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775年中国盛衰之交 >

第32部分

77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32部分

小说: 775年中国盛衰之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鼐┦Α!彼嘧诙梁笥蔷澹恢绾伟觳藕谩<溉蘸螅诙鍪拐咝烁卟闪业鼗乩此担骸疤匣势鸪蹩吹奖菹虑肴玫畚坏谋砗螅闹嗅葆宀皇常肓羰癫还椤<凹撼己乇恚鸥咝耍甘匙骼郑⑾纶久ㄐ腥铡!彼嘧诖笙补哟烁涌粗乩蠲凇

  仅从这一件事,便可以看出玄宗与肃宗父子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出蜀道时,玄宗对乐工张野狐说:“此去剑门,乌啼花落,水绿青山,无非添朕悲悼妃子的愁绪。”(《杨太真外传》)这妃子自然是指杨玉环了。到了斜口栈道的时候,霖雨连日。玄宗耳闻马铃声不断,勾起了往事。长于音律的玄宗在无限惆怅下,采其声为乐曲,命名“雨霖铃”,以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曲子悲怆低回,令人凄楚欲绝。事见王灼在他的《碧鸡漫志·卷五》中引《明皇杂录》及《杨贵妃外传》。

  车驾进入剑门,仰望雄关险道,玄宗豪气忽生,无限感慨地说:“自古到今,败亡者接踵相继,岂唯是德行的缘故。”(《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玄宗仍然不认为是他自己的错误,而是天意的安排。

  到达成都时,玄宗随行官署及军士只有1300人,宫女只有24人。一日,玄宗登临成都都督府雕楼,当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玄宗心情舒畅,便对身边的随侍女伶说:“你不是我梨园中的旧人么?随意唱一支曲给我听。”女伶就依《水调歌》的曲式唱了一首《汾阴行》,其中几句说:“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曲终,玄宗已流下眼泪,左右也无不感伤。玄宗问女伶:“谁为此词?”女伶答:“李峤。”玄宗说:“真才子也!”不欢而去。

  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到达凤翔。当时玄宗身边有护卫兵600余人,为了表示诚意,玄宗下令全部将武器送至郡库。肃宗则派了3000精锐骑兵前去护送玄宗。父子之间关系的微妙再一次得到表现。

  到了咸阳望贤宫(今陕西咸阳东),玄宗与前来迎接的肃宗终于相见。肃宗还特意脱去了黄袍,穿上紫袍。劫后重逢,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不能自胜。肃宗请求归政。玄宗也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人心,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回到皇位上了。何况,眼前的儿子身边文臣武将如云,有了强大的势力和支持,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畏自己如虎的太子了。当即长叹一声说:“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馀齿,汝之孝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意思是现在天数、人心均已归了肃宗,只要能使玄宗过上安稳的晚年,就是儿子的孝心。还要来黄袍,亲自为肃宗重新披上。肃宗自然顺水推舟应承了下来。然而,玄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只是他们父子最后的感情流露,安稳的晚年和儿子的孝心,他以后再也没有得到过。

  一行人启程,玄宗上马,肃宗亲自执鞚。走了几步,玄宗就开始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不敢再要儿子执缰。于是肃宗上马,为玄宗引道。玄宗颇为激动,说:“我当了五十年天子,不知贵,今天看见我子为天子,才知贵。”(《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左右人皆高呼万岁。回到长安后,玄宗从开远门入城至大明宫,临含元殿,慰问百姓。然后至长乐殿谢九庙主,失声恸哭。当天即移居兴庆宫。十二月二十一日,玄宗在宣政殿把传国玉玺交给了儿子肃宗,在兴庆宫正式开始了他的太上皇生活。

  太上皇,辞书的解释是:皇帝的父亲,也叫太上皇帝,简称上皇。太上皇的称号源自于秦朝。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称始皇帝,追尊他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太上”就是无上的意思,蕴有道家的意思,表明比皇帝还要尊贵。当时盛传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无论嬴政有没有相信过这种说法,他还是表现出帝王的狠毒和果断,大权在握后,立即罢了吕不韦的相位,随即迫之自杀。汉高祖刘邦即位后,专门搞了套皇帝的礼仪,目的是要确定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每天清晨,群臣都要向刘邦行三跪九叩大礼。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刘邦忽然发现自己年迈的父亲太公也跟着大臣向自己行礼。他慌忙走下宝座,扶起白发苍苍的父亲,立即颁旨封父亲为太上皇,免去每天的朝拜。当然,这个太上皇只是一个礼仪上的名称,除了名号,什么都没有。上面提到的两个太上皇,和后来的由皇帝转变成太上皇退居二线的情况完全不同。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是实行世袭和终身制的。一个人一旦黄袍加身,就要做一生一世的皇帝。除非是被推翻,一般一定要等他驾崩之后,才允许由新皇帝接位。这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两君”的道理。但也有少数例外,皇帝的身体还是好好的,就宣布退位,并成为所谓的太上皇。

  延和元年(712年),也就是44年前,玄宗顺天应人地将父亲睿宗尊为太上皇。中书舍人贾曾为睿宗作传位册文,睿宗退居百福殿,“高居无为”,朝廷军国大政才真正转移到玄宗手里。而44年后,同样是中书舍人的贾至为玄宗作传位册文。极为巧合的是,贾至是贾曾的儿子。对此,玄宗不胜感慨,对贾至说:“二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继美。”(《新唐书·贾至传》)贾至听了,当即伏倒在地,泣不成声。

