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企业没戏吗ii]-郎咸平-纯文本 >

第20部分

[中国企业没戏吗ii]-郎咸平-纯文本-第20部分

小说: [中国企业没戏吗ii]-郎咸平-纯文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节  男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传统意义上,我们似乎总是在把男性区别于女性的一些特质强化——要有男人气概,比如说力量、勇敢、坚强、大气等等。似乎坚强勇敢的肌肉男才是真正的男人。可是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一批阴柔小生也颇受欢迎,甚至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讨论。尤其以“好男儿”和“快乐男声”为主导的全民选秀节目更具代表性。之前以中性美挂帅的李宇春也红极一时,今年的“快乐男声“更出现了“刘着”这样极富女性特色的选手。这些都是全民选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个时代思想发展的印记。好像在这个社会男人不再男人,女人也不再女人。男女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欧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哲学以及近代的生物学上,很早就有人讨论过这个现象。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以及近代的荣格,他们都把双性当成是人的一种本质来对待。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每个人都是雌雄同体。身体不过是躯壳,只是表现出来的那一面更多,而另一面则较少。如图4…1所示,一个男人天生包含了从极度女性到极度男性的所有特质,不过表达出来的只会是其中的某些特质。所以男人应该是处于这个坐标轴的不同位置。
  这样,就不难解释男人有的会像施瓦辛格在银幕上塑造的阳刚硬汉,也有的如韩国明星李俊基那样的柔美,还有的像张国荣那般的妖娆多情。这才是男人本来的面目,他们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阳刚、肌肉、勇猛等形象。

图4…1  在男人性别特征的坐标轴上,从左到右,男人的性别特质从极度女性化(生活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人如刘着),走向中性化(港台日韩偶像派男星形象如李俊基),再最终走到极度男性化(硬汉铁腕的美国好莱坞式英雄形象)。
第二节  男装为何被压抑
  我们知道男人是多样的,男装又应该如何概括呢?多样性的男人对应的是不是多样性的男装呢?我们籴看一下近代历史上男装到底是怎么样的。
  一、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男装
  图4…2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待领取救济金的男人照片。大家注意看看他们的衣服,极度的统一:礼帽、风衣、皮鞋。没有一个例外的。你可能反驳,30年代经济大萧条,人们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关注他们的服饰。
  从图中我们观察到,纵使年龄不同,高矮胖瘦各异,这些人所穿的衣服却惊人得统一。同款式的礼帽风衣和皮鞋,不靠近身旁几乎难以分辨出自己的熟人。(来源: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图4…2
  图4…3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街拍照片,路边停靠的福特车和川流不息的行人,标志着大萧条的年代巳经过去了。事实上,当时美国巳经是世界经济大国,工业产品占到了世界的一半,失业率接近零。没有了战争的威胁,人民生活好转。再看他们的服装,和30年代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一样的礼帽、风衣。

