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西方哲学史 罗素 >

第146部分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146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此书受了当时反动派的谴责,结果现代的读者本指望书中会见到比它实际含有 
 
的学说远为彻底的革命学说。可以拿关于民主政治的言论来说明这一点。我们已经讲过, 
 
卢梭使用民主政治一词时他所指的意思是古代城邦的直接民主制。他指出,这种民主制 
 
决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国民无法总是聚集起来,总是忙于公务。“假使真有由众神而成 
 
的国民,他们的政府就会是民主的。这样完美的政府不是人类分内的东西。” 

 
    我们所说的民主政治,他称作“选举制贵族政治”;他说,这是一切政体之中最好 
 
的,但不是适于一切国家。其候必须既不很热也不很冷;物产不可超出必要量过多,因 
 
为若超出过多,奢华恶习势在难免,这种恶习限于君主和他的宫廷比弥漫在全民中要好。 
 
由于有这些限制,给专制政体便留下广大的存在范围。然而,他提倡民主政治,尽管有 
 
种种限制,当然是让法国政府对此书恨入骨髓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否定王权 
 
神授说,因为把社会契约当作政治起源的学说暗含着否定王权神授的意思。 

 
    《社会契约论》成了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但是当然也和《圣经》的命 
 
运一样,它的许多信徒并不仔细读它,更谈不上理解它。这本书在民主政治理论家中间 
 
重新造成讲形而上的抽象概念的习其,而且通过总意志说,使领袖和他的民众能够有一 
 
种神秘的等同,这是用不着靠投其箱那样世俗的其具去证实的。它的哲学有许多东西是 
 
黑格尔为普鲁士独裁制度辩护时尽可以利用的。它在实际上的最初收获是罗伯斯庇尔的 
 
执政;俄国和德国(尤其后者)的独裁统治一部分也是卢梭学说的结果。至于未来还要 

 
把什么进一步的胜利献给他的在天之灵,我就不敢预言了。 

第二十章 康德 
 
    第一节 德国唯心论一般 
 
    十八世纪的哲学处于英国经验主义派的支配之下,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可以看成是 
 
这派的代表人物。在这些人身上存在着一种他们自己似乎一向不知道的矛盾,即他们的 
 
精神气质和他们的理论学说的倾向之间的矛盾。按精神气质来讲,他们是有社会心的公 
 
民,决不一意孤行,不过分渴望权势,赞成在刑法许可的范围内人人可以为所欲为的宽 
 
容社会。他们都和蔼可亲,是通达世故的人,温文尔雅、仁慈厚道。 
 
    但是,虽然他们的性情是社会化的,他们的理论哲学却走向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并 

 
不是一个新倾向;在古代晚期就存在过,在圣奥古斯丁身上最为坚断;到近代,笛卡尔 
 
的cogi to(我思)使它复活了,而在莱布尼兹的无窗单子说里便达到了暂时的顶点。莱 
 
布尼兹相信,即使世界的其它部分绝灭了,他自己经验里的一切也会不改变;尽管如此, 
 
他还是致力于旧教教会与新教教会的再统一。类似的自相矛盾也出现于洛克、贝克莱和 
 
休谟。 
 
    在洛克,自相矛盾还是在理论上。由前面的一章我们知道,洛克一方面讲:“因为 
 
心灵在其一切思维与推理方面,除只有自己默省或能默省的各个观念而外别无直接对象, 

 
所以很明白,我们的认识只和这些观念有关。”又说:“认识即关于二观念相符或不符 
 
的知觉。”然而,他仍主张我们有三类关于实在的存在的知识:关于我们自己的存在, 
 
直觉知识;关于神的存在,论证知识;关于呈现于感官的事物,感觉知识。 
 
    他主张,·单·纯观念是“事物按自然方式作用于心灵上的产物”。这点他怎样知 
 
道的,他不解释;这主张的确超出“二观念相符或不符”以外了。 
 
    贝克莱朝着结束这种自相矛盾走了重要的一步。在他说来,只存在心及其表象;外 
 
部的·物界废除了。但是他仍旧未能理解他由洛克继承下来的认识论原理的·全·部后 

 
果。假使他完全前后一贯,他就会否定关于神的知识和关于他自己的心而外的一切心的 
 
知识了。作为一个教士和过社会生活的人,他的感情阻止他作这样的否定。 
 
    休谟在追求理论一贯性上毫无所惧,但是他感不到让他的实践符合他的理论的冲动。 
 
休谟否定了自我,并且对归纳和因果关系表示怀疑。他认可贝克莱废除物质,但是不认 
 
可贝克莱以神的表象为名所提出的代替品。固然,他和洛克一样,不承认任何不具有前 
 
行印象的单纯观念,而且无疑他把“印象”·想·像成因为心外的什么东西,结果直接 

 
使心有的一种心的状态。然而他无法承认这是“印象”的·定·义,因为他对“因为……, 
 
结果……”这个概念是有异议的。我很怀疑他或他的门徒是不是曾经清楚认识到关于印 
 
象的这个问题。很明显,依他的看法,“印象”既然不能据因果关系下定义,恐怕就得 
 
借它和“观念”赖以区别的某种内在特性来定义了。因此他便不能主张印象产生关于在 
 
我们外面的事物的知识,这是洛克曾主张的,也是贝克莱以一种修正形式主张过的。所 
 
以,他本来应当认为自己被关闭在一个唯我主义的世界里,除他自己的心灵状态及各心 

 
灵状态的关系以外,一概不知。 
 
    休谟通过他的前后一贯性,表明了经验主义若做到它的逻辑终局,就产生很少有人 
 
能承认的结果,并且在整个科学领域里废除掉理性相信和盲从轻信的区别。洛克预见到 
 
了这种危险。他借一个假想批评者的口,发出以下的议论:“假若认识在于观念之间的 
 
相符,那么热狂者和理智清醒的人就处在同一个等位上了。”洛克生当大家对“热忱” 
 
