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浅谈传播媒介在传播实践中的作用? >

第1部分

浅谈传播媒介在传播实践中的作用?-第1部分

小说: 浅谈传播媒介在传播实践中的作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问者: B_北 … 试用期 二级 最佳答案最原始的书写媒介(如泥板、石头、树叶、树皮、甲骨、羊皮等),应与图画同生、与文字共进、与智能共演。据说,公元前24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即用泥板来记录和传播信息。人工制作的书写媒介(如简、牍、简策、帛书、帛卷、纸等,以及书写工具笔、墨、砚、刀等)经历了由重到轻、由粗到细、由硬到软的演变。
    书写媒介往往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而成。简是写了文字的竹片,牍是写了文字的木板。其加工制作方法是:“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牍,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王充:《论衡》)简策就是将多根写了文字的简牍用细绳编连起来的长篇或短篇著作。汉代刘向的《61j录》记载:“孙子书,杀青(烤干竹上水分)简,编以缥丝(青白色的细绳)编。”竹木简价廉易得、制作方便,但笨重粗硬、书写不便。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奏章有120斤重,汉代东方朔的一篇奏议竟用了三千根简。
    较之竹木媒介,缣帛轻软平滑,面幅宽阔,书写方便。据考古发现,在商代遗址中已有织造精美的丝织物,甲骨文和金文中有桑、蚕、帛、丝等字。《诗经》中有对采桑女的描写。但是,在缣帛上写字起于何时?尚无定论。至少在先秦时期,缣帛已与简牍并用。《墨子》写道:“古者圣王,书之竹帛,遗传后世子孙。”《晏子春秋》中有:  “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韩非子》有言:“先王治理于竹帛”。考古工作者也先后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帛信、帛画和帛书(如《老子》、《易经》)。由于帛成本高,产量少,价格贵,古人多用来记载有纪念、证信意义的重大事情或缮写经典文献。
    纸作为一种书写媒介,它光滑轻便、物美价廉,一出现就将书写媒介推向辉煌的顶峰,同时又为印刷媒介的来临铺平道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都是我国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最杰出贡献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西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18年),我国就有了具备纸的特征和结构但形质粗糙的古纸——灞桥纸。后来,东汉蔡伦在总结以往劳动人民造纸经验的基础上,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了以树皮为原料的纸张生产技术,并大力推广植物纤维造纸法。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发现了一些东汉晚期的写有隶体字的古纸片,为了解古纸形制提供了实证。
    比较而言,书写媒介笨重粗拙,使用时多取之自然,顺乎自然;其在单位面积上的符号负载量和信息蕴含量很少,既无法与印刷媒介相比,也无法同电子媒介、电脑媒介相比;书写媒介又是很个性化的东西,从书写工具的使用,到符号的编制、信息的表达,都反映了传播者的个人特点;而个性化的另一面则表现为创造性,即写了文字的媒体总是既有别于他人的,又有别于自己以前的;同时,这样的媒介只能是单一的,而非机械的批量生产。这些都使得书写媒介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广播媒介
就像印刷媒介是对书写媒介的超越一样,广播媒介是对印刷媒介的超越。广播媒介是跨国传播的敲门砖和先行军,它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讯息瞬息万里,受众范围遍布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地球上每一块有人居住的地方,上空的电波中都充满了无线电讯号。”“信息传播来自更远的地方。地平线几乎一夜之间向远处退去。世界越过最近的山头或看得见的地平线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村民们关心别人是怎样生活的。力量从那些能记住很久以前的事的人那里,传到了那些掌握遥远地方有关信息的人那里。”这是施拉姆对电子媒介传播情形的精彩描述。
    广播媒介的诞生同电的发现、电信电话技术和声音控制技术的发明密不可分。电作为一种实物属性,从公元前600年被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发现,到1742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19世纪后期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直至1844年发明发电机,电能的应用为各种电子技术的问世准备了条件,也为传播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就在发电机出现的这一年,美国人莫尔斯最先发明了有线电报,传送了第一个电报讯号;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向对方打了第一个电话;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抗阻式留声机,使人类的声音得以记录和控制;1878年大卫·休斯发明麦克风;1895年,俄国波波夫和意大利马可尼先后发明了无线电报;1920年,美国匹兹堡市KDKA电台首次作无线电广播。在不到180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与广播媒介有关的各项技术发明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除了传统的中波、短波、超短波收音机之外,还有立体声收音机、收录机、火柴盒大小的“随身听”和指甲大小的收音机。
