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

第56部分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56部分

小说: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一九一九年,李大釗的研究小組已吸引了大批學生。當中有些是北大學生精英中的城市富家子弟,但也有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雖然當時毛澤枺鼇K非北大學生,而只是北大圖書館的辦事員,但他經常參與李大釗研究小組的討論會,圖書館的工作讓毛有機會再次親炙曾在長沙教他倫理學、時為北大教員的先生(譯按,楊昌濟)。另一位經常與會的學生是瞿秋白,瞿來自江蘇,潛心佛理,國學造詣深厚。瞿秋白的母親因耽溺於鴉片的丈夫及棄之不顧的家族而走上自殺一途,於是瞿秋白強烈感受到世界的不公。由於家境寒微,瞿秋白並未能進北大就讀,而是到外交部設立的「俄文專修館」修習,在此不僅學費全免,且有一筆小額津貼。第三位是張國燾,張是湘贛邊界客家籍地主的子弟,十幾歲就幫孫逸仙的革命組織咚蜆屝担伴L成為一名反袁的積極分子。
  雖然這些青年學子對布爾什維克主義、馬克思主義滿懷熱情,但若要將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與中國的社會環境相扣合,就必須形構馬克思主義某些基本前提。其中最令人困擾的問睿牵R克思賦予城市無產階級歷史主體的角色,並視共產黨為領導無產階級的先鋒,然而當時中國的工業部門仍處繈褓階段。不過令人鼓舞的是,俄國的社會條件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模式;另一方面,也因為李大釗重新詮釋馬克思理論,將中國定位為「無產階級民族」(proletarian nation),而將中國置於馬克思主義的對話場域。李大釗認為,在眾多帝國主義勢力敚严拢w中國人受剝削的程度不亞於資本家通過佔有生產工具、奪取工人剩餘價值的剝削。因此,李大釗的結論是:「全國人民漸漸變成世界的無產階級。」(裕
  李大釗這些觀念發表於一九二○年一月。同年,李大釗依循這種思維邏輯,推導出他的理論框架,他認為,由於中國人所遭受的壓迫來自帝國主義列強,因此他們所承受的痛苦較之單獨受資產階級的剝削更甚:
  
  現在世界的經濟組織,既已經資本主義以至社會主義,中國雖未經自行如歐、美、日本等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實業,而一般平民間接受資本主義經濟的壓迫,較各國直接受資本主義的壓迫的勞動階級尤其痛苦。(裕模
  
  當李大釗重新思考馬克思理論之際,也不忘驅策學生走向農村,研究農村生活,因為李大釗也接受某些早期俄國革命思想所繫的民粹主義( populist)觀點 。李大釗說,走向農民,學生才得以仿效俄國前輩,用血和汗「宣傳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的道理」。 李大釗認為,在知識上大膽躍進,這對中國而言比對俄國更有意義:
  
  我們中國是一個農國,大多數的勞工階級就是那些農民。他們若是不解放,就是我們國民全體不解故;他們的痛苦,就是我們國民全體的痛苦;他們的愚暗,就是我們國民全體的愚暗;他們生活的利病,荒是我們政治全體的利病。去開發他們,使他們知道要求解放、陳說痛苦、脫去愚暗,自己打算自己生活利病的人。(裕澹
  
