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中等教育方面主要侧重于抓好不同类型的中学:
文科中学,以学习古典拉丁文和希腊文为主,招生对象是修完三年预科
或有同等学历年满9岁的儿童。文科中学主要是为贵族及上层有产者子弟设
立的。
高级实科中学和实科中学,以学习数学及自然科学为主,不开设古典语
文。其与文科中学一样都是为贵族及上层有产者子弟设立的,学生毕业后可
直接进入大学学习。
女子中学,在德国,女子中等教育是在1872年举行了魏玛中等女子学校
会议、1873年举行了柏林会议要求政府当局举办公费女校和提出要照顾女子
教育特点以后才被重视的。但直至1908年,女子教育制度才真正确立。女子
中学修业10年,前3年为预科,从四年级开始,根据个人志向和兴趣可升入
文科,实科或理科中学,毕业后升入大学。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为德国培养了不少大学的后备力量。随着德国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其他类型的中学也在创立着,发展着,德国
的中等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
法国注重中等教育的改革。普法战争后,法国就比较重视教育改革。20
世纪初,法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开始向电气化过渡。因此法国政府更是着力发
展科技、发展教育。1902年对中等教育的重大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
开始的。
对中等教育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学制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法国政府规定
中学学制为7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年,第二阶段3年。第一阶段
又分两部:A部学拉丁语,B部不学拉丁语。第二阶段;头两年,A部学生分
三组进行学习:第一组学拉丁语,希腊语;第二组学拉丁语,现代外国语;
第三组学拉丁语和数理科。而B部学生则主要学习数理科和现代外国语。到
最后一年,所有学生又分学哲学和数理,并将拉丁语、希腊语作为选修课,
现代外国语为必修课。
法国关于中等教育学制和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古典的东西仍占很大比例,但加强了数理科和现代外国语在
… Page 13…
课程中的地位,这是一大进步。
第二,把中学学制定为7年,并分为相互衔接的两段,这是一个创造性
的举措。
第三,开创了法国中学分科分组进行教学的先河,基本确定了法国中学
的教学模式。
此外,法国政府为使学校与教会分离,重撞教会势力对中学的影响,在
这个时期解散了50多个从事宣传,教育和商业活动的教会组织,转向了3000
多所教会学校,议会于1905年通过了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案。这些重大举措
对保证和发展法国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进步作用。
(4)振兴高等教育
从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也发生很大变化,其
特点有二个方面:
创办新大学。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
之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国家创办了
不少新大学。
英国从19世纪50年代“城市大学”运动进入高潮起到20世纪初,先后
建立了18所大学,4所大学学院。其中,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利慈大
学,谢菲尔德大学,布列士托大学等是从学院发展为完全大学的。这些新创
立,新改建的大学不仅为英国新兴工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
英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这些大学自身也都逐渐成为工业研究的重要中
心,对英国工业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在这个时期也新开设了不少大学,如着重于电工和造纸工业的达姆
斯塔工业大学,莱比锡商科大学、柏林商科大学,市劳斯鲁工业大学等。据
统计,至1918年,德国已有各类大学45所,其中仅工业大学就有10所,农
林兽医大学9所,其余则属于商业专业和采矿专业大学。
法国这一时期科技进步,电子、化学、热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及现
代物理学等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学发明成果,因而这一时期
被誉为“美好时期”。法国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科学上的繁荣景象,除了
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改革之外,与其实施教育改革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分
不开的。尤其是那些对科技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
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始于普法战争结束、共和派掌权以后。政府采取了
一些有力措施来改变原本落后的高等教育:1877年设立了硕士学位奖学金;
1886年设立了国立中学高级教师职位奖学金;增加对各学院的拨款并允许它
们接受赠款;修建校舍;增设专业学科,改进各学院的教学组织工作;改善
教授及其他教学人员的待遇。特别是1896年7月10日,法国议会颁布法令,
决定在每一个大学区建立一所大学。于是,15所大学便在原有学院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高等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变化。而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与成就又是巴黎大学的新生和发展。在这里集中了许多第
一流的学者和教授,他们为法国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改革旧大学。这方面仍以英国为典型。19世纪前,英国大学有两个显著
特点:一是以神学为主体。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其教
学内容主要是神学和古典学科。二是大学自治。由于大学及其下属的学院都
… Page 14…
由私人或社会团体资助创办,所以大学既不依附于教会,也不从属于政府,
因而具有高度的自治权。这样必然使高等教育脱离社会。加之在生源问题上,
