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

第3部分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3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争夺最高政权,军事将领混战不休。罗马帝国风雨飘摇,江河日下。 

     为挽救崩溃中的奴隶制帝国,3世纪末,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公元284 

—305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戴克里先废止元首制,正式确立君主专制统 

治。他把帝国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人统治,称作“四帝共治制”。四帝中 

有两个正职,称“奥古斯都”;两个副职,称“恺撒”。这一制度在一定程 

度上避免了以往频繁发生的政变斗争。他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涉和 

限制,暂时缓和了帝国的社会危机。 

     4世纪初,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他废止“四帝共治制”, 

把三个儿子任命为恺撒,分别统辖帝国的不同地区,以避免皇权旁落。他建 

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奖励告密,让官吏互相监督,严禁隶农逃亡,还利用 

基督教麻痹人民。但是,这些办法不仅没能挽救奴隶制的灭亡,反而加剧了 

社会矛盾,把衰亡中的帝国推向深渊。 

     公元4、5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大规模的起义,与 

此同时,帝国周围的“蛮族”也相继入侵。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在内外交 

困中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连绵不断的人民大起义和 

外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灭亡。 

     中南亚的贵霜帝国,自从著名的国王迦腻色伽去世以后,再也没有出现 

过有作为的统治者。到了公元3世纪,在帝国周围的政治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在它们的不断进攻下,盛极一时的贵霜帝国逐渐走向衰落。3世纪时,萨珊 

波斯兴起于西方,侵占阿富汗一带;4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于南方, 

控制了西北印度地区;5世纪时, 哒人从北方侵入印度河流域,消灭了贵 

霜残余势力。 

     3世纪初,安息帝国也走到了它的尽头。长期对外战争和内部矛盾,不 

仅消耗了国力,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公元226年,新兴的萨珊波 

斯帝国取代了安息。 

     萨珊波斯的兴起,是古波斯人反抗安息统治的直接结果。萨珊王朝实行 

中央集权制,国王掌握国家一切大权。祆教被提高到国教地位,执掌祆教大 

权的祭司享有特权,和奴隶主集团及军事贵族组成萨珊王朝统治的支柱。 


… Page 11…

     萨珊王朝继安息之后,同罗马展开了两个世纪的斗争,至5世纪逐渐缓 

和。但在东方,与 哒人的斗争却日趋激烈,到5世纪末,萨珊已不是 哒 

的对手,向 哒纳贡求和。 

     3世纪30年代以后,贵霜帝国衰落,只保持对犍陀罗和旁遮普一部分地 

区的统治,印度分裂成许多小国。公元4世纪前半期,摩揭陀的一个小国君 

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旃陀罗笈多二世 (公元380—414年)在 

位时,笈多王朝达到极盛,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北印度。帝国的王位是世袭 

的,但不全由长子继承,国王掌握全权,文武官员之间的职责还没有明确区 

分。笈多帝国是印度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大帝国。这时期的种姓制度又有了很 

多变化,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在吠舍瓦尔那和首陀罗瓦尔那中形成了 

阇提(卡斯特)制度。阇提制度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其他古代国家也有,但是 

在印度表现得最为完备。阇提是一种排它性的社会集团,各有世袭的生业, 

固定不变,实行集团内婚,身分也世袭。阇提之间的排他性和隔阂性,有利 

于剥削阶级的统治。笈多帝国的统治极其短暂,5世纪中叶,在 哒人的侵 

攻下,帝国解体为许多小国。 

     东方的中国,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动摇了东汉政权的统治。3 

世纪20年代,东汉帝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公元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西晋政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短暂的统一政权,仅维持了36 

年,而其中安定时期不过十余年,延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加速了西 

晋王朝的崩溃。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曜攻灭西晋,由此开始了长达200 

多年的分裂局面。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门阀制形成、发展和趋向衰落的时期。士族门阀的发 

展由于南北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也是不均衡的。士族门阀制形 

成于魏晋,东晋发展到鼎盛,南朝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北方士族由于受少数 

民族政权的制约,发展比南方士族慢,其衰落时间也相应推迟一些。由于士 

族形成统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及与之相适应的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使得阶 

级层次增加,阶级关系复杂化。这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 

     创设于曹魏而贯穿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对门阀制度的形成关 

系甚大。司马氏当权后,中正与大族进一步结合起来,成为门阀制度形成的 

有力工具。门阀制度确立之后,中正的作用就逐渐降低,成为例行公事。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史上的一件大事。前期的改革 

