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

第19部分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第19部分

小说: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3年对国家科学院进行了3次大改组。改组后,科学院不仅对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高等学校和其他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活动实行指导,并进行统一协调。宇宙空间从普通物理学中分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空间物理学科,一大批与此关系密切的专业研究机构如声学、半导体、电物理、无线电技术等研究所建立了起来,并由国家科学院垂直领导。在科学院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苏联不但建立了庞大的宇宙空间武器试验和生产的联合企业,而且在计划的制定、资源和人力的分配等方面可以集中起美国大得多的力量来确保其发展。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政策指引下,苏联的宇航事业在短期内领先了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

  尽管如此,与美国相比,苏联的科技发展也存在众多不足。首先,国防研究没有及时地向工业转移,国防科技投资并没有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苏联大量资本投资在重工业和与国防有的生产上,而减少了其他众多领域的投资,同时人为地遏制了国内居民的消费,使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苏联国防工业研究机构和其他工业研究机构互相脱节,没有能直接转化为工业生产力。同苏联一样,美国研究开发的拨款也主要来源于政府,这些费用近90%用于国防和宇航。第二,苏联没有重视基础研究。与苏联不同的是,美国的国防基础研究是主要是国家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而这些实验室是由企业或者大学托管的,而很少是独立建制。美国在进行大规模航天研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基础研究。1950年美国正式成立全国科学基金会,尽管开始拨款很少,但逐年增加。1952年为350万美元,1960年达到1。6亿美元。第三,苏联在发展空间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采取的自我封闭发展的道路,优秀航天科技人员被禁止出国,不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和航天事业发展缺乏后劲,逐渐落后于美国,失去了与美国抗衡的地位。

  注:

  1、Etel Solingen; Scientists and the state :domestic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P15~18

  2、参见李华“初析1953~1964年苏联航天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动因”,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6),P45…48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

  第二篇 科学家的基本特征

  第8章 科学家的动力源泉

  老实说,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之所以创作,应当是受到这样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所驱使:即使他们的工作没有报酬,他们也愿意付出代价来取得从事这项工作的机会的。但是,我们是处在教育形式大大排挤掉教育内容的时代里,是处在教育内容正趋于日益淡薄的时代里。人们现在在取得较高学位和寻求一项可以看作文化方面的职业时,也许更多着眼于社会名气,而非着眼于任何深刻的创造冲动。   ——维纳

  1985年,法国巴黎图书沙龙通过法国驻各国使馆、法兰克福图书节、瑞士法语日报《二十四小时》驻外国记者分别邀请各国着名作家就“您为什么写作”这一问题撰文,各抒己见。在法国《解放》杂志刊出的400名作家的回答形形色色,各不相同'1':

  “我从事写作,因为我不能做其他事情。”

  “问我为什么写作,我的回答是:它使我着迷。”

  “为什么写作?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从事写作,因为我是一个写作的动物。”

  “写作,是我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嗜好。”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写作是我的职业,我的工作,同时又是我赖以生存的手段。”

  “为什么写作。我最简单的回答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

  “我写作,是由于心理的恐惧与愉快。”

  “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提得简单,回答起来也自然直率: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童年时代起我就感到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否则,我就感到不安和难受。”

  “我写作,是为了创建我需要的住所;我写作,是因为写作的奇妙与魅力远比我强大;我写作,是因为我认为谬误、堕落与不公道是不合理的;我写作是为了活着;我写作是为了存在;我写作是因为我写作。”

  “为什么写作?我不知道。明天也许会明白的。”

  “关于写作,我无言以对。此乃神奇之功,对此我一无所知。”

  尽管文学家们给出的答案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丰富多彩,事实上正如一位法国作家所说,为什么写作“是一个无限烦人的问题。对此,人们的研究往往颇费心思,而人们的回答往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问题的多次提出,反而加深了人们的忧虑和质疑。生活中的这一页,其动力由何而来?难道这预示着页未有终?为何要耗费如此之多的精力呢?所追求的优势何等目标?希望之何在?”

