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思维科学探索 >

第49部分

思维科学探索-第49部分

小说: 思维科学探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页。
我们所作的调查表明:学生在浮沉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有
结构、有层次、逐步发展的。就铁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浮沉情
况,我们在幼儿园、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所作的
调查情况如下:见
调查说明:学龄前儿童对“沉”现象已有所了解,但还
只是十分粗浅的;对“浮”现象还没有很好认相,而且总是
企图将“浮”现象纳入“沉”的轨道加以理解和把握,如不
少儿童将“浮”说成了“上沉”、“沉上来”、“不会沉下
去” 。三年级学生中的大多数对“沉”现象已基本掌
握。但对“浮”现象还只是初步了解。初一学生对“沉”现
象已能较好掌握,但对浮现象还没能很好认识与掌握。在浮
沉问题上学生的认识是遵循“沉” “浮” “浮体这
页。
样的层次发展的。学生对浮沉现象的认识随年龄变化关系如
下图所示:见
在浮沉问题上,此图所反映的学生认识发展的“ ”形结
构(即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逐渐趋于饱和)是具有普
遍意义的。我们充分重视学生发展水平与认识特点的研究,
把教学要求定在“最近发展区”上,使学生跳一
“果子”,这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
最高的教学效率,如果全然不顾学生对现象有无起码的了
第 350 页
第 351 页
解,丢掉“观察”这第一级的认识胚芽就主观主义地加以抽
象化和形式化,其通讯效率必然很低甚至是无效的。
图浮沉现象认识发展图
第 352 页
《哲学研究》, 年第
出的一些问题》,《哲学研究》, 年第期。
北京科学教育编辑室:《信息论基础》。
王海山: 《试论科学方法移植和渗透的机制》
参  考  文献
傅平:《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认识论上提
期。
李诚忠:《教学控制论》,《教学研究丛刊》,
年第期。

年第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心理科学通
讯》, 期。
化的道德》,《马
卷。
马克思:《道德的批评和批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第 353 页
宏大队伍”,已成为能否完成城乡经济改革
张诚
( 山西晋光人才开发公司

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七年就从厉史发展的总趋势出发,提
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口号。党的十二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这个
战略思想作为进行和完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以
肯定。这也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造就出大批能够
成效地组织和指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厂长(经理),能够有力
地加强企业经营、推动技术进步的总工程师,能够切实加强
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总经济师,能够严格财经纪律、精打
细算、开辟财源的总会计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
结企业广大职工的党委书记,形成一支包括这些人才在内、
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的
实现“ 翻两
番”总目标的重大问题。“缺乏人才”已成为实现四化的严
重障碍,培养、造就、开发一大批各种类型的人才并从理论
上予以研究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第 354 页
建立开发人才的智力型企业
先后崭露头角,改革的呼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经济改革,在世界经济,技
术等方面理论、实践的冲击下,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研究如
何对付世界新的工业技术革命的挑战之后,在各行业都引起
振动和反响,一批勇于改革的先
声以及试验,或跃跃欲试或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某种原因,
在一段时间,突然平静下来。去年十月九日,赵紫阳总理发
表了关于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们对策的讲话,胡耀邦
总书记又几次作了重要批示,万里、方毅等同志也先后发表
了寓意深刻的讲话,以此为转机,顺应厉史潮流的改革之潮
又更迅猛澎湃而起。“中国经济的起飞在于改革”,“没有
改革就没有前途”,“允许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等论点已成为脍炙人口
的警句,也成为有志于改革和勇于接受新技术革命挑战者
缓冲
动力。如果把这段城市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概括一下,即:
起步起潮。
晋光人才开发公司是筹建于“起步” ,成立于“缓
冲,”发展于“起潮”。公司为什么能在处于改革的“缓冲
或称“低潮”期而得以成立,有三个因素:首先,公司的筹建
者们,是新闻记者、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立志改革者,大
家都亲自看到、听到或深切地体验过现行科技体制、管理方
法、“大锅饭”、人才部门所有制及对现代科学技术愚昧无
知的官僚主义者的弊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求彻底改革的愿
望,促使他们去思考、探讨、求索。其次,国内外关于新技
术革命的信息不断传来,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是否有能力接受
第 355 页

