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拉丁美洲文学简史-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中象征派手法的运用也很多,书名既是高乔牧人的名字,又有“影子、理想、幽灵、形象”的含义,暗示着高乔牧民理想化形象的内含。
小说的另一特点是极少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心独白,这是由主人公的身世和性格所决定的。同时要求语言运用上的恰如其分。正好作者自己所说,“受人物的局限,我必须十分谨慎,不能以他之口畅所欲言,我不得不克制自己使表述尽善尽美的愿望。”
今天,高乔人早已消失。但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高乔人的形象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它为美洲精神和文化独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墨西哥革命小说的先河
——阿苏埃拉的 《在低层的人们》
马里亚诺·阿苏埃拉(1837—1952)是本世纪上半叶墨西哥最杰出的小说家。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医学院学医。取得医学硕士后,边行医边创作。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阿苏埃拉参加了马德罗的部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1916年,他完成中篇小说《在低层的人们》,引起文学界的广泛注意,认为它是墨西哥大革命时期的经典之作。从 1923至 1952年,他共创作了十四部小说,为墨西哥文坛留下了宝贵财富。1949年,他获得全国文学奖。
阿苏埃拉一生创作了二十五部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他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为读者提供了墨西哥革命斗争的第一手资料。他并未停留在纪事阶段,而是对选择的角色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塑造出形象鲜明的英雄群体,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处于激烈变革的历史时期。
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参加墨西哥革命前。写下三部小说:《玛丽亚·路易莎》、《挫败者》和《莠草》,它们忠实地记录了1910年前后的墨西哥社会生活。第二时期是作者最成熟、多产的时期,从他参加墨西哥革命开始,代表作是《在低层的人们》、描写了伟大的墨西哥革命。小说中,他吸收了欧洲先锋派的某些技巧,开辟了拉丁美洲现实主义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其他作品有:《酋长们》、《苍蝇》、《多朱迪里约想当议员》、《一个正派家庭的苦恼》、《萤火虫》等。
第三时期,作者停止了医务活动,专门从事写作。这个时期的作品又回到他早先的现实主义纪事风格上,讲述了墨西哥革命中的许多动人故事。如
《潘多哈同志》、《前哨》、《新资产阶级》、《起义者》、《先驱》等。
《在低层的人们》最初在《北方通道日报》上连载,1916年由该报社出版全书。它描写一次农民起义爆发、胜利的情景,揭示了革命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最终的失败,表现了作者对起义和革命的思考和总结。
小说情节简单。德梅特利奥不堪忍受官府的欺压,率领二十五个农民起义反抗。官府知道后,派人烧了他的家,于是,他将妻儿送到父亲家,自己率领弟兄们打游击。战士们对官兵刻骨仇恨,作战十分勇敢,经常将生死置之度外。阶级仇恨使他们团结得像一个人,在萨卡德卡斯战役中;他们勇猛异常,二十五个人打败了数百官兵。这样,德梅特利奥成了有名的农民领袖,被吸收到维亚的部下,德梅特利奥也由一个农民军领袖,成为率领数万人的大将军。但是,德梅特利奥仍是一个典型的农民,没有革命理论。胜利后,队伍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干革命?怎样进行部队组织建设?怎样处理和老百姓的关系,粮草问题怎样解决,德梅特利奥都解决不了。最后他战死沙场。
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这支农民起义军如何从小到大,最后遭到失败的全过程。对农民起义的原因、特点的描写形象生动,对农民起义的致命弱点,也作了深刻揭示。如纪律焕散、目光短浅、革命的盲目性等。在当时,作者所揭示的问题,不能为在胜利中欣喜若狂的民众所理解。而只有在革命的成果落入资产阶级政客手中后,这部小说的重要性才日益显著。
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二十章,描写德梅特利奥率领起义队伍节节胜利,交待了农民起义和胜利的原因。这个时期的队伍目标明确,纪律严明,老百姓将他们当作亲人,因此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巨大的胜利之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正是他们脱离群众和腐化的开始。
第二部分清楚地揭示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德梅特利奥被女人、钱财所困,他的弟兄们也到处找女人、酗酒、抢东西,平达塔和卡米拉为德梅特利奥大打出手。这样,队伍脱离了群众、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起义军失败的必然性已十分清楚。
第三部分共七章。主要交待主人公的命运结局:德梅特里奥战死沙场。
小说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在人物形象刻划方面,成功地塑造了农民一个革命的典型人物——德梅特利奥。
作为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初期的德梅特利奥身上集中了农民的优点:朴实、勤劳、热爱自由和勇敢。官府的压迫使他忍无可忍,他被迫揭竿而起,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在萨卡斯多战役中,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势,他毫不惊慌,沉着冷静,抓住机会,率领弟兄向敌人快速反击,终于反败为胜。这个时期的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反抗迫害自己的地主恶霸。但胜利后回到家乡,火烧地主堂莫尼克的庄园,报仇之后,他便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一个农民,没有受过先进思想的教育,并不知道革命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自他当上将军之后,随着地位的改变,农民身上的某些恶劣习气如自大、愚昧也表现出来,小农意识也显露无异。他开始疯狂地掠夺钱财,玩女人,成了一个恶霸,忘了自己的本来身份和任务,这种巨大变化,使他丧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无可挽回地走向失败。
