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拉丁美洲文学简史 >

第17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拉丁美洲文学简史-第17部分

小说: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拉丁美洲文学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同他的短篇小说相比,这部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更加深刻,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特的成就。小说通过对科马拉村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在庄园制度下墨西哥农村的凋敝没落的凄凉景象,真实地揭露了农村中的阶级压迫和黑暗现象。

  小说故事梗概是:佩德罗·帕拉莫是庄园主卢卡斯之子。幼时,父亲为雇工所杀,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刺激。后来,他追求漂亮姑娘苏珊娜,却遭到了拒绝。长大后,他利用老管家唐富尔戈尔不择手段地掠夺坑骗,他抵赖债务,偷移边界,甚至谋财害命,无所不为。为了赖掉债务,夺取地产,他与女庄园主多洛蕾斯结婚,在霸占了她的全部财产后,便逼她远走它乡。佩德罗·帕拉莫横行乡里,为夺人财产而暗中派遣爪牙将地主阿尔特雷特绞死在家中。就这样,他成了当地一个恶霸。他到处奸污妇女,致使私生子多得自己也数不清。他周围的人对他无不望而生畏。这个凶狠的家伙还蒙骗了革命军队。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爆发时,他舍财资助,派三百人参加起义军队,篡夺了领导权,将起义队伍变成了土匪军队,唆使队伍去抢劫周围的村落,趁机扩大地盘。他的爱子米盖尔同他一样,十七岁时就行凶杀人,村中半数的姑娘都被他蹂躏,但他却依仗父亲的权势逍遥法外。一次他外出寻找女人时,不慎马失前蹄,坠马摔死。

  苏珊娜拒绝了佩德罗·帕拉莫的求婚之后,嫁给了弗洛伦西奥,但婚后很快又守了寡,只得回到父亲身边。穷困潦倒的父亲又和她发生了不正常的乱伦关系。这时的苏丽娜已经到了疯狂的边缘。为了逃避战乱,她和父亲回到了科马拉村。佩德罗·帕拉莫知道她回村后,就杀害了她的父亲。这样,佩德罗·帕拉莫终于将自己心爱的女人弄到了手。但为时已晚,苏珊娜成了疯子,不久便死去。科马拉村的人民为佩德罗·帕拉莫的倒霉而高兴,把苏珊娜的丧期变成了节日。佩德罗·帕拉莫对此气急败坏,发誓要进行报复,逼得老百姓远走他乡谋生。一天,他的私生子之一,赶驴人阿文迪奥的妻子死去了,他想请佩德罗·帕拉莫帮助他安葬妻子,在酩酊大醉中,他举起砍刀,杀死了佩德罗·帕拉莫。

  后来,佩德罗·帕拉莫的第一个妻子多洛雷斯生的儿子胡安回来找父亲,却由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阿文迪奥的鬼魂领来这个世界,自己也死在了这里,科马拉村成了鬼的世界,鬼魂在到处游荡,鬼魂在对话与私语。

  小说刻划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中最成功的要数庄园主佩德罗·帕拉莫。但在读者心目中,他的面貌却非常模糊。这是由于作品中没有叙述人,即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作者。书中人物形象没有外貌特征、表情动作、服饰打扮等描写,也没有年龄、脾气、教养等等的说明文字,只有对话以及颠倒或插入的回忆。因此开始阅读这部作品时会觉得费力,只有在反复阅读,经过一番归纳、调整之后,才能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而不能简单按照现实主义的塑造典型个性的办法来分析。

  佩德罗·帕拉莫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第一节中的最后一句说:他“已经死了好多年了”。因此,作者所写的不过是一个亡魂。在鲁尔福笔下,佩德罗·帕拉莫是有他自己的痛苦、回忆和向往的。小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帮奶妈剥玉米、同情妈妈受难、追忆同苏珊娜青梅竹马友情的孩子。他接管家产之后,使原来寸草不生的小山丘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这显示出了他善于经营的才能。但随着他吞并的土地越来越多,又显示出了他狡猾的本性。一次管家富尔戈尔向他报告所作牲口买卖赔个精光,他就想方设法地让管家代他去向最大债权人多洛雷斯求婚。佩德罗·帕拉莫有大庄园主的占有欲,他霸占许多土地,又霸占许多女人。他还有大庄园主的凶狠,他儿子米盖尔杀了人,被杀者的妻子来哭诉,而他却说:“这个人并不存在”,即不存在被杀者和他的妻子,自己也就白杀人了。他的残忍还表现在他儿子米盖尔摔死以后的行为上。他抑制着自己的暴怒,内心却仇恨满腔,不但下令宰了那匹栗色马,而且迁怒于整个村庄,用剥削与饥馑扼杀人民。作者笔下的佩德罗·帕拉莫是死鬼,也是活人,但不是专制独裁庄园主的概念的化身。他一生残暴、凶狠,但也有自己的爱与痛苦。他多年来痛苦地受着苏珊娜,待到她成了寡妇回到故乡,他还是设法把她弄到手,结了婚,并且干掉了她的父亲。他得到了苏珊娜,但这个疯女人并没能给他带来快乐,她处于昏迷和疯狂之中,不久死去。佩德罗·帕拉莫呆坐着回忆,熬煎着心血。这个人物从思想道德到政治上都是反动的。从他对待起义军的打进去拉出来的手段,也可以看到墨西哥大庄园主阶级的反动性。但反动派终无好下场,他最终被自己的私生子砍死。这个凶暴的反动人物又有他的脆弱一面。他敌视人民,总是怕死,而且死了也怕“把自己和幽灵关在一起。”小说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拉丁美洲反动的专制主义和大庄园主制度注定灭亡的命运。“佩德罗”一词意为“石头”,“帕拉莫”一词意为“荒野”,从人物姓名上也可见其本性与命运。

