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思维科学探索 >

第48部分

思维科学探索-第48部分

小说: 思维科学探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方法的这种移植与
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不仅给科学
带来了重大突破,同时也加强了科学由分化向综合的整体化
趋势。当今,如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特别是应
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方法来剖析我们的教学过程,
将有助于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有助于揭示教学过程的客
观机理,有助于用客观的、确切的科学标准代替主观的、笼统
的经验标准,使教学由经验走向科学,这是实现减轻师生负
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信息是物质普遍联系的属性,是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
媒介。认识过程首先是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根
据所得的信息对外界进行控制,并通过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
节。从而达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其一般过程可用信息流的
第 342 页
。教学通
图认识过程信息流框图①
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认识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各科知识就是信息源,
通信的目的就是解除接收终端这种先验不肯定性
有效性指一定
信的目的正是要变学生的“不知”为“知”。因此,教学过
程就是信息传输过程。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就是一个高级通信
网,教学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式是:见下页。它与一般信息传
输系统有共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所不同的是:人是活
的自动机,人所特有的自组织能力与自编程序的能力是任何
物理接受机不能比拟的。因此,可靠性、有效性与自动性应
该成为评价教学系统优劣的几个主要标准。可靠时间内传输
性指抗干扰能力,即学生所得信息的保真度
教学信息量的多少,即传输效率自动性即通过教学,使学
生获得的自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大小。这是人作为自动机的教
学通讯系统所特有的。
框图来表示:
第 343 页
学生是教学信息传输系统的主体
图教学信息传输系统基本模式
教学的基本对象是:各科知识、学生集体与教师集体,
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系统。系统方法就是要运用联系变化的观
点和整体与部分统一的思想,从系统的整体规律性和各组成
部分(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揭示被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
律。尽管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 其主要矛
盾还是这个通信系统的始端与终端的矛盾,即认识主体的
未知与认识对象的“已知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学通信系
统的“ 主项” ④ 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这个系
统中处于“编码”与“组织”的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将人
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知识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改
第 344 页
教学信道及其干扰
没有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和充
造,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编码”工作的好坏对教学
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性、自动性影响极大,它能“加
速” 、“延缓” 教学信息传输的进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讲,我们说整个教学工作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但在强调
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学系统中处于主
体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导”
分把握,教师的“编码”工作就失去了依据,就无从“主
没有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认识活动,学生的
认识活动是无法完成的。为此,应该把对学生的研究,特别
是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错误的研究,作为我们
探索的起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浮力”这个课题为突破口,在
两个不同类型的班中就学生对浮沉现象、浮力定律的认识与
掌握情况作了调查,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大量的、普遍的错
误。为了弄清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我们进一步在初中、个
学、幼儿园等各类型的二百多名学生中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
究,同样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认识。从这些“大
量”、“普遍”的错误中初步可以看到其中孕育着的
然”,即学生接受间接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息。信源的输出,经过信道传输
后,使接受者或多或少地知道信源的输出是什么。理想的传
输是一点不差地知道信源的输出是什么。由于干扰的存在及
其影响,一般说来,很难完全知道。教学信息传输的目的是传
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我们的理想是教师的讲授全部被学生接
~ ~
第 345 页
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密度和重量密度与压力
表示液排的人,占

人, 浮力等于排水体积人, 、
= ;
浮力等于排开体积人, ) = 排物( 人,
种错误,达人,占
受。由于干扰的存在及其影响,这同样是不可能的。教学信
道的干扰在输出系统与接受系统中都存在,但就学生是认识
主体这一观点来看,主要来自学生的“内干扰”。学生大脑
模型中的每一个抽象神经元就是一个接收信道。因为人是活
的自动机,他(她)不会象物理接收机的终端那样消极、被
动地接收输出系统发出的信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要受到
其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影响。由于学生集体原有知识、
经验、能力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在教学信道中产生了性质不
同的各种“干扰”,大大阻碍了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弄清
这些干扰的内容、性质及其产生原因,是提高教学信息传输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学生在“浮力”问题上产生的种
种错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调查的初二
人,占
名学生期中测验时就浮力公式一项出
现的错误有(未明确
) 人,
人,

