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穆勒)-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采矿国的物价水平将略低于过去,其他一切国家的物价水平将略高于过去;前者的通货较少,后者的通货较多。这个结果是发行纸币可能使国际贸易或各国的通货价值或数量发生的唯一永久性变化,但是这个结果太微不足道了,除在说明原理时外毋须加以注意。
mpanel(1);
然而,还可能产生另一种结果。过去处于非生产形态的2000万镑金属货币,现在转变成了生产性资本,或者可以转变为生产性资本。这种利益最初由英格兰在损害其他国家的情况下获得,后者买走前者昂贵的非生产性剩余物品,而为此向前者提供价值相等的其他各种物品。这些国家的损失,会随着从矿山流入的贵金属不断减少而逐渐得到弥补,最后,整个世界的生产资源实际上将增加2000万镑。亚当·斯密所作的说明虽为人们所熟知,但因其十分恰当,仍值得在这里复述。他认为,用纸币代替贵金属,好比在空中架设公路,使现今被道路占用的土地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是一部分土地得到了解放,而发行纸币则可以使一部分积蓄的财富得到解放,过去这部分财富的职能只是使其他土地和资本用于生产,现在它本身也可以用于生产;它过去所履行的职能将由无所花费的媒介物同样出色地执行。
不使用金属货币而为社会节省的价值,是提供货币代替物的那些人净得的一种利益。他们可以使用2000万镑流通媒介,而所费只是雕版工制作铜版的费用。如果他们将所增加的这笔财产用作生产性资本,则它将和同等数额的其他任何资本一样,可以使一国的生产物增加,使社会受益。是否这样使用,多少取决于发行方式。如果是由政府发行,并用以偿还公债,它就很可能成为生产性资本,然而,政府可能更愿将这一特别财源用作经常费用;可能将它毫无禆益地挥霍掉,或者只是用以暂时代替同等数额的赋税;在最后那一情况下,全体纳税人可以将这笔钱节省下来,他们或者将它加入自己的资本,或者作为收入用于消费。如果纸币象在我国那样是由银行家和金融公司供给的,则这一金额几乎全部会变成生产性资本;因为既然发行者有义务随时偿付,他们就决不会将它浪费掉,倘若发行者不能随时予以偿付,那就肯定有人在搞欺诈,或者是管理不当造成的。银行家的业务乃是贷款者的业务,因而他发行纸币,只是扩大了他的通常业务。他将这一金额贷给农场主、厂主或商人,他们将它用于各自的业务。如此使用,它就会象其他任何资本那样,给劳动带来工资,给资本带来利润。这种利润将在银行家和一系列借款者(大部分是短期借款者)之间分配,银行家获得利息,借款者获得支付利息后剩下的那部分利润,或相当于利润的便利。资本本身最后会全部变为工资,而且在通过出售产品而得到偿付时会再次变为工资;由此而为维持生产性劳动提供了价值2000万镑的永久性基金,并增加了一国的年生产物,增加额相当于用这笔资本所能生产的全部产品。此外还有一种利益,这就是可以为一国节省补偿金属通货的磨损和其他损耗所必需的贵金属的常年供给。
因此,只要能确保安全可靠,就应尽量用纸币代替贵金属;所需保有的金属通货额,只要能在事实上和公众的信心上保持纸币的可兑换性就行了。象英格兰那样具有广泛商业关系的国家,往往要突然向外国支付巨额款项,有时作为贷款或其他海外投资,有时作为特别输入某种货物(最常见的事例是歉收时大量输入粮食)的货款。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流通领域或银行的金库中必须拥有巨额铸币或金银块,而且由于某一突然事件而流出的这些铸币或金银块,在突然事件过去以后,必须能流回来。但是,因为输出所必需的黄金几乎总是取自各银行的准备金,在银行还有偿付能力时决不会直接取自流通领域,所以为日常需要而保持一部分金属通货所能获得的唯一利益是,各银行有时可以由此补充它们的准备金。
第三节 增加不兑现纸币所产生的影响:实际汇兑与名义汇兑
当金属货币已为等额纸币所取代,而完全被逐出流通领域时,如果纸币是可以兑现的,则力图在流通领域增加更多纸币的任何尝试,就必然会完全失败。进一步发行纸币会再次产生那一系列躯逐金币的后果。此时贵金属会同先前一样需要被输出,而为此目的从银行取出的数量将等于过剩纸币总额;因此,这些过剩纸币不可能再流通。固然,如果纸币是不兑现的,则其数量的增加就不会受到这样的阻碍。当流通领域仍有可以取代的铸币时,不兑现纸币起作用的方式会与可兑现纸币一样;只有当所有铸币(除为了便于小额兑换而保留的一些以外)都被逐出流通领域,而纸币发行额仍在增加时,二者的差别才会显露出来。纸币在数量上一旦超过其所驱逐的金属通货,物价很自然地就会上涨;根据具体情况,原来值5镑金属货币的物品,现在也许会值6镶不兑现纸币,或6镑以上不兑现纸币。但是,这种物价上涨和前面考察的情况不同,不会促进输入,抑制输出。输入和输出是由物品的金属价格决定的,而不是由物品的纸币价格决定的;只是在纸币可以随意与贵金属交换的时候,纸币价格才必然与金属价格一致。
我们假定,英格兰是一个纸币贬值的国家。假定在其通货仍为金属通货时,英格兰的某种产品可以用5钱购得;而在法国则可以卖5镑10先令,二者的差额用以偿付开支和所冒的风险,并向商人提供利润。由于纸币贬值,这种商品现今在英格兰的价格为6镑,而在法国却不能卖到5镑10先令以上,尽管如此,它仍将象过去一样输出。为什么?这是因为,输出商在法国出售这种商品所能得到的5镑10先令,不是已经贬值的纸币,而是黄金或白银;在英格兰,金银块已按与其他物品相同的比率涨价,因而,如果商人将黄金或白银带回英格兰,这5镑10先令就可以卖6镑12先令,同过去一样,可以获得豆0畅的收益作为利润和补偿开支。
