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 >

第10部分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第10部分

小说: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脚可以把人踩扁。我们看所有的石雕里,恐龙虽然还是比人大,但比例并不悬殊,三角龙对于骑的人来说,好像是现在人与牛的比例。那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有可能在恐龙时代生存的人类是比较高大的,也就是“巨人”呢?

这样的想法虽然乍听之下有点难以令人接受,不过如果大家知道在恐龙时代的蜻蜓,翅膀张开足足有一公尺宽,那么说恐龙时代的人是巨人就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了吧。

我们看看这两张图。一个是ICA石雕,一个是纳斯卡平原上的巨画。在ICA出土的一块石头上,雕刻著与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画几乎一样的猴子图。雕刻石头的艺术家是否也是纳斯卡巨画的作者?

特大号的大腿骨及脚印

一九五○年代后期,土耳其的山谷地区发现了许多的巨大骨头化石。经调查证实与人的骨头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地大。其中的一个人大腿骨化石,长达一百二十公分。依照这个比例推算,这个“人”的身高有五公尺,真的称其为巨人一点也不为过。

另一个相似的发现在美国。印地安人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一种红发巨人族,身材十分巨大,也十分地凶悍,印地安人的祖先经过了长年的征战,才把巨人赶走。这些巨人居住在美国内华达州垂发镇西南方三十五公里处,一个叫做垂发洞的山洞。这个传说人们起初并不重视,直到西元一九一一年,矿工在挖掘垂发洞的鸟粪之后,发现一具巨大的木乃伊,身高达二?二米,红色头发,这才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

这个发现揭露之后,学者们想到了印地安人古老的传说,并且开始调查。加州柏克莱大学与内华达历史学会均派出人员前往调查,此时山洞已经因为开矿造成了破坏,劳德只找到了一些印地安人的遗物。接著,垂发镇的采矿工程师李德与其他人员测量了挖掘出的一些股骨长度,发现股骨所属的那些人,身高可达二~三米。在同一个地方也发现了一些红发。这些骸骨直到现在还被内华达州的亨波特博物馆收藏。

在马来西亚的沙劳越一带,也流传著巨人的传说,本世纪初,有人在沙劳越的密林中发现了一些巨大的木棒,这些木棒长达二?五~九米,据说是巨人使用的工具。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是否有巨人存在过?如果说没有,那么在土耳其与垂发洞发现的巨大骨骸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后来他们又到哪儿去了呢?前面谈了许多巨人的例子,其实也有人曾看过身材很小的小人,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五千年前的十二公分成年小人骨骼被发现

柏林大学的法兰兹博士在调查墨西哥中部附近的洞窟时,挖掘出一些奇怪的东西。他最先发现地面有一个奇怪的图案,便试著往地下挖。这一挖可不得了,竟挖出了一些小小小小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小小小小的装饰品,看起来就像玩具一样。挖到最后,终于出现这些东西的主人,一个小人。这一具骸骨约十二公分高,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孩子的尸体,因为骨骼的样子已经是成人。经科学家研究,证实其年代约在五千年前。

树孔中居住的七八寸长小人

清代笔记《夜雨秋灯录》树孔中小人一文载:广东澳门岛,有姓仇名端贸易商人,经常去各国做买卖。一日,遇台风,幸避一岛湾,风息后,船老大因力惫看船,仇端登岛散步。仇见岛中枯树甚多,大可十围,树多孔,孔中有小人居之,人长仅七八寸,有老幼男妇,肤色如栗子皮。每人身上糸小腰刀,弓矢等物,大小与人相称。见仇来看,齐声说:“口渠三伊利!”仇此时要出恭,便解裤蹲地上,后吸烟继续观看。忽听人声嘈杂,见枯树最高处,有小城高可及膝,皆黑石砌就。城门大启,小人约千余,联臂而出,摇旗一呼,各树孔中皆有小人出迎,拱听号令。其中有年轻者,面目端正,束发紫金冠做小人总指挥;口喃喃不知做何语。旋闻众应曰:“希利”,执坚拥来。仇大惊,知为驱己,然藐其小,并不害怕。蹲如故。年轻者又喃喃多时,仇不应,即挥戈与战。小箭、小枪、小刀、小戈矛,钻剌两股颇痛。恶之,戏以手中烟筒击年轻者。一击,遂翻落鸡背上毙矣。众抬尸回,城坚闭。其余皆窜入树孔中。仇也回船。

夜静,闻岸上小人大至,掷泥沙而大呼曰:“黎二师四咿利!”鸡鸣始寂。仇船上自思:若抓回一二头,回故里,转可炫耀。第二天早上,托言采薪,拿布袋与斧子至故处,砍破一树,小人挺多,还有没睡醒的,大概是一门眷属,无一漏而装布袋中。回到船上,给饭喂也吃,特别好吃松子果。仇正打算回走,岸上小人如蚂蚁无数。口喃喃象是恶骂,且小箭如雨,船人怨恐,解缆而去。一个月左右,仇回广东,访其知者,说是僬侥国人。问洋人,说该物当肉吃,味甘甜,唯此物一人不敢独行,恐为海鹄衔去。仇喜,把小人放在嵌水晶片的盒子里,拿到市上让人观看,为此得了很多钱。

故事后来,该小人转与他人,并用紫檀做小屋宇,该小人知礼仪,懂廉耻,灵性与生活习性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小而已。

