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

第32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32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导商业活动的《商业店》、指导广告与市场销售活动的《智襄》、反映世 

界性高水平的设计作品的《国际广告艺术杂志》等。 

     19世纪末,由片山潜编辑出版的《劳工世界》诞生,该刊为日本工会筹 

备协会机关刊物,也是日本工人运动的中央刊物。它鼓动建立工会和合作社, 

在工人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其口号是“劳工神圣,工会就是力量”。 

    20世纪初,日本又有一些新杂志问世,如1905年创刊的《东京漫画杂 

志》等,对日本社会生活也曾发生过影响。 

     印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版的主要杂志有《印度插图周刊》,这是 

一本评论性的时事杂志。《东方杂志》、《加尔各答乐趣》,以及随后出刊 

的几个传教刊物生存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很有影响。1900年创办的《印度斯 

坦评论》、1903年创办的《世界报道》等是印度人自办的政治、经济周刊, 

它们对印度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1912年,国大党领袖阿 

萨德创办了乌尔都文《新月杂志》和英文的《同志》杂志,这两个刊物在宣 

传民族解放和独立,鼓动摆脱殖民统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14年,两 

刊被英殖民当局查抄后被迫停刊。然而阿萨德并不屈服,在这两刊被迫停办 

后,又创办了乌尔都文的《传达报》周刊。但1916年阿萨德被捕入狱,该刊 

也随即停刊了。 

     中国从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起,到1912年《新纪 

元》的发刊止,共出版了238种杂志,这是中国杂志出版业崛起的时期。 

    维新运动期间,除了《中外纪闻》,主要的大型期刊就是梁启超于1902 

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了。该刊以政论为主,大力宣传君主立宪, 

反对革命,其出刊4年,共96期。维新派其他人物在此期间也创办了不少刊 

物,特别是百日维新后,创办的大小刊物约有70多种。 

    维新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通过办报来宣传革命,另一方 

面又通过创办革命期刊来唤起民众,反对改良。当时上海是革命派活动中心, 

因而在上海创办的革命刊物最多,影响也最大。1902年,戢元丞、秦力山创 

办的《大陆》,是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份革命期刊,它以“排斥康、梁之保 

皇邪说”为宗旨,共出版了34期;1903年出版的《童子世界》则是爱国学 

社创办的第一份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刊物,宣传“外拒白种,内复海州”,高 

天梅等的《觉民》月刊、林獬等的《中国白话报》也都是这一年创办的宣传 

民主主义的刊物;1904年,丁初我创办了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女权的《女子 

世界》,陈去病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革命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1905 

年,邓实创办的《国粹学报》,堪称近代中国的权威杂志,提倡“发明国学、 

保存国粹”,并宣传反清思想;1906年,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开通 

风气,提倡女学”,宣传男女平等。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鼓动革命期间,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也创办了许多革 

命刊物,与国内相呼应。特别是在日留学生宣传革命,反对清朝统治的刊物 

办的最早、也最多,《开智录》、《评书汇编》、《国民报》、《游学评编》 

等,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大倡革命仇满,排斥保皇邪说” 

的主要代表刊物,其中有的刊物还运往国内,进行积极宣传。 


… Page 97…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出版的刊物,形成了强有力的革命舆论,为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作了思想宣传上的准备。 

     辛亥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派的刊物被停办,被查封,中国杂志出版业 

遭到极大挫折。与此同时,一些单纯学术与实业方面的新杂志,如《科学》、 

 《北京大学月刊》、《山西实业报》、《经济杂志》等问世了,这对促进中 

国科学实业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中国辛亥革命宣传鼓动期间的杂志出版物中,还有不少文艺刊物,或 

称小说杂志。其中主要代表有《新小说》,这是梁启超主编,于1903年在东 

京创刊的中国近代最早的文艺刊物,内容有诗歌、传奇故事、戏曲等,1905 

年停刊,共出了24期;《绣像小说》,是李宝嘉在上海创办的文艺半月刊, 

内容以小说为主,间有弹词、戏曲和杂文等,因小说均配绣像插图,故称谓 

 《绣像小说》。该刊作品多反映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的腐朽昏庸,并宣 

扬改良主义,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小说林》,是黄摩西主编的以编译小 

说为主的文艺月刊,1907年在上海创刊,次年9月停刊,共出12期,内容 

有小说、戏曲、杂著等,曾发表为纪念秋瑾牺牲,吴梅所作的《轩亭秋》杂 

剧和秋瑾的诗词、遗稿等,在同类刊物中有较多的进步倾向;《小说月报》, 

1910年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前为“鸳鸯蝴蝶派”刊物,从1921年 

起,由沈雁冰、郑振铎主编,经常发表有民主主义倾向的创作和论文,介绍 

外国名著,成为中国早期的大型新文学期刊之一。此外,群学社出版的《月 

月小说》、冷笑主编的《新新小说》、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等在当时 

也都有一定影响。 

     中国近代刊物中,也有一些内容为论说、调查、译件、大事纪的杂志, 

受到读者的关注。 



      (3)图书出版业的繁荣 

     随着近代机械印刷术在亚洲主要国家的流传,随着这些国家广大知识界 

对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需要的与日俱增,图书出版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 