图4…3
  图4…3中显示20世纪40年代纽约街头行人,一贯的西服三件套配礼帽。男人们的着装和男人们的座驾——福特汽车一样,在这个时代都是千篇一律,乏善可陈。(来源: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男装如同军装那样的单调和极度统一。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求答案。
  二、这种现象的成因
  说起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不得不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集中在欧洲,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则遍布全世界。由于战争的笼罩,当时的男人被迫挑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坚强勇猛成了社会对男人衡量的标尺。你可能想象不到,这和男装的变化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军装的统一就不用多说了,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生活中,由于战时物资的匮乏,使得整个社会追求一种简洁而高效的风格。整体而言,服装样式被固定了,简单使用的功能被保留下来,其他多余的花哨装饰一概去除。在英国,民用服装必须根据政府规定的样式制作,尽量削减了装饰成分、口袋和褶皱,确保不浪费布料,并且按票供应。德国、法国也都有类似的政策,以保证社会资源最优先供给战场。前苏联则更加严重,民用服装已停止制作,所有的人除了军装以外,几乎没有添新衣服、鞋袜。美国的政策稍微宽裕,政府颁布男装标准,比如裤子不能有翻边儿,上衣不能有多余的口袋,西服必须是两排四颗扣子,同时不鼓励穿马甲以节省布料。由于物资还没有像欧洲那样短缺,美国没有明确限制每个人的服装数量。
  战争结束以后,男装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被保留了下来。这点也可以理解,战争结朿了,人民不会迅速去做几件花哨的衣服穿,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式在穿衣服。而且,原来样式的衣服更加符合这些从战争中出来的人的集体人格——简洁、实用。因此,我们看到了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大街上仍然是战时的服装样式,极度统一。
第三节  当男人本性得到解放
  到了60年代中后期,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一代开始老去。战后的人口大爆炸导致青年人在社会上的比重大大增加,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美国社会的一半以上,欧洲2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了1/3。
  一、解放的原因
  由于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战后的一代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美国二战后经济的繁荣和接近100%的就业率使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人的本性在安逸的环境中得到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的观念却无法随着和平生活到来而迅速转变,从战争中走出来的老一代仍然掌控着这个世界。青年人的个性受到压制。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男人应该处于坐标轴的不同位置吗?”原本应该广泛表现的男人本性,在当时全被集中在了阳刚、勇猛的战争男人形象上,怎能不受压抑。战争强化了男性的阳刚一面,战争的远去,随之而来的应该是男人本性的解放。因此,在60年代爆发了很多社会运动去打破这种桎梏。
  二、解放的外在表现及影响
  Hippies(美国嬉皮士风格)和Punk(欧洲朋克风格)正是当时最为突出的两种打破传统的流行文化。那个时代的男人们纷纷舍弃以往的短发、西装和皮鞋,有的蓄起长发,做出鸡冠发,戴上骷髅饰品和金属鼻环,穿着磨出窟窿画着美女的牛仔裤、皮夹克。甚至出现了露臀装。嬉皮士、摇滚、朋克、吸毒、同性恋、性泛滥等反主流文化在当时十分盛行。这群年轻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他们彻底打破了西方社会原有的道德体系,不管这种打破是否值得称赞,它都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宗教到法律,再到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他们改变了社会的集体人格。其中同性恋也随着这股潮流在西方兴起,并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接受。这对男装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朋克,摇滚风格的青年。怪异的发型代替了干练的短发,鼻环墨镜骷髅饰品代替了礼帽方巾,露臀装代替了西装三件套,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释放压抑中的男人本性。
第四节  对于同性恋——越来越宽容
  20世纪50年代之前西方对同性恋的看法:宗教罪孽、法律犯罪、医学疾病。这些观念导致男人被压抑,也是服装极度统一的背景和原因之一。
  一、传统看法
  长期统治西方的宗教无论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都反对同性恋,新旧约《圣经》也一贯视同性恋行为为罪。引用的《圣经》经文是《利未记》18:22及20:13,认为同性恋行为本质是违犯神创造的秩序,违犯自然及人性。《罗马书》1:24…27,“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欧洲因为同性恋而被处死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里不再赘述。即使在近代美国,也仍然不能被接受。世界上第一部限制电影内容的行业规范守则《海斯法典》就诞生在1934年的好菜坞。浓厚的清教徒传统使得这本规范守则以捍卫银幕纯洁为己任,于是除了3秒钟以上的接吻镜头严禁出现外,同性恋的性变态等镜头和内容也在审查中被坚决肃清。
  即使美国的主流社会也是如此。我们知道美国是个民主政权,总统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社会主要潮流。1953年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上任不久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禁止同性恋者在政府和军队中任职。”并旦要求与政府有契约关系的公司查出并解雇他们的同性恋职员。难以计数的教师、医务工作者、州和市的雇员,因为这项政策而失业。同性恋者被剥夺公民权利。
  二、社会对同性恋的观点变化及斗争
  60年代开始,欧美年轻人掀起的一系列反社会的运动为同性恋者争取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性恋首先臝得了法律界的支持,1962年美国法律学会废除了《鸡奸法》。1962年,伊利诺伊州将同性恋行为合法化,在全美率先迈出了第一步。1964年联邦民权法案废除了由于种族、肤色、性、宗教和母国等方面的法律歧视。1969年6月27日发生的“石墙骚乱”被认为是现代同性恋运动公开化的起点。同性恋者大规模组织起来要求平等的社会权利,参与社会事务,并且开始募捐资金支持政治选举。197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以58%赞成、4%弃权通过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列表中删除。1975年,同性恋者在联邦任职的禁令被解除。欧洲社会对同性恋的法律允许更早一些,1951年保加利亚、1961年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67年英国等都颁布了允许同性恋的法律。
  由此,同性恋开始在西方社会被广泛接受。中性化的着装诉求开始大量出现,这为现代男装的多元化肃清了道路。
第五节  当今的时尚男装市场
  如今的男装时尚界,能数得上来的牌子中,绝大多数都诞生于这次同性恋解放运动之中。在这些时尚巨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性:近30年来男装时尚品牌都是同性恋设计师在主导。从过去的克里斯汀?迪奥到华伦天奴,从圣罗兰到如今的D&G,还有堪称左右人们审美的乔治?阿玛尼以及华丽无比的范思哲。他们无一不是同性恋。
  为什么他们能够崛起,并取得大众的认可。我们认为,这群伟大的同性恋设计师他们击中了当时欧美社会的集体人格。
  服装设计是设计师个性和思想的主观表达,设计师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潜移默化地表露出来。同性恋者的思维既有男性的理性,又有女性的细腻感性。这两种视野的结合使许多同性恋者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正是由于这种天赋,他们对于中性美、阴柔美的把握比男人更加到位。能够把年轻人压抑已久的欲望表达出来——抓住了集体人格。因此,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战后出生的一代步入中老年,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这群年轻时轰动世界的一代老了也不甘心循规蹈矩。于是,以中性化为核心设计理念的男装品牌阿玛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不仅仅成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