它们实行关门主义,只招收贵族、名流,高级军官等上层阶级的子弟,在教
学方向上只重视纯学术研究而拒绝实用性学科……因此尽管英国最早完成了
资产阶级革命,也最早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在经济上一直处于世界的优势地
位,但由于保守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作用,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19世纪50年代的“城市大学”运动,迫使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个变化不仅表现在新的大学方面,更体现在对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在英
国具有古老传统的最高学府的改造上。
首先,在学生来源方面,开始允许从中下层阶级中选拔学生。
其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法学、历史成为两门独立学科,现代语、
英语和实用性学科开始有了立足之地。1873年还设立了卡迪什物理实验室,
为后来许多世界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的出现,为英国对物理的研究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打破生源性别上的界限,向女子开放。这一引人注目的变化使得
其他院校也准许女子入学,准许女子获取学位。
对牛津、剑桥这两所古典学府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使大学
与社会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也使英国的高等教育向多样化迈出了重要的一
步。
(5)创办职业教育
欧洲工业的发展,急需具有初等和中等专门技术知识的人才,创办和发
展职业教育便成为欧洲发达国家的当务之急。
英国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非常关注欧洲各国迅速发展的工业。感到这
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是由于建立了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于是政府和自愿团
体也纷纷行动起来设立科学与艺术部。70年代,伦敦自治机关和几个伦敦同
业工会又共同制定了一个全国技术教育方案,督促各地举办技术学校、技术
班和技术夜校,并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当时一般技术学校设置工、商、
农、家事、普通课等五科。大多数学生学习前三科,家事科主要招收女生。
到1880年,伦敦又设立了多种技术学校,其方向是培养中等技术人员。所授
科目有科技、商业和外语。这种学校无论是在制度上、课程设置上、还是教
学方法上都较上述的一般技术学校完备。
这个时期,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对创办职业教育也颇积极。1882年,政
府任命了一个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1889年国会通过了《技术教育法案》,
强调技术教育要针对各项工业生产之需要。1899年,议会又成立了教育部,
并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职业教育的部门,这就进一步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发
展。
在欧洲工业国家中,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18世纪60
年代,普鲁士政府在为西里西亚罗马正教制定的学校法令中,就已提出了关
于青年的业余教育的问题。进入19世纪以后,在培养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技
术教育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1876年,德国的《工业法典》中规定:学徒要
按地方当局的命令上学,雇主要保证学徒的学习时间,训练学徒的师傅必须
是熟练工人,学徒满师时要经过考核。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经济的
蓬勃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原来的少数业余学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 Page 15…
于是一部分业余学校就改变为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同时又新建了一批技术
学校。至此,德国的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政府规定,在接受9年或10年义务
教育后,如果不立即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准备开始进入职业,年龄又不到18
岁的青少年,必须再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德国已把18岁以下的一部分职业
教育和培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这就保证进入各个职业领域的劳动者都受
过良好的职业训练,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德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很多,类型也比较齐全。有农业、工艺、商业、森
林、建筑及矿业等技术学校。这些学校都是适应社会需要而建立的,办学方
式也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职业教育的创办和发展,给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特别是为工农业的发展所提供的大量的初具文化科学知识和掌握了初级
劳动技术技能的训练有素的劳动者,他们与高级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三级技术
梯队,大大加速了德国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德国在20世纪初就赶上了工业先
进的英国。
法国在巴黎公社时期就注意了发展职业教育,因为公社对其下一代的基
本要求是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育。公社认为,科学的全面的教育是不能脱离
职业教育的。1871年5月6日,公社在第五区开办了一种职业学校。在这种
学校中,除了给学生一定的职业训练外,还给他们教授普通的科学文化知识。
后来公社又开办了一所工艺美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