形势的挑战,其前提在于改革。是抓紧时机、缩小差距,还是
处理不当、失掉时机,问题尖锐而严竣。这样就形成一种紧
迫感。第三,是领导者的支持。这前两方面的因素和信息成
为我们设计、组建人才开发公司的支撑点。在此基础上,我
们看到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具备了实现“四化”和迎接
挑战的最好的政治历史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政治路
线,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地大物博、物质资源丰富以及由
于实现了开放政策,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这一
切优越条件的发挥,不能沿袭传统的扩大劳力或单纯增加工
农业投资的老路,其关键在于培养和开发最重要的资源
“人才”。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引导到
正确轨道上来,国强民富,参加世界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新技
术竞赛也就有了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们想用具体的、实际
的措施来扶持人才,用办企业的办法去开发人才,它的宗旨
立足山西,背靠人才,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
界,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开发之规律,努力开发省
内人才,吸引省外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条件,以
达到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上,通过改革的途径开辟
人才开发的新途径。
晋光人才开发公司从成立至今,一年多的实践表明,
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开发人才为宗旨的新型企业,在组织机
构、人才开发、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规程制度
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智力型企业。它
前所具有的特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内部组成,是一个符合现
社会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式网状新型组合体。

第 356 页
我们懂得:人才之所
术干部等组成的
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一个由专家、发明家、改革者、技
事会,有决定公司发展方向、重大决策和任
免经理的权力。执行机构为经理会议,它担负使整个公司高
效率运转的日常工作,它的正副经理及各部部长由八名中、
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它一方面坚决贯彻董事会的决策,同时
也是全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机构。业务机构是四个部及其
下设的二十五个研究所和专业部门,这些部、所是大公司的
支柱。它们既是公司经济效益的基础,又是“人才资本”的
聚集地。
第二,公司骨干人员的选配,坚持用有远见、有魄力、

有组组才能、有专业知识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目前,我
们公司的骨干队伍二十余人,全部为五、六十年代的大专
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员,基本具备科研能力、发
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得信息及情报能力,及社会
活动能力。
第三,公司的工作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它始终贯彻抓住
时机、迅速动作、效率第一、效益第一的方针。例如,我们
在调查、收集我省建筑设计行业的情报之后,当机立断,决
定建立“建筑设计研究所”,而且边筹建边工作,短短三个
月,已承揽中、高级设计项目总值达四千余万元。
第四,公司初步建立了一套能协调上下左右的制度和法
规。
事实上,我们这个开发人才的机构,在公司内部人
力的配备上也很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
以为人才,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善于思维的大脑,而思维能力
又是有层次的,因而,我们总是把公司人员恰如其分地安排在
第 357 页
象开发矿藏那样开发人才
不同层次上,并让他们在这个有机的整体里充分发挥作用。

要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决定的因素、关键的问题在于干部和人
才,是人才的干部和当干部的人才。没有一大批有文化、有
学识、有胆魄、有谋略、有为四化献身精神的骨干队伍,改
革的事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同样,晋光人才
开发公司作为一个改革单位,并在改革中先走一步的实体,
如果不抓紧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公司就难以巩固
和发展。因此,公司首要的任务是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口号和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
一步掌握好“发现”、“挖掘”、“使用”人才的几个关键
环节,为社会举荐贤才,为公司吸收人才,为各种人才开辟
展才之路。在公司内部要抓紧吸收和启用各种层次的高质量
的人才,作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雄心
一年多的实践,感受最深刻的,首先是思想状态的变
化。这种变化是:满腔热忱而起一一如履薄冰而行一
勃勃发展。公司筹建初期,当时我们一致认为,改革是时代
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使
农业经济发生深刻地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先例。我们当时豪
情满怀,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就是想开创一个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的园地。当受到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
支持和赞扬之后,我们几乎每天沉没在讨论、分析、探索、
设计之中。在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明确提出:
象开发矿藏那样开发人才,象搞活经济那样搞活管理。并确
第 358 页
的阶段来到了,针对社会的各种议论和工作
定了:要把公司办成一个经济实体,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去
开发人才。正当我们经过充分准备要开拓前进的时候,我们
称之为“缓冲”
积聚成果
中的困难局面,我们提出了“外松内紧”、“脚踏实地”、
等口号,决心用事实来证明改革的必要性。不
久,党中央及时为改革创造了空前的大好形势,于是我们
又以前所未有的劲头和胆略,在改革的浪潮中阔步前进。之
所以要谈我们这段期间的思想发展过程,因为有了这样一个
小的马鞍型,才使我们从中得到了难能可贵的启示。
、必须有一个有胆识、头脑清醒,立志改革又善于改
革的核心力量,而且有一支精通业务、有组织能力、有社会
活动能力的骨干队伍。作为领导集团首先要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