由此可见,通货贬值并不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将和通货保持原来价值时一样进行。但是,虽然贸易不受影响,汇兑却受影响。当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使用金属通货的情况下,汇兑将按平价进行;与5金镑硬币等值的一张法国汇票仍值5金镑硬币。但是,5金镑硬币或其中的含金量,如果在英格兰已值6镑,则法国兑付的5镑汇票也值6镑。因此,当实际的汇兑为平价时,会出现一种名义上的汇兑,它按通货贬值的幅度不利于一国。如果通货贬值10%、15%或20%,则无论实际的汇兑会因国际债务和债权的变动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汇价总是会同实际的汇兑相差10%、15%或ZO7o。但无论这种名义上的升水多么高,它也不会使人们将黄金运出本国,并发出用它抵付的期票,以谋取这种升水的利益;因为这样输出的黄金不象可兑换通货那样可以按平价由银行取得,而必须在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提价程度相当于这种升水)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平价有所变动,而不是汇兑不利,因为同过去相比,现在要有较多的英格兰通货才能与某一数量外国通货的价值相等。然而,汇兑依然按照金属平价计算。因而,在通货贬值时,汇价是由如下两种要素或因素合成的,即实际的汇兑和名义上的汇兑,前者随着国际收支的变动而变动,后者则因通货贬值而变动,而只要通货有所贬值,这种汇兑总是不利的。通货贬值多少可以按照金银块的市场价格超过造币厂估价的幅度来精确计算,因此我们有了一种可靠的标准,可用以决定汇价的那一部分与通货贬值有关,可以作为名义上的汇价加以核减;这样订正后的结果就是实际的汇兑。
增加可兑换纸币的发行额会扰乱汇兑和国际贸易,扩大信用同样会扰乱汇兑和国际贸易,因为扩大信用同增加通货一样会影响物价,这一点我们已在前面作过详细的说明。每当投机受到刺激,致使依靠信用进行的购买大为增加时,每个依靠信用进行购买的人象用货币购买一样,总是使货币物价上涨。因此,一切结果必然相似。物价上涨的一切结果是,输出受到阻碍,输入受到刺激:不过,输入事实上几乎不会等到物价上涨(这是投机的结果)之后才能增加,因为某些大宗输入品通常属于最早进行投机性过量买卖的物品。所以,在这样的时期,输入常常大大超过输出;当这些输入品必须以货币偿付时,汇兑就转为不利,黄金也就流出该国。黄金的流出究竟会对物价产生什么影响,取决于我们即将详细说明的各种情况:但是,黄金的流出会使物价回跌,这是肯定无疑而且很明显的。物价回跌一旦开始,一般就会造成总崩溃,信用的异常扩张迅即变为信用的异常收缩。因此,当信用轻率地过度扩张,因而人们过分热中于投机时,汇兑发生转变以及银行因此而不得不获取黄金输往国外,是突变的近因。不过,这些现象虽然明显地伴随着信用崩溃(也称为商业危机),却不是信用崩溃的本质部分;如前所述,信用崩溃在完全没有对外贸易的国家(如果有这样的国家),也完全有可能发生,而且有可能以同样大的规模发生。
第二十三章 论利率
第一节 利率取决于贷款的需求与供给
现在在这里讨论决定利率的各种因素,似乎最为合适。贷款的利息实际上是交换价值问题,自然属于我们目前讨论的范围;而通货和贷款这两个问题,虽然它们本身性厨截然不同,但在所谓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现象中,二者却如此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不了解一者,就不可能了解另一者,而且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两个问题被混在了一起,处于难分难解的混乱状态。
在上一编中,我们说明了利息和利润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资本的总利润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对风险的报酬,对烦劳的报酬和对资本本身的报酬,可以分别称之为保险费、监督工资和利息。在对风险给予补偿以后,即,在补偿了资本由于社会的一般情况或特定事业的风险而可能遭受的一般损失以后,还有剩余。这种剩余一部分归于资本所有者作为节欲的报偿,一部分归于资本使用者作为其所费时间和烦劳的报偿。多少应归于一方,多少应归于另一方,要看两种职能分开时资本所有者能够从资本使用者那里得到多少报酬。这显然是一种需求与供给问题。需求与供给在这个场合的意义和作用和在其他一切场合没有什么不同。利率当为使贷款的需求与贷款的供给相等的一种比率。利率当为这样一种比率,即,使某些人愿按此比率借入的数额与某些人愿按此比率贷出的数额恰好相等。如果供过于求,利息将降低;如果求过于供,利息将提高Z而降低和提高的程度,均将达到供给和需求方程式重新确立的那一点。
贷款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要比其他任何物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更为频繁。影响其他各种物品供求的因素,为数有限;而贷款的欲望和放款的意愿则多少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产业或商业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