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06)二十一世纪之光 >

第12部分

(06)二十一世纪之光-第12部分

小说: (06)二十一世纪之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特景象,给了他非常大的启示。
     其后,他又作了大量详细周密的调查,不光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
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是山谷冰川,并且可以划分为三次冰期。
     李四光还亲自到黄山,去进行实地考察。在黄山,他同样获得了冰川作
用遗迹的宝贵资料。
     1936年9月,李四光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
篇文章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
     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道:“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发
现。”李四光数十年的含辛茹苦,第一次得到了世人的承认。
     李四光对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潜心研究,在 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
山》中得到全面阐述。
     尽管直到今天,关于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仍然有着激烈的争论,
但是,李四光作为一个科学家,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新的学术研究方向。
人们不能不叹服炎黄子孙超人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力量。
                               地质力学原理
     李四光早年在作科研究时,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在同一个
地质时代里,华北地区以陆相沉积 (历史上没有被海水淹过的陆地)为主,
间有海相沉积(历史上地层被海水淹过的地区)薄层;华南地区则以海相沉
积为主,越往南,海相沉积越厚。
     这就说明,在那个时期,海水的进退,南北的差异相当大,南方有海浸
的现象,北方则有海退的现象。
     为什么在同样一个地质时代,海浸、海退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李四
光从此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
     李四光首先就断然否定了当时地质学家所流行的一种说法:地球表面的
海水运动是全球性的,要升都升,要降都降。
     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就无法解释在同一个地质时代里,北方海退、南方
海浸的现象。他再翻阅国外的有关资料,发现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以北半
球来说,南方海浸,北方海退,海水由两极涌向赤道;而经过若干的时候,
又出现相反现象。
     于是,李四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海水不但有垂直运动,而且有水平运
动。水平运动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反复发生时
快时慢的变化的结果。
     1926年,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的论文,系统地阐
述了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引起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动
地壳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在重力控制下地球自转的离心力。
     李四光认为,这种离心力不光影响海水的运动,而且影响地壳运动,造
成地壳的褶皱、沉降和断裂……
     这种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解释和研究地壳构造和地
壳运动的规律的科学,就是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为研究地壳运动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使地
质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四光利用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原理,在中国寻找
石油的伟大贡献。
     20年代,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经在我国的陕北地区打过油井,因没有
能打出石油,因此,美国人就断定中国没有石油。
     李四光则根据其地质力学理论,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
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
     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观点,所以在50年代初,当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询问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如何时,李四光的态度是乐观的,并且建议在全国
范围内广泛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
     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指导了全国石油地质普查的战略选区工作,
对东部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首先,李四光敢于冲破旧有理论的束缚,驱散了笼罩在中国人心头的“中
国贫油”论的迷雾,科学地指出了中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其次,李四光预测出松辽、华北等面积辽阔、覆盖层厚、很少岩层露头、
更缺油气显示的地区的含油远景。
     最后,在突破松辽盆地之后,李四光又及时指出要到那些和松辽盆地处
于同一大地构造体系的不同段落的地区找油的正确方向。
     实践证明,这种战略性的指导是很准确的。在以后的几年中,中国在广
大地区进行了石油地质普查工作,竟然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
     不久,地质部又根据李四光的意见,提出了“不放弃西北,多搞东部”
的方法。李四光和石油部的勘探队一起,终于探明了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
油田。
     李四光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接着又指出:“今后该是
我们跳出门坎往南移动的时候了。”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李四光接连在华
