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

第40部分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第40部分

小说: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卡文迪什最厌恶和害怕两件事物,一是奉承,他听到奉承的话常常十分窘迫、不知所措;一是女人,他最怕和女人接触,所以终生未婚,而且他每天和女管家之间都用纸条来联系。

  卡文迪什从事科研不图名、不图利。他的许多论文和实验报告,没有急于发表,特别是关于自然哲学的许多论述基本上没有公开发表。也许由于他慎重,也许由于他羞怯,他自认为没有足够实验依据的手稿大部没有发表。所以在他将近5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没有写一本书,这对于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是很可惜的。

  1810年2月24日,这位79岁的老人感到临近死亡了,就吩咐身边一位护理的仆人离开房间,而且非到规定时间不得擅自回来。当仆人回来时,卡文迪什已经孤独的离开了人间。卡文迪什一生性情孤癖。他在科学界没有形成一个学派;在民众心中也缺少声望。但他以学识广博,推理清晰,才智罕见而在皇家学会会员中倍受崇敬。

  2、伦琴:谨慎的实验者

  伦琴是以发现X射线闻名的物理学家。伦琴于1845年生于德国的一个商人家庭。1865年进入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学习机械制造,1869年获得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870年进入维尔茨堡大学。

  伦琴在发现X射线时,已经是50岁的人了。当时他已担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该校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一位造诣很深,有丰硕研究成果的物理学教授。在这之前,他已经发表几篇科学论文,其中包括热电、压电、电解质的电磁现象、介电常数、物性学以及晶体方面的研究,都只涉及到实验研究。

  19世纪末,阴极射线研究是物理学的热门课题。许多物理实验室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伦琴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1895年11月8日,正当伦琴继续在实验室里从事阴极射线的实验工作,一个偶然事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房间一片漆黑,放电管用黑纸包严。他突然发现了位于实验台的一块亚铂氰化钡做成的荧光屏发出闪光。他很奇怪,就移远荧光屏继续试验。只见荧光屏的闪光,仍随放电过程的节拍断续出现。他取来各种不同的物品,包括书本、木板、铝片等等,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发现不同的物品效果很不一样。有的挡不住;有的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过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于是立刻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的研究。他一连许多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连自己的助手和家人都不告知。为了排除视力的错觉,他进行了多次不同物体的实验。他把密封在木盒中的砝码放在这一射线的照射下拍照,得到了模糊的砝码照片;他把指南针拿来拍照,得到金属边框的痕迹;他把金属片拿来拍照,拍出了金属片内部不均匀的情况。他深深地沉浸在这一新奇现象的探讨中,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通过7个星期的独自观察,伦琴已经确认这是一种新的射线。1895年12月22日,他邀请夫人来到实验室,用他夫人的手拍下了第一张人手X射线照片。

  伦琴发表了三篇简短的关于他的x射线的论文。1895年12月末第一次报告“一种新的射线”,证明了x射线诞生;1896年3月发表了第二篇简讯,分析了x射线是空气和其他气体成为电流的能力。1987年3月,他发表了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报道,叙述了他对x射线在空气中的散射进行的观察。

  对于伦琴来说,他没有料到在重复阴极射线实验时,会发现一种新的性质特殊的射线,但是他的发现并不是因为交上了好运,而是由于几十年的精心实践培养了良好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对这一偶然现象不轻易放过,务必研究至水落石出,所以,发现X射线对于他来说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了X射线。作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获奖者,公众希望听到他的演讲报告。也许是由于他的谦虚和孤僻,伦琴却没有去作报告。他认为关于发现的一切要点已经在3篇论文阐述清楚了。

  伦琴治学严谨、观察细致,并有熟练的实验技巧,仪器装置多为自制,实验工作很少靠助手,工作时也不喜欢别人在场,更不喜欢与别人谈论实验进展的细节情况。他力求抛弃投机取巧和匆忙下结论的做法,因此对待实验结果毫无偏见,作结论时谨慎周密。伦琴一生6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发表着作不超过60篇,与开尔文勋爵的600多篇、普朗克的250多篇、奥斯特瓦尔德的几千篇着作比起来,实在太少了。

  3、狄拉克:心无旁骛的理论家

  保罗·狄拉克是英国着名的物理学家。他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创立量子电动力学,建立“狄拉克方程”,预言存在正电子,还预言存在反粒子,提出存在反物质。 1933年,狄拉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狄拉克于1928年建立狄拉克方程。这个貌似简单的方程式被认为是惊天动地的成就,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对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都给予了新的层面和新的极准确的了解。狄拉克方程指出为什么电子有“自旋”,而且为什么“自旋角动量”是π/2而不是整数。当时极负盛名的海森伯看了狄拉克的论文,为狄拉克竟有如此神来之笔而惊叹不已。