  李大釗以鏗鏘的口吻為文號召,知識分子應以勞動為榮,隨農民加入田間勞作以洗滌城市的頹鄙風尚。他提倡,知識青年下鄉將有益於修補中國憲政架構的斷垣殘壁,因為這群來自城市的學子能向農民解釋,投票與地方政府選舉的重要意義,並戡查外來的經濟利益如何主導並剝削地方。一九二○年初,北大學生所發起成立的「平民教育演講團」巡迴於近郊村莊,教育農民大眾,以具體行動邸睦畲筢摰睦硐搿
  當然,這類農村經驗不只是一種學院式的活動。一九一九年幾次的嚴重旱災,導致接下來兩年間,大半個河北省與毗連的山枺⒑幽稀⑸轿骷爸陵勎魑鞑匡柺莛嚮牡乃僚啊4说剞r村每平方哩的平均人口密度約為一千二百三十人,農作欠收,再加上地方政府無力賑災救濟、抒解饑荒,造成至少五十萬人死於災荒。人處於貧窮狀態。房屋的門板與橫樑紛紛被拆卸求售,或用來燃燒取暖;成千上萬難民劇臥街頭或鐵軌旁,許多人為了強行擠進滿載乘客的火車車廂,因而不幸意外殘廢或喪生;孩童被販賣充當僕役,其中女孩多淪為妓女或側室。曾有一村莊六十戶人家,因缺乏糧食而被迫以野草、樹葉果腹。傳染病、特別是斑疹傷寒症大為流行,奪走了那些早已無抵抗力的生命。
  在上海、廣州等地,這種鄉村眨榈挠^念在知識分子和學生社群間廣泛流傳。共產黨許多中堅分子當時都有過這種經驗,或在讀書會中與工人議論中國的勞動條件及國內外政治局勢。在李大釗的研究小組中,瞿秋白撸v蘇聯的獨特個人經驗使他視眼目睹蘇聯的發展。一九二○年,躍秋白於莫斯科適逢俄國革命之初的困頓,但依然鬥志高昂,並未意氣消沉,對瞿而言,艱難處境正足以凸顯俄國人前所未有的高貴特伲K維埃世界此刻正浸淫在新生的光芒中。瞿秋白接受了北京《晨報》(Morning News)的約聘,報導蘇聯社會的境況,瞿傳回國內的一系列報導,內容包羅甚廣,從蘇聯社會各種議睿膶嵉赜^察,到讀頌蘇聯革命的雜文都有。其中一篇文章裡,瞿伙白寫道:「如今幸而見著心海中的燈塔,雖然只有赤光一線,依微耄Ъs,總算能勉強辨得出茫無涯際的前程。」(裕┤欢谥袊鴧s無法感受到這道社會主義的光芒,瞿伙白自忖,中國這塊「陰影」令他「視覺本能幾乎消失了」。在此地,瞿秋白親身接樱韲臅r代導師、先知,儘管有時只是驚鴻一瞥,卻也讓他內心激蕩不已。瞿秋白曾與俄國的人民代表一起傾聽列寧發表演講,聆賞任力阿賓(Chaliapin,譯按,一譯夏里亞賓,俄國著名男低音)演唱以普希金( Pushkin)的詩譜成的樂曲,與俄國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長路迹鞝査够↙unacharsky)暢談「無產階級教育」(proletarianized education)的課睿瑓⒓訜o政府主義大師克魯泡特金的葬禮,以及與一代文豪托爾斯泰的孫女在這位偉大作家的宅邸散步。
  也許是早年感染肺結核病的後遺症,加上俄國的凜冽天候與營養失眨瑢е脉那锇子幸魂囎硬〉梗匀焕^續留在莫斯科,並於一九二二年初在當地加入共產黨。將蘇聯社會主義移入中國人的生活,這種可能性漸次升高。李大釗曾告訴中國青年,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可見諸吾人心理結構的三個層面:「在知的方面,社會主義是對於現存秩序的批判主義;在情的方面,社會主義是一種我們能以較良的新秩序代替現存的秩序的情感,這種新秩序便是對於資本制度的知的批判主義的結果,自顯於意象中;在意的方面,社會主義是在客觀的事實界創造吾人在知的和情的意象中所已經認識的枺鞯呐Γ褪且怨と说男姓嫠袡嘟y治的最後形體的資本主義的秩序的努力。」(裕撸那锇讓χ袊锩姆哒蔑@了李大釗這種將理性、情感、意志熔冶一爐的特伲H欢旜那锇讓⒛抗饣叵蛲蹲⒃谧鎳砩希兑痪哦甏汗澠茣詴r分寫下幾行詩句,從字裡行間不難看出,情感已幾乎壓倒理智與意志:「莫斯科忽然移近枺鼇啠溉缓粑皇妫靡凰崎L夏清早,登高山而望曉霞。」(裕耍┪崛吮仨氉龅模坪蹙椭皇邱{馭這道不可預測卻又絢麗奪目的力量。