北、下辽河和江汉等地区发现了油田。
     在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贫油”的帽子被彻底摘掉了,
同时,地下水找到了,地势找到了,金刚石成矿带也找到了。
     地震一直是地球人的一大心病,它始终在困惑着人类,威胁着人类。李
四光对中国地震情况的预报和研究,也作出了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1967年,在湖北省间县地震后不久的一个深夜,中南海怀仁堂,国务院
正在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议题是:有关方面报告,当天清晨7时北京
将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建议国务院批准同意,立即通知北京居民搬到室外
避震。
    周总理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之后,便征询李四光的意见,问情况是不
是这样紧急,需不需要疏散北京市的居民。
     李四光没有立即回答总理的问话,而是拿起电话机,向北京周围的地应
力观测站了解情况,然后才回到座位上,态度很明确地对总理说,今晚不要
急着发警报。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请毛主席放心休息吧!
    周总理同意不发警报。第二天,太阳依旧平安地照亮了北京城,人们依
旧平静地生活、工作着。李四光的判断证实了。
     早在1965年3月19日,经医生诊断,李四光就患了左髂骨总动脉瘤,5
个月后,肿瘤已由4×6厘米发展成7×7厘米,发展的后果可能会破裂或栓
塞,导致死亡。
     医生一再叮嘱李四光,不能有过多过重的体力活动。
     然而,李四光却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想到,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没
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地质力学的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地震预报的
探索才刚刚起步,……所以,李四光不顾年高体弱,重病在身,多次爬山涉
水深入到地震地质第一线,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
地质事业。
     1971年,当他最后一次住进医院的时候,他还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
年的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令人遗憾的是,没有能够等到半年,就在他说了这些话的第二天,即1971
年4月29日,他的动脉瘤突然破裂,抢救无效,他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但是,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的追求,将永远鼓舞着我们,为继续验证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寻找中国丰富的地下资源,探索地震发生的成因和
规律,而继续去努力,去奋斗,去叩开地壳运动秘密的一道又一道大门。
                                进军南极
     当魏格纳为了验明其大陆漂移说,而魂断北极;当李四光为了论证中国
曾有第四纪冰川流动过,而踏遍千山万水,魂牵东土的时候,又一位勇敢的
探险英雄,为了考察南极这又一块生命禁区,而长眠在冰雪世界。
    这位英雄就是英国的罗伯特·斯科特。
    20世纪初期,南极这片神秘的大陆,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和探险者,人
们争先恐后,为开垦地球这块最后的处女地而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热血乃至
生命。斯科特就是其中之一。
     斯科特原本是一位海军中校,长年在汪洋大海中漂泊,既拓宽了他的视
野,又磨砺了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了一本介绍南极风光的小册子,南极那美丽
的景色和迷人的风韵,勾起了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好奇心,他决心做一个探险
家,亲自到南极去看一看。
     1902年初,斯科特带领一支考察队,到达了南极地区的罗斯海,并在这
里建立了一个越冬宿营地。
     当年年底,斯科特又率领这支考察队,继续向南极大陆纵深地带进发,
一直抵达南纬82度的地方。
     1911年11月1日,在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技术准备、营养准备的基
础上,斯科特再度率领这支不畏难险的考察队,正式向南极极点发起总攻。
     这支探险队伍共有65名队员,斯科特把他们兵分两路,一路33人,沿
陆地前进;一路32人,沿海路前进。
     斯科特所率领的是陆上前进这支队伍,共配备有33条爱斯基摩狗、15
匹西伯利亚矮种马和两部摩托雪橇。
     当他们行进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见的特大暴风雨,
风雪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使得人寸步难行。
     为了使这支队伍更精干一些,斯科特决定丢弃掉爱斯基摩狗,而使用西
伯利亚矮种马,队伍顶风冒雪,继续艰难地前行。
     当他们费了好大的劲,到达罗斯冰架以后,他们再次遇到强暴风雪的袭
击,西伯利亚矮种马一个个病倒了,摩托雪橇也停摆抛锚,无法使用。
     雪原茫茫,他们如坐愁城,怎么办?只有继续前进。他们又用人拉雪撬,
这支探险队伍在凶险的暴风雪中,继续缓慢地然而执著地向南极极点前进
着。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终于越过南极横断山脉,爬上南极高原,现在
离他们的最后的目标南极极点只有250公里了。斯科特和队友们一起举行了
一个简短的庆功会。
     庆功会后,斯科特决定只带四个人,组成向南极极点冲刺的突击组,其
他人暂时返回基地待命。
     1912年初,当新年的钟声在天空久久回响的时候,当无数的人在滚滚红
尘中,投身于金钱或物欲的怀抱中的时候,斯科特和他的突击组,在茫茫的
南极的暴风雪中,继续朝着他们理想中的圣地艰难地前进。
     他们再次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风雪,斯科特一行简直是寸步难行,
有时走了半天,还没有走出100米。
     为了加快速度,争取时间,他们只好延长每天行进的时间,使出最大的
力气拖着沉重的雪橇向南极极点进军。
     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以惊人的耐力和毅力,战胜了凶险的暴
风雪,克服了南极天气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不便,终于走完全部路途,到达了
令他们魂牵梦绕的南极极点,实现了他们多年来的夙愿。
     他们在南极极点插上了英国的国旗,然后热烈地握手、拥抱,他们心花
怒放,为自己的胜利而激动得流出了喜悦的泪水。
     正当他们高唱起英国国歌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已经有一支探险队比
他们早一个月零五天到达了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