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吏治有所澄清,北方 

的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孝文帝亲政后的九年,是北魏一代改革最频繁, 

而又最富有成效的历史阶段。改革的中心是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 

的大融合。 

     最后看看中国的东邻日本。公元1至2世纪,日本岛上存在着100多个 

小国。这些小国实际上只是一些独立的部落。强大的部落还通使中国,力求 

输入中国文化,并希望借助中国的保护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到3世纪,九州 


… Page 12…

北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邪马台国,已初具奴隶制国家的雏形。 

     3世纪中叶以后,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大和国逐渐强盛起来。4世纪时, 

大和征服了九州和本州的大部分地区,并将势力扩张到朝鲜半岛,5世纪统 

一了日本。 

     大和国家的首脑大王,是世袭的专制君主,但没有天皇那样的绝对权 

力,实际上是氏族贵族联合政权的共主。大量部民的存在是日本奴隶社会的 

一个特点。部民的来源主要是被征服的氏族、归化人(中国和朝鲜的移民) 

和犯法的平民。部民实际上是一种特有的“日本式”奴隶。 


… Page 13…

                               二、王政时期的罗马 



                                1。罗马国家的产生 



        (1)自然条件和远古居民 

       世界闻名的古代罗马,诞生于2600多年前,它的发祥地在意大利。虽 

  然罗马国家的疆域后来远远超出意大利的范围,但在西罗马衰落以前,它始 

  终是罗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意大利是一个由南向北呈靴形状伸入地中海的狭长半岛。因亚平宁山脉 

  纵贯全境,所以又称亚平宁半岛。半岛三面环海,东临亚得里亚海,南濒爱 

  奥尼亚海,西接第勒尼安海。北面隔阿尔卑斯山与欧洲大陆相连。北部地势 

  较高,向南渐趋平缓。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川纵横,土壤肥沃,宜 

  于农业,西西里岛是古代欧洲有名的谷仓。中、南部有良好的牧场,适于畜 

  牧。但海岸线平直,沿海岛屿不多,良港较少,不利于航海和对外贸易。 

       古代意大利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大部分。北部意大利,包括利古里 

  亚、山南高卢和威尼西亚,开发较晚,直到罗马帝国时期才成为重要的农业 

  地区。南部意大利,包括阿普里亚、卢卡尼亚、布鲁提乌姆和西西里岛,由 

  于古希腊人长期在这里殖民,因而又有大希腊之称。中部意大利可分为伊达 

  拉里亚、翁布里亚、拉丁姆三大片,是意大利远古居民活动的最主要地区。 

  伊达拉里亚与南邻拉丁姆平原之间有一条第伯河,古代罗马城就兴起于第伯 

  下游东南岸,距入海口20多公里,既有河海交通之便,又可免遭海盗侵扰。 

       据考古发掘,意大利半岛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 5000 

  年左右,意大利的远古居民已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代初,属 

  于印欧语系的部落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陆续进入意大利,他们就是意大利 

  人的祖先。其中的先进部落创造了意大利的青铜文化,以意大利北部的特拉 

  马拉文化为代表。特拉马拉居民除石器外,已经使用青铜器,从事畜牧和农 

  业,辅以渔猎,并已知道织布和制陶,房屋建在打入水中的木桩之上。经发 

  掘,这种水上住宅已变成腐质物的土丘,今意大利人称其为“特拉马拉”, 

  就是“沃土”或“肥土”的意思,因而将这种类型的文化称作特拉马拉文化。 

       公元前10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上的居民已开始使用铁器。意大利铁器 

  时代文化的中心很多,特别是在北部和中部意大利。因为最先发现于北部意 

  大利波罗那城附近的微兰诺瓦村,因而称其为微兰诺瓦文化。已能生产铁制 

  工具与武器,并出现了有围墙的城寨。 

                                                            ①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伊达拉里亚人进入意大利 ,成为意大利半岛上 

  的一股强大势力。其文化水平高于一般意大利居民,先后受东方和希腊文化 



① 伊达拉里亚人的来源问题,自古即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有土著说、东来说、北来说等,其进入意 



大利的时间说法也有不同。 


… Page 14…

的影响,创造出高度文明。公元前7世纪,伊达拉里亚地区(今托斯坎纳) 

就出现了有坚固石造围墙的城市,街道井然有序。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经 

营畜牧。灌溉和排水工程已很发达,制陶和冶金技术也相当精巧,雕刻、绘 

画颇为精美。沿海设有良港,与迦太基、腓尼基和希腊均有贸易往来。公元 

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的势力达到鼎盛时期,各地都建立了独立城邦,相传 

有12大邦之说,但全境始终未达成统一。控制范围北达波河流域,南至坎 

巴尼亚。一度统治罗马的塔克文王朝,就是伊达拉里亚人建立的。他们与地 

中海东部的希腊、西部的迦太基争夺霸权,鼎足而立。公元前6世纪末,在 

库米与希腊移民城邦作战失败,渐趋衰落;后经3次维爱战争,终为罗马所 

灭。伊达拉里亚文化对罗马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公元前8至前6世纪,爱琴海的希腊人向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大量移 

殖,建立起许多殖民城市。希腊人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极大地影响了意 

大利的发展,罗马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几乎无一不模仿希腊。 

     除上述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之外,在意大利半岛上还居住着起源不 

同、语言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部落,如翁布里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