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如政府預期般進入到高級合作社的階段之外,一九五七年的農業生產數據令中共十分失望。一年來的糧食生產僅提高百分之一,但總人口數卻成長了百分之二。由於棉花生產短缺,棉製衣服的總量呈現下降的趨勢。事實上,雖然一五計畫已達成預期目標,不過也暴露出中國經濟體系的嚴重失衡。在一五計畫期間,中國的工業產值每年約成長百分之十八點七,但農業產值卻只有百分之三點八的成長率。平均每人糧食消耗量的成長率更低,平均每年低於百分之三。隨著農村市場的蓬勃景氣,當地消費者買走了大部分食物、食用油、棉花,減少了提供給國家或城市人口購買的物資。依據當時的農業生產能力,似乎很難再從農民身上榨取更多的農作物以供應這種蘇聯式的重工業成長,除非中共仿效蘇聯在一九三○年代初期,不計後果實施日後引發大铮牡霓r業收購政策。但這對中國而言並不可行,因為一九五○年代時期中國每人平均糧食產量遠低於一九三○年代的蘇聯。而且中國共產黨黨員中約有百分之七十在農村(蘇聯共產黨黨員百分之七十是在城市),所以他們並不熱中於此一政策,以免農村陷於慘境。
然而為了維持中國重工業的成長速度,中國勢必增加農業部門的產量。包括陳雲、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一致認為,唯有提供農民足夠的物伲T因,增加他們購買消費品的機會,再讓他們使用更進步的農業機械設備和更多的化學肥料,才能提高生產量。如果這類消費財和資本財的生產使得基本鋼鐵工業的發展減緩,而且長期如此,那麼這類消費財和資本財的發展也會隨之放慢。在起草第二次五年計畫時,陳雲和其同僚計畫將自一九五八迄一九六二年間糧食生產的年成長率定為百分之五點五,從目前的生產量一儯饲灏偃f公噸目標提高為二儯那f公噸。
對於合作農場令人氣餒的農業生產結果,毛澤枺膶Σ呤亲尩胤綆植客高^道德教化與群眾動員的精神領導以提高農業產量。毛澤枺@種令人回憶起延安時代的方法獲得了當時黨總書記鄧小平以及毛的接班人劉少奇的支持。透過經濟決策權力的下放,這樣的發展策略擴大了共產黨在農村地區的權力,並相對削弱了經濟計畫官僚的影響作用。屆時經濟弊端會因為全國自發性動能的出現而獲得解決。
一九五七至一九五八年間,中共內部展開關於經濟成長策略的爭辯時,中蘇關係混沌曖昧。蘇聯要求中國償還他們協助中國發展工業的鉅額貸款,此一負債因而成為中國急於提高農業生產剩餘的理由之一。蘇聯科技不但已臻至生產原子彈、氫彈的水準,更在一九五八年八月成功試射了洲際飛彈,六個星期之後又發射了「史潑尼克」(Sputnik )人造衛星。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初,當毛為了經濟與政治方面的協議二度(也是最後一次)遠赴蘇聯時,蘇聯再次發射了第二顆衛星,並將一隻活的小狗帶上太空。
在蘇聯展現其科技成就的前幾個月,毛澤枺推浇y一臺灣的希望就已經破滅了。臺灣內部幾次的反美暴動遭到蔣介石的嚴厲鎮壓,蔣並為這些反美暴動公開向美國道歉。隨後在美國的應允下,蔣氏政權在臺灣部署了「鬥牛士」(Matador)地對地飛彈,這式飛彈可以換裝核子彈頭,發射到幾百哩以外的中國大陸各地區。當時,毛澤枺谀箍聘嬖V此間中國學生,盱衡國際政治競賽的態勢,是「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佔了壓倒的優勢」,是「枺L〔中國和蘇聯〕壓倒西風」。這樣的結論導致毛澤枺J為在核子戰爭中,中國必將大勝。「極而言之,〔全人類〕死掉一半,還有一半人,帝國主義打平了,全世界社會主義化了。」(裕б唬
無論如何,毛澤枺_始擔憂一旦中國革命無可選擇地走向小心謹慎的長程計畫階段,將從此喪失革命的活力。毛的激進思想一向建立在人類意志與群眾力量自發的、英雄式的實邸希辉缭谒氖昵暗闹髦校驮⒆撨@種實邸瘛D菚r他目睹摯友紛紛加入結合知識培養與體力勞動的勤工儉學計畫,他本人日後也投身於組織基層勞工的工作,教導目不識丁的工人識字讀書,並引領他們在資產階級的剝削之下掌握自己的未來。在這些經驗之後,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年,毛澤枺衷谧硇撵懂敃r崛起之農民協會組織合作;毛再次證明,單純、不識字的農民似乎有能力掌握眩s的策略和政治問睿瑏K應用到他們艱困的環境中。
面對中國一九五七年時的氛圍,毛澤枺馗嬖V群集在青島的中共幹部,農民和農村幹部已經淪入「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絕對平均主義,或自由主義」的行為模式。這其實是對於農民只關心如何在農業集體化之後增加糧產過好日子,以及幹部耄Р禺a量數據、誇大糧食短缺以便從國家多要一些補助的簡潔用語,換言之,在毛澤枺磥恚r民與農村幹部妒恨城市工人和城市幹部較高的生活水準。
毛澤枺怨襞珡奶K聯價值來平衡他對農民短視心態的死灰復燃以及他早在百花齊放時期就曾整肅過的那些更固執、短視的黨員的強烈批評。毛自蘇聯返國之後於四川成都召開的會議上,對黨員的坦率講話中透露出這種感慨。他善用家常耄в骱蜏顯的例子,使其對蘇聯教條主義與中國人盲從心理的批評別有風味:
害得我三年不能吃雞蛋,不能吃雞湯,因蘇聯有篇文章說不能吃雞蛋和雞湯,後來又說能吃。不管文章正確不正確,中國人都聽了,都奉行了。總之,是蘇聯第一。(裕Ф
毛並以路線有異,但方向一致的思想邏輯揭示了「不斷革命」( continuing revolution )的觀點。在蘇聯,「不斷」革命的理論被視為托洛斯基主義者的異端邪說簽,因其否定了正確的革命階段以及黨的領導角色。毛澤枺竽懙匾圆煌拿Q來表達相似的概念,試圖賦予不斷革命論新的地位,以作為中國人對革命理論和實邸呢暙I。這一概念把中國迄今為止所有的革命經驗都囊括在內,並可用來動員至今尚未被喚醒的群眾。據此,我們有必要引述在一九五八年一、二月時期流傳於資深幹部之間的一份毛澤枺鶎懙膬炔课募 垂ぷ鞣椒畻l〔草案〕〉當中的論點為例:
