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编剧学习心得 >

第2部分

编剧学习心得-第2部分

小说: 编剧学习心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想说电视剧拍的多好,起码我是不喜欢这种情节的。但是,电视剧的制作方很可能是基于评书而做的判断。至于秦琼在之前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武力,而后来却如此强横,那才是剧本质量低劣之处。因为编剧起码没交代他什么时候增长的这几百甲子的功力。
  在此胡说几句,无非是在凄凉里寻个动静,聊解寂寞罢了。。。


 作者:刀决梦浮生  回复日期:2006…9…21 19:49:00  

  晕,好几个错字。。。


 作者:萧韩萧韩  回复日期:2006…9…21 20:14:00  

  吴兄,如果说句真心话,我介入剧本,从来没想过要成为剧作家,写出具有高艺术性能得大奖的剧本来,像《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之类,甚至连《三峡好人》这样的我都不敢想,更不要提什么创造出新的风格流派,这些都是我根本不敢想的,我觉得自己没那才能,即使是有那才能,我也没那机遇;就算有那机遇,我也等待不起。
  我写剧本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商业写作,目前这似乎也是大趋势,所以我对剧本本身并不太注重,我更注重剧本所能引起的效果,他到底能不能有人拍,播出之后有没有人喜欢看?即使再烂,只要他们愿意拍,只要有人愿意看,我就可以去写;就算再好,没人要,我也不敢写。因为我得生活。如果为了追求艺术,我会去写小说,那会让我更得心应手。
  所以对于剧本,我并没有大志,就是一个码字工,按市场的需求去做,不敢跳出圈外去创新去探索,只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去前行。我不求能写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剧本,甚至让后来人当成范本去学习,只求能写出可以拍摄的本子,哪怕绝大部分人都骂这个本子狗屁不是。大家嘲笑也好鄙视也罢,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呵呵,所以你们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喜欢问些商业上的事情,还请勿怪。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9…21 20:39:00  

  浮生来了,大德注定要交这位朋友。接着再顶。
  这个逸安啊!!!!!!!!
  你不来点精彩的,大德可跟你没完。
  
  接着浮生的话题再叙:
  小说里的英雄在于抽象的文字,一人瞬间打倒了数十位好汉。又如金庸中的内功高手,气力使然,天下英雄皆断魂。但如果放在视觉的表现中,内力一发,手指一点,数十人倒地,观众不骂才怪(至少西方的观众会这么认为)。
  在这里特别要向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表示感谢,他们在视觉上绝不是这样表现的,甚至手指也配上什么光(动画什么的),而是真打实斗,但又不蛮力逞强。譬如《角斗士》中,角斗士出逃时杀的那几个士兵的方法绝不重复,各有其特殊的杀法。黑泽明更是表现武士的高手。《七武士》中那一位武士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一个武士没有其特点?这就是小说与剧本的不同。什么是抽象的文字?什么是具体的影像?切记,影像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让人一看就明白的。
  心里明白的东西,怎么具体的用事实表现出来,确是要费一番脑子的。从小说到编剧,转换就在这里转换。这是第一步。难啊,有谁愿意放弃自己习惯的写作方式呢?
  再举例来说吧,电脑升级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安装,然后再重新启动。从小说到剧本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你安装完了,也就是学了那么多的编剧知识,但仍然需要重新启动的。
  告诉大家一个真理:愈是著名的小说家,就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写作习惯。所以说,当编剧难啊!当编剧得‘拿得起来,放得下去’,说是简单,其实更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啊。
  浮生,从你举的例子上来看,可以说隋唐这部戏的影视工作者没有脑子啊。也可以见证一个事实,不是他们懒,没下功夫、偷工减料了;就是这部戏是非专业人士操作的。
  
  另:
  浮生,你也太歉虚了吧。
  什么聊解寂寞,我吴某人也一样寂寞啊。


 作者:刀决梦浮生  回复日期:2006…9…21 20:43:00  

  唉,萧韩兄所言,感觉也透着股无奈啊。
  逸安兄实际上在讲的是剧本的技巧问题了,希望大家都争论争论,兄弟遥遥看着这么多同途万里人,希望大家共勉吧。
  
  
  


 作者:偶尔癫痫  回复日期:2006…9…22 01:50:00  

  学习,深刻领会,谢谢楼主!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9…22 11:31:00  

  萧韩朋友以及诸位,逸安单独开这个帖子,就是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平心静气地研讨一些纯粹剧作上的问题。
  
  关于市场的讨论,请到我的另外一个帖子《怎样敲开制片公司的门》里聊。
  
  谢谢!
  
  
  4.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一部老国产动画片中的人物,一个总是糊里糊涂,一个总是看什么都不顺眼。两个人凑在一起,好玩儿极了。当然,动画片的宣教目的,是让小朋友们别跟他俩学。
  
  负面人物能当主角吗?从这动画片来看,似乎可以,但仔细想想,这种宣教类动画片的主角和一般影视剧的主角是一个概念么?处理的角度与手法一样么?《邋遢大王》每一集快完的时候,都有亲切的旁白声音,批评教育他一番,电视剧似乎还没发现有这么干的。
  
  小朋友们,天性爱调皮捣蛋的,所以弄几个跟他们一样毛病的主角,他们就很喜欢;在教育没头脑、不高兴和邋遢大王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也自然受到教育。
  电视剧呢,虽说主旋律也是想教育教育观众的,可谁要跟上面的动画片一样真摆出教育世人的嘴脸,那纯属脑子进水,就等着被砸吧(看看《无极》的下场)。咱都是成年人了,谁服谁啊?!
  
