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的一生-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文首发于西西河中文论坛,因为近来事情比较多,中断了一段时间。偶尔来到天涯,看到这么多文章后突然有了冲动,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写完——于是,它就出现在这里了。
在西西河,我发了本文的前十六部分。后面预计应该还是个巨坑,算是个对毅力的考验吧。
完颜亮的一生,着实是一言难尽。随着国内近年对金史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对以《金史》为主、曾被大量“污染”的史料的不断剖析,他在我们眼中曾经近似于脸谱化的恶人形象,也在渐渐改变着。但是值得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本文绝非为他翻案之作——既无必要,我个人也实在没这个精力。只是觉得,相对全面地介绍他的一生,通过其中映射出的一些思考,对我们今天也多少有些参考价值吧。
此外,本文的基本立场是站在金国的角度谈论金国的事情,内容是借他这个主角,讲述一些在今天我们似乎不常阅读的关于金朝的历史。毕竟,作为中华泱泱几千年历史里的一个王朝,金朝几乎是被遗忘的一段时光——因此,从传统汉族正朔角度看去可能比较突兀,整体结构也可能比较松散;在尽量调整之余,能不能入各位的法眼,也实在是没有把握了。
我也知道,关于宋金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如果正面描写金军的胜利,难免被扣上“汉奸”、“满族走狗”的帽子;但是,金史是二十四史中的一部分,金朝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中的一个朝代,这一点,恐怕也很难抹杀。如果定位为内战,立足点为金国的话,那么或许一些稍微正面的描写,也不是太过分的事情吧——何况,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千年……
那么,也就希望各位兄弟手下留情;说不定,换个角度看历史,也会有些什么收获呢?
先作揖了:)
等发布到十七章后,预计将在西西河和天涯同步更新。西西河那边,算我一个精神家园,这个做法也请大家多多包涵;这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一个新人的创作?
最后就是,这篇文章蒙一些朋友错爱,转载于一些网站上。本次在天涯发布之前,已经对内容进行了一些新的更动和调整,章节也略有变化;因此,希望各位兄弟看到其它地方的转载,就请不要转到这里了,也好让我慢慢重新把故事讲完,多谢:)
心平气和地讨论八百多年的事情,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作者:1001n 回复日期:2006…5…30 3:02:32
(一、晋升)
翻开金史本纪第五,一个很不寻常的人就闯进了我们的视线。他,就是完颜亮。
完颜亮字元功,是辽王完颜宗干的第二个儿子,生于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作为宗室子弟,他和各位龙子凤孙类似,年纪轻轻就已经位高爵显:天眷三年(1140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各位大概还忙于高考,或者刚上大一;他呢?已经是奉国上将军了。
这个“奉国上将军”的名头听起来有点吓人,以金的官制品级来论,属于从三品上。放到地方,仅次于府尹;搁在朝廷,也在六部的正副部长——尚书、侍郎——之间了。
为了说明这个奉国上将军大致是个什么概念,下面就以金代一个军人晋升时所必须的六种军功来参照一下:
一曰川野见阵,最出当先,杀退敌军。
二曰攻打抗拒州县山寨,夺得敌楼。
三曰争取船桥,越险先登。
四曰远探捕得喉舌。
五曰险难之间,远处报事情成功。
六曰谋事得济,越众立功。
不难看出,金代军功晋升制度实际上相当的苛刻。而宗室子弟仅仅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一出山便可获此高位,实在也让真正的行伍之人无话可说啊。
既然是武官,他自然少不得军旅实践。很快,他又被调进梁王完颜宗弼统领的军队中,摇身一变成为行军万户。
顺便说一句,这一段经历不长,却已经涉及了辽王和梁王两个王号。皇帝为自己家的兄弟及叔侄裂土封王,在历朝历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具体到金朝来说,这些王的属国又分几类:大国、次国和小国,数量是每类三十个,此外还有公主的封县,也是三十个。
不过,金朝毕竟是一个勃兴的新王朝,从中原现学来的这些制度难免有点消化不良;以这些封国的封号来看,竟分别是汉、辽、唐、宋、梁、秦、殷……等等以往朝代的名称。而上面说的辽王和梁王,就是这种情况。等到后来金世宗完颜雍上台,开始觉得不太对头了——这些 “皆昔有天下者之号,不宜封臣下”,说白了就是容易孳生诸王的野心啊——于是最终在大定二年(1162年),他把这些国号通通废掉,改以地名来代替。比如辽王,就改成了恆王;梁王也就成了邵王,等等。
王号的问题扯完了,咱们接着说梁王军中的行军万户完颜亮吧。其实,这位行军万户已经有了新头衔——骠骑上将军,品级自然也有了提高,成为正三品下了。
皇统四年(1144年),完颜亮再次升级成龙虎卫上将军。这一下,他的品级已经达到了正三品上,和六部尚书已经是平级了。当然,这是武职;不过,在文职上,他的地位甚至更高——出任中京留守,接着又被升为光禄大夫。而光禄大夫的品级,已经是从二品上了——即便是文官,看到这样的升迁速度,大概也只有望洋兴叹了吧。
这一年,奇人完颜亮22岁。
到现在,完颜亮已经是有职有权的高官了。不过,他的晋升之路还没有到尽头。三年后的皇统七年(1147年),完颜亮有了新职务——同判大宗正事,又加了特进。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判大宗正事”,字面意思是“和判大宗正事一样”,也可以理解成“和判大宗正事一起”,其实就是判大宗正事的副手。这种用法,也可以在“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知某府/同知某府”之类的地方找到。
那么这个正职——“判大宗正事”,又是什么官呢?还从字面上看,可以把它理解成“判理大宗正(管控)的事情”。这里的“大宗正”是金朝的机构名,其实就是以前朝代的“宗正”,专门负责管理皇家宗室事务。而它的一把手,自然一般也由宗室人员来充任,历来位列九卿之中——而所谓“三公九卿”,地位一直极为尊崇;即便是副手“同判大宗正事”,那也是相当有声望了——按金官制,“同判大宗正事”为从二品,仅次于判大宗正事,又高于三品的同签大宗正事。
这么说,完颜亮似乎并没有提升,品级还是从二品啊。不过,管理宗室事务和中京留守,那都得是皇帝信的过的人才能干的;何况,掌握了宗室内部的详细情况,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讲,可以说是颇有助益的——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吧。
刚才提到,他不仅就任同判大宗正事,还被加了特进。这特进,又是个什么意思呢?