浮力由内压强产生,不会写计算公式
人, 浮力等于物体重量人,
人, ),总计有
。在浮沉条件掌握上出现的错误更多,如认为浮沉条件

体和重量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重量??计

种错误,
人,占
~ ~
第 346 页
提高第一级信噪比
质量与
是学
排液体积与
以上事实说明:学生在接受浮力公式和浮沉条件时,凡
前阶段学习过的有关概念均会与之产生干扰。如浮力与压
力,压强;密度与比重;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
物体体积;体积与深度体积与面积;质量与密度
响。教学信息传输过程是
重量??等。“相似”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干扰是十分严重
的,尤其是感性经验的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受到过去
有限时间内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影
由个以前事件所确定的,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情况
生头脑中原有信息系统的函数。即:
( ,

故此,我们的结论是: “干扰”是信道的固有特征,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必然的、合规律的现
象。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大量错误,教师必然采取客观
的、科学的态度。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从这些错误中发现学生
的认识规律,从而找出一种好的教学措施,以便有效地克服
干扰,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教学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物理传输系统。当整个系统受到
了严重干扰,接受端的部分或绝大部分已经完全处于停滞状
态时,教师还可以照样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殊不知这完全是
一种无效劳动。这是教学信息传输系统一个值得引起严重注
意的问题。因此,如何抵抗干扰,努力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系
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是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从“浮力
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直观形象和直接经验所获得的信噪
比最大,提高第一级信噪比是克服干扰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 347 页
识细
图浮沉现象错误认识示例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浮沉现象还缺乏起码的感性
认识,在完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完全靠“背书”来接受新知
识,当然也就无法抵抗干扰。信号为噪声所淹没也就势在必
然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感觉是最基本的认
胞,是“智力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智力的发展都是由这个
铁、一块木头放在水中时,计
误的图:
名答浮力>重力,占。不少学生认为:
对浮在液面上的冰块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调查中,初二
名学生中有
只有上浮物体才受到浮力
名学生中的
物体越轻浮力越大越深处浮力
使我
越大??等,均来自直觉的错误。联系到历史上力是加速度
产生的原因还是速度产生的原因这一长达二千年之争,

们看到了人类认识史上一幅全息相关的生动图景,象亚里士
多德这样的先哲尚且抗不住直观错觉的干扰,足见“眼见为
实”在认识上所起的作用。人们从直觉经验中获得的信噪比
是最大的。皮亚杰确信思维起源于动作,而非起源于语言
我们对不能正确掌握浮力公式的
学生之所以不能接受正确概念,也多半根源于缺乏足够的感
性认识基础。
查,结果是:其中人中
名,在期中测验试卷讲评后半个月中再一次进行了个别调
名仍然不能正确写出浮力公式,
无一人知道浮力公式的来由,当进一步要求学生画出一
人次作出了以下几种完全错
第 348 页
提高教学信息传输效率
细胞分裂、繁殖、发育而成的。没有足够感性材料作基础的
任何抽象化和形式化,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座理论的谜魂阵,
必然会导致有关概念的胡乱联系而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在
物理教学中,必须把以解题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到以实验为基
础的轨道上来,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在第一级输入时尽量增
大信噪比,就能在传输过程中有效地克服干扰,提高信道容
量,增强可靠性,提高传输效率。这样的实验,应该不只是
科学史上某个实验的简化与重复,而应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容
易产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重新加以组织的教学性
实验,重在“铺路、架桥”,为完成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
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
我们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否定抽象思维的重要作用。需知
感性认识的这种“支柱”性质是会随着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
提高而发生重要的地位变化。被很好掌握的理论知识本身,以
后会渐渐变成概括的更高水平的“支柱,认识的辩证运动
就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信息传输系统的效率取决于输出系统与接收系统是
否“匹配”,能否在传输过程中使整个系统处于“共振”状
态,即输出系统的任一信息输出均能在接受系统中获得最大
“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
的响应,取得最高的传输效率。
马克思指
到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学生的认识也是有层次有结构,
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我们的教学要取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就
必须符合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上发展水平与认识特点,即达
第 349 页
跳能摘
成最佳“匹配”,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授处于
“共振状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切实际地过高
或过低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都将导致教学信道的阻塞,造
成“吃不饱”或“受不了”的低效传输状态。
页。
我们所作的调查表明:学生在浮沉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有
结构、有层次、逐步发展的。就铁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浮沉情
况,我们在幼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