长三寸的勒毕国人

汉朝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中载: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常群飞往日下自曝,身热乃归,饮丹露为浆,丹露者,日初出有露计如珠也。郭宪记述勒毕国人文字较少,但仍略窥一斑,其日下自曝,身热乃归,摄取太阳能量,似与面日月练功的现代气功师灵性相通,只能说明,同归一道也。

水面尺许二短人

《子不语》夏太史说三事一则中载:高邮夏礼谷先生督学湖南,舟过洞庭。值大风浪,诸船数千,泊舟未岁。夏性急,欲赶到任日期,命舵工逆风而行,诸船随之杨帆。至湖心,风愈大,天地昏黑,白浪如山。见水面二短人,长尺许,面目微黑,掠舟指撸,似巡逻者。诸船中人俱见之。风定日出,渐隐去也。

碳黑小人出现在四○年代

据《求知世界》报十七期罗桂生“两个小黑人是何种生物?”一文中说:我家住在广西漓江畔,离桂林不远,记得四○年代中期的一天中午,太阳高照。我端著饭碗边吃边玩,突然在屋后晒短裤的长凳上,看见从布下走出两个“小黑人”,它们约一寸高,与人体比例相似。全身碳黑,似无穿衣,直立行走。它们走到凳子中央,朝我站著。我举起筷子,它们一齐高举双手。阳光把它们小手指照得清清楚楚。我害怕得很,随手拾起一块石头就朝它们扔去,然后立即跑回屋叫大人出来看,但两个“小黑人”已无影无踪了。

以上的一些证据,分开来都是一些不解之谜。然而综合起来看,真的是十分耐人寻味。


(十八):玛雅文明的秘密

III…6 玛雅文明的秘密

许多人都听说过“玛雅”这个文明的传说,大部分人对于玛雅人的印象与美洲丛林脱离不了关系。提到玛雅人,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群身著鲜艳羽毛服饰的印地安人,绕著圈圈在月光下进行著神秘的仪式,中间站著法术高强的祭司。的确,玛雅人居住的地点就在今天的中美洲,神秘的遗迹也在幽静的丛林里,然而有几个人知道,玛雅人跟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人与蒙古人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留下来的巨大石造遗迹与高超的艺术作品,连今天的技术都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何不放下原来的观念与看法,重新深入玛雅人的故居,看一看他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与文明。

发现过程

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时进入南美洲,他们以入侵者的角度占领这个全新的大陆。当时中南美洲的住民过著原始的农业生活,对于西班牙人的坚船利炮自然是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地,西班牙人也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此地,有两个传教士,看到了当地人信仰巫术与迷信,就放了一把火把他们所藏的古老典籍全部给烧毁了。谁知道这些书不是别的,它们正是消失已久的玛雅人遗留下来的知识宝典,里面详细记载了他们当年辉煌的科学成就与文化。也许是天意如此吧,今天研究玛雅文明的学者只能从断简残篇中拼凑出玛雅当年的盛况。

丛林里的巨石遗迹

玛雅的金字塔可说是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最出名的金字塔建筑了。他们看起来不太一样,埃及金字塔是金黄色的,是一个四角锥形,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已经有点腐蚀了。玛雅的金字塔比较矮一点,也是由巨石堆成,石头是灰白色的,整个金字塔也是灰白色的,他不完全是锥形的,顶端有一个祭神的神殿。玛雅金字塔四周各有四座楼梯,每座楼梯有九十一阶,四座楼梯加上最上面一阶共三六五阶(91x4+1=365),刚刚好是一年的天数。

玛雅人非常重视天文学的数据,他的建筑里处处都是这些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数字。除了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五十二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的一世纪五十二年。

玛雅的天文台也是充满特色的建筑物。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论是在功能上或外观上,玛雅的天文台与现在的天文台十分类似。以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为例,建筑在巨大而精美的平台上,有小的台阶一阶阶地通往大平台。与现在的天文台有些相似,也是一个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这个盖子在现在天文台的设计是天文望远镜伸出的地方。底楼的四个门刚好对准四个方位。这个地方的窗户与门廊形成六条连线,其中至少三条是与天文相关的。其一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

这座凯若卡天文观测塔是遗迹中最大的天文观测塔,其它遗迹也有类似的建筑。他们在位置上都与太阳及月亮对齐,近年来考古学家认为古时候玛雅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天文观测网。

这些建筑物以今天的角度看也足以令人称奇。以玛雅金字塔来说,巨大的石块如何切凿,搬运到丛林的深处,再把一块块十几吨的石块堆积起来,堆高至七十米处,要是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及起重设备,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生活在丛林里的民族,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建立一个天文观测网?历史记载,望远镜是伽利略十六世纪才发明的,接著才有大型天文台的出现,而天文观测网的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这样的观念可说是相当先进。由此可以肯定的是,玛雅人当时的科学与今天相比毫不逊色。

失传已久的天文数字与历法

我们从小学的阿拉伯数字一定没有人会觉得很了不起吧!不过就是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的排列。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0的观念是阿拉伯人从印度带到欧洲的,古时候欧洲人没有这么简单的数字概念。希腊人擅于发明,但他们必须用字母来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只能用图解方式以四个数字来代表。

考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

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在瓜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记载著九千万年、四亿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