“特进”是沿袭唐朝官制的文官品阶,它并不是管事的职官,而是虚位的散官;从特点上看,又有点类似于军衔。比如说,一位师长,他的级别是正师,军衔是大校——这个特进,就有点“大校”的意思。从级别上讲,特进当然不止是师级干部的水准,以唐制而论,它属于文散官的第二级,而它上面的第一级,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了;换言之,这个第二级的“特进”,也是很高级别的品阶了——如果以它在金朝的实际品级来说的话,特进就是“从一品中次”,一个很罗嗦的级别——从一品,中级,下等。
在金代文官的职位金字塔上,“特进”所在的位置,已经离塔尖很近了——在总共四十二级晋升台阶上,完颜亮的脚,现在已经踩在了正数第三级上。
从这一点看,完颜亮的官和衔又有点特殊——正常情况下,官职可以速晋,但衔级一般是靠资历慢慢积累的,所以很多官员往往是官高于衔;不过在完颜亮这儿却倒过来了,官是二品,衔却是一品——衔升得比职务还快,就好比我们大家突然发现一位上校营长似的——也算完颜亮的一奇吧。
半年后,还没在大宗正府把屁股完全坐热的完颜亮又升官了。这一次,他由宗室官员一跃进入中央最核心的机关——尚书省,成为尚书左丞。
“尚书左丞”是尚书省的一个官位,与“尚书右丞”相对,同为正二品。这缺少了“相”字的左右二丞,正是同一个尚书省内,带“相”字的左、右丞相的副手。尚书省是大金朝廷的枢机总管,能在如此要害机关“行走”,而且在单位人事榜上排名第六,完颜亮也算是够爽了。
这一年,完颜亮25岁。
次年六月,他在尚书省的排名由第六升为第四/五,升任“平章政事”。之所以是四/五,原因倒不复杂:毕竟,在尚书省的编制表上,本来就有两个平章政事啊,呵呵。
可不要小看这排名上一点点的变动。尚书左丞,还属于部门长官,而这“平章政事”及再之前的几位,就都已经是明文规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宰相了——《金史卷五十五?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内明确写道:
尚书省
尚书令一员,正一品。总领纪纲,仪刑端揆。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员,从一品。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
这段话还告诉我们,完颜亮的官职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他的衔级了——平章政事也是从一品。至此,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一品大僚了。
牛人升官的速度,就和牛人发财的速度一样地让人不可思议。又是半年后,完颜亮在尚书省的排位又提高到了第三名——这次,他升任为右丞相。文职如此,武职也没落后——两个月后,他又兼任了都元帅。
都元帅府,是金朝的最高军事机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可不是中央军委哟,虽然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嘿嘿),于伐宋时设立。它的首长自然就是都元帅,为从一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军委第一副主席——关于这个都元帅府和都元帅,我们后面还要随着故事展开再慢慢予以介绍。
文为丞相,武为都帅,这样的尊荣岂是一般人可比的?何况,还是以年纪轻轻之身,同兼二职——皇帝金熙宗对他的信赖,那也绝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了。
这一年,完颜亮26岁。
平心而论,宗室子弟出而为官,起点肯定比一般人高的多。但是,居于庙堂之高,如此正牌的高干子弟那可不是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其中能混到完颜亮这个水准的,又有几人?放眼整个大金,统共才有几个丞相?几个一品?还不用说都元帅这独一号的职务了。而皇帝就把国权、军权都这么放心地交给他,若他本人是个草包——甚至再放宽一些,若他是个一般人——还有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