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群体心理教育 >

第14部分

群体心理教育-第14部分

小说: 群体心理教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男生悄悄地在背后告诫女生:“渊有女友!”但女生们似乎更爱起哄,她们怂恿玲继续她的追求。理由虽然简单,却富于现代气息和诱惑性:“公平竞争嘛!”玲决定按自己的初衷走下去:平时,玲替他整理笔记;考试期间,为他做好复习材料;他衣服脏了,她帮着洗;他生日她送上精美的礼物。然而,玲从没有对他直言过她的恋情,她认为她的行为已说明了一切。而渊并没有拒绝这一切,这说明他也已接纳了她。
  但是,渊依然与原来的女友过从甚密。随着时间的推移,玲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徒劳一场。自己能否得到“幸福”还是一个疑问,是放弃初衷还是继续“选择”下去,玲的心里确实很矛盾,不爱恋情难割,爱下去又不好收场。可当她退却时,渊会主动找她,两人又像好朋友一样谈天说地;而当她逼近时,他又会降下温来,与她拉开距离。他不温不火地暧昧态度令她困惑不已。在兴奋与失落之间,玲的心绪起伏不定。她觉得希望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闪闪烁烁、游移不定,这对她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诱惑。她不愿想象自己头破血流一无所获的结局。
  如果此时玲在冷静思考之后转移目标,也许还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实际上此时有另一男生健在暗恋着她,她可以在这两个目标当中作出选择,动机冲突也就解决了,然而这种选择对她来说却是何等的困难!
  有些同窗好友见她越陷越深,纷纷劝她转移目标,早些抉择。但这种劝告对她来说已经太迟了,她已经无法从矛盾的冲突中解脱出来,她不是不想解脱,而是不能自我解脱了。
  于是,好心的朋友们决定转而求其次,在一次聚会中,他们当着玲的面问渊:“你到底爱不爱她?”渊怔了好一会儿,然后以一贯夸张俏皮的口气反问道;“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早就有女朋友了吗?”就在这一刻,玲觉得她的世界整个儿塌了下来。从此之后,玲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她情绪低落,有段时间甚至想离校出走,并有明显的自伤行为。在好友的劝说下,玲终于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倾诉了前面那段令人心动的话语。
  玲的痛苦在于她在遇到需要作出选择的两个目标时,没有及时做出正确选择,贻误了时机,严重损伤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动机冲突的事例。它表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动机或目标,这些动机同时矛盾地存在于头脑中,引起烦躁和不安,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有动机冲突就必须选择,不选择会引起心理问题,选择不当或贻误选择时机也会引起心理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某男,大二学生,一年多来,学习刻苦认真,但奖学金却总与自己无缘,每次考试之前,他总希望考个好成绩,获得奖学金,给同学、老师、父母一个好印象。因此,每次考试来临,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害怕自己考试不好,得不到高分,想采用其他方式把分考高点,然而作弊很危险,一旦被抓获就会受处分。他为此非常烦恼,很想寻找一个两全之计。事与愿违的是,两全之计未想出来却耽搁了晚上的睡眠。每次考试都有这种情况,似乎成了一种“顽症”,有几次睡觉时梦见自己作弊被抓获,非常惊恐。
  动机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就像人们说的,人不只是为几块面包而活着。既然人有各种需要,而同一时间人的注意分配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人又不能同时分成两个或多个人使用,因此动机冲突是可能经常发生的。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动机冲突,其中有些是原则性的,有些是非原则性的。对非原则性的冲突的选择受个性倾向的影响。如某学生同时想跳舞又想玩围棋,又想看电影,此时他选择哪一个活动来满足玩的需要呢?这就受他的兴趣、爱好的影响。个性特征,如能力的高低、气质类型等也影响非原则性冲突的选择。胆汁质的人由于冲动急躁,可能未经深思熟虑就作出决定。而粘液质的人就可能仔细衡量、反复比较,不慌不忙地解决冲突。抑郁质的人由于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贻误选择时机而造成更大的冲突。原则性动机冲突的选择受一个人世界观的影响。如想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但又害怕处分,这是一个牵涉到考试纪律的原则性冲突。又如学生毕业想去条件好的单位,国家又需要他到艰苦的地方去,此时的选择就受到思想水平、道德规范、成就动机的制约和影响。前面所述的案例,玲的痛苦的造成既受她本人个性特征的影响,同时又受她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思想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应多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全局观念,遇到原则性的动机冲突,能正确地选择。