  《佩德罗·帕拉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艺术手法也是多样的。

  首先,虚幻、荒诞的手法,在小说中十分突出。

  小说中,生与死、活人与鬼魂是不分的。科马拉村是个生死交叉混杂的地方。小说一开始就是死人叙述活人的事,打破了生与死的界限。当胡安进入科马拉村时,他已经进入了一个鬼域的世界。从第一段到第二十六段,胡安碰到的人都是亡灵:为他作向导的赶驴人阿文迪奥早已死去;接待他的爱杜藏海斯太太是“不堪生活而自杀”的;来看望胡安的达米亚娜向胡安讲述她曾看到死去多年的姐姐的情景,胡安不由得问她,她是怎么找到他的,是活着还是死去时,达米亚娜突然消失不见了,原来她也是个鬼魂。而在第二十七段,胡安碰到多尼斯兄妹时,读者开始会以为他俩也是亡灵,直到第三十三段才知道是活人。

  小说中的一切都是混淆的,没有界限,给人迷惑的感觉。作品中不但死人与活人、生与死混淆不清,而且现实与虚幻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小说中充满了真与假、虚与实揉合一起的场面,使人感到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如作者对科马拉村是这样描写的:

  天上出现了流星,科马拉灯光已经熄灭。

  天空已被夜色笼罩。

  夜已经深了,在房间一个角落里点燃着的那盏灯开始暗淡下去;接

  着忽闪了几下,最后熄灭了。

  ——这个村庄充满了回声。好象连墙洞里关的都是回声,石头底下

  压的也是回声……村子里游魂走来走去……

  这里,作者将科马拉村写成一个无人而有人声、人影的鬼世界,不仅打破了人与鬼、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而且也打破了读者与鬼魂世界的隔阂,把读者自然地引进了鬼魂到处游荡、幽灵在对话和私语的神秘莫测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 《佩德罗·帕拉莫》中的鬼魂,不是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的恶鬼,他们跟人一样,有思想,有行动,不伤害人,可以跟人交谈,有时能跟人一起生活,甚至相隔千里能互通信息。

  其次,在情节安排和结构上,作者也没有按着现实主义的方法,按时间、地点顺序排列,而是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完全打破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都放在同一画面上来描写。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实到梦幻,从生前到死后,他随意改变摄影镜头的角度,从不向读者作任何交待。

  按照小说的阅读顺序,一开始是写胡安遵照母命前去科马拉村寻找父亲佩德罗·帕拉莫。可是在第三十三段,胡安已经死了,正躺在坟墓里向同穴的老乞丐多罗脱阿叙说他来科马拉村寻父的经过。第二段写胡安进了爱杜薇海斯太太的家。第三段又返回去写在来时赶驴人介绍他到这位太太家来。第四段写爱社薇海斯太太接到女友多洛雷斯的通知说儿子胡安来了。第五段却又写佩德罗·帕拉莫蹲在厕所里想苏珊娜。第六段佩德罗·帕拉莫帮奶奶扫磨,又在想象中对苏珊娜呼唤……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事件的发展没有自然的顺序;任何一个小情节都不断被其它情节打断。这种叙述方式始终贯穿着全书的各个段落。

  小说中的空间是没有界限的。活人、死人在的广阔无垠的回忆空间中驰骋;梦境与幻觉常常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同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因此,什么时候是现实,什么时候是幻境,什么时候又是回忆,作者都不作任何交待,从而引导读者从空间概念中解放出来。在第五段中:“我想念你,苏珊娜,也想念那绿色的山丘。在那刮风的季节,我

  们一起放风筝…… ‘帮我一下,苏珊娜。’于是,两只柔软的手握住了

  我的手。 ‘再把绳子松一松’。……“你的嘴唇十分湿润,好像经过朝露的亲吻。”“我跟你说,快从厕所里出来,孩子。”“好的,妈妈,我这就出来。”“我想你,想起你用你那海水般的眼睛注视着我的情景。”

  他抬起头,注视着站在门口妈妈。”

  初读上面这段文字,我们根本摸不着头绪,搞不清作者在胡说些什么,但当我们从正常的时空观念中解脱出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少年时的佩德罗·帕拉莫在上厕所对苏珊娜的回忆,而这回忆又是通过他跟母亲的对话这一现实交织在一起的。

  最后,象征和暗示也是《佩德罗·帕拉莫》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们在隐晦中给人想象的余味,在朦胧、迷茫中暗示出更多的内容。如写苏珊娜同她父亲的暧昧关系,先让富尔戈尔对佩德罗·帕拉莫说二人像夫妻;再写父亲不让女儿嫁人,还说“你虽然是个寡妇,但仍然跟你丈夫生活在一起”;而女儿不认对方是父亲,常常直呼其名。尤其象征说她父亲是猫,梦见猫同她睡在一起。

  对胡安·鲁尔福的这些写作手法,西方文学界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说他打破了传统,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其实鲁尔福只不过把前人的这些艺术手法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从而使人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正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成功,才使这部小说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第一面旗帜”,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拉丁美洲的 《堂吉诃德》

  ——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

  1928年3月6日,在哥伦比亚圣马尔塔附近拉卡塔卡镇的一个医生家庭,诞生了这个家庭的长子,这就是以后震惊世界文坛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自幼酷爱文学,七岁便开始阅读《一千零一夜》,同时从外祖母那里听到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十二岁时,迁居到首都波哥大,先在教会学校读书,后入波哥大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不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