  我想如果要问科学家的话,很多的回答会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可以将“写作”一词用“从事科学”来替代。当然,这并不表明作家的动机会与科学家动机的一致。我们可以在科学家的“我的科学生涯”、“我是怎样走上科学之路”的一类自述性文章或者科学家传记中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同样,也会像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1910…)所言,“正如每个科学家的嗜好、气质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一样,每个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动机和涉及到的范围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科学的追求极其动机’是个很难讨论的题目。除此之外,在科学家的整个一生中,他们的动机很容易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2'

  1、行为研究中的人性假设

  所谓人的动机,就是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行为指向目标的内在驱动力。当人有了动机后,就会导致一系列寻找、选择、接近和达到目标的行为。如果人的行为达到了目标,就会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人性假设是人类行为研究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概念。管理学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出发点、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资源配置模式。每一种人性假设也就规定了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基本出发点。

  比较流行的人性假设有:①受雇人(机械人、工具人)假设:每一个人都是被某一组织雇用的机器或者工具,他的职能只是接受组织的管理完成组织交与的任务,工作是他迫不得已的生活手段。人是典型的被动行为者、天生的偷懒者,离开了管理就会逃避工作。②经济人假设:人的一切行为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人是主动追求金钱的典型动物。③社会人假设: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④管理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行事范围内做出决策自主工作。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个人成就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⑤复杂人假设:人具有个性差异,普遍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科学家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执行者,是科研机构的最宝贵的资源。分析某一个科学家的行为动机也不能离开上述人性假设。例如,作为受雇人假设,科学家研究活动需要外界系统的监督管理;作为经济人假设,高的报酬(薪水和奖金)是吸引科学家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人假设,科学家需要在一个关系融洽的组织里工作;作为管理人假设,科学家希望能在一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且管制较少的组织里和学科领域里工作;作为复杂人假设,科学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有不同的需要。科学作为职业之后,各种各样的人加入到科学家群体之中,其行为动机更是呈现多样化。

  其实,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例如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等,直接定义他们为“创新人”似乎简单明了。“创新人”乐于做别人从来没有做过或者自己从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例如建设新的国家、创办新的企业、发现新的知识、发明新的技术、谱写新的音乐、用各种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分析历史的、眼前的或者未来的一切问题。激发和激励创新人的行为动机的办法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把他们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来。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与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着名的人本心理学家,以自我实现理论蛮声世界。在马斯洛的理论里,任何行为都有其动机,动机来自于需要的层次,成就来源于自我实现的动力。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里,由下至上按梯级排列为:

  ①生理需要,包括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和性等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需要安全、稳定,需要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它对应于人的求生本能。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和实际的联系,包括交友、追求爱情、社会团体的认同。

  ④尊重需要,人们希望得到一种稳固的高评价,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⑤认知需要,包括求知、理解、探索和好奇。

  ⑥审美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和和谐。

  ⑦自我实现需要,人们追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并达到最大化。

  马斯洛认为,上述7种需要都是天生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个体生存必须的需要是低级需要,也叫缺失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不是个体生存必需的、但能促使人的潜能最大发挥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又叫成长需要。在需要的等级里,只有某一水平的需要得到至少部分地满足后,下一水平的需要才会萌发;或者说,只有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地得到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成为行为的动机,才变得具有支配力。

  至少,在分析科学家、艺术家、领袖等特殊人群的动机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暴露出某些缺陷来,一是过分强调低级需要的先天性,模糊了人的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差别,忽略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对人的需要起的重要作用;二是过分强调了低级需要的重要性,即强调没有低级需要就不可能有高级需要,而未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三是混同了不同人群的需要的差异性,对需要的满足因人而异,一般人更多地偏向低级需要即沉湎物欲、肉欲等的满足,也就是说,一般人在缺失需要得到满足后不一定能过渡到成长需要,另外的人则倾向于高级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一般人看来并非得到了低级需要的满足。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比其他需要更重要的优势需要,这个优势需要决定了他的行为动机。

  如果通过另外一些对应的词汇来理解层次需要,可能会对把握和完善马斯洛的理论有帮助,即生理需要对应物质追求,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