大学生神经衰弱
  他是一位95级本科生,春节刚过就不得不打点行装提前返校补考。开学后的第一天晚上,他就早早地等候在心理咨询室门前。他说:“近几天,不知怎么搞的,晚上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书也看不进,有时还有呕吐的感觉。我翻了很多书和杂志,好像我得的是神经衰弱。……我没想到上学期期末考试会这么糟,两门不及格,其他课也只有六七十分。像我现在这个样子,补考恐怕也通过不了……”
  咨询师一听便知,这是大学生当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顽症——神经衰弱。尽管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但都有睡眠和注意障碍。在咨询师的几次耐心指点开导下,他终于道出了失眠背后那段难以割舍的爱情故事: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一个女孩。他们青梅竹马,一起读书,一起长大,渐渐地就产生了好感。上高中后,他们之间的好感变为相爱,他们学着电影、小说中的那样享受着两个人的极乐世界。遗憾的是,他们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以至于高考失利,她落榜,他也勉强地考取普通高校。事后,女孩的父母得知真情后,他们再也没能见面。上大学后,他一连给她去了很多信,都犹如石沉大海。他想帮她,可有劲没处使。无奈,他只能像虔诚的教徒那样不断去信安慰、鼓励,并买一些复习资料寄去。直至上学期期中之后,他写信说他自己念不进书,睡不着觉,甚至怀疑精神有问题。此后他才收到她惟一的回信。信中用纸包着一个铁丝拧成的“心”,并附有一行字:“我们都还年轻,请好自为之。”这下可让他乱了方寸,顿时觉得好心没好报,尤其令他寝食不安的是,他被拒绝,被抛弃,他接受不了这铁下心来的回音。以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有位大学二年级学生,自幼丧失父母,在伯母家作寄女。寄母性情急躁,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其从未感受到过天伦之乐,自幼形成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只知埋头读书,做家务,不苟言笑的性格。课余之际喜独自散步,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每遇不如意之事便沉思默想,暗自哭泣,不愿向人倾诉,除偶尔看看小说及电影外,无其他爱好。
  五年前,初中毕业准备考高中期间,每天很早起床做早饭。中午料理家务以后才能抽暇复习功课。每天读书到深夜,仅能恍惚睡上三四小时。如此持续半年以后,渐感头顶阵阵扯痛,用手捶击头部时觉症状稍微减轻。晚上恶梦不断,头昏,乏力,看书注意力不集中。后经过一段时间调养,症状有所好转。
  两年前,高中毕业前夕课程较紧,吃饭时也在看习题,凌晨两三点钟即起床看书。及至毕业考试前两周,感到脑力消耗很大,除头痛、头昏外,还觉头重,闷胀,愈近考试心情愈紧张。后侥幸被某工学院录取,此时才情绪愉快,睡眠略有好转,头痛减轻。但是,入学后不久,由于学习条件改变,课程较难,作业繁重,又未按作息时间休息,上述头痛、失眠等症状加重,学习成绩下降。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一门课程不及格,心中十分难受,对补考也丧失了信心,看书过目便忘。假期中虽然整日埋首于书本之中,但效率极差。情绪开始焦虑不安。每逢测验、考试,心情更加紧张。之后,因留级而产生了自责、自卑、夜间失眠,白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打算请假休息,又怕被同学瞧不起,精神负担很重,变得暮气沉沉,自认为学习未搞好,在同学中没有发言权,因而申请休学。
  大学生神经衰弱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疾病,不少同学因此而休学甚至退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长期的脑力紧张伴有不良情绪。但单纯用脑时间过长不一定会引起神经衰弱,大学生学习任务重,用脑时间长是正常,只要注意劳逸结合,是不会引起神经衰弱的。但如果同时伴有不良情绪,如长时间学习或工作,同时伴有思想负担;或者对工作不满,但由于种种原因必须完成,从而形成抵触情绪。在这种矛盾心理下进行过度紧张的工作,往往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其次,是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恶性刺激,如失恋、亲人去世、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患有某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等。这些精神刺激所引起的忧虑、愤怒、沮丧、绝望等情绪,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此病。第三,不良的性格特点是诱发神经衰弱的基础。这类患者的性格多偏于心胸不开朗,敏感多疑、急躁、自制力差。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属于中性性格。此外,神经衰弱患者大多属于身体瘦长及肌肉无力型,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一旦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神经衰弱,进行自我精神治疗,并辅之以体育、药物治疗。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症状只是功能性的,绝对不是大脑长了什么东西。就像一台使用不当的机器,只要调整好使用方法,完全能恢复正常运转。其次,作为神经衰弱患者,应主动找出致病的原因,如思想负担过重,工作缺乏计划性等,能除去的除去,不能除去的放置一边。第三,当一些致病原因暂时不能消除时,不应被动消极,难以自拔,而应正视现实,采用积极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心情保持愉快、平静。第四,对自身存在的一些症状,如失眠、易发脾气等,表现要洒脱一些,既然已经存在了,就不妨让它再存在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应慢慢地克服。另外,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转移注意力,调节大脑的功能状态。同时也可适量应用一些药物。总之,关键要靠自己。

灰暗的心灵世界
  她是一位96级新生,进校还不到半年,她就不得不走进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那天正是元旦,校园里充满了节日气氛。出出进进的男女大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微笑,而她却愁容满面,无精打彩,与周围的气氛格格不入。
  自从进大学以来,她一直觉得过得很没意思,从来没有高兴的事。她感到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平时一有熟人在身边就紧张、害怕,看不进书,又担心自己学习不如人家被人耻笑,因而只得每天早出晚归,加倍用功,无奈学习效率很低。她觉得周围的人都很快乐,唯独自己很少快乐的体验。平时感觉到同学们在议论自己,故意疏远自己,仿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