  [贾至,字幼邻,洛阳人。贾至以文著称当时,甚受中唐古文作家独孤及、梁肃等推崇。贾至的传位册文写得典雅华瞻,在当时被誉为“历历如西汉时文”(李舟《独孤常州集序》)。贾至还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在当时极为引人瞩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贾至性格颇为刚直,当时富平县有个叫王去荣的人,因与县令有仇,竟然杀死了县令。按照律法,王去荣是死罪,但他却善于用炮,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肃宗特下敕免其死罪,让他以白衣使的身份到陕郡唐军中效力。敕书该由贾至拟写,贾至却坚持不肯下敕,上表说:“《周易》说:臣杀其君,子杀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果放纵去荣这样做,可谓生渐。“坚决要求将王去荣处死。肃宗无奈,只好命百官廷议。当时太子太师韦见素等人均赞成贾至的主张,建议将王去荣处死。但肃宗认为正当用人之际,仍然坚持赦免了王去荣的死罪。]

  贾至曾受玄宗信任,出入宫廷,甚为显赫。自然,他也亲眼见过当初玄宗如何对待太子,即如今的肃宗皇帝。他痛哭如此,只能说明,他非常清楚玄宗当了太上皇以后的结局。本来,玄宗成为太上皇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试问,有哪个皇帝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呢?自古以来,皇帝宝座都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坐上去诚然不易,而下来也非常之难,要么死于龙榻,要么被另一个想当皇帝的人武力赶下台。活着让出皇帝宝座的哪怕是让给自己的儿子,非常少见。而唐朝则更具有代表性,唐朝开国之君李渊便做了太上皇的,这在历史上前无古人。纵览整个唐朝,在李渊的后世子孙中,做太上皇的还不在少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打出的却是”志在尊隋“的旗号,其策略为: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下长安,即迎13岁的杨侑即皇帝位,改元义宁元年,遥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己则谦逊地称唐王。此时隋炀帝远在江南,浑然不知李渊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太上皇“的帽子。第二年三月,隋炀帝为部下所杀。消息传来,李渊还假惺惺地遥祭,随后逼杨侑禅位,自己做了皇帝,是为唐高祖。但唐高祖本人不久也被儿子李世民逼着退位,以开国皇帝的身份成为太上皇。

  公元710年,时为临淄王的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唐睿宗登上龙椅,得力于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二人。缘此,太平公主权倾内外,而李隆基则以功高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与太子姑侄斗法,矛盾日益凸现,朝臣亦分为对立两派,双方明争暗斗,不可开交。面对亲人重臣之间的纷争,睿宗亦莫知所从,深感烦恼,最后,他采纳了一道士”无为“的建言,回避矛盾,一退了之,只当了两年皇帝,便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睿宗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唐朝后期还出过两个太上皇。唐顺宗李诵,突然中风失语,无法处理军国大事,继位仅8个月,便传位于太子李纯,做了太上皇。唐昭宗李晔是在宦官刘季述等拥戴下做的皇帝,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刘季述以”废昏立明“为由,突然发动宫廷政变,将昭宗及皇后锁进少阳院,随即拥立太子李裕嗣位,尊昭宗为太上皇。昭宗这个”太上皇“其实与囚徒无异。被囚禁一个多月后,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杀死了刘季述,拥戴昭宗重新复位,诏令太子重回东宫。

  在最高权力的争夺中,父子和兄弟的亲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成为了太上皇的玄宗,是非常清楚历史上太上皇的典故的,他当然也不会忘记当年他逼迫他父亲睿宗让出皇位的往事。此时,他唯一的希望,只是想跟高祖李渊那样,有个平安的晚年。这希望并不渺茫,但却完全取决于他的儿子肃宗李亨。

  迎接太上皇回京后不久,肃宗御丹凤楼,赦天下,”惟与安禄山同反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免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李林甫、杨国忠都是玄宗所信任倚靠的人。从这里,玄宗应该看出了一些端倪,他曾经对父亲和儿子的伤害,将要如数加在他自己的身上。

  玄宗被迎回京城后,不再过问政事。他居住在兴庆宫,偶尔也去大明宫。肃宗有时候也从夹城来兴庆宫问候。侍卫玄宗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仙媛,还有梨园乐工为他娱乐。

  玄宗未当皇帝前,与兄弟五人住在隆庆池北面,号称五王宅。后来玄宗当上了皇帝,玄宗的兄弟们认识到自己继续住在皇上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不合适的,就将他们的住所献出建兴庆宫。开元十六年,兴庆宫建成,玄宗正式迁到兴庆宫起居办公。兴庆宫在大明宫之南,因而被称作南内,同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并立为三内。

  为方便玄宗出行,沿兴庆宫东墙还专门修建了秘密通道,就是所谓的夹城复道。夹城从大明宫开始,沿长安城的东城垣到达兴庆宫,再由兴庆宫通向曲江芙蓉园。杜甫《秋兴》诗中有”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一句,说的就是这条夹城。 

  自从大明宫建成,大明宫一直是唐朝的政治中枢,直到玄宗,才改中枢到兴庆宫。兴庆宫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与命运的无常。安史之乱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