    广播媒介不只是指接收媒介(收音机),还应包括录编设备(录音机、编辑机、合成机等)和传送媒介(讯号发射机、发射天线等),正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合理分工才共同构成了广播媒介。因此,我们在论述广播媒介的特点时就不能像以往许多学者那样仅仅分析接收媒介的特点,而应对上述三者加以综合地全面描述。我们认为,广播媒介的特点为:(1)它可以真实而逼真地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  (2)传播信息迅速及时,有时与事件的发生几乎同步。无线电波运行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等于绕地球七圈半),全球听众可以在同一时间收听同一电台的播音;(3)传播范围广阔无限,无远不及,无处不在。不论你是生活在偏僻遥远的山村,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海岛,还是身陷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你都能够收听到它。可以说:“不管你去哪里,哪里都有广播”;  (4)声音传播一听就懂,易于沟通,适应了不同文化程度的听众,而无须像读者那样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5)广播媒介既声情并茂、亲切感人,又是个“从不妨碍我们的朋友”。听众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音乐、相声、新闻等,而并不十分影响作为“背景媒介”的广播功能的发挥。其缺点是: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
影视媒介
电影与电视都是传播带有声音的移动图像的大众媒介。它们声像兼备、视听兼顾,具有双通道视听优势和现场参与感。但是,它们的诞生时间、传播范围、工作原理等并不一样。
    电影源于中国古老的灯影戏。1882年,法国科学家居勒·马瑞受中国灯影原理的启发,试制成了一种“摄影枪”,在一分钟内拍摄了12张鸟儿飞翔的运动分解照片。1894年,爱迪生发明的“活动照片放映机”,首次在纽约百老汇大道向群众展示。1894年,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次年在巴黎首次公映《火车到站》、《T_V的大门》等“一分钟”影片。如今不仅有彩色电影、宽银幕电影、立体电影、环幕电影,还有镭射(激光)电影、动感电影、香味电影、水幕电影等。
    电视的诞生晚于电影。1884年,德国科学家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机械的图像传送扫描圆盘,由几十条线条组成的图像轮廓构成了电视屏幕的雏形。1923年,美籍科学家兹沃里金研制成功电子扫描装置,奠定了现代电视摄像的基础。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播送黑白电视节目;1975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CCTV)第一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目前,电视机的种类越来越多,除普通的黑白、彩色电视之外,还有大屏幕电视(电视墙)、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挂屏电视(以液晶为显示材料超薄型的电视)、同声翻译电视、双向可视电视、袖珍电视(屏幕只有护照般大)、手表电视、“随身看”(安在眼镜架上的微型显示器)等。
    电影技术属于光学、声学和机械学的范围,而电视技术则是电子学的范畴。但两者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趋势。电影传播通常要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露天放映须在晚上),传播范围也有限,而电视传播则不受时间、空间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传播范围非常广阔。但是,影视媒介也有许多共同特点:(1)画面传播,一看即懂。画面,既是影视媒介的标征,也是人类相互沟通、交流的“世界语”。要听懂广播媒介中的声音,读懂书写媒介和印刷媒介中的文字,必须了解该符号系统。但是对于画面,人人一看就懂,一瞥即知,无需翻译,不要解释。(2)声像并茂,视听兼容。它集声、光、电于一身,汇编、演、导于一体,聚眼、耳、脑于一瞬,立体“发行”,全新感受。(3)形象生动,优美感人。影视节目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尤其能产生一种独特的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4。》电视传播的范围广阔,人数众多。两者的缺点是:不便重复,影响逻辑思维,易造成负面效果。
网络媒介
电脑作为网络媒介,一问世即倍受青睐,发展迅速,以致有人预言:以电脑为主体的电子报刊将取代普通报刊,新型网络媒介将取代大众媒介。
    电脑、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生力军”,并成为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如今的网络媒介,既集声音、图画、文字、影像等各种符号于一体,又融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各种高技术于一身,涉及军工、科研、教育、信息咨询、文化娱乐、新闻传播等许多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因此,它被人们称为“大众产业”是当之无愧的。
    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既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和技术基础,又有其强烈的社会需要因素。电子管和电子管线路为计算机的诞生提供了胚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新的速度更快的计算机器的迫切需求又为它的问世提供了直接动力,而“冷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协同化、一体化的格局,又等于为网络媒介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于是,历史选择了网络媒介。
    网络媒介有三个显著特点:(1)高度的综合性。它将电脑、声像、通信技术合为一体,是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放机、VCD机、电话机、游戏机、传真机、打印机、电子信箱等媒介的性能大综合,同时又是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优点大综合。过去出现的新媒介虽然克服了旧媒介的一些弱点,但往往不能兼具旧媒介的优点。网络媒介则既有印刷媒介的可保存性和可查阅性,又具有电子媒介的新鲜性和及时性,还具有自身的图文阅读性和音像视听性。  (2)充分的交互性。过去的人际传播是“点对点”的“对话式”双向传播,大众传播是“点对面”的“独白式”单向传播,·网络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第三种传播形式——电子“交互式”的网络传播。这种传播既综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与优势,又不是两者简单的整合和延伸,而是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