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邪见与疑惑-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除邪见与疑惑)
45、佛教徒的拜佛行为是不是偶像崇拜?
46、‘空’是什么都没有吗,佛教是虚无主义或唯心主义吗?
47、有人说:‘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这话对吗?
48、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49、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50、学佛法获得成就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51、如何看待佛法现代化的问题?又如何著手进行?
52、学术界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的影响,对吗?
53、对别的教派应持何种态度?
54、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55、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56、学佛必须要吃素吗?
57、什么叫传承?传承共有哪几种?
58、‘命由心造’这句话符合佛教的观点吗?
59、有人说:‘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这话对吗?
60、先人回来报梦或附身,是真有其事吗?
61、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62、民间信仰中,有时会见到乩童有佛陀附体或请来祖先的魂魄附体,是不是真的呢?
63、有些人自称能魂游净土,也能带别人灵游净土,这是否真的?
64、有些人能见到佛与菩萨等,为什么我诚心礼佛多年,却从未见过佛陀呢?
65、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66、如果遇到自称已经开悟成佛的人,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假?
67、佛教是主张无神论的吗?
68、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69、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著,那么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执著呢?
70、有人视地狱为实有,也有人说它是唯心所造,何者的观点才对?
71、佛法对堕胎有何看法?可以在堕胎后供奉婴灵吗?
72、如果佛陀及三宝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为何寺院及佛像又会在战争及天灾中被毁呢?
73、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吗?
74、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75、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76、妇女有月事时,是否不能到寺院礼佛?
77、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78、怎样才能知道前世及来世?
79、修禅定的作用是什么?它可以令我成佛吗?要多久才能成就禅定?
80、佛法教导安忍,但如果我们处处忍让,岂不是更成为他人欺侮的对象?
81、如果业力是不会消失的,忏罪又有何用处呢?
82、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放生又有何意义呢?
83、佛珠的意义是什么?市面上有多种佛珠,应选哪一种才适合呢?
84、在佛坛上烧很多香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庇祐呢?
85、有人说净土修持只为一己往生,所以是小乘的修持,这见解有何错处?
86、有人认为须消尽了业障才能往生净土,有人主张可以带业往生,哪一种是正确的?
87、有人说密法兴时,佛教就会灭,这是否有根据呢?
88、持咒及念佛号之间,哪一种修持比较好?
89、修密法的人,可以同时修净土吗?
90、学习持咒及修本尊法是否一定要先受灌顶呢?
91、修‘破瓦’法与念佛往生之间,何者较易成就净土?
92、是不是凡是咒语都属密法?
93、有人说密宗是外道演变出来的,这有否根据?
94、四加行修满了十万遍,是否就圆满了呢?
95、佛教中的‘手印’一词是指手势动作吗?
96、西藏喇嘛很多都叫‘宁波车’、‘仁波切’等,这个名称有何意思呢?…
97、什么是‘本尊’?怎样可以知道自己的‘本尊’是哪一位?
98、有很多法门我都想修,怎么办呢?
99、临终助念算不算终极关怀,应注意什么?
100、信佛是不是迷信?
附录:毛泽东读书劄记诠释
附录:居士公约
附录:憨山大师费闲歌
附录:中外名人谈佛教(第一辑)
45、佛教徒的拜佛行为是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
我们向自己国家的国旗致敬,是不是因为这块布很神圣呢?当然不是,但我们透过向国旗致敬表达对国家的效忠及支持;同样地,我们藉著顶礼佛像来忆记佛陀圣身、纪念佛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佛像并不是佛,而只是木头或铜铁。向佛像供养食物,佛像也不会吃。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佛教从来没说佛像就是佛或神灵,我们亦同意它只不过是木头偶像。然而,因为我们凡夫并无清净业力得见真正的佛陀,我们以佛像来代表佛陀。我们对佛像恭敬作拜,不是顶礼面前的木像,而是在礼拜它所代表的诸佛。我们对佛像供上食物,不是要喂饱根本不会吃东西的木像,而是为了藉以供养它所代表的诸佛。事实上,真正的佛陀也不需要我们的供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积聚功德而已。
(二)纪念意义,见贤思齐。
纪念意义就是看到诸佛的光辉形象,联想起佛的思想、智慧、慈悲功德,生起敬仰心,以佛菩萨为榜样修行做人、做佛。认识层次较高的人,可以从各种佛像的象征意义,得到精深丰富的佛教哲理的启示,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三)观想意义。
修禅定的人,经常眼观佛像,在大脑中形成佛的视觉形象,以便在修定过程中,思想集中观想佛像,以观佛的一念,代替纷繁的杂念,获得入定成就。
拜佛还是一种极好的康复、保健身心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附: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附: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附: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护这个道场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吗?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