  影视剧的主角,尤其是电视剧的主角,一定要讨观众的喜欢。这人可以像张大民一样窝囊,可以像刘老根一样老土,可以像叶容添一样不择手段,可以像道明寺一样狂傲跋扈,可以像傻根一样幼稚可笑,但一定要有特别的东西吸引观众,让观众喜欢。张大民的“贫”,刘老根的“滑”,叶荣添的“韧”,道明寺的“酷”,傻根的“憨”……不一而足。
  
  在版上曾经看到过有人想写魏忠贤。请问,魏忠贤有什么地方讨人喜欢呢?
  话说回来,不论没头脑、不高兴还是邋遢大王,即便有那些毛病,谁又能说他们不可爱呢?
  


 作者:飞水儿  回复日期:2006…9…22 16:39:00  

  很喜欢逸安的实例教学法。继续关注中……


 作者:刀寒  回复日期:2006…9…23 02:23:00  

  前几天去看了《夜宴》,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平心而论,探索了很多电影的可能性,印象最深的是一开始的面具的应用,在判断谁是王子时,此道具用得堪称精妙。
  里面很多台词也相当不错,但是话剧味浓了些,像“三个字;朝纲伦常、春秋大义、替天行道”,其实指的是“皇太后”,非常精要,可惜精要过头了,写剧本的人不觉得有错,但观众不知道,误以为是后面的十二个字,一下子就笑场了。


 作者:北冥客  回复日期:2006…9…23 12:40:00  

  逸安兄弟的帖子没啥水分,尽是干的,一打开版面看到名字就点。
  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发现编剧这门行业很多讲究。
  原来以为自己做过编导,做过广告,剧本写起来应该也不难。原来里面除了码字的干燥外,更多的是讲究意境。就像中国国画,讲究“留白”一说,廖廖几笔,无限暇思啊!
  在最近写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剧本语言言简意赅的重要性。特别是场与场之间的转换,人物冲突,环境变化等等。
  逸安说的戏眼,我可以这样理解吧,就是一个剧的魂,它可以是一件物品,一个精神,或者说是一个人物。像《亮剑》里的男人的精神,《无极》里的馒头(陈导,得罪了,哈哈!)。它也许是一个视觉符号,一个象征,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总之,自己能想到,但是真正做起来,能做到却很难。


 作者:老张快跑  回复日期:2006…9…24 13:13:00  

  逸安和各位老兄
  我是一个外行
  专门来看热闹的
  我就想问一下
  在远程交易剧本的时候对方要求我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这是否妥当
  这是一般的程序呢还是有什么不好?
  麻烦哪位大哥给点提示
  多谢多谢。


 作者:wxr640228  回复日期:2006…9…25 00:43:00  

  up


 作者:WXR640228  回复日期:2006…9…26 00:54:00  

  逸安想唱独角戏吗?这么专业的帖子谁敢跟哪?你再不勤奋点儿,小心它沉下去。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9…27 17:06:00  

  北冥客:欢迎你的讨论,可惜我理解的戏眼与你所说不完全一致。
  我所理解的戏眼,应该是故事中最核心的人物关系或情节,是最有张力的,所有其他戏都或多或少应围绕它发生发展。怎么说呢,可能还不完全准确吧,但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精神或象征。
  
  老张快跑:你的事儿我没碰到过,交易剧本最好还是当面谈。
  
  wxr640228:有什么不敢的呢?大家一起学习啊!
  
  怕沉,只好勤奋啦。
  
  
  5.闲笔?废笔?妙笔?
  看似无关情节的一点闲笔,有时候是拖沓的废笔,有时候却是精彩的妙笔。如何区分呢?
  例子还是来自这两天看的《创世纪》。文彪因为母亲和弟弟的事儿烦闷不已――弟弟欠了上百万债,母亲说不还钱就没命;而好朋友荣添却在考验他的良心底限――具体情节不讲了,反正文彪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很苦闷。晚上,回家,灯却出了问题,忽明忽暗。这时善良的颖欣也在,跟站在梯子上换灯泡的文彪讨论问题,在一片黑暗中鼓励他。最后忽然房间里一片光亮,颖欣看着换好灯泡的文彪说:“所以,要对未来抱有希望!”(大意)
  
  为什么要换灯泡呢?让文彪和颖欣两人面对面聊天不可以么?当然可以,很多电视剧都这么干的。随便找个酒吧,餐厅,或者就在家里,主角们空着手,面对面热烈地讨论事情。
  为什么换灯泡?这不是将来某段戏的铺垫,只是一个小细节,对于情节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可以算闲笔。那究竟是废笔还是秒笔呢?
  首先,通过灯泡出问题,给本来就事事不顺的文彪再找点麻烦,让他本来就烦的心情更加沉重,这是表面上的戏剧功用。
  其次,通过光线的变化,契合文彪的心境。从忽明忽暗,到全黑,到一片光明。这肯定是编剧想到的,观众也一定能感受到,但不一定能意识到。
  再次,使画面视觉更好看。两个人面对面说话还能拍出什么花样来?可是一个站在地上一个站在梯子顶上,这人物位置关系的变化,哪个导演不欢迎?
  最后,换灯泡给了颖欣一个双关语总结的机会,这是编剧在抖机灵呢,呵呵。
  
  可见,看似普通的一场对话戏,只要多花心思,一样也能与众不同,精彩好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