时期。 

    从图书出版机构的分类来看,在日本,有影响的图书出版机构是这样一 

些出版社:首先,教学用书出版社,如1881年创立的三省堂、1909年创立 

的讲谈社、东京书籍株式公社、以及1918年创建的大修馆书店等。其次,学 

术著作出版社,如1896年成立的同文馆出版社、1898年成立的风间书店、 

1913年成立的岩波书店等。第三,专业用书出版社,如1875年问世的金原 

出版社、1901年创办的南山社等,专门出版医学、药学书籍;1903年成立的 

第一法规出版社专门出版法律用书;1912年成立的日本交通公社出版事业局 

出版旅游用书;1907年成立的研究社则专门出版英语读物。第四,科学知识 

出版社,如1912年成立的诚文堂新光社等。 

     日本出版社中,教育和学术出版社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可见明治时期 

对发展教育、开展学术是相当重视的。 

     斯里兰卡在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也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出版 

社,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如1876年成立了以出版历史、艺术、法律、 

医学和技术教育书籍为主的凯夫出版社;1898年又成立了一个出版艺术、历 

史书籍的德锡尔佛父子有限公司;1904年成立了出版文学和技术类图书的巴 

斯蒂恩有限公司;1913年成立了以出版教育书籍和通俗读物为主的根塞纳有 


… Page 98…

限公司。 

     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布莱克尔出版社和朗曼林出 

版社于20世纪初在印度都建立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并出版发行了供印度学校 

和学院使用的各种教科书,对印度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印度尼西亚于1908年成立了土著学校及普通读物编辑委员会,又称民众 

读物委员会。1917年在荷兰人占领时期,该会改名为国家图书出版局,向全 

国出版发行了各种图书,从此,印尼的图书出版业开始起步。 

     中国的图书出版机构有这样几种类型: 

     古籍翻印,其中最有名的是1879年英商美查在上海设立的点石斋石印书 

局,该局采用由奥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并于19世纪30年代传至亚洲的石 

印术翻印了不少古籍。如李汝珍的《镜花缘》、王墀编绘的《红楼梦图詠》、 

漱六山房(张春帆)的《九尾龟》等。同时也出版大型工具书,如石印本《康 

熙字典》颇受称道。继点石斋石印书局之后,同文书局、拜石山房书局、鸿 

文书局等石印书出版机构也纷纷成立。有的不仅石印古籍,也石印彩画、画 

报等。 

     教科书出版机构,由于科举制的废除,新式学堂兴起,教科书出版业开 

始兴旺。当时从事教科书出版的书局很多,如广智书局、文澜书局、文明书 

局、商务印书馆、南洋公学等。后来,中国图书公司、集成图书公司、中华 

书局等也以出版教科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就教科 

书的出版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竞争,并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直到1917年,由 

于其他书局的界入,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教会书籍出版机构,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出版机构有墨海书 

馆和美华书馆,主要出版《圣经》等宗教书和一些科学启蒙读物。19世纪下 

半叶,传教士又创办了广学会、格致书院、益智书会,以及大英圣书公会、 

大美圣约会、苏格兰圣经会等出版机构。据不完全统计,至1890年,这些出 

版机构出版的中文书籍就有1000多种。尤其是广学会,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 

太出任督办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其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每年出版的 

新书和重版的旧书可达上百种。这些书绝大部分是属于宗教性质的,也有一 

些是有关科学、地理、历史方面的,出版这些书的主要目的是企图从思想上, 

精神上起到麻痹、毒害中国人民的作用,另一方面,客观上也起到介绍有关 

知识的作用。 

     翻译出版机构,中国近代第一个翻译机构是1862年开办的北京同文馆, 

而评书最多、影响最大的则是1868年开馆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它为适应当 

时外交往来和军事生产的需要翻译出版了不少欧美书籍。中法战争后,中国 

的翻译出版事业获得较大发展,除原来官办的翻译出版机构外,私人的译书 

局也开办起来了。如1897年罗振玉等人在上海设立了农学会,曾翻译农书百 

余种;是年,梁启超等集资在上海创办了大同译书局,翻译了各国变法之书、 

宪法书和商务书;1898年,董康、赵元益等集资在上海成立了译书公会。这 

个时期,翻译出版的书籍也从英文、法文扩大到俄文、日文,特别是随着留 

日学生人数的增多,日文书籍的翻译出版尤为兴盛。从翻译的内容来看,有 

民主政治、经济制度以及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哲学等,至20世纪初,又发 

展到文学,而且还出了一批社会科学和文学的翻译家,其中严复及其所译《天 

演论》,林纾及其所译《茶花女遗事》最著名,影响最广。 

     从图书形式的变革来看,日本明治初期出版的图书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