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处世与礼仪 全集 >

第7部分

处世与礼仪 全集-第7部分

小说: 处世与礼仪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的时候,你的下场如何还用问吗?树倒猢狲散,当A或栽倒或退下以后,你的除了投靠别无长技的处境,还能有什么好结局吗?其四,你把学问精力都用在与别人结党营私或投靠权势上了,你的宝贵时间花在难登大雅之堂上头了,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支付在处理这些不正派的关系所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上了,你还能有多少真本事,你还能有多少健康和长寿?
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正常的对于旁人的尊重和善意与不正派的投靠和拉拢的区别界限何在呢?这里第一是道德原则。你的所有尊重和善意是合乎道德的吗?第二是良知原则。你的哪怕是讨好你的老板你的上司你的部属你的朋友的做法,有没有令你的良知感到不安的东西?第三是合法原则。你对某某人好,你的好有没有与法律准则相违背的东西?第四是公开原则。你与某某关系好,你敢不敢公开承认你们有友好的知己关系?就是说,你的人际关系的各种细节,有没有不可告人之处?第五是尊严原则。你是怎么样来尊重旁人和施惠于旁人的?你是否在人际关系中维护了自己和对方的尊严?你与旁人的关系中有没有有损于自己的人格或他人的人格的行为语言?最后是不苟树敌、不苟斗原则。力图自己有良好的人缘,力图得到更多的人的好感,这是可以理解也可以允许的,但是动不动拿旁人的人当对立面,动不动人前人后攻击旁人,传播对旁人不利的流言飞语,乃至动不动打报告写告状信煽动一些人为你冲锋斗争,则是不可取的,应该说那是可恶的下流的与可耻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人与你意见不一致想法不一致,这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不一定就是你的敌手对手,而你如果采取一种恶棍式的至少是杠头式的态度,如果你好斗,动辄气急败坏、每事必争、神经兮兮,你收获的也只能是批评、反感、反击、厌恶、孤立、绝望、天怒人怨而又是怨天尤人,叫做六月的韭菜——臭一街。 
赢得好人缘的八大诀窍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活上会如意。但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你的辛勤努力。
一、尊重别人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著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著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二、乐于助人
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马克思在创立政治经济学时,正是他在经济上最贫困的时候,恩格斯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对此,马克思十分感激。当《资本论》出版后,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谢意:“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有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对不能完成那三卷的巨著。”两人友好相处,患难与共长达40年之久。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故事”。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如果你能做到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博大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
三、心存感激
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最是微妙不过,对于别人的好意或帮助,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冷漠处之,因此生出种种怨恨来则是可能的。
经常想一想吧:你在工作中觉得轻松了,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你在享受生活赐予的甜蜜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生活在社会大群体里的你我,总会有人为你担心,替你著想。享受著感情雨露的人们不要做“马大哈”,常存一份感激之心,就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情感的纽带因为有了感激,才会更加坚韧;友谊之树必须靠感激来滋养,才会枝繁叶茂。
王老师在自己就职的学校里很有人缘,威信颇高,有人问他原因时,王老师讲:“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虽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始终坚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时时处处想著别人,感激别人。”王老师道出了为人的真谛。因为有了感激,你才会成为一个好同事、好朋友、好家人。
四、同频共振
俗语说:“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声学中也有此规律,叫“同频共振”,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别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就能够使人们之间增进友谊,结成朋友,发生“同频共振”。
共鸣点有哪些呢?比如说:别人的正确观点和行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成为你取得友谊的共鸣点、支撑点,为此,你应响应,你应沟通,以便取得协调一致。当别人飞黄腾达、一帆风顺时,你应为其欢呼,为其喜悦;当别人遇到困难、不幸时,你应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你自己的困难和不幸……这些就是“同频共振”的应有之义。
在某学校里,秦红和苏仪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她们经常穿相近的服装,经常一起去散步,经常一块去打球……可以说俩人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保持默契,相互支持;夸张地说,俩人是同甘共苦,“同频共振”。这些,不仅是两人为一对要好朋友的表象,而且也是两人成为要好朋友的原因。
五、真诚赞美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
历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合作是一个典范。虽然有一段时间,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维的嫉妒,但其二人的友谊仍被世人所称道。这份情缘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这个原因。法拉第未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忘不了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可以说,赞美是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六、诙谐幽默
人人都喜欢和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的人交往,而不愿同动辄与人争吵,或者郁郁寡欢、言语乏味的人来往。幽默,可以说是一块磁铁,以此吸引著大家;也可以说是一种润滑剂,使烦恼变为欢畅,使痛苦变成愉快,将尴尬转为融洽。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机智幽默。有一次他去某小城,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厉害。到了那个小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这使得职员不胜尴尬。马克?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蚊子比传说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原来,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驱赶蚊子,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幽默,不仅使马克?吐温拥有一群诚挚的朋友,而且也因此得到陌生人的“特别关照”。
七、大度宽容
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才华横溢、度量狭窄的英雄人物,而据史书记载,周瑜并不是小肚鸡肠,而是因为自己的大度宽容拥有一份好人缘。比如说,东吴老将程普原先与周瑜不和,关系很不好。周瑜不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不抱成见、宽容待之。日子长了,程普了解了周瑜的为人,深受感动,体会到和周瑜交往,“若饮醇醪自醉”──就像喝了甘醇美酒自醉一般。
八、诚恳道歉
有时候,一不小心,可能会碰碎别人心爱的花瓶;自己欠考虑,可能会误解别人的好意;自己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会大大伤害别人的心……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就应真诚地道歉。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过失、化解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彼此的关系。切不可把道歉当成耻辱,那样将有可能使你失去一位朋友。
英国首相丘吉尔起初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印象很坏,但是他后来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许的方式表示道歉。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元帅有一次错怪了洪学智将军,后来彭德怀拿了一个梨,笑著对洪学智说:“来,吃梨吧!我赔礼(梨)了。”说完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当然,一个人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好尽量减少自己的过失。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拥有好人缘计,一个人应不断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个人的修养才是。 
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
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