  五四邉拥闹T面向

  對社會達爾文主義觀念的議論、對共產士義興趣的高漲,正是中國文化劇變將至的癥候。這一文化劇變史稱「五四邉印梗驗檫@場文化邉涌梢哉f是與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發生於北京的事件以及它對全國的影響糾纏一起。故此,「五四邉印挂辉~有廣狹兩義,端視用來指涉五月四日當天所發生的示威事件,抑或是隨之而來眩s的情緒、文化、政治的發展而定。
  來自十三個地區大學院校的學生代表於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齊聚北京,通過五項決議:第一,抗議巴黎和會所通過的山枺鼪Q議案;第二,努力喚醒「全國各地的民眾」;第三,倡議組織北京市民的群眾集會;第四,敦促成立一個北京全體學生的聯合會;第五,決議當天下午舉行撸惺就棺h巴黎和會。
  第五項提議即刻付諸行動。大約三千名學生不顧警察禁令,齊聚紫禁城前的天安門廣場,朝枺幻裣镂骺诘耐鈬桂^區前進。在撸嘘犖榈那邦^,一幅輓聯隨風飄蕩,上面寫著親日內閣閣員的姓名。學生高舉用布和紙做成的大幅旗幟,上面以老嫗皆解的白話文向市民傳遞此次示威的目的和不滿情緒——將山枺臋嗬尪山o日本,便意味著中國領土不再完整;學生要求民眾不分職業階層,一起加入示威抗議的行列。示威群眾受到外國使館警衛與中國警察的阻攔,轉而包圍負責與日本協商巨額借款的內閣官員(譯按,曹汝霖)的府邸。雖然曹汝霖當時不在家,部分學生依然強行破窗而入,放火燒房,有一些學生發現了其他躲藏在府內的政客(譯按,章宗祥),便將他痛毆至不省人事。示威隊伍數度與警察發生暴力衝突,一名學生(譯按,北大學生郭欽光)重傷,三天後死於北京一所法國醫院,是唯一的死者。到了傍晚,大多數示威人群都已散去,增援的警力趕赴現場,逮捕了逗留街上的三十二名學生。
  接下來數日,北京的學生及其幾位師長重整旗鼓,繼續執行五月四日早上所通過的其他決議事項。他們隨即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以結合北京市內中、高等學校與各大學院校學生的力量。北京學生聯合會成立的重要意義之一在於該會是中國有史以來首次男、女學生一起集會,並正式主張男、女合校,作為男、女分校之外的選擇。一九二○年,首批女學生進入北大就讀。)這種大規模的學生組織觀念迅速在中國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漢,及其他地區流傳開來。一九一九年六月,來自全中國超過三十個地區的學生聯合會代表成立了「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
  學生示威行動也成功地向不同立場的中國人傳播他們的理念主張,再次重申學術精英的威望,這些精英曾是儒家教育的重心,而今則換上現代裝束。學生的罷課行動以及政府對學生的大規模逮捕,激發全國民眾對示威學生的同情。這些支持聲浪來自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商業團體、個別的實業家、店家,及工人。儘管當時中國並洠в腥珖缘墓M織,無從計算正確的數字,不過單是上海一地,就約莫有四十三家企業的六萬名工人策動了支持學生的罷市或罷工行動。這些行動大都發生在紡織工廠、印刷廠、金屬工廠、公共事業部門、咻敇I、造紙業、煉油廠、菸草工廠等。這些激進的行動大多數是受到一九一九年間散佈各地之社會主義研究學會或團體的鼓吹策動。
  隨著不滿中國國際地位的抗議聲浪四處蔓延,新的刊物與報紙亦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湧現。為了便於向市井百姓宣揚理念,這類期刊報紙多以滐@易懂的白話文體行文,分析各類文化與社會問睿咽敬B了階級、地域、職業等社會新生力量逐漸抬頭,引導群眾在支離破碎的世界裡追求一致性與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