,物质可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阴,一类为阳,阴又为有形之水,阳又为无形之气。有形之水可见,无形之气不可见。穴名冠以而明,它正是对穴内的气态物质处于特殊的可见状态的描述。由于本穴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气化并喷射而出,成为了可见之状,因而明白可见,故名而明。
4)大肠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
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部外出的高温高压气态物,水湿浓度大,出体表经脉后其变化为散热冷疑,表现出西方之气的秋凉特性,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点】 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性凉。
【运行规律】 阳气由大肠经的体内经脉外出体表经脉并循经传于二间穴。
【功能作用】 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血必淡、色必暗),热则摇孔出气,无见其血。
【藏象】 本穴的微观形态有如高温锅炉的放气阀,气血物质则如放气阀外喷的高温水蒸气,内部经脉中的经水则如锅炉管道中的高温之液。  
2 二间  荥穴,属水。
【别名】 间谷,闻谷,周谷。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天部不太高的层次冷凝化水。
【名解】1)二间。二,概数,在此表示较小之意。间,间隔、空隙也,指本穴物质所处为空隙之处。二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不太高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所处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二间之名即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范围的说明,故名二间。
2)间谷、闻谷、周谷。间,间隔、空隙也。闻,听也,指距离短近。周,范围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之处。间谷、闻谷、周谷名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较小的间隙处。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高温水气,此高温之气因是由商阳穴的喷咀喷出,行至二间穴后扩散的范围不大,如处于狭小的区域,故名间谷、闻谷、周谷。
3)大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因散热而有部分水气冷凝而降,在地部形成细小的经水,故为荥穴。
4)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在本穴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天部之气,同时地部亦有极少经水,天部之气及地部经水性皆温热。
【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向三间穴上行,地部经水向商阳穴下行。
【功能作用】 大肠经经气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3 三间  俞穴,属木。  
【别名】 少谷,小谷。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稍高的天部层次形成风气。
【名解】1)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三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三间。
2)少谷、小谷。少与老相对、小与大相对,皆言小之意。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少谷、小谷名意皆指本穴物质所处的空间范围较小。
3)大肠经俞穴。俞,输也。大肠经气血由于有二间穴的散热冷降,在本穴处基本上无气血物质的升降变化,本穴只是起到了大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作用,故为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中的气血物质由于基本上无升降变化,而在二间穴不断提供气血物质的情况下,穴内的气血物质只是循大肠经向上部的合谷穴横向移传,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穴内物质以横行的风气形式循大肠经传向合谷穴。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 合谷  原穴。  
【别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名解】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 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5 阳溪   经穴,属火。  
【别名】 中魁。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  
【名解】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阳溪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阳溪。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
3)大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经过,故为大肠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输至此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吸热后上炎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6 偏历  络穴。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别走肺经。
【名解】1)偏历。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2)大肠经络穴。因本穴有天部之气偏走肺经,有联络大肠经与肺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阳热之气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偏走肺经,二是循大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 向肺经输送大肠经的阳热之气,改善肺气之虚。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7 温溜    郄穴。  
【别名】 逆注,蛇头,池头,地头,通注。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名解】1)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2)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上行。注是对有形之物的形容,其运动方向向下。逆注即是与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气态物的运行方向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3)蛇头、池头、地头。蛇,头小身大之动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头,首也。蛇头、池头、地头皆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总量与输出量的比喻,意指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