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最新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百年诺贝 >

第437部分

最新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百年诺贝-第437部分

小说: 最新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百年诺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训化,虽然食物不再短缺了。但是祖先遗传下来的这种储食习性一直保护下来了。 
= 
古代的各个时辰各代表现在的几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 
古代的文章中为什么要说成是十年寒窗? 
这是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 
古代的一两银子,大约折合成现在多少钱啊?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还有“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1两白银:约值17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 
古代官府杀人为什么都要在秋后? 
秋决没有什么典故。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汉朝成了制度。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执行。 
古代还有行刑的禁忌,唐宋规定正月、五月、九月为断屠月,每月的十斋日为禁杀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谋反重罪也不能在这些日子处死。明朝也规定十斋日禁止行刑,否则笞四十。国家进行的大的祭祀活动时也禁止行刑。行刑的具体时间有的规定在下午1点到5点之间。过时则要等到第二天。 
= 
古代人是如何清洁牙齿的? 
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春秋时期《礼记》上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我国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温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我国五代时期已经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以后又逐渐发展到采用香药去秽,就是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我国于公元前数世纪已经开始用刷牙的方法来清洁牙齿,当时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如杨柳枝。东汉高世安译(公元25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时所需的七种用具,其中有“六者杨枝”之句,当时杨枝,就是一种将杨枝的一端或两断打扁成刷状制成的牙刷,形如扫帚,以蘸药刷齿。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