已经厌倦的时代,不难使人们相信他对这种批评的答复是妥善的。卢梭在众人又转而对 
 
理性渐渐有了厌倦的时候登场,使“热忱”复苏,而且承认了理性破产,允许感情去决 

 
断理智存疑不决的问题。从1750年到1794年,感情的发言越来越响亮;最后,至少就法 
 
国而论,“热月”使感情的凶猛的宣讲暂时终止。在拿破仑底下,感情和理智同样都弄 
 
得哑不则声。 
 
    在德国,对休谟的不可知论的反作用所采取的形式比卢梭原先加给它的形式要深刻 
 
得多,精妙得多。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发展了一种新哲学,想要它在十八世纪末年的 
 
破坏性学说当中保卫知识和美德。在康德,更甚的是在费希特,把始于笛卡尔的主观主 
 
义倾向带到了一个新的极端;从这方面讲,最初并没有对休谟的反作用。关于主观主义, 

 
反作用是从黑格尔开始的,因为黑格尔通过他的逻辑,努力要确立一个脱开个人、进入 
 
世界的新方法。 
 
    德国的唯心论全部和浪漫主义运动有亲缘关系。这种关系在费希特很明显,在谢林 
 
(Schelling)更加明显;在黑格尔最不明显。 
 
    德国唯心论的奠基者康德,虽然关于政治问题也写了若干有趣的论文,他本人在政 
 
治上是不重要的。反之,费希特和黑格尔都提出了一些对历史进程曾有过深刻影响、而 
 
且现在仍有深刻影响的政治学说。若不先研究一下康德,对这两人就都不能了解,所以 

 
在本章里讲一讲康德。 
 
    德国的唯心论者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在开始详细讨论之前可以一提。 
 
    对认识的批判,作为达成哲学结论的手段,是康德所强调的、他的继承者所接受的。 
 
强调和物质相对立的精神,于是最后得出唯独精神存在的主张。猛烈排斥功利主义的伦 
 
理,赞成那些据认为由抽象的哲学议论所证明的体系。存在着一种从以前的法国和英国 
 
的哲学家们身上见不到的学究气味; 
 
    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是大学教授,对着学术界的听众说教,他们都不是对业余爱 
 
好者讲演的有闲先生。虽然他们起的作用一部分是革命的,他们自己却不是故意要带颠 

 
覆性;费希特和黑格尔非常明确地尽心维护国家。所有这些人的生活是典范的学院生活; 
 
他们关于道德问题的见解是严格正统的见解。他们在神学上作了革新,然而是为了宗教 
 
而革新。 
 
    有了这几句引话,我们再回过来研究康德。 
 
第二节 康德哲学大意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一般认为是近代哲学家当中最伟 
 
大的。我个人不能同意这种评价,但是若不承认他非常重要,也可说是愚蠢无知。 
 
    康德整个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或柯尼斯堡附近。虽然他经历了七年战争 

 
(有一段时期俄国人占领东普鲁士)、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生涯的初期,他的外在生 
 
活却是学院式的、完全平稳无事的。他受的教育是武尔夫派传述的莱布尼兹哲学,但是 
 
有两个影响力量,即卢梭和休谟,使他放弃了这种哲学。休谟通过对因果性概念的批判, 
 
把他从独断的睡梦中唤醒过来——至少他这样讲;但是唤醒只不过是暂时的,他不久就 
 
发明了一种让他能够再入睡的催眠剂。在康德说,休谟是个必须予以驳斥的敌手,然而 
 
卢梭对他的影响却比较深。康德是一个生活习惯十分有规律的人,大家惯常根据他作保 

 
健散步经过各人门前的时间来对表,但是有一回他的时间表打乱了几天;那是他在读 
 
《爱弥儿》的时候。他说读卢梭的书他得读几遍,因为在初读时文笔的美妨害了他去注 
 
意内容。虽然康德素来受的教养是虔诚者的教养,但他在政治和神学双方面都是自由主 
 
义者;直到恐怖时代为止,他对法国大革命向来是同情的,而且他是一个民主主义的信 
 
仰者。由后文可知,他的哲学容许诉之于感情,反抗理论理性的冷酷指令;少许夸张一 
 
点说,这不妨看成是“萨瓦牧师”的一个学究式的翻版。他所提的应当把人人看成本身 

 
即是目的这条原则,是人权说的一种;从他讲的以下一句(关于成人又关于儿童的)话 
 
里流露出他酷爱自由:“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 
 
    康德的早期著作比较多涉及科学,少关系到哲学。里斯本地震之后,他执笔讨论了 
 
地震理论;他写过一个关于风的论著,还有一篇关于欧洲的西风是否因为横断了大西洋 
 
所以多含水汽的问题的短文。自然地理是他大感兴趣的一门学科。 
 
    康德的科学著作中最重要的是他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General Natural Hi 
 

story and Theory of theHeavens) 
 
    (1755),这本书在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以前倡导星云假说,论述了太阳系的一个可 
 
能起源。这个著作的若干部分带有一种显著的密尔顿式的庄严。此书有首创一个确有成 
 
果的假说的功绩,但是没有像拉普拉斯那样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