  狄拉克方程的妙处虽然很快被同行所认同,可是它所提到的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性——“负能现象”,却是许多人绝对不能接受的。狄拉克的论文发表以后的3年间关于“负能现象”有了许多复杂的讨论,最后于1931年狄拉克又大胆提出“反粒子”理论来解释“负能现象”。他在1928年以后的4年间受到玻尔、海森堡、泡利等当时的大物理学家的质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而最后得到全胜。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研究太空宇宙射线时,发现当高能射线穿过铅板时,会从铅板中轰击出与电子质量相等、电荷数量相同、但电荷性质相反的粒子。这正好与狄拉克对自然界存在带正电荷的电子的预言一致,安德森把它称为正电子。安德森发现的正电子不能长久存在,它刚出现不久就会与邻近的电子碰撞,从而结合成光子,这就是“湮灭”现象。大家才渐渐认识到“反粒子理论”确实是物理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推崇狄拉克是20世纪一位大物理学家,说他有一个特点:话不多,而其内涵则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一旦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论文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狄拉克一生从事纯理论研究,从未参加过军事研究,对学术行政工作等也不插手,他对文艺、哲学很少关心。在他看来,物理学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他性格内向,不善社交,喜欢独自工作。

  4、费因曼:爱出风头的多情种

  许多人认为,费因曼是本世纪诞生于美国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一个独辟蹊径的思考者,超乎寻常的教师,尽善尽美的演员,一个热爱生活和自然的人。

  1918年5月11日,费因曼出生于纽约市。高中毕业之后,费因曼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最初主修数学和电力工程,后来他在物理学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193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又到普林斯顿大学念研究生。1942年6月,他获得了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

  曼哈顿计划是费因曼研究生涯的起点。在洛斯阿拉莫斯,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费因曼跃跃欲试,他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同一批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一起工作,他们包括奥本海默、贝特、费米、特勒和冯·诺依曼等。

  曼哈顿工程结束后,费因曼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在这里,他致力于研究量子电动力学中所出现的发射问题。1950年,费因曼接受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邀请,担任了托尔曼物理学教授,此后他的全部时间都是在加州理工学院度过的,在那里他进行了最有成果的研究工作。在加州理工学院,费因曼作为一个传奇人物的名声确立起来。随着他越来越显示出在数学上直觉性的才能和对物理学的深刻的洞察力,“天才”这个词也越来越多地与他联系在一起了。

  1965年,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所做的对基础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工作,费因曼与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一起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量子动力学外,费因曼还在低温超导研究、弱相互作用研究都有过杰出的贡献,费因曼的这些研究足以使他获得多次诺贝尔奖,如朗道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时,很明确地提到了费因曼在液氮理论方面的工作;1969年盖尔曼因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获得诺贝尔奖,而其他几位科学家费因曼、马沙克(Robert Marshak)和苏达山(George Sudarshan)却被遗漏了。

  费因曼具有一种奇特的性格。第一次遇到费因曼的人马上会为他的才华所倾倒,同时又会对他的幽默感到吃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康奈尔大学见到了理查德·费因曼,他说他的印象是:“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员。”后来,当戴森对费因曼非常了解之后,他把原来的评价修改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

  费因曼在生活方面更是显得浪漫多彩。他喜欢坐在酒吧内做科学研究,当那酒吧被控妨碍风化而遭到取缔时,他上法庭辩护。他的桑巴鼓造诣很高,巴西嘉年华会需要领队贵宾,本来预定的大明星缺席,临时由费因曼取代,他引以为豪。他一向特立独行,以不负责任闻名。领了诺贝尔奖之后,一个同事和他打赌10元,在10年之内费因曼先生会坐上某一领导位置。费因曼在1976年拿到10元。事实上,费因曼几乎从不参与任何行政工作,以保卫自己创造自由的方式。 他甚至连续5年努力辞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位置,因为选举其他院士的责任颇困扰他。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费因曼加入了负责调查工作的罗杰斯委员会,并赋予它科学上的权威性。然而费因曼的调查方式很快就跟委员会产生了分歧。费因曼一度违背委员会主席的意愿,直接去跟设计、制造、操作航天飞机的技术人员和发射人员交谈。收集到有关航天飞机史上遇到的所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他确信爆炸是由橡皮环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他用富于戏剧性和说服性的方式演示了寒冷天气对橡皮圈的影响,他的发言抢尽了委员会的风头,这是典型的费因曼作风。

  5、门捷列夫: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俄国最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

  专门研究门捷列夫着作的学者瓦尔登说:“如果按照奥斯特瓦尔德的分类法,门捷列夫属于浪漫性人物,从他那热情奔放而又带有棱角的性格可以看出,他不是经典派,而是属于戴维、李比希式的浪漫派。”

  在彼得堡大学,门捷列夫以异教徒和不正派而闻名。他的个人习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