不斷革命。我們的革命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從一九四九年在全國範圍內奪取政權開始,接著就是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一完成就開始農業合作化,接著又是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現在要來一個技街革命,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英國。……十五年後,糧食多了,鋼鐵多了,我們的主動權就更多了。我們的革命和打仗一樣,在打了一個勝仗之後,馬上就要提出新任務。這樣就可以使幹部和群眾經常保持飽滿的革命熱情,減少驕傲情緒,想驕傲也洠в序湴恋臅r間。新任務壓來了,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完成新任務的問睿厦嫒チ恕#ㄔ'三)
*譯裕В和新逅够摹覆粩喔锩摗咕哂腥龑右饬x:一、革命的歷程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的必然性,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方向發展;二、個別國家革命與國際革命之間有一必然的聯繫關係;三、在完成革命之前,要使社會不斷處於變動之中。準此,毛澤束雖然在一九三七年自稱是「革命轉變論者」,不是托洛斯基主義者,但事實上是與托洛斯基的第三層意義近似的。至文化大革命末期,毛澤枺鼜陀痔岢觥概c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而從「不斷革命」變為「繼續革命」更有其深邃的意涵。「不斷革命」與「繼續革命」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是闡述革命歷程本身的必然特伲会嵴邉t是強眨麨榱舜_保革命進程的不輟,革命者必須採取積極的行動,而突出人類意志的行動力量。詳參John Bryan Starr,《繼續革命》( Continuing the Revoluti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最後一章。
毛澤枺诳嘈耐魄貌粩喔锩陌簱P觀念時,也強眨w中國百姓必須「又紅又專」,兼融社會主義者的使命與其技術於一爐。此外,毛澤枺F耀中國六儯丝凇敢桓F二白」的特點是一樁好事,因為「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洠в胸摀脤懽钚伦蠲利惖奈淖郑卯嬜钚伦蠲利惖膱D畫。」(裕模┟倪h大抱負中卻也將我們拉回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 The German Ideology )一書中最富烏托邦色彩、最鞭辟入裡、也是在一九五八年左右最廣為中國人所引述的一段話。馬克思在其中勾勒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歡愉景象:
任何人都洠в刑囟ǖ幕顒庸爣總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眨澲麄生產 ,因而使我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願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臘,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 ,晚飯復從事批判,但並不因此就使我成爲一個臘人、漁夫、牧人,或評論家。(裕澹
一九五七年底,中共領導人開始實驗新的社會組織規模,動員農民從事疏通河渠和灌溉耕田的新任務,以證明人類意志與力量可以克服所有自然和技術方面的挑戰。直至一九五八年一月,據聞通過興建這種水利溝渠,一儯r民已經開墾了七千八百萬公頃的土地。倘若中國人民可以如此動員,他們同樣也可以增加農業產量,唯一有待解決的是,如何發現正確的組織形式來維繫群眾的動力。但是這種幾近強迫性勞役的灌溉計畫使得男人必須離開他所屬的合作社遠走異地,也造成不少新的社會問睿=鉀Q方法之一就是說服農村女人擔負更多田裡的耕作。因為這其實是讓女人走出家務,所以有必要集中看顧兒童以及統一處理包括炊事工作在內的家務。而當黨領導人為了全國工業增產,下令某些工業移往農村時,這種家事的集中管理就顯得十分急迫。這不但有助於農民學習新的技術,也讓他們可以在農閒時刻由此生產性勞動中獲利。
因此,將高級社集合為更大的組織單位這種作法轉變成中國革命思維中的一部分,勢必要增加農村的生產力以帶動中國的工業成長,同時釋放人類新的潛能與活力。一九五七年秋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下令城市地區的幹部「下鄉」,考察農村的基本生活條件,並在「多、快、好、省」的邉涌谔栂鹿奈柁r民增加生產。直到一九五八年七月,「人民公社」一詞才正式出現在黨內的期刊上,但早在四月份,河南地區的二十七個合作社就已經放棄私有化的方式,合併成為擁有九千三百六十九個家庭的大公社。
到了一九五八年夏天,大豐收升高了每一個人的期望,於是結束私有化並將整個農村中國重新組合成人民公社的邉屿堆烧归_;不言而喻,推行成果亦十分成功。中共中央並未下令實施人民公社政策,不過就在毛澤枺姆Q許之下,地方上激進的農村領導幹部競相推行而加速落實人民公社政策,於是一九五八年八月,中共中央委員會在天津附近海濱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所召開的會議中,不得不承認「人民公社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