对德梅特利奥身上的特殊性,小说表现得既很充分,又有适当分寸,塑造出一个变化中的生动真实的农民革命的领袖人物,这极其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发展。
另一方面,小说在艺术上极有独创性,作者没有按照传统小说中那样设置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叙述者的作法,而是通过人物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反映世界,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或人,从而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不同侧面,作品显得真实可信。路易斯·塞万提斯在起义军战士贝南西奥眼中,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那些先生就象雾气一样无孔不钻。革命的果实就丢在这些先生手中。”形象地描绘出那种利用革命来谋求地位、发财致富的投机分子的形象,也表现出起义军战士对他的厌恶心理。
小说的语言十分简炼、形象、深入浅出,大量对话富有个性。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表演,百作者则作为旁观者,让读者从人物的对话中加以揣摩和理解。
对于这部小说的历史地位,拉美文学史专家胡里奥·阿莱格利亚这样说:“一个历史事件和一部小说开辟了拉丁美洲战斗的二十世纪。这个历史事件是1910年墨西哥革命,这本小说是阿苏埃拉的《在低层的人们》。”这部小说以其尖锐、透彻、超群的分析,独到、精辟的政治见解,开创了新的重要文学流派,新的文学纪元:反映二十世纪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斗争的现实主义文学。而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同它所反映的在拉丁美洲有代表性的、普遍的历史斗争是分不开的。因而它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的代表性著作。
印第安人生活与战斗的史诗
——阿莱格里亚的 《广漠的世界》
西罗·阿莱格里亚 (1909—1967)是秘鲁最有影响的土著小说作家。他出生在一个庄园主家庭,从小便同印第安人一道劳动,十分熟悉他们的生活,对他们有深刻的了解。大学期间他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不久便成为“大学改革运动”的领导人,并因此被校方开除。1932年因参加“美洲革命人民同盟”进行反政府活动而被捕。1934年被流放到智利,在那里,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阿莱格里亚的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小说创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小说有三部:《金蛇》(1935年)、《饥饿的狗》(1938年)、《广漠的世界》(1941年)。尤其是《广漠的世界》使他蜚声西方文坛,并获得了美国纽约一家出版社组织的拉丁美洲文学竞赛大奖。
《广漠的世界》描绘了一个印第安部落鲁米公社的三代人,为保卫土地,保卫自由生活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反映了印第安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处境,以及他们的英勇斗争,揭露批判了封建庄园主及其他统治阶级人物的贪婪和残暴,其中许多风景和风俗习惯的描写具有秘鲁特色和印第安人的传统,为作品带来了魅力。
在小说中,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印第安人土著居民公社“鲁米”在老酋长罗圣多·马基的领导下,维持着古朴、简单、和谐、优美而宁静的田园生活。但是大庄园主阿尔瓦罗·罗梅纳瓦尔企图把社员赶到他开办的矿上去做苦工,于是开始了他的兼并阴谋。他伪造人证,伪造边界线,勾结官府,硬说鲁米公社的土地是他的财产。为了捍卫自己公社的权利,老酋长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合法的、不合法的途径同大庄园主进行斗争: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同时依靠土匪的武装力量保护公社财产。但是庄园主、官府、法官和律师串通一气,在不公正的法律保护下强抢、掠夺,为所欲为。结果老酋长被捕入狱,不久便被乱棒打死。公社被吞并,社员们被纷纷赶出家园,迁徙到一个高寒荒原上生活。由于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无法维持生活,许多人只好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有的去矿山,有的去古柯种植园,有的去当割胶工……但没有一个能摆脱贫苦、受罪、悲惨的命运。最后,马基的养子、混血儿贝尼托·卡斯特罗领导社员奋起反抗,也被政府军野蛮地镇压下去,古老的鲁米公社惨遭血洗,终于被彻底摧毁。
小说主题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它通过描写印第安人遭受迫害和摧残,来说明这个世界虽大,印第安人却无安身之处。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希望以这部作品唤醒自己沉睡的同胞,使他们起来反饥饿,反剥削,反对在所谓维护社会秩序的幌子下进行的一切卑鄙的、非正义的勾当,“谁也不要想到失败就胆怯,因为战死总比当奴隶强”。作者鼓动性的思想见解也表现得十分清楚。
小说在艺术技巧上也是成功的。首先,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尤其表现在对老酋长罗圣多·马基的描写上。在第一章,作者勾画了老酋长的形象,并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在他行进的路上穿过一条黑蛇,这使他感到十分沉重,几乎不能继续走路了。这是因为在印第安人中,蛇是邪恶的预兆。为了驱邪,他“像一只好动的老猎狗一样嗅着”,“拿着大刀轻轻钻入树丛。”这样。通过老酋长的思想逻辑,迷信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他对公社的忠实,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不祥。
在这一章,作者通过老酋长的登山活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